作为平民,在古代生活是一种什么体验?

我在浙江南部山区长大,以前山区的生活和一千年前没什么区别,那不是种什么好的体验,简单说一点,上厕所要用竹签刮屁股这点很多人都接受不了吧……

一日三餐是粥、饭,男人吃干的,女人小孩吃稀的。菜就是吃萝卜干之类的东西,各种蔬菜不容易保鲜,都可以加工做成干的,这还是上世纪末改革开放后生活好了的,治世时候的伙食。再早就是吃小米粥啥的,听家里老人说起过,六十年代的灾年没吃的,连河边小清新的“彼岸花”都给吃了,吃了会上吐下泻。

住的房子是传统木结构的,样式一千多年没什么变化,一般盖两层,一楼是厨房、主卧、牛栏。二楼是粮仓和小孩子的房间。每座房子一楼正中是公用的礼仪休闲用的上间,也作客厅用。房子很多的是清朝明朝甚至宋朝时候盖的,墙壁是木板,容易漏风,木板墙壁防风的话要用纸再糊一层,也有好点的是刷白的竹胎泥墙。穷人家睡的是稻草,夜里睡觉得把门给用棍子顶上,防止野兽进入。治世没什么盗贼,这点倒好(五十年代还有土匪)。通电前用油灯,不过一般没啥事也不会点,五六点吃了饭就洗洗睡了,厕所在屋外,房间里放马桶夜里用。猪圈牛棚鸡舍就在厕所隔壁,夜里睡觉可以听到那边动静。

早上听到鸡叫起床,吃个早饭男人上山去干活,女人在家里做家务,大点的小孩跟着上山砍柴或在家里帮忙。午饭是做好了送到地里去的,一般一直干活到太阳下山才回来(顺便带一捆柴)。河边也有吃的,前一天晚上放个网,第二天早上去收网可以抓到鱼。下雨天没啥事就不上山了,真要出门就穿蓑衣,雨下大来山洪可以趁水混去钓鱼。

生病一般是吃草药,村里都会有懂草药的人。后来有了卫生院,也有去乡里卫生院看病的。

村里路面全部是石头铺的,比较讲究的村子会收拾的干净直接就是古村落景区。但是比较随便的村子可能猪都会在路上走来走去,猪屎拉满路,有一种地方叫“猪屎坦”,就是猪在上面拉满屎,除了人走路的一条小道外(被踩平了),都是湿哒哒的屎。

我外婆那个村子是比较干净的那种,村子底下有一套古老的水道,石头砌的,不知哪朝哪代建的。在屋里的一个房间打开地面上的一块板就能看到听到下面流过的水,感觉紧急情况甚至能通过水道逃生。卧室的地下则有个地窖,里面能蹲下好几个人。

家家户户有独立厕所(茅坑),不过我家乡的传统厕所比较卫生,是坐厕,单人或双人的木制坐便器。

然后是宗教信仰。我家乡是信道教的,同时融合了一部分佛教信仰,通常说佛(读vai)指道教和道教的神,道士除了平常的宗教仪式外,在祭祀、丧葬等场合也是不可少的礼仪主持人,人们遇到灾祸会办功德道场消灾祈福。也有占卜活动,有好几种,一种是去宫观庙宇求签,一种是拔爿(一种有图的签),还有就是算卦。

然后村子之间有争山头争水源会发生械斗,场面会很大。然后个人之间如果发生纠纷会由村里有威望的人主持调解,我们称之为讲案。村里的祠堂是一个村子最大的建筑,是祭祀等各种礼仪活动的场所,也是老人们休闲娱乐场所,还承担互助养老任务,村里派人在祠堂做饭给老人们吃,村村都有称为老人帮的组织,权威很大,新中国成立后祠堂也同时充当校舍用,政府派教师来上课(也是一个好处,很少有像没有北方和西部一些偏远山区学校没校舍的状况),至今还有一些村小学办在祠堂里。


作为平民,在古代生活是一种什么体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