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舌戰群儒,東吳的謀士是一幫烏合之眾嗎?

《三國演義》為我們展示了後漢三國時期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在中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諸如三國時期的割據局面還有好幾個階段,比如春秋戰國時期,南北朝時期、晚唐藩鎮割據時期、五代十國時期,這些歷史階段同樣波詭雲譎,精彩紛呈,但時人卻知之甚少。遠至三皇五帝夏商周,近到唐宋元明清,朝代更迭,但再也不會有一個歷史階段能像三國這樣被人們所熟知,這當然要歸功於《三國演義》。

除了書籍刊印, 更以戲曲評書等多種曲藝形式加以傳播,使得三國中的故事和人物迅速傳播,進而深入人心。

但畢竟是演義小說,有些人物和情節並不符合其真實情況,雖無傷大雅,但我們還是不妨深究一下,以期還其人其事本來面目,只當飯後談資。

諸葛亮舌戰群儒一折寫的極為精彩,東吳的一眾謀士無不被諸葛亮輕鬆辯倒。那東吳的這群謀士都是無才無學的泛泛之輩嗎?咱們試而剖之。

首先和諸葛亮展開話題的是張昭,第一個也必須是張昭,作為東吳託孤重臣,張昭的分量無疑是最重要的。孔明和張昭的交鋒所用的篇幅很大,基本把雙方的觀點都說得很明白了,但張昭完敗。張昭的事蹟在史書中筆墨很多,但基本上都不是很光彩的形象。但即使如此,孫權始終非常尊重張昭,一方面孫權比較大度,另一方面張昭也絕不是小說中的那麼不堪。這裡大家多翻翻書就可以找到很多子布先生的橋段,在這不做過多贅述。

《三國演義》中張昭之後,虞翻第二個詰難孔明,孔明輕鬆獲勝。袁闊成先生的評書版《三國演義》中,虞翻被塑造成瘦小枯乾,說話尖聲細氣的小丑形象。

虞翻的真實面目呢?

李白曾有詩云:地遠虞翻老,秋深宋玉悲。可見虞翻之才望五百年後還能得到詩仙的讚許。《三國志》雲:虞翻古之狂直,固難免乎末世。虞翻喜飲酒,心胸坦蕩,為國事多次犯顏諫爭,孫權大怒,後被貶至廣東越南一帶。李白身處逆境,想到了虞翻而感同身受,但他未必能領悟並效仿虞翻的操守。

虞翻之後,步騭第三個發難。袁闊成先生的評書《三國演義》步騭被塑造成高高的個子,拱肩縮背的酸腐文人形象。

與評書形象大大相反,《三國志》雲:步騭性寬弘得眾,喜怒不形於聲色,而外內肅然,以德度規檢見器當世。

步騭伊始曾管理交州(兩廣越南一帶),繼而統兵北上,西御劉備,後進入中央歷任顯位,陸遜死後更是接任丞相,並非只是一介文人,而實為文武全才,被視為孫權的股肱之臣,在吳國政壇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第四個被孔明辯倒的是薛綜,袁闊成先生的評書版《三國演義》中,薛綜被塑造成又矮又胖的形象,說話甕聲甕氣,還被孔明一席話說得差點中風形象。

史書上,薛綜的筆墨也是很多的,參與了東吳很多決策。遼東公孫淵叛吳,孫權大怒,想親自征伐,薛綜上書勸諫,《資治通鑑》載其全文,可見薛綜文采非常。薛綜是一代名儒,曾任太子少傅。平生撰作詩賦、難論計數萬字,又考定《五宗圖述》、《二京解》,都流傳於世,可惜我是都沒有看過。

另外,薛綜身體很好,208年被孔明駁倒之後到243年才去世。

第五個和孔明交鋒的是陸績,袁闊成先生的評書版《三國演義》中,孔明舌辯陸績一段演繹的非常精彩,尤其一句公非袁術座間懷橘子之陸郎乎?便惹得眾人大笑,魯肅也來了一句:對,就是那個偷橘子的陸公紀。

袁先生稍微有些誤導,孔明此語未必是譏諷,因為其時陸績才六歲,其事蹟還被後人列為二十四孝,即為:懷橘遺親,舌辯群儒現場的眾人應該大大的佩服才是。

2010年還根據陸績的事蹟排成了30集的電視劇《廉石傳奇》,該劇講述了陸績在廣西玉林任職期間,、為官剛直不阿、肅貪拒賄、兩袖清風、鞏固民族團結的故事 。

被單獨立傳排成電視劇,這種待遇三國裡的人物只此一人。

只可惜,天不佑才,陸績三十二歲便去世了。


諸葛亮舌戰群儒,東吳的謀士是一幫烏合之眾嗎?

嚴畯像

第六個是嚴畯,

《三國演義》中,嚴畯先生只露了這一面,問的問題也極簡單。他只問孔明先生治何經典?

但這個人並不簡單,其撰寫的《潮水論》,是中國最早的潮汐學專篇。這可是我國古代少有的科技型人才呀。

另外,諸葛亮對於嚴畯的問題回答的很精彩:尋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興邦立事?… …豈效書生區區於筆墨紙間,數黑論黃,舞文弄墨而已乎?

每每想起諸葛亮,我第一時間就會想起這段話,繼而就會想到嚴畯。我感覺諸葛亮連我都一起罵了,每每都會羞愧難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