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農業險,榮成市6萬畝“閒地”生金

Hi威海客戶端訊“不用出去打工,年底還有固定收入,這買賣不糙”“這樣的好事得算我一個。”3月24日上午,榮成市滕家鎮炮東村村民正討論馬上開種的大姜種植項目。炮東村黨支部書記肖春明說:“我們村流轉了450畝土地,增上大姜種植項目,每畝地的租金是300元。姜種已經入庫,清明節過後就開始種,每畝收益在1萬元左右。”

今年,榮成市調整發展規模農業的政策,降低土地流轉門檻,獎補對象也擴大到轄區所有鎮街,通過“村集體領辦合作社+農業保險”的模式引進項目、搭建創業、就業平臺,實現集體和農民“雙增收”。目前,榮成市已流轉土地6萬畝以上,引進山東農發集團等龍頭企業和種植大戶實施產業化項目50個。

作為農業大鎮,滕家鎮在推進土地流轉和規模農業方面,已引導東灘等17個村成立了集體領辦合作社。該鎮相關負責人介紹,土地規模流轉和特色種植相結合,是滕家鎮實現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經營的模式。該鎮還陸續引進了3個千畝特色規模種植基地——1300畝芋頭種植基地、1300畝安丘大姜種植基地以及千畝小麥良種繁育基地。

人和鎮也已有48個村簽訂了土地流轉合同書,流轉土地3700畝。眼下,該鎮釣溝村的130畝金銀花特色種植基地項目建設被提上日程。釣溝村黨支部書記王善明介紹:“我們研究了氣候土壤等條件、考察了市場情況,認為搞金銀花特色種植可行,土地流轉後,項目納入合作社統管統收,村民省時省力還增收。”

務實的政策增強了農業企業的發展信心。最近,在榮成市政府部門的幫助下,翠虹果品股份有限公司在城西街道流轉了東嶺後、西嶺後等村子的1500多畝土地,用於新品種蘋果種植,並將在城西街道籌建面積11平方公里、涵蓋12個村的沽水河畔田園綜合體。該公司董事長嶽建東說:“我們有了果業提檔升級的基礎,周邊村民也得了租金,還能在這裡打打零工,對我們企業和村民來說都是雙贏。”

“規模化、機械化種植,是建設現代農業的必由之路。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培育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既是提高土地利用率、產出率,優化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的主要舉措,又是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實現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途徑。”榮成市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調整農業發展扶持政策,盤活土地資源,引進優質項目發展現代農業,讓有限的土地資源產生更多的經濟效益。(Hi威海客戶端記者 杜曉瑩 通訊員 李鍾芸 王璐 王波)

籤審:張軍濤

複審:譚立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