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選《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讀書報告

發表時間:1929年12月下旬

創作背景:

毛選《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讀書報告

這篇文章,是著名的古田會議決議的第一部分,這場會議,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發展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對於中國共產黨和工農紅軍的意義,絕對是里程碑式的。

如果說背景的話,我認為應該就是古田會議的背景罷,下面是摘抄的百度百科的內容,給大家做一下參考

1928年4月份,毛澤東率領的工農革命軍同朱德、陳毅率領的起義隊伍會師井岡山,併合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後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簡稱紅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陳毅任政治部主任,11月份,紅四軍的前敵委員會成立,毛澤東任書記。隨後,紅四軍打破了敵人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多次圍剿,並於1929年1月起向贛南、閩西進軍,開創了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奠定了後來的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基礎。

隨著形勢的發展和革命隊伍的擴大,紅四軍及其黨組織內加入了大量農民和其他小資產階級出身的同志,加上環境險惡,戰鬥頻繁,生活艱苦,部隊得不到及時教育和整訓。因此,極端民主化、重軍事輕政治、不重視建立鞏固的根據地、流寇思想和軍閥主義等非無產階級思想在紅四軍內滋長嚴重。作為紅四軍黨的前委書記的毛澤東曾力圖糾正這些錯誤的思想傾向。但是,由於當時的歷史條件,紅四軍黨內特別是領導層內在創建根據地、在紅軍中實行民主集中等原則問題上存在著認識上的分歧和爭論。因而,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沒有能夠為紅四軍領導層的大多數同志所接受。

1929年8月下旬,陳毅抵達上海,向黨中央如實彙報了紅四軍的工作。中央政治局專門召開會議,聽取了陳毅關於紅四軍全部情況的詳細彙報,決定由周恩來、李立三、陳毅3人組成專門委員會,深入研究討論紅四軍的問題。經過一個月的討論,形成了陳毅起草、周恩來審定的《中共中央給紅四軍前委的指示信》,即著名的“九月來信”。“九月來信”肯定了紅四軍建立以來所取得的成績和經驗,要求紅四軍前委和全體幹部戰士維護朱德、毛澤東的領導,明確指出毛澤東“應仍為前委書記”。

1929年11月26日,朱德、陳毅率領紅四軍在福建長汀迎接正在養病的毛澤東。蒼茫暮色中,三位老戰友重逢。這時,中央的“九月來信”已經為紅軍“政治建軍”指明瞭方向。紅四軍前委擴大會議決定:部隊移師新泉,開展政治整頓和軍事訓練,為召開紅四軍九大作準備。

按照前委分工,毛澤東、陳毅負責政治整頓,朱德負責軍事訓練。此次整訓始終圍繞一個目標:黨管軍隊,努力鍛造政治更加合格、紀律更加嚴明、作風更加文明的紅四軍。

政治整頓旨在明確中央要求的紅軍主要任務,自覺克服非無產階級思想,糾正舊軍閥作風。這主要進行了三方面工作:首先是召開地方群眾、基層士兵和連長以上幹部等各種調查會,鼓勵大家談出紅軍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的方法及建議。其次是開展思想教育活動。根據中央“九月來信”指示,對半年來已經暴露的各種錯誤傾向和中央指出的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在部隊內部展開討論,初步明辨是非,為統一思想認識打好基礎。第三,加強組織紀律教育。

軍事訓練旨在根據中央“九月來信”要求,加強官兵軍事素質和提高戰鬥力。主要工作:一是舉辦基層軍事幹部訓練班,在全軍開展軍事技術、戰術訓練;二是加強紅軍的制度建設,制定紅軍的若干條例、條令等法規,使其逐步健全起來;三是朱德講授組織編寫的《新游擊戰術》,提高指戰員的軍事知識和戰術意識;四是培訓地方武裝幹部,上軍事課,為發展地方武裝和鞏固地方政權打基礎。

新泉整訓是紅四軍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也就是古田會議的重要籌備階段,為古田會議的召開創造了條件,也為起草九大決議做了重要的思想準備和文字準備。

下面是我對這篇文章做的大綱,因為思維導圖看不清楚,就不放了

大綱如下:

毛選《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讀書報告

毛選《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讀書報告

毛選《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讀書報告

毛選《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讀書報告

毛選《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讀書報告

我覺得這篇文章不僅在當時有著意義,而且對於現在的團隊管理仍然有著很好的借鑑意義。

首先來說,一個團隊或是公司,如果想要發展得好的話,肯定要不斷地分析總結自己的得失,對自己的過失和出現的問題進行糾正解決,這個問題,也應該包括思想方面,個人認為,行動方面的錯誤來自於思想方面的錯誤,如果思想方面的錯誤被糾正了,那麼很多的問題應當是可以避免的。

團隊,應當是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的,就如同紅軍一樣,就如同毛主席的部隊,不僅應當可以作戰,而且也有政治人物,我們的團隊應該不僅是賺錢養家,而且應該有更加廣大的目標。

感覺這篇文章應當是一個管理者必讀的,所提出的這些問題,如單純軍事觀點、非組織觀點、絕對平均主義,主觀主義、個人主義、盲動主義,都可以引申到團隊管理中來,細讀的話,可以收穫很多。這篇文章既然能夠給工農紅軍和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帶來重大的影響,想必也能夠給一個團隊帶來重要的,有意義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