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聲起落之間的自己


掌聲起落之間的自己

有些人隨著掌聲的響起而戰戒謹慎,有些人卻在掌聲中迷失了自己。

西哲法蘭西斯培根將讚美分為三類。一種是出於諂媚的心理,諂媚者常帶虛假和狡猾。另一種乃出於善意和尊敬,這一種形態的讚美予人的助益最大。第三種則出於惡意,以激起人們對被讚美者的忌恨。且不管那一種讚美,隨授受者之不同,常引致互殊的結局。


掌聲起落之間的自己


掌聲帶來的後果


(一)虛榮

社會上每個階層都有不少為了掌聲勉強活下去的人,尤其些從事表演的藝術工作者,他們生命的滋養份就是幕起、幕落間的那幾聲喝采。至於落幕後的那份淒涼卻少有人去理會,也無法理會。這些活在掌聲中的人,總有無垠的空虛、無奈伴隨著他們。

(二)壓力

對愛慕虛名的人而言,榮譽、讚美是他們的第二生命,得不著,令他們痛苦萬狀:一且得到了,卻也常令他們從此蒙上一層無以名狀的負擔。有人說,川端康成著沒得到諾貝爾文學獎,或可多活幾年,多寫幾部好書:可是那頂“無形的純金桂冠”沉重得把他壓得抬不起頭、喘不過氣,終把這個瘦小的老人壓死。

(三)狂妄

但以理書一開始便記載: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圍攻聖城一耶路撒冷,並將之放下,洗劫聖殿、擄掠以色列人......。這段史實常令人誤以為尼布甲尼撒即肇建巴比倫國的帝王,其實早在創世記十章十節即載明,此地由挪亞曾孫寧錄所建造,巴別塔也建於此;在經上另有示拿地、迦勤底等不同稱呼。它位在希底結、伯拉兩大河(即今底格里斯、幼發拉底河)之間,亞伯拉罕的故鄉吾珥即其京城。創世記十四章一節所記的“暗拉非"(史上的罕母拉比)即為主前二千年此地的君王。惟至尼布甲尼撒(主前604-561年)時代,巴比倫國榮盛才達頂點,成為上古時代天下最宏偉、美麗的都城,因而才導致巴王在但以理書四章三十節曾趾高氣揚的口吐狂言:“這大巴比倫不是我用大能大力建為京都,要顯我威嚴的榮耀麼!”難怪真神嚴厲懲罰頃刻臨到,使他與獸同居、吃草如牛。


掌聲起落之間的自己


如何在掌聲中不迷失自己

(一)凡事為榮耀神

大衛戰勝歌利亞之後,除立刻榮膺掃羅所賜之戰士長榮銜,並得各城擁至的婦女以英雄凱歸的方式予以迎接外,經雲:“次日…大衛“照常'彈琴……”,高官、掌聲當前,大衛守素安常,一仍故舊的“照常彈琴歌頌神”,原因在於:他的奮勇迎敵,乃是為神雪恥(撒上17:36、45下)。

(二)凡事為報答神恩

伯大尼的馬利亞打破一斤貴重的真哪噠香膏,完全膏在主的身上,蒙主當眾稱讚:“普天之下,無論往何處傳福音,都當述說她的美德!(可14:6、9)。馬利亞蒙受這種留芳千古、美名遠播的讚譽,鮮有他人可與比擬,但經上馬利亞仍一再表現出她的沉靜、溫和、虛心學道之風範,因她存心為報答主復活其兄弟拉撒路之宏恩(約12:1-4)。

(三)凡事為誠心助人

約瑟從獄中被召,為法老圓滿解夢,深得法老讚許:(沒有人像你這樣有聰明、有智慧”(創41:39),且拔擢他為宰相,又賜安城祭司女兒為妻(創41:41、45),然而他深知,既是領受的,有何可誇?(創41:36、25;林前4:7)。

(四)凡事為盡本分

主耶穌在路加十七章教導我們,若“作完了一切所吩咐的”,只當說:“我們是無用的僕人,所作的本是我們應分作的。”(路17:10),既是份內的事,那能誇口?保羅也深明此理,所以他認為傳福音是“不得已”的本份,不傳反倒有禍。


掌聲起落之間的自己

總而言之,雖然天底下因人間的掌聲而失落的人史不絕書,正如所羅門王的箴言:這些人陷在稱讚的試煉坑中(箴27:21);但只要能把握住正確的方向,我們仍能在雷動的掌聲中屹立不移。

掌聲起落之間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