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渐远、微风徐来”这两句,后面各加三字,能展现出不同的意境,怎么加,更有韵味?

社会图文哥


青山渐远呈霞黛;

微风徐来袅炊烟。


梦醉红百合


当我坐在列车上,看着青山渐远,又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见面

所以如果是我会写:

青山渐远人渐渺

微风徐来香自扰

“渺”和“扰”是同一个韵部,这是从韵脚来说。从诗来说,也可以体现内韵。

“青山已经远去,人也逐渐看不见了,就像落叶一样缥缈。而微风轻轻吹过带来的香味,又让我想起了她。”人世就是这样的无常。犹如天地间一沙鸥。在不断的相聚与分离间,体验人生的百般滋味。

我对在列车上的记忆比较深刻,小时候的火车开的很慢,逢站必停。但通往故乡的路却是幸福的。我现在甚至会回想起,那火车上盒饭的味道(哈哈,这味道是不是太多了)。那时候火车上的盒饭不是塑料盒,而是铝制的盒子。吃起来有种特殊的味道,构成了我现在难忘的记忆。有时候,空气中飘来不明的味道,的确会触发人的记忆。现在的火车速度更快了,乘座更舒适了,但这种味道却没有了。

人生就是一个过程,我们不停的上车,下车。青山不老人已老。人常说回不去的故乡,为什么故乡是回不去的呢?因为它只存在你生长的记忆中的一段时刻中,所有的人与物,都只是一段时间。而这段时光你是找不回来的。你成年后重新回到故乡,也只是会被问“笑问客从何处来”。这是人生无法避免的过程。“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唯有细细品味那记忆中模糊的感觉,才是真正的故乡吧!


文史诗词说


青山渐远

微风徐来

(1)

青山渐远渐朦胧

微风徐来更清晰

(2)

青山渐远越模糊

微风得来正温柔

(3)

青山渐远令人惜

微风徐来却如意

(4)

青山渐远依旧在

微风徐来有点愁

(5)

青山渐远如夕阳

微风徐来是晨霞

(6)

青山渐远春已去

微风徐来凉夏到

(7)

青山渐远近黄昏

微风徐来出风采

(8)

青山渐远不复还

微风徐来要珍惜





柔美的风飘悠的云


青山渐远,母痴望。

微风徐来,泪悄落。

我上次写的散文《我的母亲》就是这个情景,每次回去,你渐走渐远,回头望去,她还在那个村口,越缩越小身影在风中久久地望着你走的方向,直到我转过另一个路口。多年了,每一次都这样。

不知道还有多少次这情景,每一次,大家都笑嘻嘻挥着手,然后,当转身看不见彼此时,大家又暗然伤神……


N素云


青山渐远画入梦,

微风徐来醉客心。

泼墨挥毫绘彩卷,

情留仙境难返尘。‘











夕阳下的茶


青山渐远他乡近,清风徐来花香至,莫非伊人依亭阁,痴痴翘首不离去?!


壶中日月A


《神州春》

青山渐远拓日晖,

微风徐来揭翠薇。

谁持彩练凌空舞,

一竿钓尽一江春。

2020.2.19

图/源自网络





书卷诗意时光


青山渐远随雁断,

微风徐来菊盈香。

耐寒傲骨齐斗艳,

依栏轻叹意彷徨。











望夏藏冬董同文


《禹王归家》

青山渐远家门近,

微风徐来炊烟香。

女娇斟酒添佳肴,

举案齐眉敬禹王。

诗中包含了二个故事,大禹跟女娇的爱情故事。女娇是上古时代传说中涂山氏的女儿,夏禹姒文帝的妃子,仪容秀美,生性娴雅,是当地有名的美女,生卒不详。

还有《后汉书·梁鸿传》:“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译文:”案”古时有脚的托盘,梁鸿每次归家,他妻子侍候他吃饭的时候,都不敢在他面前仰视。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来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谢谢朋友阅读。




我不像坏小孩


路过应答!

"青山渐远,微风徐来"各加三个字能展现不同的意境,怎么加,更有韵味?

我认为:"青山渐远,微风徐来"描述的是晚秋的景色,着手加字的主题应该是环绕秋末的景色,就会更有韵味。

一、按对联模式,试做如下:

青山渐远朝霞晚

微风徐来月影迟

二、平仄次序: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平仄仄平

三、句子意境

青山逐渐褪尽绿色,每天的朝霞都来的更晚了(立秋之后,白天变短,夜晚变长)。

秋天的微风徐徐吹来,连月亮都变得慵懒,发光留影的时间也会姗姗来迟。

四、原题下句平仄略有不符,怕影响意境不做修改。我觉得加三个字之后按诗词韵律也能勉强契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