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流行“填坑”,坑塘都填平盖房,老农却说早晚会后悔,为啥?

新大风歌


想想确实如此,近些年好多农村地区就掀起一阵盖房潮,甚至有些人将池塘、坑塘填平来盖房,而且不是在一个地方流行,好多人认为这部分人只顾眼前的利益,而忽略后边带来的危害,所以有些老农则会认为,这样做迟早会后悔。那么,这样的说法究竟又是为啥呢?



为啥坑塘填平盖房早晚会后悔

在我看来,这样的说法并不能一概而论。在农村,建房是家庭一件大事,不管从哪方面都要考虑到位,毕竟房屋也关系到家庭的安全等方面。至于说填坑盖房以后会后悔,这主要是因为坑塘淤泥软烂疏松,若将坑塘填平盖房,时间久了会对地基牢固性有影响,甚至会危害到生命安全。


其次就是这些坑塘地势都比较洼,若在坑塘上填土盖房,后期遇到强降雨等雨水天气,不仅被水淹,而且还影响采光,这样的环境也会使人压抑,所以有些老人便会说在坑塘上填土盖房,早晚会后悔。

其实我并不这么认为,若是条件允许,坑塘填平盖房不是不可以的,只要地基打深一点,做好框架结构,居住还是比较安全的。我家就是这样的情况,因为是填土,地质会比较松,所以盖房时地基打的很深,而且采用框架,已经居住十来年了,目前没有什么问题。

感谢大家关注“肥仔农经”,肥仔为大家分享作物种植技术、肥料施用方案、农村趣闻等三农资讯。谢谢大家支持鼓励!!


肥仔农经


尊重自然、呵护自然、顺应自然永远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至理!当下农村不少地方的确存在“填坑”盖房的现象,正如问答题目所述:这种行为早晚会后悔!

根据基层林业的理解,农村“填坑”盖房现象至少会酿成三个“苦果”,分别是:1)改变自然现状,破坏地表径流,影响土壤蓄水功能;2)损毁自然水系,扰乱地下水循环,导致地下水位下降;3)坑穴多阴湿,填平盖房不利居家健康。

1)改变自然现状,破坏地表径流,影响土壤蓄水功能

基层林业的老家在长江南岸,1954年安徽池州境内长江决堤的地方,儿时家乡的摸样时常浮现脑海,那时候的家乡,虽然地处长江沿岸的冲击平原,但依然地形复杂,沟壑纵横。

老家坐落在一处高墩之上,周围池塘、水沟星罗棋布,下雨天随处可以抓鱼捉蟹,夏天莲子、菱角是最美的天然零食,饮用水也是直接在池塘舀取,可以直接饮用,生活非常惬意。

时光荏苒,现在早已物是人非,大小沟渠、池塘或淤积、或改造,已经全部消失,再也没有了童年的乐趣,取而代之的都是一些改造的耕地,或者建起了房屋,生活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以前下雨,即便再大,水往低处流,有众多池塘蓄积,不会积水。现在一下雨,水没地方流淌,门前变成洼地,出行不便,下急雨,甚至倒灌入户,非常尴尬;以前天气干旱,池塘有水,浇灌菜园绰绰有余,现在连续晴几天,菜园就会告急,造成时涝时旱,生活不方便。

2)损毁自然水系,扰乱地下水循环,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沟渠水塘同时也是自然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连续降雨,可以可以通过沟渠池塘蓄水,同时也会通过土壤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维系地下水的平衡,一旦持续干旱,再通过池塘释放出来,满足生活生产所需。

而一旦填平沟渠池塘,蓄水能力没了,如若建房或者硬化,地表土壤的吸收渗透功能更是丧失,地表水直接经下水道流走,不能很好的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这也是很多地方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

因此,很多有识之士强烈呼吁建设海绵城市、海绵村庄,增加绿地草坪,减少地表硬化,或者科学硬化,增加土壤吸水渗水功能,补充地下水,维护地下水平衡,是尊重自然、呵护自然、顺应自然最明智的做法。

3)坑穴多阴湿,填平盖房不利居家健康

沟渠池塘是地下水的地上通道,它们与地下水系连成一体,是地下水的“呼吸通道”,这一区域的土壤湿度大,空气湿气重,填平盖房,人类长期在此居住,阴湿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这与农村传言“填塘盖房不利”的说法不谋而合,是具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同时池塘地基松软,极易塌陷,建房也有后顾之忧,不是迫不得已,还是慎而为之!居家在这种地方,能不后悔?


综上所述,我们需要用科学的发展观对待当下一些不好的现象,需要尊重自然、呵护自然、顺应自然,尽可能维系自然原貌,科学合理的利用自然,包括水系问题。古人尚知治水“宜疏不宜堵”,怎么现代人却忘却脑后?如此“填坑”建房,焉能不后悔?


基层林业


一般平原地区每个村庄都有或大或小的坑塘,目的就是防早涝蓄水便民之用,如果为盖房子填埋只有混官才做的出。象我村就有一对子母相连坑塘,雨水小大塘就容纳了,遇上雨水多就可以分流到小坑塘里,再大就排到河里去,每个坑塘边都有一口水井供村民食用。村里盖房搭屋都去塘里取水非常便利,塘边一边是全村自留菜园子,从我记亊时就有,至今还未更变。它也是全村老少夏天洗衣洗澡纳凉的地方,据村志记载此塘是明朝时期由河南省有名望法师指导开挖的,有上十亩大,是个葫芦形,葫咀供进水,葫底如水大供排水(往河里)原先塘边还有一座土地庙,后被一任不信风水和迷信村干部带人给挖掘了,懂风水的看了都说这村风水仰仗着这个坑塘,图片中的凉亭就是土公庙址,里面又立了土公碑,现在也属村里一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