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人,我们应该跟他学!


喷人,我们应该跟他学!

【片段一】

辜鸿铭:我的辫子长在头上,而笑我的诸公,你们的辫子张在心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头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片段二】

辜鸿铭:陈独秀先生大言不惭,借推崇新文化埋葬旧文化之名,将国人近代之磨难归罪于孔家旧学。试问,两千年前之孔子,何罪于今人哪?

北大学子:辜先生,您学贯中西,难道对孔子之学难得用于今日的状况视而不见吗?

辜鸿铭:孔子教人之方法,如数学家之加减乘除,两千年前是三三得九,今日仍是,不会三三得八。自家不精将题目算错,却怪发明之人,毫无道理。若这也算新文化,那就是瞎扯!

原型之一:

黄侃乃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大弟子,恃才傲物,其狂妄与尖刻是出了名的。一次,黄侃对胡适说:“你提倡白话文,不是真心实意!”胡适问他何出此言,黄侃正色回答道:“你要是真心实意提倡白话文,就不应该名叫‘胡适’,而应该名叫‘到哪里去’。”此言一出,他仰天打三个哈哈,胡适则气得脸都白了。

又一次,黄侃在讲课中赞美文言文的高明,举例说:“如胡适的太太死了,他的家人电报必云:‘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啊!’长达11字,而用文言文则仅需‘妻丧速归’4字即可,仅电报费就可省三分之二。”

这一次,胡适回击了,而且巧妙得令人拍案叫绝。也是在课堂上,胡适大讲白话文的好处时,有位同学不服气地问:胡先生,难道说白话文一点缺点都没有吗?胡适微笑道:没有。这位学生想起黄侃关于文言文电报省钱的论调来,反驳道:怎会没有呢,白话文语言不简洁,打电报用字就多,花钱多。胡适说:不一定吧。要不我们做个试验。前几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给我发信,邀我去做行政院秘书,我不愿从政,便发电报拒绝了,复电便是用白话文写的,而且非常省钱。同学们如有兴趣,可代我用文言文拟一则电文,看看是白话文省钱,还是文言文省钱。

同学们果然纷纷拟稿,最后胡适从电稿中挑出一份字数最少的且表达完整的,其内容是“才学疏浅,恐难胜任,恕不从命。”胡适念毕,不无幽默地说:“这份电稿仅12个字,算是言简意赅,但还是太长了,我用白话文只需5个字:干不了,谢谢。”随后胡适解释道:“干不了”,已含有才学疏浅、恐难胜任的意思,而“谢谢”既有对友人费心介绍表示感谢,又有婉拒之意。可见,语言的简练,并不在于是用白话文,还是用文言文,只要用字恰当,白话文能做到比文言文更简练。

胡适一番精辟的阐述,是对黄侃“文言文电报省钱”之论调的回马一枪。同学们听后不由得纷纷点头赞同。在胡适等人的不懈努力下,白话文最终取代了文言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