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家长痛诉:游戏是毒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毒品”你认同吗?

千里马4251


认同,有些游戏确实是危害青少年的毒品,里面有很多不健康的东西,像暴力,恐怖,无情,这些东西都危害青少年的心里健康,因为青少年没有步入社会,不能正确区分对错


YGkl立春


我不认可!

游戏是毒害青少年身心健康,不能说一点没有,但非要说是“毒品”,就夸大了游戏的危害,掩盖了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其它因素。甚至是掩盖了其它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更重要因素。

不否认,有不少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甚至有已经成年的部分大学生,在游戏上投入了巨大的精力、财力,影响了身心健康。有些游戏,的确应该受到谴责和抵制。但要把这些孩子们所受到伤害的责任全推到游子身上,是没有找到根本原因,是家长在推卸责任!

本人认为,让孩子受游戏伤害的最主要因素是家长们教育和管理孩子上出现问题。这才是第一原因,其重要程度远超游戏本身!

家长如何管理和教育好孩子,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很多家长自身不合格。不能正确引导孩子们的学习和游戏行为,不能帮助孩子建立自控能力。基本上都是无限溺爱为开始,直到最后不能自控为结果。

大多数孩子有问题的家长,都是家庭教育不合格的家长。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三月森林


首先沉迷游戏肯定是对青少年有害的,但我不太认同游戏是“毒品”这一说法。下面我们来谈一谈原因以及沉迷游戏的解决办法。

一,游戏能丰富我们的生活。“玩物丧志”这个成语大家都听过吧,说明沉迷于某一件事是自古就有,这个“物”在这里我们可以说是游戏,在其它地方就有可能是钓鱼、看电视等等。这个世界到处充满了诱惑,但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诱惑世界才变得更加精彩、才有奋斗的动力。

二,网络游戏已经成为社会一大产业,以游戏运营、赛事运营、媒体渠道为主的千亿级别规模市场正酝酿而生。这个时候禁止会造成太多人失业,导致社会动荡。还有各种游戏主播的千万年薪,这些已经形成产业。在近两年,制造业低迷的情况下,当然是不能禁止网络游戏。

三,游戏可以成为现在年轻人发泄生活压力的途径而存在,从而减少青少年犯罪。

当青少年沉迷于游戏时作为家长又该怎么办呢?

一,培养孩子其他的兴趣爱好,比如陪他学学音乐,做做运动等。

二,与青少年商量合理控制游戏时间,这个年纪完全不碰游戏不大可能,只有慢慢能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让他能够战胜自己的欲望,才会得到成长,不然以后进入社会,会陷入更多的诱惑之中。

三,引导孩子正确的游戏,不要为了“游戏”而游戏,玩游戏时在游戏中也应该有目标,争取玩得更好,引导孩子多思考以达到提升智力的目地,再说现在游戏玩得好也是“一技之长”呀。




奇趣公馆


作为一个80后,马上将有自己的孩子。聊聊这个问题。(1)86年以后出生的人,很多都有和小伙伴一起玩过小霸王学习机,玩过超级玛丽,再后来网吧开黑,你肯定记得当年的cs。红警,魔兽。如果这些都没玩过,你总记得qq上的偷菜吧。多年以后,参加完工作,才发现这些都是美好的回忆。你参加工作完,能帮你忙的可能还有那些一起玩小霸王学习机的同学。没有这些,谁说80后的童年是完整的?

(2)很多家长把游戏视为洪水猛兽,精神鸦片。是因为家长狭隘认为分数才是一切,但孩子是人,不是考试机器。青少年有情感需要,有社交需要,但中国的传统教育统统在课堂上不教这些。以至于,学习好的学生多数不会跟学生差的好好相处,自命非凡。很多男孩子跟异性借块橡皮都红着脸,以至于,我们的性教育都要靠日本女优。很多父母告诉孩子不要跟那个成绩差的孩子玩,怕影响成绩,这种教育方式连起码尊重人都教不会。不玩游戏争取的时间和空间,如果被这些思想灌输,那还不如让孩子玩游戏。

(3)堵不入疏,国家早就认识到这个问题,所以才把电竞纳入体育项目。现在青少年压力也很大,游戏能给减轻一部分压力。但至于容易上瘾这个问题,需要耐心教会孩子学会时间管理。而非认为游戏天生就是罪恶。实际上,王者荣耀,吃鸡一类的游戏,团队想配合好并不容易。游戏有时候带来的是挫败感。

(4)最后想说,如果青少年感兴趣的东西我们都认为是毒品,谈虎色变。恰恰说明的是我们自己和时代脱节了。未来属于年轻人,先了解年轻人,才能良性引导。不要把孩子教育成真空人,时代发展也会教育孩子,但前提是你不要觉得你永远比时代更聪明。教育孩子首先要提高自己,过往的经验未必凑效,甚至很大可能成为障碍。教育孩子之前有多少家长静下来来问问自己,我真的了解孩子吗?我还跟的上这时代吗?


学习改变人生


每一个谴责游戏“毒性”的言论背后,都有一对“懒惰”的家长。

是的,工作忙要应酬,没时间陪孩子,是的,没文化,不能培养孩子的兴趣,是的,年龄大,不知道怎么和孩子交流,是的,孩子叛逆,管不了,是的是的是的。

很多家长,有理有据地懒着,没有给孩子培养出乐趣,还期待着让孩子自己去寻觅乐趣时,喜欢上看书,喜欢上运动,喜欢上小提琴,喜欢上书法,最荒谬的是,喜欢上学习!这和期待天上掉馅饼有任何本质区别吗?

诚然,对于很多家庭来说,生活的压力足以压垮一切,更别说什么兴趣的培养。但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其实压力并不是那么大,家长只不过就是懒而已,等到孩子沉迷游戏时,才反过来开始谴责游戏,甚至把孩子送去电击集中营,妄图用一个错误抵消另一个错误,人生不是数学,断没有负负得正一说,负负相加,只能让失望变成绝望。

很多家长眼中,最好的世界就是没有游戏的世界,最好连互联网也不要有,自己每天还是早出晚归,孩子身边除了书就是琴,除了笔就是纸,这样就算自己啥都不做,应酬回来还能让儿子背一首唐诗提神,女儿弹一首巴赫醒酒,学习就请补习,上学就是出国,工作就是裙带,未来有了孙子孙女一切继续循环。

对于这样的家长,有朝一日黄粱梦醒,发现儿子女儿变得分外陌生,勃然大怒抽几巴掌之余,自然是绝对不肯承认是自己的错。于是乎,游戏不邪恶一点,怎么才能推脱他们的懒惰呢?


书荒者也


科技本身是中性的,它没有好坏之分,关键是看人们怎么利用它,有些人可能用科技来改变社会,推动人类的文明发展,而有些人可能会用科技来做恶。

游戏和科技类似,如果只是把游戏当做一个中性的词来看,它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论是从原始社会开始,还是进入到现代文明,人类总是不断的发明并创造很多游戏。

人类之所以不断的发明创造游戏,是因为游戏承担着很多社会功能。

比如,游戏能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增强团队的协作能力,在游戏过程中,我们会学会怎么和团队合作?除此之外,游戏还能够有助于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之余,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如果你观察过,小孩子的活动轨迹,你会发觉,小孩子大部分时间,其实是喜欢和一群人在一起玩耍,而不会去独自玩玩具。

即便是有玩具,他们也会邀请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这就是因为人类天生有社交的需求,游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这种需求。

但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的娱乐社交以及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能很多60后、70后的父母,他们小时候最重要的游戏活动就是跳皮筋、踢毽子,而现在的90后、00后他们主要的社交活动就是聊天软件,主要的游戏娱乐方式就是看电视剧、打游戏。

但游戏方式的改变,自然会带来一个问题,就是人们对于新事物的恐惧。

对新事物的恐惧往往源自于不了解。在十几年之前,互联网刚普及的时候,很多家长都会发觉自己的孩子沉迷于网络,喜欢在网上浏览各种信息,看小说,因此有些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网络上瘾,有些专家还针对这种现象,给这类孩子起了一个专用名词,叫“网瘾少年”。

为什么最近几年没有人再提“网瘾少年”这个词,反而变成了游戏上瘾了,那是因为现在不论是00后,还是60后,所有的人都在网上浏览信息,每个人在线的时间可能比在线下的时间更长。

很多家长也发觉网络并非洪水猛兽,关键是在于如何利用网络资源,如果利用得当,网络能够拓展孩子的视野,同时能让孩子的社交变得更加便利。

当所有的人对于互联网的本质有了深刻的了解之后,突然发觉网络并没有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改变,唯一改变的是媒介,原来是纸质书获取知识,而现在可以在网络上获取知识,原来是在报纸上看信息,现在可以浏览网页。

现在人们对于网络信息,不会再一棍子打死,简单的认为网络信息都是有毒的,而是会区分的对待网络信息,人们会更多的关注,科技公司是否在“做恶”,如果有些不良的媒体通过网络平台分发虚假信息,大家肯定会指责这家平台,而不会说,网络让我们的世界变得越来越糟糕了。

而游戏也是如此。

在个人电脑时代,游戏在国内并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普及,游戏的受众也只是一小部分群体,但随着智能机的普及,游戏变得唾手可得,打网络游戏,看短视频就成了很多人缓解压力,进行社交的一种重要方式。

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00后、90后们,自然就成了这些网络游戏社交软件的深度用户。

游戏,社交软件已经成为00后、90后生活的一部分,但很多老师和家长的观念并没有开始转变,要么是对于游戏一棍子打死,要么是对孩子玩游戏放任不管。

如果老师和家长把玩游戏,用聊天软件,当作是洪水猛兽,把打游戏的孩子都贴上坏孩子的标签,把游戏视作“禁区”,此时必然会引起学生情绪上的强烈反弹,就相当于有些孩子你越不让TA早恋,TA就越早恋。

如果家长对于孩子玩游戏,用聊天软件放任不管,那么很容易导致孩子游戏上瘾,因为现在游戏市场极其不规范,大部分游戏公司并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这就导致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他们会巧妙的利用孩子的性格特点,利用一些心理学的知识,通过游戏功能设定,让孩子上瘾,进而能从这些网络原住民身上攫取大量的经济利益。

当家长看到孩子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游戏上,此时家长自然会想当然的认为:“游戏就是洪水猛兽,如果没有游戏,那么我的孩子将会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学习上,孩子的学习成绩肯定会比现在更好,要是没有游戏,那么孩子的性格会更开朗。”

但问题真的是这样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如果没有网络游戏,那么孩子很有可能会把时间花在其他事情上,因为问题的根源还是出在家长身上,家长没有及时的发觉孩子的需求,没有及时的教育孩子,如何来面对社会变化,技术革新。

不过这也是人性的弱点,当出现问题时,我们往往会找别人的原因,而忽略了自己的原因。

比如,即便是自己家的孩子动手打了别人,有些家长往往还会坚信是别人先招惹自己家的孩子。

如果觉得游戏占用了孩子的时间,或者让孩子沾染了不良的习惯,就认为这都是游戏的问题,那么假设孩子生活在古代,当时唯一的娱乐活动就是听戏剧,孩子把家里的财产变卖了,去捧某个名角,我们就认为戏剧就是在毒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吗?


我是“升学与考试”---分享学习方法,关注教育时事,指导升学规划。


升学与考试



尚善若水ll


我只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未来的家长能明白一点:父母的监护才是最重要的。

慢慢的,父母的监护由义务变为法律,一旦监护不利,被警方查实,政府有权带走孩子。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社会各界的配合与支持。


神州肥羊


严重同意,我就有一个女儿和儿子他们天天玩游戏玩的不分白天黑夜,天天让他们放下手机,就是不听做父母的操碎了心。熬夜熬的两眼发黑。废寝忘食。这和毒品有什么区别吗?希望国家能出面管一下这样的事情。


飞的更高更远ffff


主要是小孩很难控制和安排好玩游戏的时间,且家长引导的不够好还会上隐或吵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