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的經濟發展靠什麼來支撐?

五月古月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發展經濟最關鍵在於技術密集,高成長,高利潤的戰略新興產業,最突出的宏觀統計表現在於高新技術產業比重,研發投入和研發投入佔GDP比重,以及高端人才數量。

戰略新興產業方面,武漢有四個國家級戰略新興產業集群,數量全國第一。其中集成電路產業集群包括武漢新芯,弘芯半導體,長江存儲等十二寸晶圓廠,總投資約五千億。除此之外,有投資四千億的網安基地,投資一千億的航天基地,全國前三的生物醫療,知識創新能力全國第二的光谷。

高新技術產業方面,武漢高新技術產值佔比接近70%,南京杭州天津廣州不到50%。武漢研發投入大於杭州,研發投入佔GDP比重超過3%,位居全國第五(前四分別是京滬深廈)。

高端人才,武漢院士傑青長江學者等六類頂級人才數量全國前三或前四,近五年新增院士傑青長江學者等頂級人才數量全國第三。由於戰略新興產業的高速發展,大大提高了武漢市對研發人才的需求,創造了大量高收入崗位,使得武漢每年留下應屆畢業生數量全國第三,大學學歷人口比例全國前三,幾乎每四個人就有一個是大學生。由於有大量高端人才的智力支撐,使得武漢市的發展潛力可以說是全國前三。

基建 武漢150米以上高樓數量世界第五,地鐵在建和運營里程全國第四,六環二十四射高架快速路里程全國數一數二,其中包括十多座長江大橋和長江隧道,個個都是世界級工程,另外還有五條城際鐵路,在建亞洲唯一的貨運機場,全國獨一無二的十二向高鐵網,擁有可以直接通江達海的萬噸級碼頭。武漢綜合甲級資質工程單位數量僅次於北京,在武漢的工程單位主持設計了三峽工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80%的長江大橋,世界50%的大跨度橋樑,完成了港珠澳大橋60%的工程量,世界30%的高鐵網絡和站房,建造了國內66%的300米以上高樓。武漢才是真正的基建狂魔。

招商引資 隨著東部開放,西部大開發政策的相繼實施,中部長期受政策打壓,經濟發展十分緩慢,08以來中部終於迎來中部崛起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可以說武漢的改革開放現在才正式開始。17/18年連續兩年招商引資超過兩萬億,2018年新開工的百億級工地超過二十四個,引進了騰訊小米中興海康科大訊飛字節跳動等上百個it企業研發總部。2018年實際利用外資全國第三。

房地產 由於戰略新興產業的超常規發展和大規模招商引資,在大環境十分疲軟的不利條件下,武漢的經濟增速反而逆市上揚,2019年武漢名義經濟增長率達到16%,增量達到2000億以上。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大量人口湧入武漢,使得武漢房地產市場日益火爆,新房銷量連續9年位居全國前三,連續三年全國第一。年銷二十萬套還是供不應求。房地產市場的火爆為武漢帶來大量賣地收入,使得武漢在招商引資和發展戰略新興產業方面有更大的底氣,從而進一步推動了武漢的產業升級轉型,房地產和實體經濟的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實現了可持續發展。



中華城市八卦研究會


武漢是湖北的省會城市,副省級城市,國家中心城市,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市和特大城市,經濟發達,其2018年GDP達到14847億元,其中第一、二、三產業產值分別是362億元、6377.75億元以及8107.54億元,三次產業比重為2.4∶43.0∶54.6。由此可見,武漢經濟主要由第二和第三產業支撐起來的。

從行列來看,武漢的工業、建築業、批發零售業、金融業、盈利性服務業、非盈利性服務業等六個行業增加值均超過千億,佔全市GDP的80%以上。

而從產業來看,武漢的主要支柱產業有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製造、裝備製造、食品菸草和能源及環保等。

武漢是一座很有發展前景的城市,它是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在中國城市格局中佔有重要地位,擁有眾多政策支持。而且武漢區位優勢突出,“九省通衢”,擁有多家985、211高等院校,每年培育大批人才,另外武漢又得到了湖北省的大力扶持,因此這座城市未來的發展前景非常好。


錦繡中源


14年到現在接觸人進行劃分吧,可能比較大誤差。

第一,G企,漢陽的應該感受最深刻了,大把的,光谷這邊大把研究所,還有高校不要忘記,高校產業化不是玩笑話。

第二,房地產,在全國大浪潮中,武漢也是不甘人後,現在感覺武漢都是房地產,因為武漢之前房價實在爽,現在漲一倍基本要求,好點兩倍也是有的,所以感覺特別強烈,在一到兩年時間內完成的。

第三,金融類,軟件外包類。金融類不說了,武漢整鍋端金融傳銷不少,外包類不說都是辛苦錢

第四,服務人民類,1400萬人口的吃喝拉撒是需要很多人服務的


禾呈50


武漢的厲害之處就在於我沒有拔尖的但你不可小覷我。就像班級裡那個學習勤奮長相干淨待人溫和的男同學,總是在那裡很刻苦願意跟人交流學習熱心助人,誰都喜歡他,最終被他爆一個大冷門pk掉幾個尖子生奪得全班第一,是的就好像當年高三時的我一樣。

老一代的武漢優勢產業就是幾個武字頭撐起來。儘管如此,武漢經濟佔大頭的還是鋼鐵和紡織。

後來老魚頭來了,東風也來了,沌口成為武漢經濟的引擎之一。這裡要誇一下東風同學,很難想象漢陽沒有沌口沒有東風會是啥模樣,估計跟咱們漢川差不多吧。

後來東西湖設立臺商投資區,食品加工、顯示器、物流園撐起了武漢的小半片江山。

後來挖叔和老唐來了,80萬噸乙烯工程落地開花,石化工業成為武漢巨頭之一。08年到13年那會兒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還方興未艾。僅有的郵科院下轄的烽火和長飛也只是技術領先一些而已,並沒有形成產業優勢。

恰逢四萬億,武漢的房價那是蹭蹭地漲啊,武漢收穫第二波紅利,那就是財政收入,有錢了就能挖地鐵,修地鐵就能漲地皮,漲地皮賣地挖地鐵……反正跟國內很多城市一樣。武漢趁著沒有徹底沒落還能掙三倆面子,在挖地鐵上沒落下風。那時候挖叔頂著罵名硬是把街道口這種地方給擼順了。

現在的工業底子要感謝一個人,就是當年被BBC《How China Fool The World》欄目組擺一道的唐市長,現在我本人對BBC一生黑。他是一員猛將不解釋,武漢打下的工業基礎多虧有了他主導的工業倍增計劃。


90後設計獅


2018年,武漢市地區生產總值(GDP)14847.29億元,比上年增長8.0%。預計2019年,武漢經濟增長將達到7.8%,GDP將達到1.6萬億。

武漢經濟的情況

武漢市2018年實現GDP為14847.29億元,比2017年增長8.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62.00億元,增長2.9%;第二產業增加值6377.75億元,增長5.7%;第三產業增加值8107.54億元,增長10.1%。三次產業構成為2.4∶43.0∶54.6。可以看出來,武漢市的經濟結構中,服務業的比重也佔到了50%以上,可以說現在武漢市的服務業的比重逐年在提升,武漢市的經濟結構也在逐步優化。

整個武漢市的經濟結構中,現在農業只佔到2.4%,而工業和服務業總共加起來佔到了97.6%,因此,整個武漢市的經濟是由服務業和工業一起帶動起來的。

武漢現有工業品的產量情況

從武漢市工業品的產量情況來看,武漢市重要的工業品包括鋼鐵,汽車,城市軌道車輛,石油化工產業,光電子器件等產業,還有手機,電腦產業等。

其中武漢市鋼材產量2018年達到了1744.86萬噸,汽車產量達到了170.52萬輛,城市軌道車輛達到了294萬輛,光電子器件達到了1.57億隻等。

未來武漢不僅將保持原有傳統產業的優勢,而且還將會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光電子器件等產業來加快發展。

武漢未來的經濟發展情況

武漢市現在來說,2019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經濟總量比重達24.5%,數字經濟佔比40%左右,“芯屏端網”產業規模不斷壯大,這個讓武漢市經濟能夠快速發展。芯是指集成電路產業,屏是指半導體顯示屏幕產業,端是指智能移動終端產業,網是指新一代信息技術、互聯網等產業。

而未來武漢市的未來經濟發展將重點圍繞建設五大產業基地展開。

這五大產業基地包括:

一是國家存儲器基地,已經完成投資10.3億元。

二是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現在註冊企業近百家,協議投資超3000億。

三是國家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基地,年內具備測試車輛上路運行條件。

四是國家商業航天產業基地, 火箭產業園預計10月投產預,到2020年,具備20發固體運載火箭的發射和服務能力。

五是大健康產業基地,已經簽約1300多億。



如果您喜歡我的觀點,歡迎您關注我,也歡迎您加入我的免費投資圈子,可以進一步交流。歡迎大家多多評論,點贊,關注!

睿思天下


武漢的產業優勢,從重工到輕工到高新技術產業。

重工主要是鋼鐵石化汽車重型機床。主要有武鋼,武石化,百萬噸乙烯,神龍,東風本田,上汽通用,武重。

輕工,主要以白電和食品飲料,服裝,飲食。主要有格力美的海爾tcl冠捷,各大品牌飲料等

高新技術主要是以集成電路,顯示器,光纖光纜,生物醫藥,火箭衛星,網絡安全,網上教育,物聯網,紅外設備,無人駕駛等為主,主要有長存,新芯,弘芯,京東方,天馬,華星,長飛,中國信科,快舟火箭,高德紅外等。

另建築設計也是武漢優勢,主要有中建三局,大橋局,一冶,鐵四院等

另外有軌道交通,貨運車箱,等鐵路設備也很厲害。


黯淡光輝


(#‵′)靠國企


maoniuga


個人感覺目前還是靠著龐大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在支撐著大武漢的經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