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而懒惰的孩子怎么教育?

Rway


没有什么方法比激发孩子驱动力更有效,就是让孩子拥有值得努力的梦想,年龄小一点的孩子父母要帮助他筑梦。

我家大宝也是从小被夸聪明,实际上却懒。四五年级看玄幻小说熬夜玩旧手机。但是他这个暑假居然能按照计划去复习,还能体贴父母带妹妹们。

我来分享一下方法:

1、不要夸孩子聪明,

不要夸孩子聪明,

不要夸孩子聪明!

从小被夸聪明的孩子,更不愿意尝试困难,因为困难——挫折——显得不聪明——挑着容易做的事情做。

要夸孩子努力夸孩子练习多,才是重点。比如:宝贝你这学期成绩不错,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学期你比以前更加努力了,特别是数学做题做多了。

我家大宝六年级就是按照我的方法添加了一本数学基础题,结果期末考试就拿了满分(附加题也满分)

2、理解、理解、再理解!

回想一下我们被理解的时候是不是很感动?孩子也是一样的,被理解了的孩子更愿意和我们敞开心胸来聊天,更容易采纳我们的意见。

那么,怎么理解孩子呢?有两个小建议:

(1)多看育儿书籍和资料,了解儿童心理。

(2)回想我们的孩童时期,通过回忆去推断孩子的想法。

(3)接纳和包容。

孩子的大脑在25岁以前是不成熟的,有些做法或许我们不能理解,这时候不妨停下来,放下成见。试着去接纳孩子。接纳他,他感觉到被接纳了,才会和你一起讨论解决方案。

3、从小就要帮助孩子设定目标,树立理想。

目标的动力我就不说了,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叫做《人生设计在童年》



家有三宝真呀真热闹


要想阅读与众不同的回答,敬请关注“下水诗文”。

一、正确理解“聪明”

一般情况下,我们说的“聪明”,是指人的智商高,智力好,记忆快,有时也用来指人心眼儿多,鬼机灵。

我认为,一个孩子是不是“聪明”,不是家长说了就算数的,也不是老师说了就算数的。智商高,智力好,记忆快,心眼儿多,只是具备了学习好的生理条件,还不能说是“聪明”。如果真要说这是“聪明”的话,那也只能算做“小聪明”。当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懂得了应该做什么事,为什么这件事,怎样做好这件事的时候,才可以称得上“聪明”。问题中所谓“聪明而懒惰的孩子”不算“聪明”。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就是说的这样的孩子。聪明吗?聪明怎么毁了自己的美好前程啊?是小聪明。对这样的孩子不要夸,越夸越他越不聪明。这已经是被无数人的例子证明了的。一个智障者,当你夸他“聪明”的时候,他笑得合不拢嘴。一个聪明人,你夸他他会很不自在。我想大家都有这样的见闻吧?



那些智力并不算好,也不显示心眼多的孩子,不被人夸从聪明,可他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为什么做,怎样才能去做好,他比那些被夸聪明孩子做得好,这才是真正的聪明。

所以,对孩子千万不要动辄夸聪明。

二、怎么治懒惰

懒惰是成功的大敌,必须治懒惰。可是,懒惰又很难治。比较容易治的阶段应该是少年时期的十二三岁以前。


怎么治呢?

譬如日常生活上,按时作息。衣服,自己洗。就餐,负责备凳子,端碗、端盘、拿筷子;餐后,负责拾掇碗筷打扫卫生。

不干不行!这是任务,必须完成!

起初,会很不自在;长了,习惯成自然。8

可惜的是,很多家长舍不得让孩子做,所以,“懒惰”继续!



譬如学习,怎么才是认真了呢?或者说不懒惰了呢?听课方面:耳闻、目睹、脑记、手写。在学校,老师要求;在家,家长要求。老师家长互相合作,治懒惰的效果才会明显。怎么证明是否懒惰呢?查看课堂笔记!

作业方面:独立按时完成。

做不好,就是懒惰了,做好了,懒惰就治了。


聪明而懒惰的孩子就应该这样教育,抓住机会,保障措施。


徐福记1230下水诗文


题主问说的,是绝大部分家长习惯性对孩子的评价思维。

类似于这样的评价经常能够听到。比如,老师说,“你们家孩子特别的聪明,就是不好好学习。”再比如,邻里四舍的人都说:“这孩子脑瓜子一个顶俩,就是懒得要命!”

我对我的孩子也经常有这样的评价,但我的评价后面还有一句,“不勤奋,不努力,再聪明,智商再高都等于零。聪明的人不努力,就是最大的愚笨。”



想要改变这样的孩子,就必须让他明白以下道理:

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差距,其实是主动性方面的差距

凡是学业成绩特别优秀的孩子,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学习特别的积极自觉,主动性极强。学习上的事情,根本不需要父母操多少心,他们能够自觉主动的完成好自己的学习任务,甚至还会主动自觉的进行自学加强。

而学业成绩较差的孩子,往往就缺乏这样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学习总要在父母、老师的强迫要求下进行。在强迫下学习都常常是敷衍较差,更不要说离开监管能够自觉学习了。不自觉的孩子,即便是脑瓜子再聪明,智商再高,都难以成才。



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差距,其实勤奋度方面的差距

“一勤天下无难事”“勤能补拙”。不管孩子的智力水平如何,学习都离不开勤奋。离开了勤奋,即便有很高的智商也是无济于事的。

我们学校的孩子大部分来自农村,学习基础都普遍较差。我经常给他们讲:“我们不和别人比起点,比基础,比家庭,比背景,但我们一定要和别人比态度,比努力,比勤奋。我们可以输给天资,可以输给客观条件和背景,但一定不能输给态度和努力。世界上最可怕的事不是你比别人差,而是比你聪明的人比你更努力。当你懒惰不思进取的时候,一定要想想那些睡得比你晚、起的比你早、跑的比你卖力、天赋还比你高的人,他们早已在晨光中跑向那个你永远只能眺望的远方。”

记住,聪明不是资本,只有配上努力你才能成为赢家。聪明只是天资,勤奋才是根本。离开了勤奋,拥有聪明都是一种奢侈和浪费。



不努力的聪明,是低档次的浪费青春,虚度年华。

我们见过聪明的人很多,有的成才成业,有的平庸无能一事无成。那么,根本区别在哪里?根本却别就在于有的人不但有聪明的头脑,而且还特别的努力勤奋。而有的人虽然有聪明的头脑但却懒惰倒退。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要不然你要青春干什么?拥有青春年华,拥有聪明天资,但却让懒惰打倒了你,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请记住:不努力的聪明,是低档次的浪费青春,虚度年华。


教育探微


这样的孩子其实很多。


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大部分孩子都很聪明,表现在各种方面,因为经济条件可以满足孩子的兴趣爱好,因此孩子的各种天赋也容易提前发觉。


然而聪明的孩子不一定勤奋努力,甚至可能因为“聪明”而变得"懒惰"。

为什么这么说呢?


明明家务活奶奶妈妈爸爸可以干,我为什么和他们抢呢?

如果作业提前完成,爸妈就要强迫我预习复习给我加料,那么为什么我不把完成作业的时间拖到睡觉呢?

既然别的小朋友上课可以说话睡觉,我为什么不可以?我看老师也没管啊,何乐而不为之呢?

体育课太累,只要生病就不用去上体育课,那就装个病呗?


聪明这个词,在孩子这个年龄是分不出大小的。别让“小聪明”毁了孩子。

如何改变孩子惯用小聪明偷懒的习惯呢?

我来分享一点自己的心得吧。

一:行为领袖

聪明而懒惰的孩子都有一个特性,就是谁都不服,总能为自己的懒惰找到借口。这就需要家里有一个意见和行为的领袖。比如我在家里和父母还有老婆开过会后,承担了行为领袖的责任,因为我平时总能解决和解释孩子提出来的一些天马行空的问题,孩子比较服我管,同样的道理从我嘴巴里说出来和从其他人嘴里说出来,在孩子听来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孩子经常会以我为参照的标准,比如为什么要晨跑啊,然后我就开始晨跑了,为什么要跳绳啊,我就开始跳绳了,为什么要阅读啊,我就开始阅读了,凡此种种。于是我干什么,他就干什么,开始时间长一点,他还有怨言,但是看我都坚持下来,他也就习惯了,知道抱怨终究是没用的,而习惯一旦建立,他会不知不觉中,把自己的那些“小聪明”用到合适的地方去,不如阅读,从开始的盲目速读,到后来的逢词必问,好词摘录,学以致用。



二:道理俗解

很多家长喜欢引经据典的和孩子说一堆大道理,其实孩子看似懂了,其实不懂,点头不过是不想让你继续啰嗦而已。哪怕他真的理解了你的字面意思,然后遇他实际的境界太远,他也不会有任何改变的。毕竟道理都是空的,孩子更看重实际效果,那么就用实际效果说话,我说只要坚持这么每天跳绳一个月,一分钟跳绳一定会有进步的,孩子起初对我的说的话是嗤之以鼻的,说怎么可能之类的丧气话,我也不和他说什么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之类的话,我就说,肯定会有进步,至于进步多少,看你个人的悟性了。结果一个月坚持下来,孩子从一分钟只能跳80-90个,到一分钟可以跳130-140个。我把每天跳的进步情况记录在一个小本子上,然后给他自己看,比什么道理都有说服力。阅读的词语积累也是一样,到时候在作文里自己就开始用了,也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一切以务实为主,不夸大他坚持的结果,让他自己看到进步的成果,如此而已。而那些平时和他一起玩,但是善耍小聪明的孩子,时间长了,无论是体育成绩还是考试成绩,都开始和他有了差距,这就是实际效果,不言而喻,何必强调。


三:时间自律

很多孩子懒惰往往是因为没有时间概念,他对一分钟有多长,一小时有多久是没有认识的,在熟练认识钟表之前,他的时间完全是以父母安排的标准执行,自己对时间的理解是真空的状态,一旦脱离了父母的制约,孩子就会成为脱缰的野马,时间完全混乱,比如只要你不叫他回家,他可以在外面不吃不喝玩到深夜。那么越早教会他知道时间的概念,越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律习惯,比如平时和他玩一些一分钟的游戏,跑步让他知道10分钟的长短,练字让他有小时的概念,这些应该是每天的必修课。等到孩子三年级能熟练掌握钟表概念后,让他佩戴手表,并经常让他自己确认时间。有了时间概念,孩子知道父母说的出去玩一小时后回家该是几点回家,两个小时必须完成作业,自己必须怎么安排作业的先后和完成的速度。9点半睡觉,我必须提前多少时间洗漱等。当他自己开始看表安排作息时,所谓的懒惰也就不存在了。


以上就是个人的培养方式,希望对各位宝爸宝妈有用,用以共勉。


学海壹叶帆


我女儿在读大学时,见识了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学霸,有聪明型的,有努力型的,有又聪明又努力型的,她就对我说:那种聪明而懒惰的孩子其实还是不够聪明的孩子!一个足够聪明的孩子就应该很容易接受到正确的观念,从而做出对自己的未来有利的选择,那些真正聪明的孩子都会很努力呢!聪明而懒惰只是自我安慰罢了。


美洋洋英语


这孩子挺聪明的,就是心思没用在学习上。这话听起来像在抱怨孩子,但语气中更多的,却透出一丝小得意。「聪明」这个词,还是会让人有些沾沾自喜。因为,它更像是高级别的赞扬,让人有一种优越感。

应该如何正确激励孩子

不要拼「天赋」,坚持才是硬道理

那些学霸和最终成功的人,不一定比别人更聪明,而是他们都懂得努力和坚持,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他们会选择迎难而上。所以,与智商、以及一些外在因素相比较,坚持才是成功的关键。孩子如果不能坚持,即使天资再如何具有优势,最终也会回归平庸。

肯定孩子努力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与结果相比较,过程才是能让孩子成长和进步的重要因素。父母引导孩子注重过程,关注他们的闪光点,并且鼓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挑战,才能让他们更好地自我成长。

以身作则,和孩子一起坚持

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模仿家,他们眼中父母是什么样子,未来也会成为什么样子。我们要做的,就是和孩子一起设立目标,陪他一起努力。让孩子在坚持中,慢慢学会自我管理,也让他们从中体验到努力所带来的成就感。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


小小思维家


《如果我说“孩子们出的问题”都是成年人自己出问题导致,你会不会打我》

聪明而懒惰,听起来和我外甥的情况很一致。那就说说辅导外甥的故事吧。

外甥现在上一年级,之前假期都跟我玩,印象是-----耍起小聪明,那简直可以甩我几条街,但就是懒。不过当时没当回事,所以具体小聪明范例没什么印象。我只记得怎么辅导他走上努力奋进之路的。

作为非职业自封教育专家,对外甥的诊断结论为: 赞赏不当后遗症。

首先来看看几个不当的表扬赞赏范例:

  • 你真棒!
  • 你真聪明!
  • 你真是个天才!

从孩子的角度来讲,这些赞赏都是贴标签,戴高帽。一旦获得这样的标签称谓,会抑制孩子做事的动力。

为什么?

且听我娓娓道来。因为已经获得了一个头衔,只要再次行动,那就意味着风险------失去头衔的风险。真是这个头衔失去的潜在风险抑制了孩子的行动力,从而孩子变懒了。

赞赏孩子,大人做到三点变可盘活孩子行动力:

  1. 将孩子的表现和人分离。只表扬赞赏行为表现,摒弃给人贴标签。比如: 你的表现真棒,优秀,漂亮!
  2. 赞赏焦点锚定在努力上,而非努力的结果上。很多家长喜欢赞赏结果。比如:考了100分,我儿子真棒!没有肯定孩子的努力,慢慢的孩子就会迷茫!我外甥考了58分,我都是一顿肯定: 58分说明你有58分的努力是有效的,实际上你的努力远远超过58分!------没办法,一句话赢得孩子的心,就这么简单。外甥给问我: 舅舅,我当了班干部,你怎么不太高兴那?我回复说: 我害怕你把关注焦点放在努力的附属产品上,忽视了努力!要知道,老师成绩和班干部一样,都是你努力的附属产品!而焦点只可以有一个,那就是: 你自己是否努力!
  3. 尤其孩子表现不佳时,更需要肯定。外甥,知道吗,你很有挑战精神,很勇敢!舅舅,怎么讲?这件事非常困难,你依然没有畏惧,你说你勇敢不勇敢?!

赞赏是个技术活,只要大人活够好,再懒惰的孩子都可以是块宝!

家长们,想象一下孩子自信美好的样子!加油吧!


翻书踢球笨小象


聪明的孩子是幸运的,因为别人需要付出十倍的努力才能做到的事,聪明的孩子也许只需付出一倍的努力就可以。但是聪明而懒惰是愚蠢的,因为明明只需付出一倍的努力就可获得别人需付出十倍努力才能获的成功,而这个自以为聪明的孩子却连这一倍的努力都不肯付出,不是愚蠢是什么?

从没听说过哪个人只凭聪明而不需付出努力就可以获得成功的。读书的时候有一位同学,十分聪明,老师称赞得最多的便是他的聪明。他的点子非常多,总是出人意料,胜人一筹。这样的一个人,如果把聪明用在学习上,那绝对是学霸一个。

但他的聪明都用歪道上了,在我们还在老老实实做作业的时候,他已学会了“抄”;在我们都在认认真真复习的时候,他已经开始了“盗试卷”。一次次的投机取巧,又一次次得逞后,他在“偷懒”的路上越走越远。

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的加大,这位同学的“偷懒”之道越来越没用武之地,学习成绩一塌糊涂,“这么聪明的一个人可惜了!”,教他的老师曾不止一次摇头感叹道。后来到了社会上,这位同学依然想耍他的小聪明,但是,社会是现实的,你没有真才实料,再多的聪明也是枉然。所以,聪明而懒惰是愚蠢的。

对于聪明但懒惰的孩子,家长应该让孩子明白勤奋的重要性。让孩子多读下成功人士和伟人的故事,让孩子知道,成功是建立是聪明加勤奋的基础上的。光有“聪明”没有一定的知识含量去支撑,这个“聪明”是会退化的。

也可用身边的例子分析给孩子听,相信孩子身边能获得好成绩的同学都是聪明加勤奋的孩子。鼓励孩子以这些同学为榜样,努力起来吧。


十安育儿


我就献丑写两首劝学打油诗:

劝学(一)

少小不知勤学早,

老大方悔读书少!

遥想周公还年少,

崛起中华志向高!

劝学(二)

昔日同学常抱怨,

悔不当初恨从前。

生活逼迫百般难,

无奈只好去搬砖!

而今学生正当年,

不思学习好贪玩。

为何非要代代传,

非到明天恨今天?

(打油诗写得不好,我只是抛砖引玉。还是希望对您能够有一点帮助吧。)


今生今世爱你


现在小孩都聪明,就没几个笨的。

首先孩子懒主要原因来自父母,要么父母也很懒惰不勤奋没有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要么就父母太勤奋把孩子所有的事情都包办,久而久之孩子就什么都不用做了。

孩子的问题多是父母的问题,先要从父母身上找原因,看是什么导致孩子懒惰的,从源头出发才能解决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