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缸法則”


案例:

走進美國超大公司紐約總部,首先印入眼簾的是辦公室門口擺著的一個漂亮的魚缸。魚缸裡十幾條產自熱帶的雜交魚開心的嬉戲著,它們長約三寸,脊背一片紅色,頭尤其大,長得很是漂亮。進進出出的人幾乎都會因為這些美麗的魚而駐足停留。

頭大背紅的小魚們一直在魚缸中鮮活地生長著,它們過地相當自得其樂,時而遊玩,時而小憩,吸引著眾人欣賞地目光。兩年過去了,小魚們地個頭似乎沒有什麼變化,依舊三寸來長,在小小地魚缸裡遊刃有餘地游來游去。

“魚缸法則”


魚缸法則來源

這一天,董事長地頑皮小子來找父親,看到這些長相奇特地小魚,很是好奇,於是非常興奮地試圖去抓出一隻來,慌亂中,魚缸被他從桌子上推了下來,碎了一地。魚缸裡地水四處橫溢,十幾條熱帶魚可憐巴巴地趴在地上苟延殘喘。

人們急忙把它們撿起來,但是魚缸碎了,把它們安置在哪呢?人們四處張望,發現只有院子中地噴水泉可以做它們地暫時地容身之所,於是人們把那十幾條魚放了進去。兩個月後,一個新的魚缸被抬了回來。人們紛紛跑到噴水泉邊撈那些漂亮的小魚。十幾條魚都被撈起來了,但令它們非常驚訝的是,僅僅兩個月的時間,那些魚竟然都由三寸來長瘋長到了一尺!

對於魚的突然長大,人們七嘴八舌,有的說可能是因為噴水泉的水是活水,最由利於魚的生長;有的說噴水泉裡可能含有某種礦物質,是它促進了魚的生長;也由的說那些魚可能是吃了什麼特殊的食物。但無論如何,都有共同的前提,那就是噴水泉要比魚缸大得多!

魚缸法則命名

對於孩子的教育,事實也是這樣,孩子的成長需要自由的空間。要想使孩子長得更快,更大,就一定要給它活動得自由,而不要讓它們拘泥於一個小小得魚缸。後來人們把這種由於給孩子更大的空間而帶來孩子更快發展的現象稱為“魚缸法則” [1]

魚缸法則評論

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應給孩子越來越多的自由來控制自己的生活。父母必須有意識地要求自己,甚至是剋制自己,不要有那種什麼事都為孩子做的想法和衝動,給孩子充分的空間。

“魚缸法則”


魚需要自由的成長空間,孩子更是如此。在現實生活中,作為父母的我們,太過於包辦孩子的生活事務,孩子只需要學會接納,不需要學著去選擇,所以他們變得知識很豐富,能力卻堪憂。

給孩子自由,並非意味著放任孩子自由,它的正確定義應該是,關注孩子的活動,但並不在言行上過多進行干涉。這種關注與被關注,可以讓孩子在獨立完成一件事的過程中遇到困難了,他們能求助於父母;而父母,也可以在孩子需要的時候,施以援手。

1、放手,是父母對孩子最深的愛

在動物群體中,會有很多的動物等幼崽成年後就讓它們和父母分開生活。難道是因為食物不夠嗎?不,是因為野外的生活更加殘酷,懂得如何生存是每個動物都要經歷的,如果依靠父母,那麼捕食的技能就會丟失,一旦父母死亡,等待它們的也是死亡。

雖然人類社會沒有這麼殘酷,但是如果沒有生存技巧或者賺錢的本事,那麼一輩子就只能渾渾噩噩地度過,相信所有的家長都不願意看到孩子的未來是這樣的。

2、適當退出保護傘,孩子會變得更強大

孩子剛出生成長,的確是什麼都不懂,需要家長教,但是教畢竟只是理論,如果害怕孩子出現失敗或者受傷而不讓他們去做,那麼失敗的風險依然很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教學就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

作為父母,應該除掉多餘的擔心,儘可能的讓孩子接觸到各類東西,讓孩子自己去體驗各種各樣的經歷。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選擇方式,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有自己的定位,每個孩子的世界都是一個相對獨立的世界。對生活的環境,孩子們已經逐漸形成自身的一套處事方式,家長不要過於強求孩子不願做的事情。強制性的教育方式帶來的只有孩子的逆反心理。

讓自己成為孩子的引導者,而不是強制者。給孩子一定的自由,表明我們信任和尊重孩子。得到信任和尊重的孩子會因此更加尊重我們,愛我們。

實踐出真知。長輩卻經常會罵“怎麼不長記性”,然而對於一個孩子而言,怎麼長記性?所謂的記性還不都是從實踐中得到的?所以“吃虧是福”並不是一句自欺欺人的話。

“魚缸法則”


伴隨孩子自由成長

打破魚缸法則的方法很簡單,適當放手。雖然現在我們成年,但是仍然記得小時候的那幾句話不是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只要能把這兩點做好,魚缸法則輕鬆打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