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留学生母亲怒怼网友:“你们就是仇富!”你怎么看这位母亲?

迷失在江湖


此留学生的母亲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疫情目前呈现国际大流行趋势,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让留学生回国,但是不可能举全国之力为某些留学生的个人行为买单。

如果是通过正当渠道得到的财富,我们都不会仇富的,那是你们努力的结果。我们只是在阐述一种客观的理论现实,去留学的家庭条件确实都非常好,这是不争的事实。

如果学生高三毕业后或者大学毕业后,孩子有自主选择留学的意识,可以自主选择留学,但是我们批判的是1.5万小留学生,他们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家长怒怼网友仇富,这也是家长暴露某些真实性目的表现。

我觉得应该从三个方面来看待这个家长的一个态度:

母亲的角度

孩子年龄比较小,大多数小留学生都是寄居在英国原生家庭中,父母并没有陪伴在其身边,对孩子健康成长和心理的健康发育有重大的影响,不可否认的是,由于留学经历,肯定会锻炼孩子独立能力,但是远不及其产生的负面影响。


目前疫情已成全球大流行趋势,他没有关心孩子在异国他乡的状态,也没有对孩子进行过多的关心和呵护,如何加强保护孩子的措施,还有闲情逸致来有互怼,我觉得这位母亲真的是没有尽到一位母亲的责任。

民族意识

孩子那么小,还没有完整的价值体系建立,相信米字旗下的教育,爱上五星红旗的可能性比较小。

如果孩子缺乏爱国主义和民族意识教育的话长大之后潜意识里面肯定认为中国是陌生的,目前中国在教育、科技、经济各方面,我认为不输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孩子没有必要那么小就送往他国学习。


国内疫情严重的时候,为什么没有想到回国支援疫情呢?反而世界疫情严重的时候想到回国躲避,这是什么心态?说句不好听的,有点“偷鸡不成蚀把米”的意思。

家长如果有能力,可以选择出国,甚至改变国籍。但是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作为家长,有什么权利去剥夺孩子选择国籍的权利呢?既然生在国内,流的是中华民族的血,此生就是华夏人。

真实目的

小学生出国留学,真正从教育孩子的角度来考虑的家长能有多少呢?我认为应该占极少部分。

作为早期西方发达国家,英国教育也有很多优势,但仅限于大学生或者研究生阶段,目前中国小学素质教育的完善和调整,我认为我们不比他们差,相反,有很多方面比他们要优秀很多。

所以小学生留学的真实目的就会暴露无遗,我相信绝大部分家长都是为了英国的永久居住权,甚至英国国籍去的。

留学回来难道就高人一等吗?英国国籍难道就比中国国籍要好吗?

目前很多企业或者高校在录用人才的时候,有留学经历的学生比在国内的学生占据很多优势,这也是我们目前需要改变的,不可否认的是,这确实也是我们的弊端。

综上所述,孩子们没有选择权利,归根结底是父母的自我贬低、崇洋媚外意识导致。都说什么样的家长会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我认为有如此意识的家长,孩子的教育也令人堪忧。

目前国际疫情肆虐,我们应该想的是如何保护这些小留学生的生命安全。


我认为世界疫情彻底结束前,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是绝对安全的,最直接有效保护自己的措施,就是蜗居在家,少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等原则,这也是我们对抗疫情最有效的方式。

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我是上善李老师,专注于青少年成长教育问题,如果您有不同意见欢迎您展示在评论区,以帮助更多的家长和学生,谢谢您的关注、评论和认可。(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速删)。


上善李老师


这位妈妈也是出于孩子的安全考虑吧。

关于留学生归国的问题,我倒觉得,只要回国的时候,不可以隐瞒行踪和身体状况,那其实是很欢迎他们回来的,而且,他们只要他们还保留着中国的国籍,还是中国人,他们就有权力自由归国。这跟仇富没有关系,而是应该相互关照。这位母亲的言辞,可能有一点激烈,但考虑到她的焦虑,其实也能理解吧。

当下疫情在英国的形式应该是比较严峻的,连英国王室查尔斯王子也检验阳性,那普通民众的情况是不是会跟坏呢,再者,英国早期的应对比较粗糙,甚至提到了群体免疫的概念,虽然后来因为舆论有新的解释,但大体来说,英国的策略英国仍不是严控,而是用时间换空间,控制同一时间感染的人数,减少医护压力。据一些消息说,当下英国可能已经有一半的人群感染了,这样的状况下,对于孤身在外的孩子,父母肯定是放心不下的吧。

不过,要不要回归,其实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一方面是当下的客运本身也有安全隐患,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包机的,那在旅途中,会不会新的感染风险。如果途中还要有多次转机,那风险可能会更大。所以最终选择仍是权衡。

不过,只要他们按照信息披露要求,按照正常流程归国,我想我们任何时候都是欢迎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