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问你自己,培养了破局思维吗

依旧不适宜出门的周末,细读一本书,偶然看到史蒂芬.柯维的一个观点,他认为思维的破局很重要,人们常常陷入困境,是因为陷入了思维的囚笼,深以为然。

想起Sally。Sally大学毕业就在公司了,刚毕业的时候以测试员的身份进入公司,发现公司缺产品经理,主动请缨担任起了app的产品的工作。一个人忙两个重要的职位上的事情的话,日常会是什么样的?对接运营部,对接开发部,对接设计部,对接boss,自己的任务已经很多了,还要和各部门沟通,一天的状态真的可以用陀螺转来形容。团建的时候,随口聊天,问问她来公司后的总结。确实,我也觉得给她的任务过重了些,和她聊起,她的回答真的很让我欣赏。

“也会有感觉很累的时候,也会有啥也不想做的时候,刚接手那么多的时候,每天疲惫的回家,都有点后悔自己揽这么多事情。硬着头皮做了一段时间,后来有一天突然意识到,虽然事情多,但是平心而论,对我各方面的技能都有了一个提升,这个综合性的提升的状态,让我觉得我在和公司一同成长一步一步更完善自己,我喜欢并享受这样的状态,想到这里我就不觉得累了。”

问问你自己,培养了破局思维吗


没有抱怨,没有丧气,Sally合理的转换了一下思维,让每日工作更有了动力。从磕磕绊绊,到自信坦然从容应对,大家都看得见她的成长。公司后来调薪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她,努力皆有回报,薪水水涨船高,她的能力完全配得上。

工作有时候确实很累,再敬业的一个人也总会有偶尔对工作的负面情绪,但是可以把忙碌当成对自己的提升,不瞎忙,而空余时间也会休息,这时候就用来思考自己的方向,不要把工作看成完全是劳累,是对自己的剥削,最起码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除此以外,每日工作的繁忙对你个人技能,无论是人际关系处理,专业技能,还是处理事情时候的心性以及对于工作的责任感都能得到一定的锻炼,都会是一个提升,也许一天两天感受不到较大的进步,但是长期坚持下去,回头就看时,你会发现一个很大的跃迁。 由培养破局思维也延伸想到了很多东西,仅此分享给你

(一)自由的选择你的态度

二战期间,一位心理学家弗兰克被抓进了纳粹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兄弟都死于纳粹魔掌,而他本人则在纳粹集中营里受到严刑拷打。原本他一位受弗洛伊德心理学派影响颇深的决定论心理学家,但是,他在纳粹集中营里经历了一段凄惨的岁月后,开创出了独具一格的心理学流派。有一天,他赤身独处于囚室 之中,突然意识到了一种全新的感受——也许,正是集中营里的恶劣环境让他猛然警醒

:“在任何极端的环境里,人们总会拥有一种最后的自由,那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的自由。”对于一起受苦难的人,你可以选择去安慰他们,也可以选择剥夺他们的资源获得生存下去的食物或衣服。就算再极端痛苦无助,你依然可以自行选择对他人的态度。

最为艰苦的岁月里,弗兰克也曾做过不好的事,但他后来幡然醒悟后,重新选择了积极向上的态度。他没有悲观绝望,反而在脑海中设想,自己获释以后该如何站在讲台上,把这一段痛苦的经历介绍给自己的学生。凭着这种积极、乐观的思维方式,他在狱中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直到自己的心灵超越了牢笼的禁锢,在自由的天地里任意驰骋。

“人生而自由,却无枉不在枷锁中”卢梭很早就在《社会契约论中》强调这个道理,社会是会给你枷锁,但是你始终有选择自己态度的权利。积极或是消极,正面还是负面,善良还是邪恶,这取决于你的选择

(二)发现生命中的惊喜

下班路上突然下起了你没带伞,被淋了一路,刚刚心情郁闷,一抬头却看到了最美的彩虹,

冬天即将过去,偶然经过草地,一朵花的花骨朵,顿感春日来临

经过书店,仅仅只是随便逛逛,不经意间遇见一本书,特别引起你的共鸣某次行走在公园,阳光透过树叶倾泻,穿过指尖,顿感一种内心的岁月静好

……

每天我们的生命中都存在着惊喜,尝试抬起头,尝试用心感受,无论是眼睛还是心都能观察到惊喜


(三)敢于超越自己

鲁迅先生突破专业的限制,弃医从文,用文字唤醒沉睡中的国人;摩西奶奶七十多岁,突破生理的不便,拿起画笔,绘出生命的快乐;万科董事长王石,六十多岁登顶珠峰,继而又去哈弗大学学习……他们都敢于超于自己,不给自己设限制,努力去突破局限,

当然,“人最难改变的就是自己。”然而,一旦完成了自我的“破壁”,所得的收获,必定让你欢喜。

除了史蒂芬.柯维强调思维的破局,亚历克斯.佩塔克斯和伊莱恩.丹顿合著的《思维的囚徒》,更明确的阐述我们要有破局思维,从书名就能看出来。要求我们面对不满意的状态的时候,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可以在坚持工作中寻找其中存在的意义。少一些抱怨和憎恨,觉得什么方法都改变不了你的现状,但你要记住,自己有改变的空间,重视自己,并努力去寻找改变的空间,你可以自由选择你的态度,你可以去发现生命中的惊喜,你可以不断去超越自己,突破思维,突破局面。


问问你自己,培养了破局思维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