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東方的神話故事裡很多都是窮人娶仙女,而西方的神話故事裡基本都是仙女嫁王子?

匿名用戶3567721


神話傳說本質上是社會認識的一種間接表達,其背後擁有深刻的現實意義與階級意義。看上去中國神話普遍是窮書生娶仙女,而西方是仙女嫁王子;實際上則反映了中西方社會共識的差異。

需要注意的是仙女不是簡簡單單的神仙,其代表的是一種資源和能力,而婚姻則可以理解為雙方資源的再次整合。從中國方面來看,窮書生雖然冠以窮字,但請不要忽略了書生這一社會身份,因為書生在古代也算是特權階層。古代國家賦稅和徭役對窮苦百姓來說是極為沉重的,不可避免的,但需明白古代的讀書人不在此行列。讀書人不納稅不徵徭役持續千年,直到雍正年間才得到改變。所以看起來書生是窮,但其也算是小小的特權人物。而如果書生一招中榜,就能步入仕途,更能獲得更大的權力。同時結合古代重農輕商的特點看,仙女儘管有資源有能力,但沒有特權沒有社會地位,而和書生的結合正好是提升其社會地位的有效途徑。更為重要的是,一旦書生考取功名,自己在其最困難的時候給予幫助,自然功勞也是最大的,也能分享書生帶來的更多權力。所以這也解釋了仙女為什麼不嫁普通窮人,因為這類人不讀書沒有翻盤的機會;不嫁商人,因為商人再有錢也沒權沒地位,何況自己也不差這點資源;不嫁大官,因為自己對他沒功勞,自然權力分享少。故而嫁書生是一筆對未來的投資,也深刻詮釋了萬般皆下品 惟有讀書高,知識能改變命運。

從西方角度看,結合剛才的分析就知道,仙女只會嫁王子。西方的特權不像中國一樣具有普遍流動性,更多的是老子什麼樣兒子也什麼樣,家族血統遠比自己努力來的重要,所以網上經常會看到諸如哈布斯堡家族、羅斯才柴爾德家族、威靈頓家族等等,特權與血統綁定,任你再努力也無法改變自己社會地位,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西方神話中幾乎全是貴族王子,沒有讀書人。所以仙女只會選特權最大的嫁,活在當下,自然而然王子就是最為理想的人選。

最為本質的是,神話故事本身是有深刻的階級性的。中西方神話看似不同,但本質一樣—仙女是從不嫁最底層、最貧苦、沒有任何特權的人的。


人性與其他


東方這些神話背後體現的是一種(窮人群體)弱勢文化中希望恩賜與破格獲取的綜合表述。

這話挺繞的,解讀一下,就是不等價的意外的獲取。是另外種貪婪。

試問,仙女與一無所有的窮人,在那裡能夠相匹配?有人說,得到仙女垂有的人都是人品端正的好人,但是這樣的好人,都是生存能力相差的人,撿個仙女當老婆,無疑是希望一夜暴富,撿了個彩票,不是買的,然後中了個極品大獎。

表面上歌頌善良,好人好報,實則弱化競爭,崇敬安分,提倡忍耐剝削與壓迫而不去反抗。改變現狀只乞求上層大人們向恩典和意外,而不是自己本事的主動獲取。

東方神話的仙人配等故事結局,基本是悲劇,因為不是你的,只是讓你感受一下。這是人性的殘忍,因為別人會嫉妒,會眼紅,必須拆散,沒有理由的,就拿緣會說事兒。

還有一個特點,東方神話為何是仙女?而不是仙男?得到仙女就是佔便宜了,這本身就是不平等,是貪慾。

西方神話得到仙女是要代價的,要有勇力值,有智商,有情商,有人品的騎士,經過千難萬險的考驗才行。

這本身就是平等公平的交換,仙女是極品標識,應該附合她的身份地位相對等的人來擁有,這就是所謂上品不下用。酒杯就不能做夜壺。

一種神話故事,突現,東西方強勢文化與弱勢文化角度的進入。

文化並無對錯,取捨自在人心。


吟賞煙霞



因為,中國人"癩蛤蟆想吃天鵝肉",西方人,愛江山更愛美人。


布衣粗食


從神話來說反應了中國的社會階級不是一成不變。

中國人老百姓可以成為貴族,西方貴族是世襲的,中國有成為貴族有三個渠道:

1、科舉制,所謂"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2、軍功爵制,"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3、造反,"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他日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而西方國家則很少有鹹魚翻身的,也可以從神話看出端倪,中國的神仙也可以由普通人羽化登仙,比如呂洞賓,西方神話都是太陽神的兒子,海神的兒子,等等。




一夫作難而七廟隳


這個其實是中世紀前,中國社會體系優於西方封建世襲社會的體現。

西方世紀前,階層徹底固化,封建制,層層貴族控制各級社會,農民的兒子還是農民,騎士的兒子是騎士,國王到各級領主紛紛世襲,階層流動完全不可能。

而當時中國處於明朝以前除開皇帝外,幾乎沒有世襲,除開少數民族地區的世襲爵位基本都是虛名,如開國元勳和孔子家族等精神象徵。

中國的科舉和文官制度是憑藉實力,所以常出現某些出身寒門的讀書人,經過二三十年攀爬就入閣拜相,權傾朝野,這在明朝中後期發展到登峰造極。而這在西方是無法想象的,甚至在英國直到二戰前,內閣成員和軍隊高層大多出身貴族。

西方經過幾百年不斷革命,才實現了完全的平等。而同一時期,比如清朝,中國是倒退,不僅滿清貴族世襲,而且文官權力固化超過明朝。不能不說是清朝的悲哀。


證券五分鐘


通過看到其他人的回答,給了我一點啟發,對於為什麼不會有這種現象,有兩個大類。

第一,從中國文化。歐洲的文化更加被貴族壟斷,他們連造紙術都很晚才有,文化傳播的主客觀條件十分有限,文化程度比中國低很多,也不講究教化天下,聽得懂聖經就行。中國是有完整的以讀書為基礎的選拔體系,編故事書來流傳的大都是政治界邊緣的文化人,這個群體是十分廣大的包括李白這種被政治界踢出來,被貶謫和底層走的比較近的政客,曹雪芹這種沒落貴族,還有更多沒考上功名的書生等,他們都能成為故事傳播的主力大軍——他們是儒家思想培育出來的,自然也是維護自己信仰的,但由於他們不得志,又會對人生挫敗,從而把美好願景、人生感悟寫在紙上。

🍒從私心講,這其中愛編那種才子佳人,窮人仙女的可能都是沒什麼社會地位的窮書生,這個賈母看得透徹,就是在幻想自己攀龍附鳳少奮鬥幾十年。他們面對的受眾是廣大的市民階層和底層勞動人民,他們自己的出身來說也並不高甚至一貧如洗,社會地位也低,所以更容易向這些群體傳播,他的受眾就是這些社會下層男人,跟他差不多比他還差的,娶仙女比較吸引人。

🍒從價值觀講就是教化底層人,這是給他們美好的愛情幻想,你苦不要緊,只要勤懇,老實,孝順——說不定就能被仙女看上,會有一個美滿的結局——就算最開始故事情節並非如此,後來流傳記錄中也會被文化人也就是儒學家改成這樣子(參考白蛇傳),具有反抗意識的文化作品多明清以後。你想想如果你從小聽這種做好人就能娶仙女的故事,這多麼激勵人心!

第二從西方講,貴族壟斷文化,社會流動性不強,所以西方編書的都是很有錢的貴族,從編撰者的目的來看,一,這個社會不存在什麼底層人能隨便翻身的事實案例,窮小子娶了個貴小姐根本不可能,更別說仙女了。二,他寫的故事也基本不為了在民間流傳,肯定是取悅文化人,自然不關心窮小子怎麼娶仙女這種沒流量的話題。那個年代對於貴族婦女(人類中地位和穿著最接近仙女的)來說如果聽到窮小子能娶到自己這個群體,恐怕臉都黑了,肯定覺得是對自己的玷汙。別說貴族了,就現在平民女性不也會說嫁人不要扶貧麼?所以不會出現這種故事。

第三,從西方的神話體系。因為西方政權民族多變,神話體系其實分了很多代。拿希臘文化來講,宙斯這一代就很有人性特徵,符合希臘的人文主義信仰,神住在山上,吃喝拉撒睡生孩子,七情六慾,跟人沒什麼兩樣。神經常和人類混在一起,比如遍地都是宙斯的私生子。但是希臘覆滅很久後基督教登上神壇,耶穌是被尊奉的,丕平獻土這些都表明宗教凌駕在世俗王權之上的,神聖不可侵犯,君權神授(直到十六世紀後資本主義快要反了才開始推翻神授論)。王室你都不敢瞎編,怎麼可能敢編仙女和凡人的故事,基督教裡頭,凡人可是生而有罪的,這是在褻瀆。

——————————

(中國自古以來就沒有完整的神話體系,其實真的很亂,你光看名字就知道,道家的神仙是模仿了佛教的神仙,文學故事裡頭文人又用世俗政權模式演變了一下,自然道家的體系也比較散亂。並且道教從來沒有能夠掌握過統治權,甚至地位沒有真正超越過儒家。

中國的政治講究君權天授,不是神授,這是有區別的,天授,天代表的是正統,大自然和人類社會共同構建的所有,君主頭上是沒有東西可以左右的,“天”既不是人也不是神人,而是“大道”和“天理”,君主的權力是這整個社會的意志——《西遊記》裡頭也能看出來,李世民的權力跟玉皇大帝沒得直接關係,作者不那麼寫除了不敢也反應了現實社會中的不存在,而在西方國國王登基得教皇同意的。)




砂糖冰雪冷元子


我的理解是:

1.中國神話多產生於(有文字記載開始)奴隸社會。那時的窮人多為奴隸,奴隸與貴族之間是無法通婚的,否則是亂了“禮數”。因此為了寄託美好,人們只好將希望寄託於天仙了!其實人神通婚,思想感情和生活環境都是有巨大差異的,因此這種“美好”純屬臆想。他是想通過因果報應說麻醉被統治者,使其永保奴性。

2.至於西方神話中的仙女嫁王子,則表現的是一種貴族的尊榮。在西方,佔有一方領地即可謂“王”,地位相當於“莊主”。因此西方的王子可以多如牛毛,王子間通婚稀鬆平常。為顯高貴,當然只有仙女才行。這只是文學表現形式得需要,其實這些仙女也只是出現在“尋常百姓家”,要是信以為真,那神仙也是不會答應的!


FSLf30


古話是這麼說的: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東方美女是用來獎勵有能力、有貢獻的人的。窮人也有機會成為社會的上層,大家都可以為理想而奮鬥,金錢和美女都在前面等著。

西方窮人是成不了貴族的,貴族女沒有可能因為下嫁把一個奴隸變成貴族,但王子卻有權利讓一個灰姑娘變成他的附屬品。

這都是社會制度造成的。


仙女下凡,獎勵東方勤勞勇敢之凡人。

灰姑娘辛勤勞作,被王子相中,飛上枝頭變鳳凰。


一花一世界321


中國男人自古喜歡意淫。古代窮書生盼著結婚一步登天;現代很多田園公犬又盼著彩禮房車不出,女人嫁給他,不嫁就是拜金、墮落、不相信愛情…


長頸鹿預報員


封建制度下,婚姻需要門當戶對,父母之命。要不然,社會上就會說三道四。而社會發展到一定狀態下,又有許多人,想自由,婚姻自主。為改變那樣的狀況,就會杜撰出,想象力豐富,又無聊的故事。書生遇狐狸精,蛇精,或什麼妖怪之類,像窮小子娶仙女,緣分龍女之類。大眾基本上,都喜歡這樣的傳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