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苦要趁小,受罪要趁早,這個理越早明白越好

王子虛,平陽西山人,自幼家富,紈絝不羈。喜遊歷,好狂飲,愛組團呼嘯山林。

年紀輕輕就踏遍九洲,看盡繁華。經常感嘆: 值了!意思是就是死,也夠本了。

他三十年的經歷,超過了許多人的一生。

然而,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無可奈何花落去,家道中落,令人唏噓。

也不奇怪,子虛這種幹法,就是家裡有礦也擱不住折騰嘛。

人窮了,才能看清世間真相。一些狐朋狗友不見了,當年左牽黃,右擎蒼,千騎卷平岡的小夥伴也棄他而去。

王子虛這才洞悉人性。人,大部分是趨勢的。沒有勢,則無人來趨。

當年有錢時,錢多勢大,依附者眾。如今落魂,人輕言微,何談依附?

世人巴結富人和權貴,無非趨勢而已。

吃苦要趁小,受罪要趁早,這個理越早明白越好

王子虛想通了這些,對功名利祿又放下了一層。不再對趨炎附勢之徒嗤之以鼻,而是以平常心待之,頗有些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味道。

經歷過大起大落之人,言語都有些哲理。

王子虛也一樣,自認為求得了真知,不想再與世間濁人來往。遂在自家後山裡搭一草棚子,每日裡搭水劈柴,開荒種田,簡單生活。

像古代山鄉僻壤修行的聖人。不再奢望錦衣玉食,不願多管世間紛繁。

一次貧窮,讓王子虛學會了反思。會反思的人,多少有點道風仙骨,尤其是他們寄居山林的時候。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子虛以此修身養性,參悟天地人生。

於是我也不叫他子虛了,只叫他隱者。

大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王子虛無疑算是小隱之人。真要大隱,王子虛也會成為流浪大師。像上海的網紅流浪漢沈魏先生。

裸奔於市,王子虛還做不到這一層。比如三國時代“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的境界,王子虛就還做不到。

《世說新語》上有一段關於劉伶的記載:有人去拜訪劉伶,適逢他喝醉了酒,一絲不掛地在屋裡亂晃。來人譏諷劉伶:你也是禮教之人,如此行徑成何體統?

劉伶一聽,不以為然,反唇相譏:“我以天地為房屋,以房屋為衣裳,你怎麼跑到我褲子裡來了?”讓客人瞠目結舌,無言以對。

這個劉伶就是個有大智慧的人。別看他平常瘋瘋癲癲,遇大事卻毫不糊塗,人家被稱作“竹林七賢”之一是有道理的。

王子虛還做不成像劉伶這樣。只能小隱於野。小隱於野,王子虛也悟得了許多道理。

譬如,吃苦要趁小,受罪要趁早。

吃苦要趁小,受罪要趁早,這個理越早明白越好

一說吃苦受罪,許多人都覺得不爽。

王子虛認為,吃苦受罪是一種修行。

這種修行,越早越好。

早先就有哲人說過,年輕時吃苦不算什麼,可悲的是年紀大了,仍在吃苦。

這個理,爹生前就給我說過無數次。所以,咱一般都把困難看成挑戰。每戰勝一次,就會增強很多自信。

可惜,許多人到死都沒明白過來這個道理。

不明理的人,自然不成熟。不成熟,遇事就容易失控。

導致他們憤怒的,不是客觀的東西。往往是主觀事實。

就是我以為的就是我以為的。如果不是,就很生氣。

王子虛認為,人在這個世界上,能正確認識自己,能正確認識世界就夠了。

人之所以心理失衡,就是認知失衡。得不到痛苦,得到了再失去更痛苦。

早年放蕩不羈,王子虛認為就是自己不能完全認知自我,認知世界。

從小沒受罪,長大必還債。

世上的許多事情都類似於太極八卦圖,不斷在相互轉化。人一輩子該受啥苦是有定數的,沒有誰會順風順水一輩子。

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蘊熾盛。逃不掉也躲不了,能左右的只有我們面對時的心態。

吃苦要趁小,受罪要趁早,這個理越早明白越好

王子虛活明白了。再也不為失去的東西怨憎。終日思索的是人生的終極,越發覺得人生的意義其實沒有意義。

如果非要定一個意義的話,四個字足矣。

呼吸之間。

呼吸之間,天地如輪。

萬物輪迴,成就大美。

每一分每一秒我們都要珍惜。

王子虛坦言,為啥修行之人不願染指紅塵?不願意為沒有意義的事浪費感覺。

越修行,越覺得凡事要趁早幹。

吃苦要趁小,受罪要趁早。哪怕敗家,也要趁早,這樣才有翻身的機會。

這個道理,越早明白越好。

吃苦要趁小,受罪要趁早,這個理越早明白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