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車臣非要從俄羅斯獨立呢?

高儀明


首先,車臣人不屬於俄羅斯聯邦的主體民族俄羅斯族,也不信奉俄羅斯的主體信仰東正教。車臣人是生活在高加索的穆斯林。一個地區有從主體民族分裂的傾向,首先要有不同的國家認同,而車臣人在宗教、文化和價值觀上都與主體民族俄羅斯有著很大的差距,這就為車臣人擁有不同於俄羅斯的國家認同奠定了基礎。但是,僅僅是民族和宗教信仰不同,還不足以支撐不同的國家認同。

這就要看歷史的記憶。車臣在歷史上是獨立於俄羅斯帝國之外的,是被俄羅斯用武力野蠻征服的土地,車臣人的抵抗一直在持續。正是因為對車臣人在二戰中與納粹德國的勾結的懲罰,斯大林將幾十萬車臣人強行驅逐到了今天的中亞地區,一直到赫魯曉夫時期才允許他們返回故土。在這期間由於戰亂和流離失所,車臣人歷經了眾多苦難,人口損失很大,隨之增強的就是對俄羅斯的仇恨。

不同的文化歷史和宗教信仰,不同的民族,再加上歷史上的仇恨和傷痛,讓車臣人對於俄羅斯的認同感很差,一旦外部環境具備,車臣的分離主義勢力就會覺醒。


照理說事


看看車臣的歷史記憶,車臣有史以來就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地區。


13世紀蒙古帝國侵襲,14世紀帖木兒帝國蹂躪,15世紀奧斯曼入侵,車臣人在高加索不斷抵抗外敵入侵,在17世紀末一下子波斯、奧斯曼和沙俄三個帝國都來搶這個小地方。

在第5次俄土戰爭中,葉卡大帝擊敗奧斯曼,並開始收回北高加索地區。

隨後沙俄在這裡實行民族高壓政策,使車臣從1834年到1859年連續25年發動“聖戰”反抗沙俄。

1867年沙俄對待車臣的暴政非常狠,直接將車臣從平原被趕回山區,再次激起大規模的反抗,而在1875年沙俄再次對車臣實行大規模民族屠殺。


1917年十月革命後,蘇俄允諾車臣實行獨立和民族自決,然而在1921年又出爾反爾,紅軍直接開來鎮壓當地的白軍和伊斯蘭勢力,車臣又喪失了獨立權。

然而在列寧的新經濟政策等改革措施下車臣短暫地迎來和平,但是在斯大林上臺後蘇聯的民族政策轉向強硬,政府在1924年和1929年強行破壞車臣的信仰習俗和社會經濟結構。


在衛國戰爭中車臣不計前嫌,共有3萬車臣人加入紅軍作戰。

但是在1944年蘇聯通過了遷移車臣人的命令,這直接無視車臣的戰爭貢獻,車臣人被迫強制性遷徙到鄰國,車臣自此國破家亡,而這次民族大遷徙給車臣留下了恐怖的記憶。


這次遷徙的過程中發生了各種駭人聽聞的慘劇,車臣人也被無辜冠上“特別移民流刑犯”的罪名,而車臣在失去國家後還面對蘇聯的強制性“蘇聯化”政策,從1945-1957年這13年血與淚的歷史烙在一代一代車臣人的記憶裡,為後來的獨立運動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到1985年戈爾巴喬夫推行的改革政策徹底將“民族主義”放出籠子,隨著1990年立陶宛第一個獨立出去後,加盟國的獨立運動就此起彼伏。

車臣也不落後,在1991年宣佈脫離蘇聯和俄聯邦,俄羅斯談判無果後直接在1994年開打,這之後爆發了兩次車臣戰爭。


直到第二次車臣戰爭後,換上了一位親俄的總統,兩者的關係才開始有所緩和。

但是就像蘇格蘭要從英國獨立出去一樣,兩者之間的歷史矛盾幾乎不可調和,俄羅斯和車臣之間緩和的關係靠著普京和卡德羅夫在維繫著。

和平時期的車臣開始了重建國家的進程,希望這個短暫的和平可以延續下去。


虎歷


毫不誇張地說,車臣是俄羅斯強國之路的祭品。

彼得一世改革後,沙俄走上強國之路,開始四面擴張,但一直無法控制高加索地區,尤其是車臣,一直是高加索地區抵抗沙俄的主戰場。終於經過半個多世紀的“高加索戰爭”,在1859年,車臣併入沙俄。此後,車臣一直是沙俄的內部隱患,每半個世紀就會爆發一次車臣戰爭。

“十月革命”後,車臣積極抵抗白軍,成立蘇維埃山地自治共和國,當時蘇聯和車臣關係很不錯。但蜜月期很短,蘇聯強硬實行集體農莊政策,加上車臣人人都有馬,被劃為富農,這在政策上對車臣極為不利。最終激起車臣人的反抗,從1929-1935年,一共爆發將近300次車臣抵抗集體農莊事件。斯大林意識到他們無法馴化,將他們集體遷往中亞。

蘇聯解體後,車臣成為俄羅斯復興的墊腳石,成就了日後的“普京大帝”。

為何車臣不認同俄羅斯,對此反抗。縱觀車臣納入沙俄歷史,車臣人從民族、利益、政治的認同和俄羅斯極不相符合。

蘇聯解體後,二十一個自治共和國中,有兩個拒絕簽署條約加入俄羅斯聯邦,一個是車臣,另一個是韃靼斯坦。而韃靼斯坦在1994年之前,也簽署條約加入俄羅斯聯邦,爭取到優惠的自治條件。相比之下,車臣的現狀及未來則深深值得反思。


五味社


和外高加索的格魯吉亞、阿塞拜疆一樣,車臣是沙俄帝國在擴張以後得到的地方。由於較為對立的種族和文化因素,沙俄在吞併高加索各地以後,這些地方對沙俄的反抗就一直沒有停止過。

1875年,俄羅斯在車臣掀起大規模的種族虐待,引發車臣第一次反俄大起義。兩年以後,車臣起義被沙俄平息,大量車臣反抗者死難。隨後,沙俄在車臣實行較為溫和的策略,車臣的反抗才告一段落。

1917年沙俄帝國被推翻,隨後不久,蘇俄建立。蘇俄建立以後,放棄了包括格魯吉亞、阿塞拜疆在內的眾多地區,格魯吉亞和阿塞拜疆也得以相繼建國。這是自沙俄擴張以來,俄國第一次主動放棄佔領區。受鄰國獨立的影響,車臣也曾試圖脫離蘇俄的控制,但是由於車臣重要的位置,車臣並沒有格魯吉亞那樣幸運,而是被蘇俄殘酷地鎮壓了。

1922年,蘇聯建立,外高加索國家重新回到了莫斯科的懷抱,車臣的反俄活動也進入到了低潮,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二戰時期。

二戰開始以後,為了對付蘇聯,德國在高加索地區進行了持久的顛覆活動,車臣也未能倖免。受到德國的顛覆和扶持,車臣已經接近熄滅的民族主義重新燃起,部分車臣人協助德國,對蘇聯反戈相向。

蘇聯打敗德國以後,為了懲罰車臣,蘇聯將整個車臣民族強制遷移出車臣,驅逐至地廣人稀、條件惡劣的西伯利亞。在流放途中,以及流放地,超過一半的車臣人經受不住煎熬死去。直到赫魯曉夫上臺以後,車臣人才被允許返回車臣,彼時的車臣人,存者不足半數。

蘇聯解體前夕,波羅的海三國和車臣地區率先爆發騷亂,在一定程度上動搖了蘇聯的國家基礎。蘇聯解體之時,和車臣有千絲萬縷聯繫的格魯吉亞、阿塞拜疆等國又先後獨立,而車臣依然還處於俄羅斯的控制之下。

受各國獨立的影響,車臣也再次掀起了反抗俄羅斯的浪潮,並在事實上獨立於俄羅斯之外。而當時,受限於內憂外患的局勢,俄羅斯對車臣的獨立無暇他顧,只有聽之任之。直到1993年,俄羅斯才抽出精力攻打車臣,不過並沒有成功。

1999年,普京上臺前夕,俄羅斯再次對車臣發動戰爭,經過幾個月的激戰,俄羅斯才基本上重新控制車臣。不過,車臣與俄羅斯小規模的衝突和恐襲活動,一直到2009年才相對肅清和遏止。

一百多年來,車臣為了獨立,做出了大量的嘗試。而車臣尋求獨立的原因,有歷史因素,也有文化因素,也和外國的滲透有關,同時也和俄羅斯對待車臣的策略有關。


蘇綻


分裂勢力是任何國家都不能容忍的存在!

每個國家其實都或多或少的面臨各自分裂勢力的威脅,這主要是由民族、歷史、宗教等各種原因引起的!


換句話說,越是民族成分複雜、越是擴張型的大國,面對分裂勢力的風險也就越大!

其中就包含:俄羅斯、印度

印度國土面積廣大,印度有將近30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在這塊領土上生活著數百個民族,而且這數百個民族又信仰數十種不同的宗教,這就造成了印度國內民族成分,宗教問題極為複雜。不止如此,印度一些民族還在自己的地盤擁有高度的自治權,因此就造成一旦中央的一些決策如果對地方的一些民族地區不利,這些地區就會很容易走上反抗的道路。

俄羅斯是世界上領土面積最為廣大的國家,擁有10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俄羅斯的人口卻僅僅有1億左右民族成分複雜,這其中擁有將近200個民族,並且有很多民族勢力極為強大,甚至一度超越了其主體民族俄羅斯族。

這其中“車臣”就是分裂勢力的代表!

縱觀分裂勢力崛起和活躍的時間節點,國家處在衰落和變革期間的土壤是最容易使分裂勢力滋長的。蘇聯解體給了車臣最好的時機和勇氣!

車臣首府格羅茲尼發生過兩次巷戰,第一次巷戰車臣武裝暫時獲勝,攻入城市的26輛俄軍坦克被擊毀20輛,126輛裝甲車被擊毀121輛,一個俄軍作戰旅幾乎全滅,最後只有1個軍官和9名士兵活著走出格羅茲尼。

車臣還全面實行恐怖主義:別斯蘭事件就是代表!

事件中有1200多人被劫為人質,最終造成333名人質死亡,其中包括186名未成年人,958人受傷,其中包括639名未成年人,123人落下殘疾,26名兒童父母雙亡,31名恐怖分子被擊斃,1名被生擒。人質事件包括59名教師;仍有60多名專家繼續對這起事件做進一步的調查。

但終究車臣是個小國,哪怕最後出動了“黑寡婦”,在俄羅斯實行各種恐怖主義,最終還是被鐵腕鎮壓!


vr彭魚宴



車臣獨立有著深刻的歷史和民族因素,在上世紀還爆發了2次戰爭。第一次車臣戰爭,爆發於1994年12月11日,1996年8月31日停火,車臣獲得非正式的獨立地位。第二次車臣,戰爭爆發於1999年8月,2000年2月28日俄羅斯控制了絕大部分車臣土地,獲得勝利。

車臣民族位於高加索地區,與格魯吉亞隔山為鄰,面積約1.5萬平方公里。首府格羅茲尼,是在1818年建立的格羅茲尼城堡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車臣共計有126.9萬人(2010年)。車臣族佔95.3%,俄羅斯族1.9%,庫梅克族1%。以穆斯林族為主,信奉伊斯蘭教。

17世紀開始,沙俄開始跟車臣交鋒,在初期沙俄甚至打不過車臣。而經過上百年,來來回回,你來我往,沙俄在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死傷幾十萬軍隊的代價,征服了車臣。在征服的過程更是充滿血腥和仇恨,以至於沙俄佔領車臣後,實行殘酷的殖民統治,這立刻激起了車臣的反抗。

在1875年,沙俄再次集結大軍對車臣進行大規模清繳,這一戰,車臣死傷大半,才消停了一會,但是也埋下了更大的仇恨。在此後,車臣從來沒有放棄獨立,直到二戰時期,再次迎來了機會,德國在初期在蘇聯摧枯拉朽的進攻,使得車臣看到了希望。於是車臣準備藉助德國的力量獲得獨立,於是主動投降德國,幫助德國攻佔沙俄,甚至組建軍隊隨徵。

而戰後,蘇聯對車臣進行了清算,將車臣舉國定為叛國罪,舉國強行遷往中亞荒漠,在此過程中,無數車臣人死亡,損失人口40%以上。後來車臣人重返家園,再次激起了反抗意識。在1991年,蘇聯解體,車臣立刻宣佈獨立,時任車臣共和國總統的杜達耶夫發表了獨立宣言。

但是俄羅斯堅決反對,於是爆發了規模巨大的車臣戰爭,俄羅斯一度還被打敗。而普京上臺後,10萬大軍開進車臣,才再一次平定了車臣。


阿爾法軍事


車臣是俄羅斯征服的北高加索民族之一,之前就打得不可開交,二戰時希特勒又火上澆了一把油,兩個民族就徹底成了死敵。

車臣是北高加索山脈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文化非常落後,直到18世紀才學會使用文字。因為不懂得組建國家,車臣人在歷史上長期處於四分五裂狀態,經常遭受其他民族的欺負,不得不從外面請來一個“大公”保護他們。

隨著車臣社會的不斷髮展,山地民族的強悍基因被慢慢喚醒,車臣人不斷騷擾俄國在高加索的要塞,而俄國也不斷出兵鎮壓車臣人,但彼此誰也奈何不了誰。

高加索山脈是通往土耳其和伊朗的必經之地,車臣人一直是俄國的心腹大患。19世紀,俄國趁著戰勝拿破崙的餘威,想徹底解決高加索地區的隱患,但卻差點被車臣人不屈的意志拖垮。

俄國與車臣的戰爭持續了幾十年,最終沙皇不得不採取懷柔策略,但想不到竟意外使車臣融入俄羅斯版圖。車臣人與俄羅斯的矛盾的再次爆發因為希特勒發動了“蘇德戰爭”。

德軍在高加索山脈徵募了11萬山地民族,有的直接進入德軍,有的化妝後潛回蘇聯,實施敵後破壞任務。外敵入侵時,主體民族最擔心的是少數民族與侵略者裡應外合。

蘇聯採取的辦法是把高加索地區的所有車臣人整體流放到中亞。當時約有46萬車臣人被強制遷徙到中亞,因為坐的是悶罐車廂,被安置的地方也都是人跡罕至的不毛之地,有14萬多人死在路上或是流放地。

山地民族戰鬥力強悍,輕視教育,很難融入中亞社會,與當地民族關係也十分緊張。戰爭結束後,他們歷盡千辛萬苦終於重返高加索地區,但卻發現他們心心念唸的故鄉早已住滿了外族人。

車臣人對俄國人的不滿在心中一點點積蓄,終於在蘇聯解體時爆發了。車臣想趁機脫離俄國,但遭到的卻是血腥的鎮壓,雙打了兩次車臣戰爭。

車臣人和俄羅斯人本來就是兩個不同信仰的民族,所有問題都通過暴力解決,最終的結局就是問題越來越多。


史料不輯


20世紀八十年代,由於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推行的新思維改革運動,一度曝光出1944年蘇聯政府流放車臣全族人民到西伯利亞的那段沉重的歷史真相,從而成為車臣人民獨立傾向的導火索。

正當車臣人民的民族主義情緒高漲之時,伊斯蘭激進勢力乘機滲透,並“煽風點火”,極力推動車臣從俄羅斯獨立。

雖然,流放車臣全族的導火索+伊斯蘭激進勢力的火源=車臣獨立運動,但歸根結底還是諸多仇恨疊加引發的惡果。

仇恨一:19世紀初,由於沙皇俄國對車臣人民施行暴政,激起大規模的反抗鬥爭,從而引發“高加索戰爭”。1875年,在鎮壓臣車叛亂中,俄國的亞歷山大·帕夫諾維奇·斯維斯圖諾夫元帥率兵對車臣的反抗武裝進行大規模屠殺,抗俄派的車臣人近乎滅絕。直到6年後,車臣地區才基本穩定,也未發生大規模暴亂。

仇恨二:1922年,追求獨立的車臣民族部落不時發動起義,當時的斯大林任俄國領導人,他支持血腥鎮壓起義的政策,俄車民族矛盾再次加深。

仇恨三:1944年3月,在蘇聯對抗德國法西斯的戰爭中,蘇聯國家安全總政委貝利亞按照斯大林的意圖,出動大批內衛部隊,將整個車臣民族用火車遷往西伯利亞。蘇聯此舉,是車臣人民和俄軍結下的最大仇恨。

仇恨四:車臣獨立分子認為,俄羅斯名為反恐,實為對車臣人進行大屠殺,死於車臣戰爭中的車臣人高達30%。為此,他們還將數百卷紀錄恐怖罪行的錄影帶,偷送到歐洲,並向國際人權法庭控訴。最終,為了丈夫或兒子報仇,車臣婦女才無奈加入炸彈自殺的恐怖事件中。

當然了,臣車人鬧獨立和“911”雙塔恐怖襲擊事件前美國人的暗中支持也是分不開的。

那麼,俄羅斯又為何如此看重車臣之地呢?

經濟:車臣的經濟主要依賴石油和天然氣,且石油的儲量極為巨大。例如: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車臣石油大亨穆薩-巴扎爾為21歲的女兒伊琳娜-巴扎爾(Elina Bazhaeva)在摩納哥舉辦奢華婚禮,光婚紗就花了210萬。可見,對於石油這種財富象徵的資源,任何一個國家怕都不會輕易放棄吧。

戰略:車臣地處高加索東西南北鐵路公路的要衝,而車臣是裡海輸油管線和高加索輸油管線的必經之地,所以戰略位置極其重要。

政治:最讓俄羅斯擔心的是,一旦車臣獨立,必然會成為對俄羅斯心懷敵意的穆斯林國家,從而也對高加索各民族和中亞地區諸國產生極大的連鎖影響。也就是說,假設俄羅斯失去車臣,也極有可能同時失去數個諸國,並且成為敵對國。

車臣想要獨立,俄羅斯又不可能放棄,戰爭便不可避免地爆發了。

據俄國防部統計,第一次車臣戰爭,雖然消滅了15000人的車臣反政府武裝分子,但俄羅斯也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如:俄軍陣亡2837人、傷13270人、失蹤337人、被俘432人,損失飛機5架,作戰直升機8架,坦克、裝甲輸送車、步兵戰鬥車和裝甲偵察車500餘輛,直接經濟損失約50億美元。

此戰,表面上俄羅斯取得了勝利,可是並未實現大規模軍事行動的目的,而且為此後數年的恐怖活動埋下了禍根。例如:1999年,恐怖活動造成約192人受傷、至少93人喪生;2000年,至少75人身亡、95人受傷;2002年,至少395人遇害(其中127人被“毒氣”毒死)、百餘人受傷;2004年,車臣總統艾哈邁德·卡德羅夫被當場炸死,另有333人遇難等。

為此,俄羅斯又發動了第二次車臣戰爭,此戰以信息戰為主,俄軍和內衛部隊陣亡2091人、傷5962人,僅相當於第一次付出的三分之一代價,並基本取得了戰爭的全面勝利。

但是,畢竟俄羅斯與車臣有累積長達200多年的仇恨,且又處於如此“要地”,是否依然是一顆埋葬的定時炸彈就很難說了。


祥子談歷史


歷史上車臣地區並沒有成為一個國家,車臣之所以成為國家只有一個原因:

抗擊俄羅斯

因抗俄羅斯而生的車臣國,註定了它和俄羅斯血腥的歷史。

高加索戰爭——車臣和俄羅斯仇恨之源

高加索戰爭發生時俄羅斯已經:

1、在第五次俄土戰爭擊敗奧斯曼帝國,控制克里米亞汗國;

2、吞併格魯吉亞,控制大部分南高加索;

3、大部分車臣人在1794年已經投降俄羅斯。

關於高加索戰爭發生的原因,車臣和俄羅斯各有說法:

車臣的說法是俄羅斯的暴行:1817年10月26日俄羅斯將領葉爾莫洛夫的尤鄧金村大屠殺。

俄羅斯的說法是車臣人無端暴動:1829年車臣人在伊瑪目加齊‧穆罕默德率領下成立車臣尼亞。

於是,按照車臣的說法,高加索戰爭是從1817年到1864年,持續47年;按照俄羅斯的說法,高加索戰爭是從1829年到1864年,持續35年。

高加索戰爭,俄羅斯經歷三代君主:亞歷山大一世、尼古拉一世、亞歷山大二世;車臣尼亞同樣經歷了三代君主:加齊‧穆罕默德、哈姆扎特‧貝克、沙米爾。

俄羅斯投入的兵力:北高加索駐軍7.5萬,格魯吉亞駐軍4.2萬,第一次遠征軍8.2萬,第二次遠征軍22萬,第三次遠征軍13.2萬,合計投入55.1萬人。

相比之下車臣尼亞最高峰的兵力總和也只有3.2萬。

高加索戰爭就是俄羅斯以優勢兵力絞殺車臣人。但車臣人利用高加索山脈堅持遊擊襲擊的戰術,堅持了幾十年。

無論是對於俄羅斯人,還是對於車臣人,高加索戰爭都是一場酷刑式屠殺,雙方都對對方的士兵或者支持做進行殘酷屠殺。

擁有優勢兵力的俄羅斯付出了幾萬戰亡的代價,屠殺了大量的車臣人,因此造成了車臣人對俄羅斯的深仇大恨!

1877年車臣及達吉斯坦起義

1864年高加索戰爭結束後,雖然俄羅斯在一段時間內安撫車臣人,但在1865年撤軍後,俄羅斯變本加厲對車臣進行剝削。於是爆發了1877年車臣及達吉斯坦起義。

1876年起義軍領袖阿里貝克‧哈吉和在君士坦丁堡的車臣尼亞伊瑪目沙米爾兒子加齊帕夏商議進行起義,意圖利用第十次俄土戰爭推翻俄羅斯在車臣的統治。

這次起義有至少3萬車臣人和達吉斯坦人參加,但俄羅斯參與平定的軍隊有驚人的數量優勢:

84個整編師,8.5 個捷列克哥薩克團,6隊三百人隊散兵,4隊達吉斯坦志願軍。

起義軍死亡人數至少在6000人以上。俄羅斯軍隊傷亡不詳。

在這次起義之後,經歷了兩次殘酷戰爭,反抗俄羅斯的車臣人被完全滅絕,剩下的車臣人都臣服俄羅斯。此後,車臣人在也沒有反抗俄羅斯。


1940年——1944年車臣叛亂

從1877年起義之後,車臣就一直沒有爆發反俄羅斯的行為,一直到二戰爆發。

1940年2月,哈桑·伊斯拉伊洛夫和他的兄弟侯賽因在車臣東南部建立第一個游擊隊根據地。之後,哈桑在加拉塔茲成立反叛政府。

1941年德國進攻蘇聯時,哈桑大力招募支持者,但也只有超過5000名士兵和至少2.5萬支持者。蘇聯對哈桑等反叛軍用轟炸機轟炸,造成大量平民死亡。

1942年2月,邁爾別克·謝里波夫在Khimokhk進行沙託伊起義,和哈桑進行呼應和聯盟。

起義讓62570名蘇軍中的車臣和印古什人逃跑到叛軍。

1942年9月,德國派遣的北高加索武裝黨衛軍沙米爾特遣隊空降到車臣,幫助哈桑叛軍。但由於哈桑和德國雙方都缺乏真誠的合作,導致叛軍無力擊敗蘇軍,讓車臣獨立。

1943年德軍在東部戰線敗退後,車臣叛軍勢頭開始衰落。

1944年斯大林發起扁豆行動,將50萬車臣人和印古什人驅逐到哈薩克斯坦集中營,造成10萬人在遷移路上死亡。扁豆行動在2004年歐洲議會中被列為種族滅絕行為。

但同時,車臣人依然有部分人繼續早高加索山反抗蘇聯,直到1947年秋天。而在哈薩克斯坦的車臣人也成立了反叛聯盟。


第一次車臣戰爭

第一次車臣戰爭的背景:

1、1991年11月9日,焦哈爾·杜達耶夫奪權,成立伊奇克里亞車臣共和國,並要俄羅斯撤出所有在車臣的部隊和政府機構;

2、1992年5月25日,杜達耶夫和葉利欽簽署《關於撤軍和車臣共和國與俄羅斯聯邦分配財產條約》,俄羅斯同意撤出車臣,變相默認車臣獨立。

3、1993年,原本和車臣共同是一國的印古什沒有選擇獨立,達吉斯塔也沒有選擇獨立,車臣內原本的蘇聯勢力組成反對派反對車臣獨立,並組成武力攻打杜達耶夫。度過危機的俄羅斯,全力武裝反對派,但反對派在11月26日被杜達耶夫擊敗。

4、1994年12月11日,俄羅斯入侵車臣,爆發第一次車臣戰爭。

1996年8月31日,第一次車臣戰爭以俄羅斯戰敗而結束。

俄羅斯:戰死2837人,負傷17894人,失蹤1906人,被俘虜432人,損失飛機5架、直升機8架、坦克500輛。

車臣:

陣亡或失蹤17391人,平民有3到10萬人死亡。

第二次車臣戰爭

第二次車臣戰爭從背景:

1、第一次車臣戰爭後,分離主義者並沒有能夠控制和掌握車臣局勢,車臣內部紛爭依然存在;

2、車臣總統阿斯蘭·馬斯哈多夫指責俄羅斯在1998、1999年兩次刺殺他。

3、1999年3月,俄羅斯駐車臣全權代表根納季·什皮貢在格羅茲尼機場被綁架,次年屍體被發現。

4、1996年11月16日,達吉斯坦內俄羅斯邊境警衛隊住宅樓爆發,68人死亡,俄羅斯認為是車臣動手;1997年俄羅斯136摩托化步兵旅被達吉斯坦人和車臣人襲擊,損失重大;1998年俄軍在印古什邊界被伏擊,其中一名將軍、兩名上校被殺;1999年4月7日,4個俄羅斯邊境警察被殺;1999年6月18日,達吉斯坦俄羅斯邊境警衛隊哨站被襲擊,死7人;1999年俄羅斯內戰部部隊摧毀車臣邊境哨站;1999年,8月22日,10個俄羅斯警察在北奧賽梯被炸死。

5、1999年8月到9月,沙米爾·巴薩耶夫率領2000車臣人、達吉斯坦人等進攻達吉斯坦共和國。

第二次車臣戰爭從1999年8月26日開始,直到2009年4月16日,持續11年。這場戰爭,俄羅斯投入8萬兵力,車臣兵力為2.2萬人。俄羅斯死亡人數:軍人3725人,內務部部隊2600人,車臣警察(2000年後)1072人,聯邦特工106人。車臣死亡16299人。車臣平民死亡2.5萬,失蹤5000人,俄羅斯超過600平民在本土被炸死。


綜述

從1864年俄羅斯完全統治車臣,到2009年,這145年裡,車臣和俄羅斯發生了3次戰爭,2次叛亂,合計戰爭、叛亂時間為63年(高加索戰爭47年、第一次車臣戰爭2年、第二次車臣戰爭11年、1877年起義8個月、1940年叛亂4年),佔比為43%。

即:在俄羅斯統治車臣人的時間裡,有一半時間車臣人都在反抗俄羅斯。

車臣三次被俄羅斯清洗:高加索戰爭和1877年起義是第一次清洗;1940年叛亂、扁豆行動是第二次清洗;第一、第二次車臣戰爭是第三次清洗。

舊恨加新仇,於是就出現了頭條網友的問題:

普京一死,車臣必反?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
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車臣與俄羅斯之間的關係相當複雜。車臣於16世紀起引入伊斯蘭教、併成為當地人的主要宗教信仰,由於地處奧斯曼、俄羅斯和波斯三大帝國交界地帶的北高加索山區,車臣與周邊部族經常發生衝突,特別是與俄羅斯的哥薩克人和卡爾梅克人更是世仇。

亞歷山大一世在位時,俄羅斯曾對車臣發起吞併,並由此引發俄羅斯與車臣之間的戰爭,直到1859年車臣才正式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即便如此,由於俄羅斯在車臣的暴力統治和高壓,車臣人接連發起多次抵抗,到1877年才算徹底平定。

1922年,蘇聯設立隸屬於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的車臣自治州,1934年又與印古什合併為車臣-印古什自治州,1936年斯大林將其更改為車臣-印古什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這為日後車臣的叛亂和謀求獨立埋下了禍根。二戰期間,因部分車臣人倒向德國、並謀求在德國支持下獨立,斯大林遂將車臣人大規模遷移到中亞和西伯利亞地區、並撤銷自治共和國地位,直到赫魯曉夫時期車臣人才迴歸家園並重建自治共和國,這為車臣與俄羅斯的矛盾又添了一筆。

蘇聯解體前後,車臣民族主義高漲、獨立傾向越來越重,而蘇聯解體時一些原本不具備蘇聯加盟國地位的新“國家”的出現,讓車臣境內的分裂主義分子大受鼓舞,而當時俄羅斯疲軟的軍事、政治、經濟水平又使其在當時難以對車臣形成有效控制,因此車臣分裂勢力選擇獨立實屬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