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的明明是舍友,为什么妥协让步的却是自己

小德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容易相处的人,他从初中起就开始住校,从没遇到过什么特别奇葩,特别坏坏的舍友,那种网络上的“舍友故事”、“舍友矛盾”,他根本连就碰都没碰到过。对此,他感到幸运。

直到,他读了研究生,才发现舍友矛盾是真的,真的。会存在的。

可是,小德是个容易相处的人啊,他会不爽,但他从不会爆发出来,绝大多数时候选择,小德选择忍气吞声,最多最多用比内心弱了一万倍的气势旁敲侧击讲出自己的不满。

但那根本不算是警告,倒像是一种贴心又温柔的提醒。


一、小德遇到了什么呢?

小德遇到了睡觉的问题。

初高中,学业的压力就足以抵消孩子们青春的热情,最多在十一二点发出一些撩人寂寞的“青春期之问”,便也都就沉沉睡去,迎接第二日的功课。

大学也是一样,虽然迷茫闲散没有目标,但十一点半准时熄电,再怎么无处安放的青年热血,也只好拿起脸盆,悻悻的洗漱,最多哥几个聊骚几句班上女生谁好看,谁最有气质,谁是自己的女神之类的话题,便沉沉睡到第二日的中午了。虽然颓败,但很单纯,大家都一个样,没谁好没谁坏,自然也不会有矛盾。

但研究生阶段就不同了,大家长大了,不再像大学那般“单纯”。何况这是上海,这是一个所谓有魔力的地方,它很自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就比如小德的舍友——小文同学。

错的明明是舍友,为什么妥协让步的却是自己

小文的生物钟一度是这样的:

中午两点起床,点一个外卖,打开B站,开始一天的生活;晚上9点,再点一个外卖,打开游戏,开启指尖的畅玩;凌晨三四点钟,小文上床,打开PAD,看些搞笑视频,弱弱地发出一阵阵急促却又轻缓的笑声。

小德一开始不理解,小文看起来白白净净,像个高中生,怎么会有这样子的生活习惯。尽管对此无语,但二人互不干扰,小德不评判小文的生活方式,小文也在深夜玩游戏的时候带着耳机,只开着小台灯,即使不可避免发出些声音,也分贝极低。

游戏玩家常常发出的“卧槽”、“这样也可以”、“这怎么玩”的语言,在深夜玩游戏的小文那里,说得轻声舒缓,仿佛好听的音符。昏暗台灯灯色的另一侧,床上的小德不禁感慨,也许上海小孩子的素质真的都很高,玩游戏骂人都骂的这么轻声细语,顾及舍友的感情,于是在实习一天后,虽然累却也充实幸福地睡去了。

直到最近,小文面临开题、小论文、老板要求去实验室、找实习等几股齐头并进的压力,他的生物钟变成了这样:早上九十点起床去实验室,中间一直不回来,十一点回到寝室,看B站,玩游戏,两三点睡觉,第二天再起床去实验室。

对于小德来说,这倒没什么,但最痛苦的是小深夜玩的游戏不再是之前的那一款,新的游戏显然更加刺激、更加惊险、更加适合玩家骂脏话叹气,还有尖利的大笑

轻声细语,有素质的小文同学不见了,他开始大叫“卧槽!”、“哎呦,哎呦呦~”、“我滴个天王大老爷”、“哎~哎~哎~就差一秒”……这些字眼。他的声音分贝数极高,爆发性强,情感充沛,难以自制,应该是每晚凌晨一两点,两三点钟、上海西南部的这整栋宿舍楼里,最强大的一股生命深处的音符了。

可小文忘记了小德还在床上,小德从12点之前就企图入睡了,当然那只是小德的企图罢了。


12点半的时候,小德说了句“早点睡吧”。小文说“哦”。


1点的时候,小德说“小声一点”。小文没有听到。


1点半的时候,小德心里生气地想到很多气势冲冲的言语,但转念一想觉得算了。


2点的时候,小德还是睡不着,只好拿起手机刷朋友圈,却刷不出任何动态。


2点半的时候小德用叹气、辗转反侧和唱歌发出抗议,但小文似乎依然很尽兴,没打算停下指尖的舞蹈。


3点20分,是小文停止玩游戏的那一刻,小德起身看手机,引起小文的注意,二人在这种尴尬的气氛下关灯睡觉,当然,先响起呼噜声的是小文。


这种情况已经好几天了,小德想找小文当面讨论一下这个话题,但白天起来,小德就懒得和小文说了,小德用所谓的一点点冷暴力舒缓着对小文的不满。

错的明明是舍友,为什么妥协让步的却是自己


二、小德眼中的小文

小德第一眼看到小文的时候,就感觉小文是一个高中生,修长瘦弱的身材,白到让女生羡慕的皮肤,清新的寸头,加上一副黑框眼镜,他的手比王凯的要好看一万倍了,没错,这就是上海这所西南某高校中“学霸”的标准样子。小德第一次和小文吃饭,就赶紧买了两瓶饮料和他建立良好的关系。

后来,小德才发现:

小文每天不出门,不怎么爱讲话,晚上不睡觉,白天不起床;


小文身上散发肥皂的清香,皮肤白皙,但极少洗脸刷牙,不洗头,不洗澡;


小文的外卖盒子不会及时丢掉,外卖送的饮料也堆满了一整个桌子;


小文的妈妈每过一段时间会来送一些衣服食物,再拿走小文的脏衣服;


小文会各种运动,小文英文很好,小文懂得知识很多,看的书也很多;

……


小德觉得这些都不是问题,

有一次,小德的朋友来宿舍玩,走后跟小德讲宿舍全是一股没有洗头的味道,开玩笑表示再也不会去了,小德深深的吸了几口,其实并没有闻到,但看了一眼小文三个月没剪,从毛寸变成长发的头上,果真有大片呼之欲出的头油和银屑。

很多次,小德打球都叫了小文,可小文一旦拿到球拍,就再也不下场了,别人又不好叫他下来,只见他瘦弱的身材都打到虚脱了,也没有想到让给别人打一会儿。有一次,隔壁场地的叔叔要一起双打,已经打了很久的小文体力不支,小德忍不住说:小文。要不你先下去歇一会,让一旁的师哥打一下?小文用青春剧中那种男猪脚天真无邪的表情对小德笑着发嗲说了句:“我也想打”。最后,小德小文在球场上吃了个“双蛋”,师兄打趣说,和小文打球这种煎熬,还是你来受吧。小文总会把球打到其他人的场地,唉声叹气一番状态不好,但无奈地去捡球的,永远是小德。

后来,小德渐渐有了不满,会和朋友抱怨小文情商低、生活不够积极,但小德在情感上过不去,明明抱怨鄙视,却又要为小文再圆回来。小德不想和小文打球了,小文就电话打个不停,自己来球场加入,小德就把球拍藏在师哥那里,每次打球,悄悄换鞋,上午就溜出去,假装是去图书馆,才不会引起正在打游戏的小文的注意。

小文家庭环境可以,教育水平也很高,但是自理能力真的很差


小文没有抑郁,没有社交恐惧,遇到人能讲几句话,但是情商真的不高


小文深夜玩游戏,发出叫声,真的没有尊重他只是想睡觉的舍友;

……


小德要搬出去了~

小德只好搬出去,要不然呢?

错的明明是舍友,为什么妥协让步的却是自己


三、小德的困惑

为什么错的明明是舍友,妥协让步的却总是小德呢?

因为小德生性懦弱,优柔寡断,讲不出几句厉害的话,拉不下那个脸面,不想让情况变得那么直接的糟糕。但小德又气到不行,是你小文自己球技不佳,霸占着场子不下来,为什么偏偏是我小德躲来躲去,打个球还要悄咪咪去打呢?是你小文深夜不睡觉打游戏,影响别人的正常作息,为什么是我小德去申请调换宿舍或者留宿他人呢?为什么是你小文生活常识极少,情商低下,却依然可以有啥说啥,有啥做啥,而我小德却要在对你及其无语的情况之下给你保留面子,不撕破脸皮,内心翻着白眼却微笑着和你讲话呢?这不公平!

但是,这却是很多事情的常态:不合理的规范,不公平的决断,不磊落的人物就在那里摆着,但是我们却只能在心里鄙视或是翻个白眼而已。

小德自我的性格当然有问题,他在面对小文这种舍友时,只能窝囊地把自己的不满抱怨给本号,但没什么实效,小德背后的强大的情绪和思考问题的逻辑值得人们深思。

但更大的问题在于小文,教育在进步,但教育的本质是立德树人,不只是培养社会的迟钝机器、妈妈的可爱宝宝和游戏娱乐的忠实用户,也应该要培养有健全人格的,“人情味”十足的人。


我们已经可以依靠科技进入外太空,却依然无法走进一个人内心的宇宙。

——《大佛普拉斯》


人与人的沟通问题,永远是最大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