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園林,為啥總是北方“抄襲”南方?

中國古代的江南園林,套用一句俗語,最恰當不過: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事實上,好像的確如此。那麼,

江南園林的神奇之處,在哪兒呢?

《紅樓夢》中,元妃省親。因為這位姑奶奶的特殊身份,把簡單地打掃庭除作為迎接儀式,顯然不夠隆重,於是大觀園應運而生。掘土為山,窪地為池,引水種樹,亭臺樓閣,一應俱全。元妃走後,一群少男少女入駐大觀園,為這個園子平添了不少生機。

中國古代園林,為啥總是北方“抄襲”南方?

大觀園·沁芳亭

大觀園是擔負著政治使命的,除了元春的臉面好看,更能給賈府的臉上貼金。一座園林的價值,在現實的人眼裡,比如賈政之流,大觀園就是面子,園林有多好,臉面就有多大。

但是,曹雪芹寫文章,喜歡躲躲閃閃,要真是和武則天那塊無字碑一樣,也就罷了,偏偏打啞謎讓人猜,一會兒南京、一會兒北京的,真是應了他那句“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今天的人們,不管曹公怎麼想,直接就把大觀園放到了北京城。

中國古代園林,為啥總是北方“抄襲”南方?

瀟湘館

《紅樓夢》中的大觀園是私家園林,更大些的頤和園、圓明園,也是私家園林,特殊之處,還是皇家園林。其實這是按現在的說法,中國古代,所謂“公園”是沒有的,更沒有售票處。

普通百姓,房前屋後,可以種瓜點豆,也可以種些花花草草,類似“黃四孃家花滿蹊”;地方官宦,家庭殷實,就有了後花園,規格大小不等。

自古以來,文人雅士對於後花園尤其鍾情,後花園成了很多精彩故事的發生地。當然,故事大多依託明清時期科舉考試的背景,無非是小姐在後花園賞花,趕考的舉子討水喝之類。

中國古代園林,為啥總是北方“抄襲”南方?

豫園

後花園成為主人公的活動場景並非偶然,明朝時期,中國的園林藝術達到了巔峰。官方樣板,要屬紫禁城中的御花園,包括北海在內的西苑,是明代皇城中最大的園林。

明代私人園林中的典型代表嘉靖年間,有上海的豫園和蘇州的拙政園。這些經典園林被保護到如今。當時的富商巨賈和士大夫們,在宅院中營造亭臺樓閣,掩映在山水之間,遠離喧囂,享受著幽靜。

江南園林的美,一直被國人讚譽,從古至今,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的確不虛此行,收穫滿滿。有些成績被保存到現在:頤和園中的諧趣園仿照的是無錫寄暢園,蘇州的獅子林則被搬入了避暑山莊。

中國古代園林,為啥總是北方“抄襲”南方?

拙政園

乾隆深受中華傳統文化的浸染,江南的風韻,乾隆喜歡到骨子裡,究竟有多喜歡呢?他在位時,把大東北瀋陽故宮的一處庭院,生生地改成江南風格。北方數九寒天,滴水成冰,草木皆枯,江南韻味喪失殆盡。但那也要改,就是喜歡,沒辦法。

紫禁城中的乾隆花園,堪稱中國北方園林的精品,乾隆親自參與設計。園林設計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就是水。紫禁城的水,引自西山,水的問題解決了,其它的就都好說:不就是錢麼?乾隆皇帝足足上了60年班才退休,不差錢。

中國古代園林,為啥總是北方“抄襲”南方?

乾隆花園

一座園林,承載著主人一生的夢。乾隆花園是乾隆皇帝的精神寄託,他完全實現了“大隱隱於朝”的夢想。乾隆花園空間雖小,山、水、樹、石、屋、路,花園六要素一應俱全。在曲折幽深的長廊中徜徉,在流水芳亭中閒坐,或在茂林修竹邊閱讀,都是人生至幸的事。

但中國北方,限於環境、氣候原因,並不是誰都能實現乾隆皇帝想要的效果。比如山西的喬家大院,宅院營建中,園林意識就相對淡薄。園林似乎是可有可無的點綴,怎麼形容呢?就好像工程完工後,發現還有一小塊空地,考慮一下,不如就種些花花草草吧!僅此而已。

中國古代園林,為啥總是北方“抄襲”南方?

喬家大院

​並且,喬家大院,置身其中,如進迷宮。一道道院牆猶如城牆般,擠壓著你的身體,令人感到窒息。如果你想張開翅膀飛向天空時,卻發現,房簷和牆角中間的那一抹縫隙是如此狹窄,懷疑能否穿越過去。

在如此的環境裡,人大概只有兩件事可做:吃飯和睡覺。要是宅子的主人,可能會在吃飯和睡覺之餘,打打算盤,看看賬本,看看誰還有欠賬。

中國古代園林,為啥總是北方“抄襲”南方?

喬家大院

上面的描述,好像和江南園林的明媚有些格格不入。但是,時間會告訴你,究竟是誰錯了。千年的生存經驗,豈可白混?當你發現,把江南園林搬到此地,不多時日後,粉牆黛瓦都變成灰頭土臉時,就理解了什麼叫“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賈寶玉說“女兒是水做的骨肉”,可見水有多重要。山因水而媚,園林亦如是。一座園林,水就是靈魂,江南園林的精髓,就是“為有源頭活水來”。而北方少水,園林大可不必一味模仿江南,否則,形似已屬不易,至於神似,就是奢望了。

文\\羅漸升 圖\\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如果喜歡,請關注、點贊、評論、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