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3-6歲家庭教育應重點培養什麼,不是學知識

李玫瑾教授說過,我們三到六歲的孩子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期。那我們知道什麼是性格嗎?這就是我們後天人的行為方式建立的前期表現。這是人都會經歷第一次的社會行為,當孩子想要某種東西的時候,父母給予了滿足,他們會呈現開心快樂的狀態,那麼這就是一種性格。

李玫瑾:3-6歲家庭教育應重點培養什麼,不是學知識

當然,還有當我們父母沒有辦法滿足孩子的需求,孩子開始哭鬧了,那麼這也是一種性格。所以我們要做性格培養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尤其是在孩子這個三歲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年紀。孩子從小如果就學會分享,能夠幫助家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那麼孩子是有責任感的。如果家長回來發現孩子只顧著自己玩耍,那麼我們很明顯能發現他是沒有責任感的。他更認為家長給予的要求只是他需要完成的任務,而今天沒有要求他完成,那麼他就不會去完成它。於是把家庭的活當成了任務,反而失去了自己對這個家庭所要付出的責任。

那我們重點應該培養孩子的什麼?這個就是一個關鍵性問題。小編今天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我們孩子在三到六歲時,家庭需要培養孩子哪些方面吧!

李玫瑾:3-6歲家庭教育應重點培養什麼,不是學知識

李玫瑾:3-6歲家庭教育應重點培養什麼?

1、培養孩子勤勞樸實的性格

想要讓一個孩子在社會上站穩腳跟,我們就必須在孩子小的時候幫助孩子培養好他的性格特徵。怎麼樣的孩子是可以在社會上立足的呢?他肯定要具備努力勤勞能幹的性格特徵呀!這個就體現在我們家長在平時孩子的做家務方面了。

李玫瑾:3-6歲家庭教育應重點培養什麼,不是學知識

通常我們孩子是沒有自控能力的,他們更喜歡把玩耍當成一種習慣,而我們往往發現,在農村的孩子,他們更容易幫助家長做家務。體會這樣勞動的這種辛苦。這種責任感也造就了孩子勤勞能幹的這種心理。

李玫瑾:3-6歲家庭教育應重點培養什麼,不是學知識

2、我們要幫助孩子做好自我認知

雖然我們每一個孩子在家庭中都是小皇帝,小公主。飽受家裡麵人的愛戴和幫助,但是我們出了社會就是一個獨立的人格,是一個為社會做貢獻的人。這個時候我們免不了有社交,免不了有生活的壓力,免不了各種需要我們去解決的情況。

李玫瑾:3-6歲家庭教育應重點培養什麼,不是學知識

如果孩子在以往的環境中沒有做好對未來的認知,或者說他沒有擺正自己的地位的話,那麼他很可能在社會上是沒有辦法立足的,他們更容易去把自我當成一箇中心,而沒有想到的是,地球少了誰都會繼續運轉。所以要讓孩子知道自己並非是世界的重心就是我們家長需要給孩子普及,同時孩子的受挫能力也會在其中增加。

李玫瑾:3-6歲家庭教育應重點培養什麼,不是學知識

3、我們一定要幫助孩子培養大方得體的禮儀

家長在人際交往方面的行為表現很容易影響到孩子,孩子也會在家長的行為表現中挑出一些自己可以獲得表揚的方式去討好他人。因此,我們作為家長的可以在這方面更多的教會孩子一些基本的社會禮儀。到了社會上之後呢,孩子就會更加得心應手起來,畢竟社會里禮儀還是比較重要的。

李玫瑾:3-6歲家庭教育應重點培養什麼,不是學知識

孩子誕生在家庭中,家長們幸福,總想著把最好的給他,從而忽視了對孩子的性格培養,殊不知這樣其實是害了孩子,家長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好榜樣,教育孩子做一個懂禮貌、不撒謊、不自私的好孩子。在孩子步入學校之前,給孩子打牢基礎才是對孩子的最好禮物。小編也為家長推薦一套繪本。主要是針對孩子的人格管理教育。

李玫瑾:3-6歲家庭教育應重點培養什麼,不是學知識

這套正能量讀本通過貼近孩子生活的一個個小故事,引導孩子思考生活中產生的問題。比如《我不隨便發脾氣》這個冊,以孩子容易產生的壞情緒為主題,分成鮮明的小故事,讓孩子體會到壞情緒產生的影響,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

李玫瑾:3-6歲家庭教育應重點培養什麼,不是學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