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考大学全国一张卷,一条分数线,按名次录取可以吗?

魔笛浪子


不可以。虽然说全国统考一张卷表面看上去很公平,但其实真正意义上并不公平。地域不同,经济水平不同,师资水平也不同,简单来说东部偏发达,西部偏落后,我考的是全国二卷,我南方的大学同学他们考的试卷比我们难,分还比我们高,但却和我在一个学校,这就是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有的也是地理位置决定的,我之前去过西藏,他们那里条件比较艰苦,首先是氧气比较稀薄,而且到了冬天天气很冷,他们很努力,可是环境条件和师资条件给他们的支持很少,虽然国家鼓励去偏远地区支教,可是又有多少人真心去呢?所以我认为现行的制度还是比较好的,我就是这个制度的受益者。


材料研究僧


我考大学的时候,还要参加一个初考,目的是拿到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入场资格。是有名额限制的,即使你的水平有考上清华北大的可能,但因为你上届考上本科,专科的人太少,所以给你所在学校的名额极少!我的上一届考上了一个,忘了是本科专科,反正我们这届文科班就给了两个名额,我就是那个第三名,据说只差零点儿五分。即使差零点儿一分,也没用。后来我的老师很鼓励我来复读,再后来有人透露,我的前两名,一个是农场办公室主任的儿子,另一个是建筑工程师的孙子,而我是后来落户的极普通的一个傻小子!哈哈😄现在想想,还是自己能力差,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我始终没发光,都五十五六的老男人了,就这样了,我前面那两名,混的还不错,一个是农场计财科科长,另一个是办公室主任!说明名额给了他们是对的,他俩为农场的事业,做出了他们心里很有数的贡献,而我没做到,只是没给任何人添过麻烦!!


5671119


全国考生考完全一样的题,然后全国划出同一样的分数线,再统一按全国排名进行录取,这个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而且现在的投档、录取工作都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操作起来应该是完全没有一点问题的。

书生觉得,提出高考应该统一试题并统一录取的,应该是感觉目前高考录取不公平省份的,像河北、河南、广东这些省份的人,经常能看到这些地区的人会说目前的高考对他们不公平。

以2017年的全国1卷为例,河南的一本录取率只有7.80%,是九个使用1卷地区中录取率最低的;同样是理科一本线为484分的湖北,一本的录取率达到了15.80%,是河南省的两倍。如此比较的话,确实是对河南考生非常不公平的。

当然,河南的录取率低,是和河南高考人数多有很大关系的;而实际上,这和河南考生达线人数少也是很有关系的。

为了比较,来看看同是全国1卷,理科一本线同是484分的湖北和河南,一本线附近的一分一段表。

可以看出河南理科考生到分数线时考生人数为85142人,而湖北此时的考生人数为51271人,虽然表面看起来湖北的考生达线人数少,但不要忘了,河南考生是湖北考生的两倍还要多!而此时的线上人数却只多了三万多人,如果按两倍计,河南考生达线人数应该在十万以上。

而如果把眼光回到河南表中的第一个数字,也就是回到530的地方看,此时河南的考生为42570人;而同样的分数湖北考生人数为29071人,很显然,此时两省考生人数只相差了一万多人;

也就是说,如果分数线统一划到530分的话,河南考生相对走的人就更少了。

很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分省录取,而是进行统一录取,河南考生其实是占不到任何优势的,而且相对更吃亏;

当然,到了450分的时候,湖北考生有68073人,而此时的河南考生有了125749人,近似是河北考生的两倍人数了,到此时,达线人数和考生人数的比例才基本持平。

由此可以看出,在高分考生成绩不占优的情况下,如果全国同卷同分,对考试成绩相对较差的省份考生来说,只能是雪上加霜,日子会更不好过。


从以上可以看出,如果全国同卷同分,看似公平,实则会更加不公平,就是教育水平相对满后地区,由于考生成绩相对较低,使得该地区考生上名校的希望可能完全落空,甚至上一本院校的考生也会大大减少。

因此,目前的高考才不只是没有同卷同分,而且除了全国1卷外,还有全国2卷(相对来说,二卷包括了更多的落后地区),而且还有全国3卷等,为得就是针对全国教育的不均衡而采取的措施,以便各地考生都能有上学的机会。

全国高考统一使用一张卷,同一个分数线,在目前的情况下,是不可能的;未来,等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教育也基本实现完全一致的情况下,应该是可以让一卷走天下的。

希望这一天能早日到来。


一介书生945


全国一张卷以前就实现过,这个没问题。

一条分数线也没问题,反对者无非是京沪利益既得者群体。当然,他们这时候会假装“博爱”,关心起教育不发达地区来,说什么“那教育不发达地区考生岂不是无学可上”?其实这个问题也不难解决:对老少边穷地区、以民族语言为母语的少数民族,在统一分数线下设定降分录取幅度和名额分配,这个谁也不会说不公平。

当然,我认为地方所办的院校,多招收本地学生的做法也无可厚非,比如首都师范大学,本来就是北京人的,那么把八成的招生指标投给北京自然没问题;但是北大清华北师大这样做就不行。

所以综合来看,我认为较好的解决方法是:全国统一试卷;部属院校统一分数线,按名次录取,不看地域;省属地方院校设定两条分数线,一条较低的,留给本省考生;一条较高的,留给其他地方的考生;对于老少边穷地区、以民族语言为母语的少数民族,在统一分数线下设定降分录取幅度和名额分配标准,对以汉语为母语的少数民族不再照顾。


译路若扬


休他妈的都放屁吧,全国统一教材,同一考最公平公道。北上广其他城市,给其他落后省资原都是一样的,达不到分数线,那是你没努力学好,象河南山东大省,学子要比北上广深等不发达省份学子,要努力好多倍,除正常学校学习対,放学还要去上高价校外培训班,(一节课时百时块)去学两小时,晚上还要多做好些作业,每晚都在11点后才能休息。从小学到高中,特别是高中生,那是整天,半夜的学,写作业。他们高分数的付岀,得不到那些专家们的同情,说是社会资源分配,放屁,不付出的得到了,付出的而没得到,而且努力学习的学子们,只有按省份,分配的极少量名额,可以说她们去上的名校,肯定都能在班里是前卫的,四百多分与七百分左右,同时都能上北大请华,你们是啥东西,混旦玩意儿。还再说全国资源分配不到位,古人给我们留下很的榜样,“赶考"。坚决支持全国同考同教材。坚决支持全国同一分数线入取学子,让那些付出的学子们,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吧。有付出就有回报。


539693304O


按理说是可以的,古代的科举制度就是这样的。

不过产生的问题就出来了,因为高考人数太多了,东西部教育资源本来就不平衡,有可能导致北大或者清华大部分录取的是河南,山东,河北,陕西的考生,以至于有些省份多年一个都考不上。

时间长了,矛盾就出来了,比如首先首都的同学们就先要闹事了,学校建在北京,却不能在北京上学,你说这能忍吗?

所以说目前的高考政策是最合理最稳妥的,各个低区各个民族都照顾了,大家都没意见,和平共处,这样教育才能发展,社会就能安定团结!


哥不洗车等下雨


全国统一题目统一阅卷统一录取分数,呵呵,不可以。

明朝朱元璋开科取士,搞得南北士子互相争斗,最后只好分区录取,也杀的人头滚滚。

如果现在还是搞大统一,那么西藏青海内蒙等偏远地区几乎没有几个人考上985,典型的制造民族矛盾啊。

同样的道理,各省教育发展并不均衡,一般来讲是南高北低,东强西弱。大统一招生会带来地域矛盾和阶层固化,不利于国家发展。

另外,清华大学在各省招生比例与“庚子赔款”有关,已经形成百年惯例,不好打破。


转了三十多圈的驴


就说河南,他的分数线为什么高,第一,录取人数少,第二,考生多.那么,为什么录取人数少呢,全国性的高校在各省的录取比例是差不多的,不存在偏偏对河南苛刻一些的情况.那么问题是什么?问题是河南省的高校少,高校少就说明河南在高等教育方面投入少,就是花钱少.所以那些吐槽河南省录取分数高的人为什么不要求河南省把自己的高等教育经费也和别的省比一比呢.再放宽一点,河南省的教育经费投入是多少?在网上百度一下,右这样一条消息:"教育部提前下达2019年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河南省补助最多".这样一个连义务教育都靠国家补助的省份,有什么理由要求他的录取分数线跟人家一样呢.

花的钱比别人少,却想享受的比别人多,这就是河南,也太河南了吧.就说江苏,包括南大东南这样的高校都是教育部和江苏省联合办学,江苏省是花了大钱的,即便如此,南大东打在河南省的录取名额也不会比其他省少吧?


chx007681


天方夜谭

历史上有前车之鉴(南北榜案)

明朝初期,洪武三十年(1397年)在朱元璋的指派下,翰林院学士刘三吾作主考官,组织了科举春考。经过会试殿试,最后录取了五十一人。神奇的是录取的五十一人全部是长江以南的考生,没有一位江北人士。其实解释这一现象并不难,经过元朝近百年的统治,北方城市被破坏的太严重,主要经济发达地区都在江南地区,文化上江北地区也败下阵来。并且刚刚经历过“蓝玉案”的冲击,许多有真才实学的北方学子心灰意冷,归隐山林 。


但是北方的考生可不干了,他们鸣冤叫屈,认为是主考官舞弊,协助南方考生,闹得京城满城风雨。最后闹到了皇帝朱元璋那里,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自然是脾气火爆,立刻下令彻查。


经过彻查,对所有考卷进行了重审,最后的结果是科举考试是公正的,确实没有一名北方考生能够中举。

结果下来了,主考官刘三吾松了一口气,但是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反而是来了一个大反转。

朱元璋为了维护刚刚建立的大明王朝的稳定,亲自重新命题主考,最后重新录用了六十一名考生,更神奇的事发生了,这六十一位全部来自长江以北地区。

刘三吾等一干人被朱元璋斥为反贼,等发配的发配,处死的处死。惨不忍睹。

从此,明朝分南北榜取士。甚至影响到了之后的清朝科举。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大,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

因为我国幅员辽阔,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经济文化上的差异不是一天就能解决的问题。

教育资源不均衡,沿海发达地区和偏远山区的孩子接触到的资源,和学习知识的方式方法差异太大。目前分省市自治区划线,已经是可行的比较公平公正的录取方式。

绝对的公平带来的不一定是一些人想象中的结果,而且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绝对的公平。目前我国实行的分区划线,将竞争范围画在了一个省份的范围内,同省份的教育资源,经济水平文化教育上差距并没有那么明显。

实行全国一张卷,纯粹排名录取带来的后果

虽然高考不同于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但是二者作用有共通之处。学子通过学习改变命运,国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如果实行了全国一张卷,录取只看排名,不考虑地区差异等等因素。后果一定是很严重的,教育发达的地区将会大面积占领高水平院校,欠发达地区的考生缺乏强有力的竞争能力,只能屈居二线三线高校,长此以往,两极分化会越发严重,甚至会带来地区的动荡。

所以,我认为,在我国还没有完全实现社会大同的理想共产主义社会前。全国一张卷,全国统一按排名录取完全是天方夜谭。


小牛牛要加油


北京学生注重各种素质教育,很多学生在高中还坚持学钢琴,二胡及其它爱好,实现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所以学生综合素质高。

全国统一录取,可以。但要考虑如何录法。唯分数论?唯IQ论?真的不好评价。大学都招一些书呆子,除了课本什么都不会的人才,行吗?

论智力,北京集中了全国的顶尖人才,按照遗传学的观点,他们的子女也是很优秀的全才,他们更容易出成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