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到小引(王朝晖)武汉的文人到底在这次疫情中扮演什么角色?

用户6616278055200


我是无意中看了几片方方日记,刚看还觉得可以,越看越抑郁,疫情已让人很烦心,她的日记看了心更不好,没有正能量,我就是一普通人,就只给女儿讲了我的感受,真没想到没过几天还有这么多人和我一样,看来丑与美大家欣赏的共性还是有的。


LYL108872781


小引不知何许人也。看看同在武汉的作家池莉和刘醒龙是怎么对待疫情的。池莉也写过几篇武汉手记 ,还加入了志愿者行列。池莉写到:“当我们看见小女孩子的母亲被病毒夺去了生命,小女孩子追在后面哭嚎,这也不再是世间一般的生离死别,而是需要我们第一时间冲上去,搂过小孩子……我们就是小女孩的母亲,而不仅仅只是拍视频的看客”。写小说没出大名写日记出名的方方的日记怎样写的?基本道听途说,渲染悲情,发泄怨恨,要不就是对不同意见撒泼。人家刘醒龙接受外媒采访从头到尾没有半句赞扬政府的话,倒是提了很多批评建议,她无端的骂刘醒龙“谄媚要有底线”,煽动同行攻击刘醒龙。这一对比格局高下立判。孙锡良这样评方方:“这一次她很好地借用了底层人的立场,算是有所表现,有些说法,确实有其合理性。但方方女士一直秉持地主精神和精英思维,她的内心都是从来看不起底层人的,只是借用底层人为自己表达立场。”


曾经的小路2


开始看武汉作家文章是从一个叫李修文开始的,也是一个作协主席,对武汉封城也是各种的抱怨与不满,和方方如出一辙。有一个共同点,打着同情弱者的旗号,晒出自己的人脉和特权,以高高在上的姿态,评判着普通人不幸与无助,看似为弱者说话,实则在显示自己的高贵地位,挑起弱者对现实的不满,撕裂社会,拉动仇恨,引起内斗,对抗疫百害而无一利。国家和人民的努力在他们眼中一文不值,攻其一点,否定全部。没有写一点鼓励人们面对疫情努力抗挣的东面,满篇的愤怒与追责,把武汉写的简直就是人间地狱。不知是他们的局限性,还是有其它目的。他们在抗疫中的角色,只能让网友评判了!


探索者6136


这几天针对芳芳日记,正反两方相互开撕。还把池莉也拉出来做比对。实际上每个人对善恶对错,心里都有一把尺。我倒是觉得把这次大疫中人们的苦难和看到的种种不足和弊端记录下来,也是文人的一种责任。说实在的,我看了方方日记,心里也不是太舒服。在武汉湖北人民以至全国人民遭受苦难的时候,更多的应该给他们一些正能量的东西,鼓励他们战胜困难,战胜疫情。既然叫日记嘛,本来就是比较私密的东西。把这种东西放到公众号上来发表,甚至为博取眼球,特意的把各种不满呈现出来,就没什么意思了。我倒希望方方,能耐得住点寂寞,不要现在就在公众号里喋喋不休,就着急把那些不成熟的东西写出来端到大众面前。而是深入的了解武汉这次抗击疫情的方方面面,好好的整理分析,今后能写出一部有担当的扛鼎之作。等到过一段时间,歌颂和分析的东西都会接受广大观众读者的评判。那时候什么东西能够流传的最久,才是历史给你的最好评价。


秋阳亦爽


“没有胜利、而是结束”,轻飘飘一句话抹杀4万2千名援鄂医疗队员功绩,能说出这句话的“人”,你还有作为人起码的良知吗?

或者是怪全国多管闲事不该来救援,还是嫌人死少了坏了你好事?

如果你敢说你们能代表全体武汉人,我就敢骂你们全都是白眼狼!


围观也是种力量2019


‘’——也谈方方日记——

     自古议和派、幽怨派与投降派基本都是文人,还不如荒野村夫的倔强乐观,所以每遇大事每逢大难多见文人悲戚戚难见文人有做为!

    近几天才知方方,知方方日记,于是搜了几篇,看了评论,感叹自己后知后觉。

    苦难中人需要抱怨宣泄也期望寻找带来苦难的责任者,而方方日记巧妙的给了人们设置这种出口,在情绪支配下,方方也被人们冠以当代鲁迅之名。

对方方日记表示不屑,天灾人祸本是命运的人生常态,每天都在发生,只是这一次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座城。

    真正的智者勇者斗士与战士从来不会家中抱怨哀叹,从来都是提出解决方案,冲锋在前不畏生死。而方方无非重复历史上无数文人重复着的事情:坐在自己温暖的家中,泡着一杯热茶或咖啡,写着或哀怨或抱怨的有文采的文字段子,谓之日记。

    如果当年魏巍奔赴抗美援朝战场上看到的记录的刊发的不是最可爱的人,而是方方这类文人的悲惨日记,哪来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哪来中国人一洗百年屈辱的伟大胜利!要战胜苦难获得胜利,无论个体与群体,必定永远依靠自我强大的意志力和乐观的精神信仰,再依靠国家与人民强大的援手,断无半分可能是依靠哪怕一星半点如方方这种文人不合时宜的哀鸣!

    所以我更看重的是天灾人祸疫情发生后,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对疫情对武汉的态度行动与举国之力的强大迅速的驰援,因此武汉才有了希望,而人活着与坚持就是因为看到了希望。

    对那些吹嘘方方为鲁迅的人,我更只有嗤之以鼻,说句不厚道的话,感谢疫情全球爆发,我们才更加知道中央政府和中国人民的强大与幸运。

方方日记毫无价值,因为人生快乐也依旧,人生苦难也如常,而你看到黑暗世界也黑暗,你看到光明你也光明,你看到希望,世界也有希望!

    网上对方方褒贬不一,各有理由。

​​的确,真实的听说,但是评判和导向太明显,所以,给人的感受不一样。

    ​​我还是定义为她算得上有一定话语权的精英吧,所以能够在看似事实的的事件面前指手画脚,实际上,她什么也没有能力去做去行动,所有的能力就是动嘴巴皮子,很多事情,别人做了是应该的,做不到就是她嘴巴能够做到的!!!

    ​​这种典型的屋里闷的人物写的东西也就只有被屋里闷的人推崇,因为,道听途说多好,指手画脚多体面,多能够显摆自己的立场能力!!

    ​​这也代表一种趋势,做事的永远比不上拿笔杆子的!!做的多错的多,就是因为有她这种站着说话不腰疼人的瞎指挥,自己吃着白米白面,却不知道白米白面换成粗粮能救更多人之类的所谓好心人办的却是坏事!!

    ​​喜欢吹捧,没有想过,吹捧她的人都是纸上谈兵的队伍!!所谓精英,不过如此!!

    ​​中国需要有行动力的精英,需要懂得付出感恩有决断力的精英,而不是方方那种被人利用不知可耻的宠坏了的老巨婴!!"


懿德柔嘉


这次围绕日记的争论,其实道理本来是很清楚的,很多反对者并不是反对讲真话,一是觉的很多是道听途说,未必是事实;二是觉得时机不对,主题氛围有失灰暗与偏颇;三是对奋战一线,付出极大牺牲的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不公平。好比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饭,其中一个人说,听说邻居家小孩刚踩上一脚粪,然后把粪的颜色、大小和形状形容了一番。你觉得这样说合适吗?支持者里有的心里有怨气,有不满,能理解,也不乏有道貌岸然之辈,或别有用心之人,也正常。非常值得庆幸的是,病毒带来的至暗时刻正在慢慢过去,阳光终会普照大地。小小昆虫大多都有趋光性,更何况人类,只要我们心中充满希望和阳光,光明终将会到来。


xzjc0428


我们总是行色匆匆,匆匆的连停下来说句平和话的时间都没有,我们总是被情绪所裹挟,总是争执不休,我们不是为了把事情说的更明白,而是为了批个你死我活,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我相信很多人的头脑是清醒且理智的,他们能够看到医护人员奔赴一线的悲壮,亦能看到同胞相望守助的温暖,但更能看到艾芬、常凯、小杭他们的无奈,感动与伤痛,质疑与肯定并不是矛盾的,恰恰相反,它们永远是相互依附的。当一件事情出现单一方面的信息时,它绝对是不正常的。奉献者们的付出真实存在,扼杀不掉,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布满网络的求助信息,疫情面前遮遮掩掩的卑鄙,也需要有人记下来。

任何人都有欢乎和悲愤的理由,不必因此而取悦谁,正是因为多种声音,才会让事实更清晰。

疫情的成绩不需要再说中,那是任何人都否定不了的。付出者的辛苦,需要被褒奖,需要被传颂,我们就是要大张旗鼓的鼓与呼,这种能量必须彰显。同时,有罪者的责任,同样需要被痛斥被揭出老底,你们只看到了方方记录的黑暗,却不知道现实更甚。钟南山院士说了,如果早给武汉5天时间,我们将会避免至少一半的损失,如果那样,还需要四万多名医护人员到危险的一线吗?还可以有很多家庭幸免。

很多人说,追责的事情,过后可以再写再谈。真到那个时候,那将更不合适宜,更会被抨击,更何况,我们容易习惯性遗忘。


元芳有看法


大疫面前,武汉的文人和许许多多的武汉人一样是有担当的,如武汉女作家池莉,出不了小区就在小区当志愿者,还积极为防疫献计献策。但凡事也在两面性,与此相反,个别文人却在疫情当下散布种种悲观言论,竭力诋毁和非议抗疫,语言之阴毒,已经让人愤怒。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大家会唾弃方方的原因。相信这次大疫像大浪淘沙,武汉文人谁是金子,谁是泥砂,大疫让他们都原形毕竟了!


带根棍扫地


站着说话不腰疼!这句中国的俗话原本并不是针对作家。

把突如其来的疫情肆虐,放在家里的书桌上去慢条斯理,这样的理想化只有在梦里听作家说梦话。

有些不良作家,处心积虑一味地对抗击疫情中的瑕疵冷潮热讽、唱衰中国,他们却看不到那么多“打有准备之仗”的西方国家的一片狼藉。

疫情汹涌,战事紧急,本应当是“气可鼓不可泄”!可那些“纸上谈兵”的“坐家”却只管“站着说话不腰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