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哪些人物总被世人搞混?

尼采广寒宫中坐


历史上的确有人物被搞混过,我来说一个例子吧,我们知道哪吒的父亲就是托李天王李靖,但是李靖这个人也在唐朝出现过,那托塔天王这个李靖跟唐朝李靖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呢?



我们知道哪咤和他的父亲是在《封神演义》之中出现的,李靖在封神演义中是殷商末年陈塘关的总兵,李靖心系百姓,除恶扬善赢得了陈塘关百姓的一致认可,哪咤是李靖的第三个儿子,哪吒在经历无数难关长大之后追随姜子牙灭掉了商朝,李靖也因为立功无数成为了后来的托塔李天王。

封神演义毕竟只是神话故事

真实的李靖是唐朝时期的猛将,当年唐朝刚刚建国时期,唐朝受到了突厥人的大举进攻,李世民无奈只好亲自想突厥人谈判。


之后的李世民卧薪尝胆,终于在大唐兵强马壮之后由李靖率军剿灭了突厥人,从而一雪前耻。

李靖在唐朝还没有建立的时候就跟随唐军南征北战并立下了赫赫战功,之后的李靖也因为剿灭突厥人功劳巨大而入选了凌烟阁之中。

其实封神演义中的李靖就是按照唐朝李靖的原型而虚构的

封神演义这本小说是在明朝时期成书的,虽然唐朝李靖已经去世几百年了,但是他忠君爱国,为国分忧的人物形象一被后人所铭记,虽然事件到了明朝,民间人士也非常尊敬李靖,所以李靖被人们以原型写入小说也就不足为奇了。


汤姆猫谈历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萨沙经常会将两个民国人物搞混,一个叫做徐世昌,一个叫做徐永昌。

这两个人挺出名,但又不是非常出名。

徐世昌是袁世凯的朋友,是当时很有地位的政治家。

他曾经在清末担任过满清重臣,也曾在袁世凯手下担任过国务卿。

袁世凯死前,曾经委托徐世昌照看他几个不成器的儿子。

在1918年,徐世昌还曾做过空有其名的大总统,随后就隐退养老20年,直到1939年病逝。

总之,徐世昌是老派政客,和袁世凯是同时代的人。

徐永昌比徐世昌小30年,是新一代的军阀。

他少年从军,到辛亥革命爆发时,不过是个排长而已。

他是科班出身军人,直到直皖战后,才担任第十五混成旅第二团团长,算不了什么。

当时徐世昌已经是大总统了。

直到北伐期间,徐世昌因军事才能突出,又是山西人,被阎锡山重用,成为他的左右手。

1928年10月他被阎锡山任命为绥远省政府主席,成为民国著名军阀,但却被借机夺取了兵权。

徐永昌认为跟着阎锡山难有作为,中原大战后逐步投靠蒋介石,成为一个高级军官。

由于徐永昌颇有能力,被老蒋重用,七七事变后,被任命为军令部部长,与军政部长何应钦、军训部长白崇禧、政治部长陈诚并称为军委会四大巨头。1945年9月2日代表中国,到东京湾上与美、英、苏等9国代表签字接受日本投降书。

然而,徐永昌始终没有兵权,最终1959年在台湾去世。


萨沙


近代有哪些人物总是被人搞混?

重名的太容易被搞混了。近代以来,竟然有5个陈毅,我都惊呆了。

陈毅元帅。

第一个陈毅,就是我们的开国元帅,新四军军长、华野司令。陈毅一生中留下很多有趣的小故事,比如吃墨水、当市长、搞外交等等。最有趣的还是他和胡兰畦的爱情故事。在黄埔军校武汉分校,胡兰畦和陈毅两情相悦却没能走到一起。十年后,胡兰畦和陈毅再次见面,准备结婚,但是胡兰畦当时是国军少将,地下党员,组织上不同意两人的婚姻,害怕暴露胡兰畦身份。又是十年后,陈毅已经当了上海市市长,儿女成群,两人见面都不合适了。

抗战时期,朱克靖写过一首诗,诗中讲“将军为何多憔悴?半为兰畦半为茜。”这里茜,就是陈毅在苏南茅山根据地结识的张茜。后来张茜陪伴了陈毅的后半生。

陈沂少将

陈沂,贵州人,出生于遵义,1929年参加革命。抗日战争胜利后,陈毅元帅率军进入山东,在沂蒙老区见到了陈沂。陈沂说,为了避免误会,他准备改名。陈毅则说,“改不改有啥关系! 世界上同名同姓的人多着哩。俄国有大托尔斯泰,小托尔斯泰,法国有大仲马,小仲马。我们中国有个大陈毅,小陈毅,也可以”。

于是,解放军中的大陈毅和小陈毅,形成了一段佳话。

陈仪上将

陈仪,浙江人,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后来成了孙传芳部下。陈仪一生最重要的便是慧眼识珠提拔了汤恩伯。渡江战役后,陈仪担任浙江省省长,准备起义加入新中国。这件事被汤恩伯得知,汤恩伯直接高密,陈仪被囚禁后杀死。

外交家陈毅。

外交家陈毅,湖北人,在北洋政府曾任总统府秘书、蒙藏事务局参事、蒙藏院参事。陈毅在历史上比较重要的出场,便是妥善解决外蒙独立问题。

陈毅在外蒙,通过和平谈判怀柔蒙古各部的方式,顺利瓦解了外蒙古的独立势力。可是就在陈毅取得巨大外交成果时,迷信武力的徐树铮带兵进入外蒙古,囚禁蒙古王公,单方面宣布取消独立。于是乎,陈毅的外交努力全部付之东流,蒙古王公离心趋势一发不可收拾。

陈毅和徐树铮的关系,很像郦食其和韩信。郦食其说服齐国归顺汉王刘邦,可是韩信却乘机灭了齐国。不同的是,陈毅没有像郦食其那样死掉。

军阀陈宧

陈宧(yi),很多人会写错成“陈宦(huan)”,他是民国四川军阀,也是要了袁世凯性命的“起病六君子,要命二陈汤”中十个人中的一个。

袁世凯是被十个人害死的,起病六君子,说的是筹安会六君子,他们是杨度、孙毓筠、李燮和、胡瑛、刘师培、严复。要命二陈汤,说的是陕南镇守使(后任督军)陈树藩、四川督军陈宧、湖南督军汤芗铭。二陈汤,原本是袁世凯心腹,袁世凯派他们出去整合地方势力,结果他们一看形势不对,直接宣布反袁。袁世凯被他们气个半死。

陈宦是护国运动的大功臣,护国运动后他淡出政坛,远离是非之地,20多年后才死去。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

你还知道哪些重名的名人?快来说说吧!


历史知事


历史上很多人因为名字相同常常被人搞混,古代的就不说了,只是在近代,在我党我军就有很多被搞混的例子,比如李达。

在我党历史上有两个李达,很多人通过影视作品都知道在刘邓大军中有一位李达,担任第二野战军参谋长,开国上将,但是还有一位同名同姓的李达,他是我党创始人之一,参与并筹备了党的一大,著名的理论家、哲学家和教育家。

上将李达抗战时与邓小平、刘伯承、蔡树藩合影



1948年,毛泽东在西柏坡给正在湖南大学法学院任教的李达去信说:“吾兄乃本公司发起人之一,现公司生意兴隆,盼兄速来参与经营。”李达接信,自然明白毛泽东的意思,兴奋不已。

其实,在十年前李达还有一次机会去延安。

1939年,李达受冯玉祥将军的邀请赴重庆为冯玉祥及有关人员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其间,毛泽东与周恩来委托李达的一个学生去征询李达是否愿意去延安,李达当即表示:“只要有一碗饭吃,我都愿意去。”

此时负责中共南方局工作的周恩来出国治病。而留在南方局的负责人博古却误会了,以为李达是在“拿一把”,于是生气地说:“去延安干革命,还讲什么条件?”就这样,李达错失了去延安的机会,后于1939年9月离开重庆。周恩来回重庆后知道这个消息,对博古这种书呆子做法很不解,说:“干革命难道就不吃饭吗?李达这个话的意向是无条件地愿意去延安嘛!”毛泽东对此也感到十分惋惜。

党的创建者、理论家哲学家教育家李达



作为党的创始人怎么就成了党外人士了,这要从开头说起。

1920年8月,陈独秀、李汉俊、李达等在上海创建了共产主义小组,推举陈独秀为总书记,之后积极联络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11月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宣言》,12月,陈独秀赴广州担任广东教育委员会主任,总书记一职由李汉俊代理。后二人因对建党的一些重大问题发生了争执,李汉俊愤而辞去代理总书记,将所有党员名单和文件交给李达,要李达代理总书记。因而,从1927年2月至一大召开,李达一直担任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代理总书记。

1921年中共准备召开一大,会议正是由李达、李汉俊通知的。他们分别写信给北京、武汉、广州、济南、长沙等地党的早期组织,通知他们各派两人于7月20日来上海开会。因是秘密召开,所以通知只说是开会,至于开什么会,并没有说明。李达给长沙党的早期组织的信就是寄给长沙文化书社毛泽东的。



“一大”会址的选定和外地代表的住宿等具体事务都是李达负责的,从7月23日开始连续开了几次会议,然而在7月30日正在开第六次会议时,突然闯进来一个中年男子,警惕性很高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立即宣布停止开会,现场只留下李汉俊与陈公博,其他人迅速分散。不多时,十几个法国巡捕就进来搜查了。会议已经无法在上海开了,这时候,是李达的夫人王会悟提议在距离上海不远的浙江嘉兴的南湖继续开会,当场得到大家一致通过。

于是,王会悟先去嘉兴打前站租了条游船,订了桌酒席,然后一大代表们在船内开会,她在船头望风。

因此,可以说李达为党的创建是做出了很大贡献的。在一大会上,选举陈独秀、李达、张国焘组成的中央局。陈独秀被推举为党的总书记,张国焘任组织主任,李达任宣传主任。

然而,到了第二年在党的二大上,李达与张国焘发生了激烈争论,在选举中央执行委员时,李达落选。会后张国焘说:“打倒你,我起来。”面对张国焘的野心和刁难,李达决定“还是专心去研究理论为好”,于是离开了中央。

之后,1922年,李达应毛泽东之邀,到长沙担任何叔衡、毛泽东创办的湖南自修大学校长职务。1923年秋,由于和陈独秀赌气,李达脱离了中国共产党。之后李达任湖南大学教授,后相继在武昌、上海、北京、湖南、广西等地的大学里任教,在各地讲授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辨证唯物主义哲学。北伐时,曾出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代理政治总教官、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编审委员会主席。

主席给李达的信



虽然李达已经脱党,但是他仍然被看着是"著名共首",被国民党列到黑名单上,无论到哪里,都受到国民党的监视,多次遭特务毒打。

同时他埋头著述,写出了《辩证法唯物论教程》、《经济学大纲》、《社会学大纲》三本书。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李达托人将新出版的哲学书送给老友毛泽东。毛泽东如获至宝仔细阅读。这一阶段,毛泽东受李达思想影响很大。毛泽东认为这是“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写信称赞李达是“真正的人”。毛泽东在延安讲“山沟里出马克思主义”,也讲“零陵出马克思主义”。据毛泽东自己讲,《社会学大纲》他就读了10遍,还做了许多眉批,《经济学大纲》已读了3遍半,也准备读10遍。李达的著作成为毛泽东和其他许多革命者学习研究哲学的重要书籍。



49年5月18日,李达到北京后第三天就接到中央办公厅安排,主席要与他长谈。那一晚谈到深夜,主席看到李达有困倦之意,就让他在自己的床上休息,自己则开始了深夜工作。几个月后毛泽东在中南海约见李达,李达提出了重新入党请求,非常后悔当年赌气脱党,表示:“润之,我很遗憾,没有和你们一同上井冈山,没有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当时在坐的有刘少奇、林伯渠、李维汉。毛泽东对他早期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筹备党的一大,传播马克思主义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他在作出了离开共产党的决定后,还是一直坚持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宣传这块阵地,也给予了肯定。同时,指出李达与湖南地下党组织一道,推进了湖南的和平解放,“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也对他赌气脱党给予了批评。毛主席表示同意李达重新入党,并愿意做他的历史见证人。



不久,李达正式履行了手续,由刘少奇介绍,毛泽东、李维汉、张庆孚等三人为历史见证人,党中央特别批准李达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成立后,李达担任过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等职。虽然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希望李达留在北京工作,但李达却多次请求回湖南继续从事高等教育。1949年12月2日毛泽东亲自任命李达为湖南大学校长,他也是由中央政府最早任命的大学校长之一。1952年11月李达被任命为武汉大学校长,从1953年2月24日李达正式在武汉大学工作,李达在武大主政长达13年时间。1956年起李达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筹委会主任委员、临时党组书记、武汉分院院长,兼任湖北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及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他还是中国哲学学会会长、中共八大代表、第一至三届人大代表、三届人大常务委员,第一、二届政协委员。



毛泽东称李达是“理论界的鲁迅”,曾经告诉身边的工作人员,“以后我来武汉时,有一个人,白天除了我上厕所外,随时可以来见。”这个人就是李达。

“文革”前夕,由于李达指出林彪的“顶峰论”违反辩证法,被诬陷为“毛泽东思想最凶恶的敌人”。1966年6月3日武汉大学挖出了由校长李达、党委书记朱劭天、副校长何定华组成的“三家村黑帮”,又称“李达三家村”,76岁的老人遭到了多次大会的“声讨”、“批斗”、“示众”、“审讯”、“辱骂”、“罚跪”,身心倍受摧残的李达决定向毛泽东求救。他用写交待材料的稿纸给毛泽东写了一封短信:

主席:我有难,请救我一命。李达顿首七月十九日

然而,等到二十多天后信辗转送到北京时,为时已晚。8月13日,李达突然摔倒在地,口吐鲜血,不省人事,血压降到90/50毫米,高烧持续不退,大小便失禁。临终前的李达说:“等运动结束后,我们到北京去,向毛主席告状!”8月24日,李达含冤去世。

1980年11月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中共湖北省委的决定,为李达平反昭雪,恢复党籍。1996年9月12日,经中共中央组织部批准,李达的骨灰由武汉九峰山迁至北京八宝山安葬。


我淡如菊


历史上一些名人因名字相同、相近,发生的趣闻很多。

一,著名的明朝于谦,当年进京赶考,因与主考官虞谦读音相同,当主考官点名时,于谦不敢应答,以示避讳。由此给后人留下了一幅绝配的佳联:




虞谦出的上联是:

何无忌,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尔亦无忌。

于谦对的下联是:

张相如,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前者表达了长者不忌的风度,后者则是出于对长者尊重的自谦。

(当然也有人说此联出自明文学家李梦阳之手,这里不做争论。)

二,唐德宗时,一次命传旨官召韩翃进宫,却使传旨官犯了难。当时有名气的韩翃就有两位:一位是刚因《寒食》诗作名声大燥的诗人,一位是戍边的老将军。德宗脱口而出:就是那个:春城无处不开花的作者!


三,李达的名字大家都不陌生。一个是党的一大十三个代表之一,一个是开国上将。

1958年,中央筹备《红旗》创刋会议。本欲邀己是武汉大学的校长的李达。由于通知者的原因,结果来了两个李达,连会议主持者都有点懵。



四,以上仅举个例,而现在的重名率更高。姓名两字成为了时髦,据统计,几十万人一个名字的就很多。这给身份、户籍管理带来诸多不便。

这个问题二三十年前就有人提出建议:父姓十母姓十名字,重名率会降至几亿分之一。

著名演员赵燕国彰至今没有听说有人和他重名的。


晚亭与落霞同晖


近现代历史上的谭政和谭震林,虽然二人都是我党的高级干部,但是一个在军队工作,一个在政府工作。

谭政是湖南湘乡人,新中国开国大将之一。如同他的名字一样,他是典型的政工干部,在军队基本上担任的都是指导员、教导员、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政委这类政工职务。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后方政治部主任,总政治部副主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联兼东野政治部主任,四野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兼四野第三政委,中南局第一副书记,解放军总政治部第一副主任。


谭震林是湖南攸县人,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新中国初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四军第二纵队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红十二军政委等职务。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新四军第二、三支队副司令员、新四军第6师师长兼政委、新四军第二师政委等职务。解放战争中,任华野第一副政委,曾和同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组成总前委指挥淮海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任浙江省委首任书记,后来转任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务。


袁卫宇


在国军体系内,有一些高级将领或因为姓名接近,或因为经历相似,经常会被人搞混,以致“傻傻分不清楚”。下面我就着重说说易被混淆的三组将领。

张自忠将军与张治中将军

这两位将军不但同姓,就连名字发音也比较接近,被人弄混淆也的确有情可原。并且,两位张将军还都是过命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虽然张自忠生前的正式军衔为中将加上将衔,但在枣宜会战中殉国后被军委追授为二级上将。

同时,这两位将军都以“爱国”闻名于世:张自忠将军从长城抗战起,历经徐州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随枣会战、枣宜会战等对日抗战,是不折不扣的勇猛战将。到了枣宜会战,尤以集团军总司令之职亲自冲锋陷阵,最终在南瓜店以身殉国。

张治中将军早期参加了北伐、1931年淞沪抗战、1937年淞沪会战等,军职也做到了集团军总司令,但随后基本离开军界,更多是出任湖南省府主席、军委会政治部部长、西北行营主任兼新疆省主席等行政职务。在不同任上,张将军都主张和平、国共合作,被称为“和平将军”。

但是,二者最大的不同的显著区别有二。

首先,张自忠将军出身于冯玉祥的西北军系统,也就是所谓的“杂牌”;而张治中将军则是黄埔系的骨干,为蒋介石的中央军“嫡系”。

另外,张自忠将军牺牲在了抗战胜利之前,张自忠将军则在抗战后成为了我党的忠实朋友,为推动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孙殿英与石友三

这两名军阀的最大相似之处就是毫无节操,反复无常,谁有奶便认谁为娘,甚至还恬不知耻地都认过日军这贼为“父”。

孙殿英先后投过张宗昌、蒋介石、冯玉祥、张学良、阎锡山等人,到了1943年还投降日军当了汉奸。抗战胜利后,孙殿英又转投蒋介石,再次上岸了。

石友三出身于冯玉祥西北军,先后追随过冯玉祥、阎锡山、蒋介石、张学良、日本人等,跟随反谁,被蔑称为“倒戈将军”。

与孙殿英盗掘了清东陵相比,石友三则在1928年军阀混战中焚毁了少林寺这一千年名刹,都对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堪称民族的罪人。

与孙殿英在1947年汤阴战役中被活捉并于当年病死在了改造所不同,石友三则在1940年就结束了罪恶的一生:两度投日的他,被部下高树勋以邀请开会为名控制住,然后活埋在了黄河岸边。

余程万与施中诚

余程万与施中诚之所以被有些人混淆,在于他们都当过74军的57师师长。尤值得一提的是,余程万还是施中程的下一任。

余程万师长率部血战常德17天一战成名、为57师赢得“虎贲”威名时,当时的74军军长正是施中诚。

而施中诚真正的成名战则来的更晚一些,在常德保卫战一年多后的湘西会战中,施中诚军长率部以扎实的战绩为74军赢得了第二面“青天白日飞虎旗”。

还有其他容易混淆的国军将领吗?欢迎补充


司马砸光


历史上确实存在一些人物和事件被人对错号,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因为当事人的名字很像;二是因为当事人有相似的人生经历;三是当事人名字和其他一些情况都相像。本文要说的这6位历史人物的情况,包括了以上三种情况。

李煜和陈叔宝

这两位历史人物属于有相似的人生经历而常被人搞混。李煜和陈叔宝都有“后主”之称,李煜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后主,世称“李后主”;而陈叔宝则是南北朝时期南陈的后主,也称“陈后主”,两人的时代相隔400多年。

导致李煜和陈叔宝两人被世人搞混主要是因为杜牧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因为李煜和陈叔宝两人都是沉迷诗文和歌舞之人,而又都是亡国之君,但是李煜的历史知名度比陈叔宝要大很多,所以很多人一听到杜牧这两句诗的时候往往想到的是李煜,但实际上杜牧这两句诗是描写陈叔宝的。

刘春霖和张謇

刘春霖和张謇都出生于清末,这两人自然不会因为名字而被世人搞混,真正导致他俩被人搞混的是“末代状元”这个头衔。

我们都知道中国封建时期最后一场科举考试是在1904年举行的,而这场科举考试的状元是直隶人士刘春霖,刘春霖因此有中国最后一位状元之称。

而张謇中状元的年份是1894年,之后清朝还举办过几场科举考试,所以张謇显然不是最后一位状元。但因为张謇中状元后并没有选择入仕,而是下海经商,最终还成为著名的实业家,因此他被戏称为“末代状元”。请注意,张謇是“末代状元”而不是“末位状元”,一字之差,含义也不一样。

司马光 司马迁

司马光和司马迁属于因名字和其他一些情况都相似而被人搞混的情况。首先,司马光和司马迁两人都是历史名人,而且名字很接近,一些不了解历史的人是有可能对错号的。其次,司马光和司马迁两人都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写过举世闻名的历史著作《史记》和《资治通鉴》,这样一来就更容易让一些人把他俩搞混。


历史守望者


能够名留青史的人物一定都不是简单的人物,还能搞混?真还别说,我说两组历史人物,看看大家是不是曾经搞混过。

李广和李广利

李广和李广利是同时期的人物,应该李广稍大一些。都是西汉武帝时期的将领,职业一样。但机遇可是有天大的差别。因为背后的关系差别太大了。

  • 李广: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度阴山。大汉一代名将,手可挽6石硬弓,据说曾经在月色朦胧之下,把一块石头当成老虎,一箭射去,箭体深入石头数寸。北击匈奴数十年,可惜未能封侯,徒留“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千年感慨。

  • 李广利:汉武帝的大舅哥,可惜这个人是草包。由于汉武帝宠信李广利的妹妹李夫人,对李广利也是格外恩宠,官职最高可是做到了汉大将军的位置。虽然职位和机会都是给了,但是这货竟然没打过一次胜仗,历史上最有名的逢战必败的奇葩了。最后落得投降了匈奴,做了汉奸。

韩信和韩王信

你分辨出来了吗?我之前是没分出来,竟然还有个韩王信,何况都是同时代的人,而且都是被刘邦封为异姓王。简直是李逵遇见李鬼的感觉。

  • 韩信: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兵家泰斗级人物,不用多说,他是齐王韩信

  • 韩王信:何许人也?

司马迁·《史记·卷九十三·韩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韩王信者,故韩襄王孽孙也,长八尺五寸。

就是之前韩国韩襄王的偏房孙子,项梁为了名顺言顺的占领原来韩国的土地,所以立了他为韩王。所以他先是项梁的人,后投降刘邦,然后又投降了项羽,再然后又投降了刘邦,之后当匈奴进攻马邑时,竟然带兵投降了匈奴……。之后尽然做起了铁杆汉奸,数次带兵攻打汉地。

是不是傻傻的没分出来?真是两对泾渭分明的两对,但名字稍不注意,就搞错了。

李广利用自己的投石车砸了自己的脚。到底是谁脚被砸了?哈哈开个玩笑~

我是弹史遇见你。多谢阅览!


弹史遇见你


国民党军中有两位读音差不多的将军张治中和张自忠,许多人对这二位将军傻傻分不清楚。

先说第一位张治中将军,生于1890年,子文白,安徽巢县人。后考入保定军校第三期,曾任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教育长,是蒋介石的“八大金刚”之一。一二八事变时,第87师和第88师合编为第5军,时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的张治中被任命为第5军军长,并支援第19路军在上海的抗战。淞沪会战时,被任命为第9集团军总司令。1946年代表国民党参加军调处三人小组,主张和平解决国内问题。1949年代表国民政府的谈判代表,与中共在北平举行了和平谈判,张治中代表国民政府签订了《国内和平协定》,但是该协定遭到了蒋介石的拒绝。蒋介石大骂:“文白无能,丧权辱国”。北平和谈失败之后,张治中留在了北平,并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



第二位张自忠将军生于1891年,字荩忱,山东临清人。毕业于北洋法政学堂,后入冯玉祥部当兵。中原大战时,冯玉祥的西北军战败,所部被整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9军,张自忠将军被任命为第29军第38师师长。七七卢沟桥事变时,张自忠将军出面与日本人周旋,但是被舆论误解为“汉奸”。不久之后,第29军扩编为第1集团军,张自忠将军的第38师扩编为第59军,并任军长。为了洗刷自己头上“汉奸”的骂名,张自忠将军总是冲锋在前。1940年枣宜会战时,已经是第33集团军上将(中将加上将衔)总司令的张自忠不幸在南瓜店壮烈殉国。张自忠将军殉国后,其部下从日军手中冒死抢回了将军的遗体,国民政府对其进行了国葬,后葬在重庆北碚梅花山(今西南大学旁)。



张治中将军是黄埔系嫡系,是陆军二级上将;张自忠将军是西北军,是陆军上将(中将加上将衔),牺牲后追赠为陆军二级上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