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公益團體如何參與藥物濫用防治?


在日本,以公益財團法人、NPO(非營利組織)為代表的公益團體積極參與藥物濫用防治工作,並取得了較好的防治成績。本文選取其中主要的、全國性的組織進行經驗探討,以期啟發和借鑑。

麻藥·覺醒劑亂用防止中心:

以全國性的街頭宣傳

向民眾普及藥物濫用危害

麻藥·覺醒劑亂用防止中心是日本最大的藥物濫用防治民間團體,在1987年由內閣會議認定後設立,並在2012年由財團法人轉變為公益財團法人。

其設立的背景是上世紀40年代日本開始出現“覺醒劑”(中樞神經興奮類毒品,以苯丙胺類為代表)濫用,上世紀50年代出現“麻藥”(中樞神經麻醉類毒品,以海洛因為代表)濫用,再到70年代後期開始冰毒的再度大量濫用,並且使用者急速增多,到90年代初又增加了可卡因、新精神活性物質等毒品的濫用。在此嚴峻的背景下,在加強打擊毒品流通的同時,強化和推廣防患於未然的毒品預防教育就顯得十分必要。

日本內閣批准設立麻藥·覺醒劑亂用防止中心,就是讓其作為民間團體來推進官民一體的藥物濫用防治工作。其主要工作內容是開展各種宣傳啟發活動來普及藥物濫用的危害知識,為各地的活動提供各類宣傳品(包括宣傳冊、海報、DVD、毒品樣品等),開展藥物濫用防治教育認定講師的師資培訓和其他國際合作、調查研究等。

日本公益團體如何參與藥物濫用防治?

該中心的代表性宣傳活動是“絕對不可以”普及運動。該運動響應聯合國“珍愛生命 遠離毒品”口號號召,在每年的國際禁毒日前後一個月開展宣傳活動。以“絕對不可以”博士為形象標誌,通過親切又富有知識感的漫畫博士形象拉近與民眾的距離,並設計知識問答和小遊戲介紹各類毒品知識。在開展宣傳活動時,該中心會同時進行募捐活動,將籌得的款項捐贈給發展中國家的禁毒公益組織和國內的宣傳啟發活動。2018年度,“絕對不可以”運動在日本全國開展了748場街頭宣傳,共計約3.5萬人參加。值得一提的是,該中心在這些街頭宣傳活動中配發了15萬餘枚帶著“絕對不可以”博士形象的創可貼,受到了民眾的歡迎。

此外,麻藥·覺醒劑亂用防止中心的師資培訓事業也頗具成效。2018年度,經該中心培訓的認定講師到訪了超過3600所學校,對超過32萬名兒童學生開展了藥物濫用防治教育活動。

日本學校保健會:

以學校保健課為中心

開展藥物濫用防治教育

日本學校保健會在解決現代學生面臨的藥物濫用問題方面也做出了重要努力。該會是以學校保健向上發展為目的設立的公益財團法人,開展學生健康和學校保健相關的各類活動,其中藥物濫用防治教育就是重要的一環。

日本文部科學省要求各地學校將藥物濫用防治教育放入學校教育計劃中的合適位置,開展有計劃的、系統的教育活動。具體而言,在中小學的保健體育課(小學為體育課中的保健內容)和特別活動課(以年級活動或全校活動為主)中設置藥物濫用防治內容。由於保健體育課承擔了大部分的藥物濫用防治教育工作,因此日本學校保健會配合文部科學省,在官方網站設置了專門板塊詳細介紹如何開展藥物濫用防治教育。該網站提供小學、中學、高中的藥物濫用防治課程的教案案例,如何分階段分層次開展教育,並提供教師用教材和學生用教育資料,供各地學校參考學習使用;同時推薦學校在課程外通過家校聯合教育、地區聯合教育和相關機構的聯合教育等方式開展活動;還利用“NO DRUG”漫畫來宣傳毒品知識,以男孩女孩和醫學博士為主人公,把毒品知識融入到一問一答的漫畫中,配合各類毒品圖片,可讀性強,對學生讀者的吸引力很高。

日本公益團體如何參與藥物濫用防治?

在開展藥物濫用防治教育活動中,日本學校保健會十分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認為由學生自主發現課題,自主學習、思考和判斷、行動的田野調查是更為有效的教育方法。推薦學校組織學生參觀訪問保健所、警察局、麻藥取締官事務所等部門,聽取藥物濫用對健康的影響,藥物濫用引起的有關案件,近期國內國際藥物濫用的現狀等等,鼓勵學生調研藥物濫用的社會環境。

學校如果發現學生有藥物濫用的情況該怎麼做?日本學校保健會專門對此提供了對應方法供學校參考。該方法指出,對學校來說,要特別注重保護學生隱私,對學生自身慎重開展合適的調查,如果確認有藥物濫用行為,應當立即與家長及警察部門聯繫,採取必要的措施,並支援學生家長幫助學生在相關部門進行諮詢和治療。為避免在學校引起混亂,還應當在保護學生隱私的基礎上,對其他學生開展指導教育。

酒精、藥物問題全國市民協會:

參與發起制訂藥物依賴問題公開報道準則

2000年成立的特定非營利活動法人ASK(酒精、藥物問題全國市民協會)主要進行酒精和藥物濫用問題的預防和宣傳啟發活動,包括培養諮詢顧問開通諮詢電話,為藥物濫用相關社會規範、規則的確立提出建議,提供針對中小學、大學、教師家長、職場人等的學習講座,開設學習角讓孩子們用遊戲的方式學習成癮性藥物的危害,開展調查研究和宣傳活動等。

ASK的工作目標是實現三種預防:一次預防,即“預防發生”,開展針對酒精、成癮性藥物的預防教育、宣傳活動,推動建立對高危對象進行適當管理的社會規範;二次預防,即“預防進行”,實現對藥物依賴者早期發現和介入,為此進行知識儲備、人才育成和形成相應的社會環境;三次預防,即“預防復發”,預防家族連鎖反應,緩解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消除針對藥物依賴的誤解和偏見。

ASK在藥物濫用防治方面一個最值得一提的舉動,是在2016年和相關團體、專家共同發起制訂一個藥物依賴問題的公開報道準則。其背景是在當時的日本,針對藝人或有名的運動員的藥物依賴問題,新聞報道存在偏差。比如存在對當事者的人格否定、誤解和中傷,加深當事者及其家人的心理創傷,妨礙當事者的治療和恢復;比如每次報道都出現白色粉末和針頭注射器的畫面或描述。

ASK和相關團體、專家認為這樣的報道具有十分危險的影響。對一些遭受虐待等飽受身心痛苦的青少年高危群體來說,他們容易被危險的事物所吸引,白色粉末、注射器畫面的出現容易讓他們更加對毒品產生興趣。對藥物依賴當事者來說,這樣侵犯隱私的報道剝奪了他們求助的機會,延遲了他們的治療和恢復。對正在進行治療的當事者來說,這樣赤裸裸的報道容易再度刺激他們的心癮,並且認為自己為社會所不容,降低他們迴歸社會的心理動因。對當事者的家人來說,會因為受到社會制裁和私生活侵犯而感到不安,家人還會認為自己必須幫助當事者治療迴歸,從而給自己產生很大壓力。對一般公眾來說,這樣的報道容易助長他們對藥物依賴的誤解和偏見。

2017年1月30日,ASK和相關團體、專家一起召開記者會,宣佈了藥物依賴問題的公開報道準則的提議。該提議指出,希望媒體在報道時注意以下幾點:意識到報道會對當事者、治療中的藥物依賴患者、支援者和當事者的家庭、孩子等帶來強烈影響;對於藥物依賴,要告訴公眾這是一種可以通過醫療和心理諮詢等方式恢復健康的“病”,而不僅僅是犯罪和逮捕;介紹相關的諮詢窗口,告訴公眾藥物依賴除了警察和醫院以外還有很多解決通路;對當事者的朋友、家人,要強調去專門的諮詢窗口進行諮詢的重要性;報道用語上不是“從犯罪到重生”,而是“從生病到恢復健康”;聽取和報道藥物濫用專家學者的意見;要報道恢復健康的當事者的發言,告知公眾藥物依賴的危險性和恢復健康的歷程;要深入報道產生藥物依賴的貧困、虐待等深層次社會背景。

該提議希望媒體在報道時避免以下幾點:避免以白色粉末、注射器等畫面或描述來對等藥物依賴;避免報道使公眾對毒品產生興趣;避免在報道中對藥物依賴患者進行人格否定;避免媒體率先對當事者進行審判,例如認為當事者應該失業等;當事者是名人時,在報道中應避免對當事者陷入藥物依賴的原因進行臆測,如認為當事者是墮落導致的等;避免使用“藥物依賴症在家人的支持下就能恢復健康”等簡單美化的措辭。

這份提議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目前日本媒體在報道相關事件時更側重於對健康恢復和反省方面的報道,避免了很多吸引眼球的刺激性報道。

全國藥物依存症者家族會聯合會:

通過普及身心健康知識和相互交流

促進會員迴歸社會

NPO法人全國藥物依存症者家族會聯合會是日本各地區藥物依存症者家族會的聯合會,通過與各地家族會的協力和會員之間的相互交流,來促進精神保健知識的普及,藥物依賴者的社會迴歸,保健、醫療、社會福利制度的改善等。

該會以“不要再一個人苦惱了”為口號,認為藥物濫用的起因是“生病”,強調藥物依賴者的家人如果掌握了相關知識,對當事人報以正確的行動和態度,問題就會逐步解決,反之,則當事人難以解決藥物濫用問題。

家人應當以何種態度來面對藥物依賴者本人,聯合會提出了12條原則:把對當事者的一切預設的想法丟掉,先變成白紙一張;不要把當事者當成孩子,要考慮當事者自身的責任;不要過度地關注當事者,而是關注家人自身的言行態度;避免孤立,家人要參加家族會、學習會來尋找同伴;停止威脅和責備當事人,要用正確的行動;停止對當事者進行監視或干涉的言行舉止;不要給當事人解決一切問題,因藥物濫用導致的缺勤、缺課、債務等問題應當讓當事人自己承擔責任去解決;不要因為當事者的行為而一喜一憂,當事者是否使用藥物家人都應該正常地好好生活;對當事者要言出必行,做不到的話就不要說;在適當的情況下讓當事者直面自己的問題;不要屈服於當事者的暴力行為,一旦出現暴力應該立即求助或報警;不要把當事者扔給醫院,因為藥物依賴症不僅僅是醫院的治療問題,更需要家人共同學習努力來解決。

目前,全日本有30個地區的家族會參加了聯合會,通過定期舉辦學習會、論壇、講座,開設諮詢窗口和熱線等方式持續開展著活動。

日本DARC:

為藥物依賴者提供共同生活的場所

有計劃地支援康復迴歸

DARC為藥物(DRUG)、依賴(ADDICTION)、康復(RIHABILITATION)、場所設施(CENTER)的組合造詞,字面意思即為藥物依賴者的康復中心。該組織為藥物依賴者提供共同生活的康復場所,通過實施適合的康復計劃,來降低藥物依賴者的復吸率,以期達到逐漸擺脫藥物依賴、徹底康復的目標。

日本DARC本部設在東京,在全國各地均有分部。在東京本部設有5處供男性藥物依賴者入住的康復所,通過與醫療機構的協作配合來開展康復支援計劃。入所人員可以獲得白天和夜晚的看護、醫療保健、法律援助等,所內還會定期舉行教育啟發活動、地域安全活動、演講會等。根據不同對象的康復進程,DARC還設置了單獨的就業支援教室,為可以迴歸社會、重返職場的康復對象提供就業培訓和崗位諮詢。同時,東京本部也為女性藥物依賴者或其他地區的諮詢者提供相應的康復場所信息。此外,日本DARC還制訂了藥物依賴者家人的援助計劃,通過每月定期舉辦家族支援學習交談會,幫助大家打開心結解決問題。

GAIA:

以在大自然中開展療養計劃的方式

促進藥物依賴者康復

GAIA是一個以藥物、酒精依賴者療養中心為主要業務的特定非營利活動法人,地址在沖繩縣那霸市。療養中心於2002年6月建成,其理念是“為有意願擺脫藥物、酒精依賴的人提供一些新的生活方式的選擇,通過在沖繩的大自然中和同伴們享受生活,能夠切實地實現康復和迴歸”。

GAIA認為,讓藥物依賴者脫離之前的交友圈子,脫離被捲入自己藥物問題的家人的注視,脫離長期習慣了的生活環境,可以讓他們更好地擺脫藥物依賴,更容易開始新的人生。在沖繩療養中心,藥物依賴者遠離了曾經的生活圈子,通過參加集體生活和療養康復計劃,堅定他們康復迴歸的決心。

GAIA的療養康復計劃注重以下三點:1.良好的生活習慣的養成。要求每日定時起床和就寢,按時吃飯,做好個人衛生。2.改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通過集體生活來構築一個互相幫助、互相理解和解決問題的人際關係圈。3.專心朝著康復的方向努力。通過科學有效的教育計劃、小組會議和體育活動來進行康復訓練。其中,沖繩特色的體育活動是一大亮點,包括衝浪、海釣、潛水等,既能提高參加者的身體素質,也豐富了他們的興趣愛好。

同時,GAIA還會根據參加者各自的情況特點,為他們提供注重個性和能力開發的活動,幫助他們升學、就業或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等。

其他國際組織的日本分部:

通過互助小組的形式解決彼此存在的問題

此外,在日本影響力較大的藥物濫用防治公益組織還有一些國際組織的日本分部,例如Nar-Anon JAPAN和NA JAPAN。

Nar-Anon意為藥物依賴者的家人朋友的自助小組會,1964年發源於美國,1989年11月在日本開始活動。在長期的活動實踐中,Nar-Anon JAPAN形成了以經驗、力量、希望為中心,以12個步驟、12個傳統和12個理念為基礎的康復計劃。通過每週召開小組集會,來幫助成員之間解決心理、生活中遇到的難題,成員之間互相鼓勵,尋求更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

NA(Narcotics Anonymous)是有康復意願的藥物依賴者本人組成的自助小組,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起源於美國,到八十年代後期,在歐洲多國和日本、新西蘭等地也產生了NA小組。其理念是“NA是藥物依賴者集合起來的非營利組織,參與者是在康復過程中的成癮者,通過定期集會進行互相幫助。彼此之間不關心對方具體的成癮過程,而是關注對方今後想如何解決成癮問題,彼此之間可以通過什麼方法進行幫助”。其目標是通過成員間的互相幫助,最終徹底不再使用成癮性物質。目前,NA JAPAN在日本各地均定期舉辦交流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