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清明节是按农历来定,为什么每年总是阳历的4月4号或5号呢?

时尚摆渡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大摡在每年的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同时清明又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为什么清明节总在这个时间,我们先从阴历和阳历说起。

按月相周期来排定的历法,叫做太阴历,简称为阴历;以太阳视运动为依据而设置的历法,叫做太阳历,简称阳历。阴历依据月球运行的轨道,叫做白道;太阳在地球上的周年视运动轨迹,叫做黄道。白道与黄道以五度九分而斜交,月球绕地球一周,出没于黄道两次,用时二十七日七小时四十三分十一秒半,这是月球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天文学上称为“恒星月”。而当月球环绕地球运动的时候,地球的位置因公转也发生变化,实际所需的时间是二十九日十二时四十四分二秒八,这一时间称为“朔望月”,也就是阴历的一个月。

阳历是根据太阳直射点的运行周期而制定的,其平均历年为一个回归年,分为平年和闺年两种,闺年比平年多出一天。通常所说的阳历,即格里历,是现代国际通用的历法,因而称为公历。阳历的一年实际上并非365天,而是365、2242199174日,因此,每四年设置一次闰年,这样就将年度的平均时间修正为365、25日,但仍有一定的误差,因此每一百年再减少一个闰年,而每四百年再加回一个闰年,最后修正为365、2425日,这样出现一天时间的误差大约需要3000年,可以说已经相当精确了。




用户言午泽群


其实,二十四节气和西方历法(公历)是一一对应的、因为都是太阳历……清明节一般是公历日子4月4日、5日,其实是可以确定在4月5日、但公历不守规矩:原因是2月29日乱放!公历还有一个更不守规矩的地方是:1月1日,这个日子没有任何特殊性、造成许多不方便的地方……扯的是上帝诞生(圣诞12月25日)用7天创造世界后,算一年的开始!

说完这些……再来翻翻"老黄历","黄历"由司空钦天监制定、以皇帝名义发布:老百姓口中的"皇历"!区分不用识字看月亮就行的"农历",呵呵以前不识字农民需要知道"黄历"日子得找先生!二十四节气是存在于"黄历",不属于"农历"……后来西方历法来了后:"黄历"和"农历"就混淆了!

二十四节气怎么来的?最重要的日子其实是:夏至……日照最长的日子,冬至……日照最短的日子,春分、秋分……日夜时间平分的日子(钦天监记录上千年、得出规律、推出下N年的历法)!但一年分成四份太不方便:分成8份先……立春、夏、秋、冬,后又在这8个节气之间又均分3份……清明就是其中之一,注意"清明"是人为均分出来的。

还有二十四节气可以指导农业、对应气候……也不全对,只适合中原地区农业!其他地方真的不准确的:别说广东、海南了,过了长江就不准了。

最后说一下地球理想历法:如果只为了北半球……冬至后一天当一年开始,白天一天天变长了!如果南北半球一同考虑……春分,这时候太阳直射赤道!


新晴辛静


谁告诉你清明节是按照农历才算的?其实,严格来说,中国的古代立法是混合历。

因为农历来说,每个月是29天或30天,这样算下来,一年要比公历的一年要少十多天,为了平衡,每隔两到三年就有一个闰月,而且农历的一个月是按照月球围绕地球的公转周期才算的。

但是二十四节气却不是按照这个算的,而是以地球的公转周期来算的,比如:从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到下一个立春之间,间隔时间是三百六十五天多一点点,这个是公历的一年的时间差不多。因此算来下,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基本是在清明节前后一点或在清明节当天。

再补充一点:二十四气节是中国古代用来知道农业生产的重要依据。


依稀似梦里


存在以下两个误解:

第一,二十四节气是农历(阴历的一种)的概念!

第二,古代没有阳历!

清明节是以二十四节气中一个节气来命名的节日,二十四节气是与农作物耕种密切相关的季节性时间概念,即然是农作物耕种,必须遵守温度、光照等变化的周期,否则农作物不能良好生长,而温度光照等变化规律则是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规律相一致的,所以只能用以地球绕太阳运行规律为基础的阳历。

阴历是以月相变化规律为基础的历法,月相变化周期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不是整倍数关系,因此假如以单纯以阴历的来计算时间,必定不能在固定时间确定节气,正确反应正常的温度光照规律!

综上,二十四节气不是农历概念,因为与耕种密切相关,被误认为是农历概念,它其实是阳历概念,阳历也是古已有之!


学渣庆哥


问:清明节按农历而定,那为何却固定在每年阳历的四月气日或五日呢?

清明节是民间祭祀先祖的传统节日,它属于干支历,日期相对固定。

点击右上角红色按钮关注「刺楸」,了解农村那些五四三。

在我们平时生活中,用得最多的是农历和有公历之称的西历,虽说两种历法同时混用,但在使用频率上有所差异,其中农历在农村用得较频繁,而城里主要用西历,人们以西历记日子,甚至将西历称为「国历」,当被问到某天是农历几月几日时基本上得现去翻看日历。



城里人虽然以用西历为主,但过端阳、中秋、除夕等传统节日时又会短期内回到以农历纪日。然而,在农历中日期不固定却在西历中日期较固定的有些传统节日就让一人心生疑惑了,我们的传统节日不是按照农历来的吗?那为何在两种历法中出现日期固定情况相反的这种现象呢?刺楸相信不少人心中都有这样的疑惑。

一、阴历不等于农历,阳历不等于西历

在不少人的认知中,农历就等同于阴历、阳历就等同于公历(西历)。其实不然,这是一种误解。太阳为阳,月亮为阴。阴历是以月亮阴晴圆缺的变化周期而制定的历法,即太阴历,而阳历则是以太阳相对地球的运动规矩而制定的历法,即太阳历。

月球环绕地球运动一周为朔望月,为阴历的一个月,大月30日,小月29日,这样一年就比回归年少10到11天,长此以往就会出现一年的开始在热天的现象,所以设置了闰年,闰年13个月384天,平年12个月354天,农历兼顾了月相和太阳直射点变化的周期长短,所以算是阴阳合历。



太阳绕太阳一周为恒星年,而直射点的运行一周为回归年,其规律是稳定的,所以按照太阳运动规律制定的历法,其年岁长短都相差不大。目前世界通用的格里历(公历)为根据太阳运动规律制定的历法,其每月长短是人为规定的,与月相变化无关。虽然公历属于阳历,但阳历不等同于公历,因为有不少历法都是研究太阳而制定的,例如目前还在使用的干支历也是阳历。

二、为何清明节固定在阳历的4月5日或5日?

经过刺楸前面的介绍可知,问的应该是清明为何总是出现在西历(公历)的4月4日或5日。其实,清明节并不总是出现在这两天,还会出现在4月6日这天,只是很少出现在6日而已。清明节为何在西历中日期相对规定呢?这个现象并不能成为某些人自以为是地认为清明节属于西历的证据,纯属巧合而已。这个巧合就是西历与确定清明节的历法都是根据太阳而制定阳历的,也算是殊途同归吧。


清明节属于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五个节气,而二十四节气又在干支历中反映着物候、季节和气候的变化,还与「十二月建」的确立有关,即二十四节气中单数的节气为干支历月份的开始,例如立春建寅。二十四节气最开始是以北斗七星斗柄旋转一周为一岁,而目前确定二十四节气的「定气法」是按照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而确定节气,即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的360°均分为24份,每份为15°作为一个节气。而太阳运动轨迹在黄道上每个位置对应着某个时间点,所以清明节的日期也就相对固定了。

以上就是刺楸对农历中清明节为何在阳历中日期固定的解释,如果觉得回答得挺好的就点个赞,并顺便关注一下吧,谢谢。

刺楸


已经有靠谱的回答,我说说我的认识,顺便补充一下。

中国用的叫农历,而世界上还有好几种历法,其中最大的两类是阳历和阴历,阳历是太阳历,根据太阳和地球的运动来记录推算,阴历又叫太阴历,是根据月亮和地球的运转来记录和推算。农历是根据太阴历和太阳历结合而成。

每月15月圆,就是阴历,24节气是根据阳历,每年夏至冬至(合成两至或双至)春分秋分(合成两分双分)其实就是把地球公转一周进行四分,换句话就是春夏秋冬四分一年。

这也就说明,双分双至都跟地球实际运转有关。而夏至每年都有一点不一样,有1天左右的变动,原因也很简单,地球公转周期(一周的时间)刚好比365天多4个多小时,所以,每4年多出来一天,所以2月29日是阳历润一天。

农历为什么要有润月,其实也很简单,中国人很早就发现24节气和阴历之间不对照,会产生一个阴历月里只有一个节气,所以把只有一个节气的月后面再根据月亮再加一个润月。

简单来说,清明阳历日期的变动是因为夏至日期变动和365天不能整除24导致的。

ps,我怀疑,中国古人是最早发现阴阳结合的


赵世杰1984


因为“农历”出现在“阳历”前11世纪,农历是古代的阳历,农历与阳历是同步,农历节气与阳历上下差一、两天是因为阳历有“闰年”,每四年2月有29天。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是农历也是阳历。




陈相因631


清明是阳历来的,根据地球绕太阳来订的,15度一个节气。而现在我们用的历法年也是按阳历来,所以节气总会固定落在那两三天。中国古代的历法是阴阳历,每月是按照月亮绕地球来,也就是阴历,所以叫“月”。加上阳历的二十四节气。再利用闰月来修证年,别提多先进了,是最先进最科学的历法,就是有点复杂。


花生


中国的“农历”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结合了太阳历“二十四节气”和月亮历“阴历”。二十节气是根据太阳轨迹来确定,反过来也是地球公转轨迹,这只是一个相对的问题;而阴历是根据月亮盈亏来确定,所以月圆之夜相对固定在十五前后。

农历用两种立法来互补,既满足了人民日常生活历法记事,又可以根据二十四节气来指导农事生产,一直延续了数千年。


桂H0005


这个其实是感觉上的一个错觉。清明是我国农历中二十四节气之一,节气一般半个月左右一个,这个体现在阳历上是基本固定的日子。清明节是以节气为节日的,也就在阳历上基本上固定了。我国的其他节日如春节端午中秋等是以传统习俗来确定的,由于农历和阳历的记时方式不同,也就不断体现在阳历日子的变化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