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為什麼被稱為千古第一完人?

司馬長史


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不乏英雄豪傑、文人墨客,曾國藩就是其中之一。他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被後世尊稱為“聖人”,更有“千古第一完人”的稱號。為何會給他如此高的評價呢?個人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他建立湘軍,掃滅了太平天國。

當時太平天國運動受到農民的大力支持,迅速席捲了大半個中國。清朝軍隊被打得潰不成軍節節敗退,清政府對此無能為力。曾國藩臨危授命建立了一支地方團練,就是湘軍。他嚴肅軍紀,開創了“行軍以不擾民為本”的先例,率領湘軍攻下了清軍久攻不下的天京,取得了最後的勝利,被封為一等毅勇侯,成為清代以文人而封侯的第一人,歷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官居一品。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清王朝的滅亡。

其次,他創建了“同治中興”的局面,開展了洋務運動。

他改革吏治,培養並舉薦了李鴻章等能人進入政治核心層次。他勵精圖治為風雨飄搖的清王朝注入一絲活力。

他開展了洋務運動,主張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興辦實業,創辦了兵工學堂,開辦工廠,並派遣優秀學子去國外留學,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為中華民族的崛起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再者,他是儒文化後期的核心人物,他的《家書》對後世影響深遠。

他一生奉行為政以“不耐煩”為第一要務,主張凡事要勤儉,為官不可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以忠謀政。他總是嚴格要求自己,剋制內心的私慾,壓抑人性中惡的一面。正是由於自身嚴格的修煉,他做到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四者的完美結合,實現了儒家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理想境界,所以面對四次被人勸說當皇帝的情況下,他都能夠嚴守“忠義”二字,侍主之心不變,不因獨攬朝政大權而心生篡位之心。

他一生勤奮讀書,講求經世致用的實用主義,推崇儒家學說,成為孔子、朱熹之後再度復興儒學的大師。他的《曾文正公家訓》等著作和一些經典語錄,在當今仍非常的實用。

他治家有方,培育出一代代傑出的人物,如曾紀澤、曾廣均、曾憲植等。

他在攻陷了太平天國的都城後大肆屠戮百姓,遭到了眾多人的爭議,被稱為“曾剃頭”,但是在那個腐朽沒落的封建時代,他能夠內安社稷,外爭國權,嚴守忠義而又修身律己,稱得上“千古第一完人”。


悠然在人間


中國近代有一個名人,位列“晚清四大名臣”之首,他的家書更是在現代大行其道,充斥各大書店和網站,人們對他的人格魅力津津樂道。這個人就是曾國藩,他死後,清廷給他上了最高規格的諡號“文正”,所以也稱曾文正公,這是曾國藩一生的生動總結。我們很多人都只知道曾國藩時大人物,但卻不知道曾國藩也是很多大人物的偶像,例如梁啟超、蔣介石、毛澤東等都非常推崇曾國藩的修養和能力。蔣介石將曾國藩視為國人之典範,毛澤東更是將曾國藩與孔子相提並論,對曾國藩的能力讚不絕口,稱“予於近人,獨服曾文正,觀其收拾洪楊一役,完滿無缺。”


曾國藩的生平

那麼曾國藩到底有哪些過人之處,使他能夠受到後世如此高的評價呢?讓我們先從曾文正公的人生履歷說起吧!曾國藩(1811年-1872年),湖南長沙人,出生於普通耕讀家庭,勤奮好學,道光三十八年(1838年)進士。太平天國運動時,曾國藩回湖南組建湘軍,力挽狂瀾,經過十幾年鏖戰,終於徹底戰勝太平天國,幾乎以一己之力為大清朝續命。曾經控制中國南方半壁江山。交出兵權後,曾國藩任直隸總督,積極為國家的富強出謀劃策,並且是近代洋務運動的主要推動者。

曾國藩的為官之道

曾國藩一生奉行節儉,以德謀官,以忠治國,禮治為先,而且能夠放眼世界,在晚清政壇掀起了的一股正氣之風,獲得上下的認可,可以說既實現了自身價值,也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曾國藩的一生是光明磊落的,他的為官准則是“儉而不貪,居官清廉”。曾國藩的貢獻是全方位的,他的崛起,對清王朝晚期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都起到了定海神針般的作用。軍事貢獻自不必說,沒有曾國藩屢敗屢戰的堅韌意志、高超的謀略和指揮能力,就不可能有湘軍力克太平天國的戰果。此外,在他的倡議和支持下,中國建造了第一艘輪船,開辦了中國第一所軍校,引進和翻譯了中國近代第一批外文書籍。正所謂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在曾國藩的提議和關懷下,清廷相繼派出了幾批公派留學生。從這批公派留學中走出了詹天佑、唐紹儀等一大批各領域的頂尖人才,為中國近代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可以說,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化社會建設的奠基人,為19世紀後半頁清朝所謂的晚清中興立下頭功。後人也給了他至高的評價,政治上曾國藩跟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三個漢族大臣合稱為“晚清中興之四大名臣”,軍事上與胡林翼並稱“曾胡”。平定太平天國之後,歷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加封一等毅勇侯。

曾國藩治家

曾國藩的後代普遍發展很好,而且出了許多傑出人物,比如,曾紀澤,著名外交家;曾紀鴻,著名的數學家;曾廣植,著名有機化學家等等。這個與他的治家有方是分不開的。曾國藩不僅嚴格要求自己修身養性,人前人後表裡如一,也教導家人遵循做人的原則。他的治家方法受到近代和現代人們的熱烈推崇,總結起來主要內容有三點:

一, 不能懶,不能傲。曾國藩本人的天賦並不高,甚至還比不上一般人。他小時候讀書常常比不過同窗,但他非常刻苦,從不懈怠。他教導家人“正所謂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敗”。如果能戒掉懶,戒掉傲,還有什麼事不能做成,還有什麼事不能沉著應對呢?

二,人德八本:“習勤,崇儉,謙謹,敬恕,毋貪,去私,專一,有恆”。這些詞都接近大白話,並不難理解。勤奮、節儉,謙虛謹慎,對人尊敬有禮貌,要懂得寬恕別人,不要貪便宜,去掉私心,做事要專一,不三心二意,定下目標,就應該持之以恆。

三,“與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與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這一條有點厚黑學,但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在生活中,如果跟整日疑神疑鬼而沒有專一目標的人共事,只會空耗光英,原地踏步;而只在乎利益的人,往往只看到眼前小利,卻忽略長遠的大義,缺乏戰略眼光,與這樣的人共事一定會受牽累。

回看曾國藩的人生經歷和治家理念,一個修為高深的完人形象呼之欲出。雖然曾文正也有缺點,但瑕不掩瑜。他的成功在於,不僅能夠在別人面前嚴格要求自己,也能夠在一個人獨處時用同樣的標準要求自己,真正做到慎獨。


哈達博士


毛主席曾經評價過曾國藩,但是這麼說的:"曾國藩是地主階級最厲害的人物"。


千古第一完人,這個帽子有點兒高,估計曾國藩配不上。單純從立德、立功、立言這三個方面來講,曾國藩算半個"聖人"的說法,倒是也能講得通。


曾國藩剿滅太平天國,立有不世之功,死後追贈"太傅",諡號"文正",滿足立功。


《曾國藩家書》等著作現在仍然是暢銷書,其中確實有很多名句,以及他治家的思想都值得學習,這立言方面雖不能和孔子、王陽明相提並論,到也能算半個立言吧。


唯獨這立德,實在不敢恭維。


不要看他在家書中寫的那些,這反映不出一個真實的人,要看看他做了什麼,曾剃頭的名號可不是白來的,不說九江和安慶,單說太平天國的都城天京,也就是南京。

1864年7月,曾國荃部攻陷天京,頓時“十年壯麗天王府,化作荒莊野鴿飛”,繁華的古都南京頓成瓦礫。同時,湘軍也再次大開殺戒,“沿街死屍十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滿二三歲者亦斫戮以為戲”。


曾國藩上報說:曾國荃率所部在南京城內“分段搜殺,三日之間斃賊共十餘萬人。秦淮長河,屍首如麻”。這實際上是三天就屠殺了十餘萬南京居民。 有記載:“金陵之役,伏屍百萬,秦淮盡赤;號哭之聲,震動四野。”所謂伏屍百萬,除了戰死者,還有大量的平民。百萬這個數可能有點兒誇張,但屠城確實事實。


另外湘軍亦以“大索”為名,從上到下,每一個人置備一個大竹筐,搶到錢財就往竹筐裡裝,而且太平天國也是有"聖庫"的。搶、殺、最後再來把火一燒,乾乾淨淨,誰能查清?


最後是如何上報呢?


曾國藩上報朝廷賊贓的情況:“然克復老巢而全無貨財,實出微臣意計之外,亦為從來罕聞之事”。頓時,朝野譁然,歷朝歷代攻下城池,所謂“聖庫”、“國庫”只存在金銀多少問題,而並非有無問題,而曾國藩上報朝廷,竟說“全無貨財”。


服!真的很佩服!


最後慈禧安排馬新貽任兩江總督,曾國藩調任直隸總督,慈禧肯定是想查一查的,但此時的湘軍誰也動不了,於是有了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馬案"。一個堂堂兩江總督光天化日之下被刺殺,兇手還當場伏法,真可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最後還是讓曾國藩回任兩江總督,曾國藩是沒反,但誰也不敢來個"兔死狗烹"。


最後"立德、立功、立言",姑且一共算一個半吧,稱得上所謂半個"聖人"。


至於千古第一完人,個人覺得王守仁倒相對比較配。


古鎮的墨客


大家都說,人無完人,那麼曾國藩憑什麼被認為是“千古第一完人”呢? 完人最重要的一點是,自省及改正缺點。人無完人的原因是,每個人身上都有不同的缺點。那麼對於年輕時代曾國藩來說,可以說有三大缺點。 首先,他太清高了。 身在官場,從上到下都是大貪小貪,官官相護的情況,他不僅自己不貪,也不讓屬下貪,清朝的“公務員工資”根本無法養活一個官員,導致曾國藩自己過著極其清貧的生活的同時,屬下也跟著他過著貧瘠的日子。漸漸失去下屬的人心。 清高的他自然也看不得這官場亂象,他的第二大缺點就是耿直,從來不懂得圓融,腦回路非常直,官場中人得罪了個遍,到哪裡上任都是一堆想要報復他的人,做事非常不順。 他就連皇帝的過錯也是罵起來毫不嘴軟,把皇帝氣得當即讓他捲鋪蓋回家。 第三大缺點是一個有些感慨的點,就是笨。曾國藩的笨,歷史上聞名,有個故事說,他反反覆覆讀一段文字,讀到等在旁邊想趁他睡覺偷東西的小偷都氣得跳出來,把曾國藩讀的文章背了一遍之後揚長而去。但這個缺點也是曾國藩的一大優點,他雖然笨但極其有韌性,別人花一個時辰做完的事他多花三個時辰來做,苦功夫做夠,結果上從來不差。 面對人格上的另外兩個缺點,晚年的曾國藩可以說是脫胎換骨,他意識到達到為國做事的目標才是最有意義的事,而手段與過程是無所謂的。於是開始“同流合汙”、網羅人才,成為了“貪官”中的一員,使得整個官場的人都把他當作自己人,做事非常便利,但是他的目的卻一直很純潔,忠於皇帝,奉獻祖國,錢財從不入私囊,每一個決策都從國家發展的角度著想。 能夠把自己的缺點全部變為優點,能夠把世俗當成宏志手段的人,怎麼能說不是完人呢。


彈球小姐Lydia


湖南人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他一生都嚴於律己,完全按照儒學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為自己一生的信條,人稱千古第一萬人。

1、曾國藩是近代儒家文化的核心人物。

中國儒家文化重要三位歷史性代表人物有孔子,有朱熹,還有一位就是曾國藩了。曾國藩一生都嚴於律己,完全按照儒學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為自己一生的信條。曾國藩之所以被稱為千古第一完人,就是因為他在做官為人方面都非常的完美。首先在做官方面,曾國藩是一個非常謙虛的人,他每一次升官都特別誠惶誠恐。所以慈禧太后這樣疑心特別多一個人,對他十分敬重。因為曾國藩確實謙虛謹慎,慎獨慎行。他對自己要求也非常嚴格,每天都起床特別早。他曾經說過一個家族的沒落與否就看的兒孫起床早與晚。他每天早早就起床,忙於政事。在京城當官沒回家一次。

2、曾國藩建立湘軍擊敗太平天國運動。

曾國藩在軍事上更是為人所敬佩。太平天國運動在成立之初就獲得農民支持,迅速席捲大半個中國。清朝的軍隊節節敗退,毫無勝算,曾國藩另闢蹊徑,建立湘軍,帶領軍隊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最終取得了與太平天國戰爭最後的勝利,在很大程度上延緩了清朝的滅亡時間。

3、曾國藩具有世界眼光曾領導洋務運動。

曾國藩曾被稱為“中國留學生之父”,他倡導近代化運動的洋務運動,作為運動領袖,他具有世界眼光,興辦實業,開展諸多工廠等。

4、曾國藩善於發現和扶持人才。

曾國藩慧眼識人,經他推薦和扶持的清朝官員大多位高權重,權傾朝野。左宗棠、李鴻章等晚清重臣,都是靠在湘軍團中的歷練才成長起來。可以說曾國藩用一己之力,營造了大清後一百年的江山。

5、曾國藩經典語錄讓人受益無窮。

曾國藩這位一生嚴於律己的“聖人”留下了《曾國藩家書》等諸多著作和經典語錄,這些語錄在當今社會針對為人處世、事業發展和家庭和諧等各方面相當實用與受益。比如: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恆,終身一無所成;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敗;一個喜歡讀書的人,品格不會壞到哪去,一個品格好的人,一生的運氣不會差到哪去;財足以聚人,侓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群聚守口,獨居守心;家敗離不得個奢字,人敗離不得個逸字,討人嫌離不得個驕字;與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與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勸人不可指其過,須先美其長。


深圳股哥


曾國藩是晚晴一位非常具有爭議性的人物,大部分學校裡的歷史課本都會介紹曾國藩洋務運動一些正面的評價,剩下的都是一些負面的歷史故事,或者傭立晚晴腐敗的政府或者是在處理天津教案時的迫於形勢接受了很多屈辱條件。這些都很容易在一代人心中形成一個固定的思維:曾國藩不怎麼樣。

其實曾國藩他一生的人生經歷,值得去細細瞭解,有很多現代人可以思考和學習的地方,即便用現在的觀念來評價,他也真的很有大智慧。

流傳最廣的是《曾國藩家訓》,千餘封的家書,蘊含著為人處世、持家教子的思想。總之在曾國藩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個資質平庸的人,憑藉自己的意志力,刻苦勤勉不斷自我完善,最終能到達什麼樣的高度。他的一生可以說是勵志的一生,還能當做成功學來細細研究。

讀書

有一個很有趣的故事說,曾國藩小的時候比較笨,他學習起來非常吃力。一天晚上,他在家裡讀書,有一篇文章他重複讀了很多遍,可就是背不下來。夜已經很深了,他仍然在一遍一遍的讀,絲毫沒有要去睡覺的意思。那夜他家剛好來了一個賊人,潛伏在他書房的屋簷下,想等他讀完書睡覺之後再進屋偷點什麼。可是賊人在屋外等啊等,就是不見曾國藩睡覺。賊人實在等不下去了,就十分生氣地跳進屋子,對曾國藩說:“就你這麼笨還讀什麼書?我聽幾遍就會背了!”於是賊人將那篇文章從頭到尾地背誦了一遍,然後揚長而去。

曾國藩真的不聰穎,可是這件事也沒有給他帶來太大的傷害,他堅持不懈的努力,幾經落榜終於在27歲考中進士,從此便開始了他的仕途。

組建湘軍,掃滅太平天國

曾國藩在他的家鄉湖南一帶,依靠師徒、親戚、好友等複雜的人際關係,建立了一支地方團練,稱為湘勇,並派人赴廣東購買西洋火炮,籌建水師。在團練湘勇期間,他嚴肅軍紀,開闢新的軍隊。他率領湘軍,成功殲滅的太平天國。

善於納諫,促成第一批留學生出國

曾國藩是一個善於聽取別人意見的人。他的幕僚中有一個從國外留學回來的人容閎,他給曾國藩提出了許多行之有效的建議。

曾國藩向來就很重視和使用人才。

1864年,曾國藩在籌備建設中國近代最大的軍工企業——江南製造局時,就委派容閎到美國採購機器。容閎還向他提出由官方派遣學生赴美留學的建議,去學習西方的文化,然後回報給朝廷。

曾國藩的大智慧多數不是他自己有多厲害,而是他善於吸收,就像是”站在巨人肩上“一樣。

治家有方,育子有道

我們經常會說“清官難斷家務事”,但是在曾國藩的家書可以看出,他非常有方法和心得。在曾國藩的家裡也曾經發生過和鄰居間的矛盾,就是因為“修牆”的事情。雙方都不肯退讓,鬧到官府。家人寫書信給曾國藩,希望他可以利用官職,和老家的官員“走後門”。可是曾國藩不但沒有,反而回了一首詩: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曾國藩還特別強調“勤以持家”。這個勤以持家在曾國藩那有兩層意思,一是家庭成員要克勤克儉,二是做家長的要言傳身教。曾國藩說的這些,他自己就能一絲不苟地帶頭去做,而且做得非常好。比如他的兒子曾紀澤喜歡西方社會學,曾紀鴻喜歡數學和物理學,曾國藩雖然一竅不通,也能儘自己所能去了解,去努力學一點。甚至會盡自己所能去支持他們。

在曾國藩的影響下,他的兒子總是會親自教自己的孩子們學英語、數學、音樂,還教他們練書法、寫詩文、講解經史典章。不論再忙,每日總要抽出時間來陪孩子、陪家人,這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啊。

所以,曾國藩子孫、曾孫,甚至玄孫裡,有很多科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

創建“同治中興”的局面,開展了洋務運動。

他培養並舉薦了李鴻章等能人進入政治核心層次。他勵精圖治,想要為清朝的現狀再做一份努力。他開展了洋務運動,主張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興辦實業,創辦了兵工學堂,開辦工廠,並派遣優秀學子去國外留學,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這些都為後來的國家實力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那個腐朽沒落的封建時代,曾國藩能夠克勤克儉,保持不斷讀書學習的精神,察納雅言、內安社稷,外爭國權,同時嚴守忠義、堅定人格,可以稱得上“千古第一完人”。

悅讀越樂


予於近人,獨服曾文正。觀其收拾洪、楊一役,完美無缺。讓毛主席都如此高評價的曾國藩究竟做出了怎樣驚天動地的偉事。

當以太平天國為首的農民起義軍肆虐整個江南,並派出一支北伐軍直搗清朝首都京城的時候,清政府發現自己擁有的旗軍和綠營不堪重用,於是號令天下讀書人辦團練抵抗太平天國勢力的蔓延,其中因為辦團練日後成為剿滅太平天國主力的湘軍就是曾國藩兄弟一手創建。湘軍雖然在初期因為戰術呆板屢戰屢敗,但是曾國藩沒有放棄一個目標就是剿滅太平天國還天下一個太平。

在剿滅太平天國之後,作為一方軍閥的曾國藩主動提出裁撤湘軍25000人,減輕國家的負擔。曾國藩還是洋務運動的發起人之一,1867年江南製造局開始從仿造鐵甲艦開始邁出了現代化化造艦的第一步。1875年為了學習西方先進的技術,他極力主張爭取第一批留美幼童出海看天下,並要求在美國設立留學生事務所照顧學生生活和學習方面。同一年2月27日曾國藩因為疾病不能言語,再也不能為國家做貢獻,3月14日又因為舊疾復發不幸去世。曾國藩為官時一刻也沒有閒過,不停的在為這個風雨飄搖的國家做出自己微薄的貢獻。


陸棄


嘉慶十六年(1811年)十一月十一日,湖南長沙一個小鄉村的平民家庭裡,誕生了一個將改變晚清甚至近代中國的人。曾家世代以務農,但也有別的門路掙錢,家境寬裕,因而對子女的教育比較重視。曾國藩家中兄弟姐妹九人,曾國藩是為長子,自幼接受祖父和父親的教育,五歲啟蒙六歲入私塾。

很多人認為曾國藩是一個笨人,曾國藩也是這樣認為自己的,天生愚鈍,無有慧根,一生算不得順利,常受曲折和坎坷。就拿曾國藩科舉一事來說,他十五歲參加長沙府的童子試,名列第七,之後就逐漸不行了起來,學識不足以打動考官,文章實在不咋地,這事他在回信的家書中寫到過。

曾國藩考了七次秀才,第六次還沒考上時已經快絕望了,不過當時得了個安慰獎“佾生”,算是半個秀才的。這事是個好事,曾國藩也這樣認為,但一件事的發生把他推上了風口浪尖:曾國藩的文章被學政發上大字報,點名直接批評其文章“文理之淺薄”。

學政是進士出身的,文化素養較高,是省部級的幹部,曾國藩被如此批判侮辱,是是很要命的。換一個意志不夠堅定的年輕人,恐怕這書就不讀了,羞憤難當地離去了。可曾國藩沒有,百折不撓,意志堅定,堅持有力一直是他的特點,在他後面的人生我們也可以發現。

曾國藩二十一歲還沒中秀才,而後來同時期的璀璨軍政人物,在這一年紀已經年少聞名,無人不知。梁啟超十二歲中秀才,十六歲中舉人。張之洞十四歲中秀才,十六歲中解元。李鴻章十八歲中秀才,二十四歲中進士。而曾國藩二十二歲中秀才,二十三歲中舉人。

太平天國起義的領袖洪秀全就根本不行,科舉三次沒中就去造反,放下以前學的詩書禮樂、仁義道德、忠君愛國等思想。此後的人生,曾國藩逐漸順風順水,依附當時朝廷第一紅人穆彰阿,飛黃騰達的快速升官,官越做越大,權勢越來越滔天。

曾國藩的崛起,對晚清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中國第一批留學生是他安排的,中國第一所兵工學堂是他安排的,中國第一批西方書籍的印刷翻譯是他安排的。可以這樣說,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化建設的開拓者,晚清中興名臣之一,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李鴻章還是曾國藩的弟子。

太平天國運動、捻軍叛亂等都是曾國藩一手鎮壓下來的,就一招“結硬寨,打呆仗”,這也是最惹時人及後人詬病的。這招可以說誰都會,但不是誰都能像曾國藩一般做得好做得到,絕不貪功冒進,絕不輕易出兵,被太平軍打得多次幾欲跳河自盡,仍然堅持下來,打完這場仗,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後世許多人讚譽曾國藩為“古今第一完人”,一是他維護堅守秩序,二是忠心為國有能力,三是家風出群身體力行。曾國藩泉下有知,知道被後人如此肯定,定會非常高興,想著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他改變了自己的人生和歷史的軌跡。

參考文獻:《清史稿·曾國藩傳》《曾國藩全集書信》


今人說古


“半個完人”曾國藩

有人寫過這樣一幅對子: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足可見其對曾國藩的高度評價。然而亦有人說,中國五千文明就出來兩個半完人,一個毋庸置疑是孔子,一個是王陽明,這半個便是曾國藩。

說孔子是聖人,我們好理解。畢竟幾千年的文化事實擺在那,中國幾千年對儒家文化的重視,早已使孔聖人的形象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這是無可厚非的事。 說王陽明是聖人,可能有人不解。起初老師說這個名字的時候,我也是在努力的回憶,終於,我在語文課本里回想起這個人來,好像是個讀書人。大體就沒什麼印象了。但是為什麼,他也是個聖人呢?我有些想不通。緊接著聽老師講,王陽明和曾國藩一樣,都有自己的政治抱負,但一旦做官與他的社會理想相違背時,他便毅然放棄了他的政治理想,這就是王陽明,也是他與曾國藩的不同之處。曾國藩可以為了做官的政治理想放棄了社會理想,但是王陽明不能。

為何這樣說,事情是由有來的!我們暫且不按曾國藩的生平講起,而是尋找一個小的切入點。那就是曾國藩的立功。 曾國藩曾為了抵制太平天國運動,親自在他的老家湖南組建了一支湘軍。這支湘軍所向披靡,所到之處令太平軍聞風喪膽,最終以太平軍不敵湘軍而土崩瓦解,洪秀全以失敗告終。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王明陽也遇到過這種情況,但他並沒有像曾國藩一樣屠殺十萬之多的民眾。也有人指出曾國藩之所以不能被稱為完整的聖人,其大致在此吧。曾國藩與王陽明的不同,前面已說過,雖然行為都是忠君,但王陽明並沒有像曾國藩那樣“愚忠”,他有自己的一套思想體系,但曾國藩為了做大官做穩官,無法形成自己的一套思想體系,這是不是情有可原呢?當然,我也無法回答你。

剛剛說了立功,如今再說立德。曾國藩的德行人品自是第一流,這麼說是有依據的。曾聽說凡是與曾國藩打交道的人都認為與這個人相處很舒服,這便是好本事,能夠讓他人舒服已是不易。當然這歸功於他的好脾氣。但是這裡說的好脾氣並不是指那種奴性,像抗日片裡面的漢奸面對皇軍一面扇耳瓜子,一面在嘴裡喊著,我不是人。亦或是擁有一種唾面自乾的本事,他人罵你你還不能弄乾,得等到他自幹。這恐排練的早已不是一種好脾氣,而是失去人格了。

曾國藩提倡的立德,當然指的不是這種好脾氣,他指的是做人的修養,不要輕易生氣。德行昭著,功炳千秋。作為一個人擁有好的德行,才能能有好的朋友。 再說說立言,這話說來可就長了。要知道,曾國藩小時候並不聰明。

有例為證,據說曾國藩小時候晚上在家裡背書,有一小偷想去他家偷帶點東西。可是曾國藩背一篇文章背了幾十遍,最後那個小偷終於忍不住了,從房簷上下來,一字不漏地將曾國藩的文章背了下來,緊接著破口大罵,你個呆子,你讀了幾遍我都背下來了,你還有什麼用。如此一番諷刺,到叫曾國藩啞口無言。不論這個故事的真假,足以說明人無完人,金無足赤這句話的可靠性。曾國藩既然不聰明,那就只有笨鳥先飛了。這句話似乎是古今受用的。於是他發奮了。他的立言都收在曾文正公集之中。像他的許多家書都是非常有名的,我們所熟悉的怕是隻有他寫給他兒子的信了,但是他也給他的弟弟寫過許多信,只為了以孝悌治家。

這就是我們所熟悉的曾國藩,一個文人,一個老師,一個將領。 曾國藩並不同於普通文人,那樣汲汲於富貴。但是他也熱衷於做官,並使做大官。他一生的官位做的極穩,從未行差踏錯。

這樣就是完人了嗎?我不知道。但是據考證,即使他官居兩江總督,他一餐也是隻吃一個菜,他的妻子也是紡紗織布,並以此為終。我倒認為他有種陶淵明的風骨,但又不同於陶公的那種恬淡自然。

這就是我眼中的曾國藩,安穩如山,治家有方,為將有能,治學不倦。有這樣一個曾國藩,無怪他家出了那麼的大家。這便是一個人的人格魅力吧,半個聖人,曾國藩。


覺非女公子優生活


周恩來總理才是第一完人。第一,無私心,十多年的共和國總理生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文革期間保護大量的無辜的人;第二,無私產,可有周總理的私人財產存世?第三,無子女,卻將全國兒童視如己出;第四,無墓地,去世後骨灰撒萬里海疆,願濤聲與周總理英魂常在。

問上下五千年,有誰能做到周總理這幾點?真君子,美男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