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爸爸穷爸爸(一):赚钱的欲望和思考问题的方式

阅读正文第一部分时,最大的感受就是,有些人从小就有很明确的梦想,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比如作者(下称清崎)在9岁时就想要赚钱。而我小时候,也有过羡慕同学,羡慕朋友的经历,想象着,如果我要是也有XX该多好呀。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小学二年级,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叫戴阿伟。居然还能想起这个名字,也让我感到有惊奇有感慨。他是一个小胖子,可能是因为他们家的蛋糕店。每次去他们家玩,都能吃到一块蛋糕或者炸鸡腿、鸡翅,那个味道说是能记一辈子,都不过分。

但我跟清崎不同的时,我只停留在羡慕,并没有后续的行动。虽然清崎的第一次造币失败了,但以我现在的角度去看,他知道要去尝试赚钱,且付诸于行动,这种执行力和背后可以称之为梦想的赚钱的欲望,是很让我钦佩的,也是我从小到大都缺少的一种品质。

清崎在给富爸爸打工了一段时间后,也出现了跟之前的我一样的状态:不满于现状,认为自己应该得到更多。一味地强调付出,却不清楚这些付出对于公司,对于老板来说有多大的作用和意义。如果长时间陷在这种思维中,最终只会如清崎一样选择放弃。我和清崎的另一个不同在于,他有富爸爸的指导,而我只能自己摸索。

接下来就是清崎和富爸爸,关于“生活学习法”的讨论。

不管是工作也好,老板也好,生活也好,其实都不重要,最要重的是自己。为什么富爸爸可以有150个员工?为什么这些员工都不会问清崎问的问题?为什么富爸爸对那些员工的评价是“他们把一生中最好的年华用来挣钱,却不明白到底是为了什么工作。”?

对于富爸爸来说,这些员工就是他的财富,他可以让钱为他打工;而员工是为了钱工作,他们为钱打工。格局不同导致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

9岁的清崎认为富爸爸一个卑鄙的、剥削员工的老板,他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把问题推给任何可以触及的、有关联的人。就如富爸爸说的一样,这是在试图改变世界,可以认定为无法完成的任务。而且以我亲身经历的结果来看,这种思维方式,只会让自己陷于困境,即使换个环境,最后依然会落到刚才的死胡同里。

而富爸爸想让清崎明白的是,想要改变局面,最明智的做法是改变自己,通过学习让自己变得更聪明,改变自己比改变世界容易得太多了。

那些一直在抱怨的人,就是坚信自己没错,错得是这个世界,然后在一遍遍的抱怨中,不断地加深对这个观点的确信程度。那结果如何呢?问题还是那些问题,世界还是这个世界,于事无补,于己无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