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島詩歌《給父親》:父子間情感軌跡和生命傳承的思考

引言:

你召喚我成為兒子

我追隨你成為父親

——北島《給父親》

北島,本名趙振開,1949年出生於北京,為朦朧詩代表人物之一。說起朦朧詩,大家自然還會想到顧城以及他的《一代人》: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其實北島亦有與之相媲美的短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兩者如兩塊璧玉,交相輝映,又如四根華柱,撐起了朦朧詩大半個天空。

北島詩歌《給父親》:父子間情感軌跡和生命傳承的思考

詩人北島

對於普通讀者,顧城的熟悉度似乎更高一些,這與兩者的詩歌風格有一定關係。顧城的詩歌簡潔明快,乾淨無瑕,充滿童趣和純真,意向生動活潑,容易被大眾接受和傳誦。反觀北島的詩歌,充斥的則是冷峻、覺醒、審判和抗爭,與讀者之間形成一定的距離感。打一個未必恰當的比喻,如果說顧城是草地上任性玩耍的孩子,滿身都是上帝的寵愛的話,那麼北島則是揹著手站在旁邊的長者,肩上載著天降的重量和責任。一句話,一個輕盈,一個凝重。

當然,不論哪種風格,詩人都無法完全擺脫抒情的使命。今天我們來解讀北島的一首情感充沛的詩歌《給父親》。之所以選擇這首詩,是因為它在抒發個人情感的基礎上,還用“北島式”的冷靜,深刻地揭示了父子間的情感軌跡、情感特徵和生命傳承的意義,做到了個人情感與理性思考的完美統一。

北島詩歌《給父親》:父子間情感軌跡和生命傳承的思考

北島父親年輕時照片(很帥啊)

全詩分八段,每段四行,共三百餘字。受詩歌篇幅限制和朦朧詩特點的影響,本文僅以詩歌作為出發點和主線,按照兒子的童年、青少年和中年三個階段來解讀並探討父子間的情感。

一、童年時期:父親是背影和國王

我從童年的方向

看到的永遠是你的背影

沿著通向君主的道路

你放牧烏雲和羊群

再來看兩句西方名言:

家庭是父親的王國,母親的世界,兒童的樂園。 ——愛默生

孩子是看著父親的背影長大的,是和母親面對面長大的。——西方名言

北島詩歌《給父親》:父子間情感軌跡和生命傳承的思考

電影《父子》劇照

從上面兩句名言中,我們可以看到關於兒童時父親的描述,東西方是如此的一致。它們不謀而合地提到了兩個詞:背影和國王(君主)。其中“背影”這個詞還會讓我們想起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

對於兒子來說,在嬰兒和兒童時期,因為尚未發育健全,所以無論是物質上,還是心理和精神上,他們都像服從君王一樣無條件地服從自己的父親,他們會由衷地把父親當成依靠和英雄加以崇拜。而此時的父親,面對年幼可愛的兒子,他們也會在父愛的感召下,表現出無限的關愛和耐心,完全陶醉在兒子帶來的喜悅中。

北島在《給父親》的散文中多次引用他父親的日記。日記記錄了父親在他生病時的擔心,送他上學時的情景,關心他們兄弟的性格差異。這段記憶,基本都是幸福而快樂的。

北島詩歌《給父親》:父子間情感軌跡和生命傳承的思考

電影《父子》劇照

這個時期,父子之間很少發生矛盾和衝突,即便有,兒子也完全出於弱勢的一方,最終不得不屈服於父親的權威和武力之下。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兒子會逐漸忘記這些不快。所以,這個時期,父子之間主要表現為關愛與和諧。

二、青少年時期:戰爭式衝突,銳角的矛盾

掌中奔流的命運

帶動日月星辰運轉

在男性的孤燈下

萬物陰影成雙

/

時針兄弟的鬥爭構成

銳角,合二為一

砸響了你的門

在這兩段詩中,我們明顯感到了矛盾。作者用了“銳角”這個非常形象的詞來形容這種矛盾,儘管這個“銳角”最終合二為一。

談到父子間的矛盾,我們不得不提到俄狄浦斯情結。希臘神話中,王子俄狄浦斯違反意願,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殺死生父,娶母為妻。得知真相後,他用胸針刺瞎自己的雙眼。後來,心理學家就以此來描述兒子依戀母親、害怕和挑戰父親的情況。

北島詩歌《給父親》:父子間情感軌跡和生命傳承的思考

電影《老炮兒》劇照

在解釋其原因時,心理學家們提到了性這個因素,使得大眾從心理上不願意接受這個概念。但是不管怎麼說,我們可以看出,古人對父子間的衝突已有所注意,並以誇張的神話方式加以詮釋。不過,父子的衝突的確可以從心理上溯源:

1、 動物本能的衝突:爭奪家庭中的領導權

隨著兒子的長大和父親的日漸衰老,強壯的兒子逐漸對父親構成了威脅,父親又不心甘情願地把地位讓給兒子,於是雙方就會不斷髮生衝突。這與動物世界中,雄性的獅子長大後,都會選擇離開獅群是一個道理,只不過,人類受道德和情感的約束,父親捨不得真把尚未成家的兒子趕出家門。

北島詩歌《給父親》:父子間情感軌跡和生命傳承的思考

電影《老炮兒》劇照

2、 人類觀念的衝突:爭奪家庭中的話語權

觀念的衝突應該是人類所特有的。兒子在成長過程中,自然會學習到很多新的知識和道理,從而與父親的思想觀念發生衝突,也就是所謂的代溝。此種情況下,兒子不再崇拜父親,父親依然以過來人和經驗主義自居,從而導致巨大的家庭矛盾,大到可以用戰爭來形容。

此時,兒子眼中的父親不再是國王,而完全是個暴君。北島說,這是“父親的權力從家裡向外延伸”。這一時期,有一個最經典的家庭場景與之對應:夫妻發生爭吵,兒子像一個男子漢一樣站出來維護母親。

父子間第二個情感階段,對於不同的人,不同的家庭,持續的時間也是不同的,有的可能兩三年,有的可能十年八年,極少數甚至是一輩子。但是,不論多久,父子最終還是會進入第三個階段。

北島詩歌《給父親》:父子間情感軌跡和生命傳承的思考

摘自網絡

三、中年以後:多年父子成兄弟,靈魂深處的和解

黎明如丑角登場

火焰為你更換床單

鐘錶停止之處

時間的飛鏢呼嘯而過

/

快追上那輛死亡馬車吧

一條春天竊賊的小路

查訪群山的財富

河流環繞歌的憂傷

這裡說的中年,未必是與年齡嚴格對應的中年。由於男人成熟相對晚,並且現在人結婚生育普遍較晚,所以這個時期最早也應該在三十而立以後。這個時期,兒子成家立業,生兒育女,父親步入晚年,兩個男人的心理都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當兒子自己成了父親之後,生活的重擔和父親的角色,更會加速他理解自己的父親:為何會那次父親會怒目而視,拳腳相加;為何父親常常下班後臉色灰暗,沉默不語;為何父親要酗酒,為何會酒後說粗話,提當年勇,甚至哭泣……這會促使兒子開始用一種同情的心態去對待自己的父親。

北島詩歌《給父親》:父子間情感軌跡和生命傳承的思考

電影《父子》劇照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理解與和解都會順理成章地到來,有些則會經歷生活變故和生離死別。如詩中所寫:父親去世了,火焰更換床單,生命的時鐘停止走動;父親的馬車遠去了,再也追不上了。

北島的父親在生命的最後日子裡,對北島說出了超出中國常規語言的三個字:我愛你。這三個字因為出現在生命的盡頭,顯得如此沉痛。

在生活中,父子間最讓人感動和羨慕的情景就是,中年兒子和年邁的父親推杯換盞。那個時候,他們已經不僅僅是父子,更是一對相互理解的知己兄弟。

北島詩歌《給父親》:父子間情感軌跡和生命傳承的思考

電影《老炮兒》劇照

四、意義和啟示:角色的轉變和追逐,即生命的延續和傳承

標語隱藏在牆上

這世界並沒多少改變:

女人轉身融入夜晚

從早晨走出男人

結合“你召喚我成為兒子,我追隨你成為父親”以及上面四句,我們可以體悟到父子情感的特徵和本質:一是兒子最終會成為父親,同時還會在某些方面變成跟父親很像的人;二是父與子角色的轉變和追逐,即生命的延續和傳承。

父與子很像一根藤蔓上的葫蘆,父親最先成形,兒子會緊隨其後,不管兒子如何反感抗爭,他最終都會在某一方面長成與父親相似的樣子。《白鹿原》中就有一段話,以白嘉軒母親的視角寫白嘉軒,說白嘉軒坐在地上吸菸的情景與他父親白秉德一模一樣,恍惚間會產生一種白秉德還在世的錯覺。


北島詩歌《給父親》:父子間情感軌跡和生命傳承的思考

《白鹿原》劇照

父親曾經也是兒子,兒子最終也會成為父親。生命不息,循環不止。在父親去世以後,兒子會追隨父親的腳步,繼續走向衰老和死亡。同時,他也會引導自己的兒子,完成新一次的父子情感歷程。這樣來看,曾經生活中的種種衝突和矛盾似乎就不那麼重要了。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講,一對不曾發生過激烈衝突的父子是有所遺憾的。

當然,我們還是要儘量避免因為衝突和冷戰導致父子感情出現長久的裂痕。首先,我們一定要先從心理上接受,父子間發生矛盾都是正常的,這種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其次,如果發生衝突,任何一方都不應該在心裡加以放大,更不應該置之不理任由它愈演愈烈,而是應該擇機或創造機會,放下面子,認真溝通傾聽,重歸於好。

最後,倘若遇見一個固執又愛面子的父親,請主動去與父親和解吧!不為別的,只因父親一定會先衰老,只因是他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只因我們血脈相通,只因我們最終也會成為父親。

北島詩歌《給父親》:父子間情感軌跡和生命傳承的思考

頭條平臺供圖

歡迎評論轉發,喜歡可關注本人。祝天下父親平安健康!

感謝頭條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