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將相總因“功高蓋主”招來殺身之禍,為何郭子儀卻保全終身?

郭子儀保全終身的法門,其實是綜合了儒家的中庸哲學與道家的避世原則。

郭子儀爵封汾陽王,王府建在首都長安的親仁裡。汾陽王府自落成後,每天都是府門大開,任憑人們自由進出,郭子儀不準府中人干涉。

歷代將相總因“功高蓋主”招來殺身之禍,為何郭子儀卻保全終身?

有一天,郭子儀帳下的一名將官要調到外地任職,特來王府辭行。他知道郭子儀府中百無禁忌,就一直走進了內宅。恰巧他看見郭子儀的夫人和他的愛女兩人正在梳洗打扮,而王爺郭子儀正在一旁侍奉她們,她們一會兒要王爺遞手巾,一會兒要他去端水,使喚王爺就好像使喚奴僕一樣。這位將官當時不敢譏笑,回去後,不免要把這情景講給他的家人聽。於是一傳十,十傳百,沒幾天,整個京城的人們都把這件事當作笑話在談郭子儀聽了倒沒有什麼。

歷代將相總因“功高蓋主”招來殺身之禍,為何郭子儀卻保全終身?

他的幾個兒子聽了都覺得大丟王爺的面子他們相約,一齊來找父親,要他下令,像別的王府一樣,關起大門,不讓閒雜人等出人。郭子儀聽了哈哈一笑,幾個兒子哭著跪下來求他。一個兒子說:“父王您功業顯赫,普天下的人都尊敬您,可是您自己卻不尊敬自己,不管什麼人,您都讓他們隨意進入內宅。孩兒們認為,即使商朝的賢相伊尹、漢朝的大將霍光也無法做到您這樣。”郭子儀收斂了笑容,叫兒子們起來,語重心長地說:“我敞開府門,任人進出,不是為了追求浮名虛譽,而是為了自保,為了保全我們的身家性命。”兒子們一個個都十分驚訝,忙問這其中的道理。郭子儀嘆了口氣,說:“你們光看到郭家顯赫的聲勢,沒有看到這聲勢喪失的危險。我爵封汾陽王,往前走,再沒有更大的富貴可求了。月盈而蝕,盛極而衰,這是必然的道理,所以,人們常說要急流勇退。可是,眼下朝廷尚要用我,怎肯讓我歸隱;再說,即使歸隱,也找不到一塊能容納我郭府千餘口人的隱居地呀。可以說,我現在是進不得也退不得。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緊閉大門,不與外面來往,只要有一個人與我郭家結下仇怨,誣陷我們對朝廷懷有二心,就必然會有專門落井下石、妒害賢能的小人從中加油添醋,製造冤案,那時,我們郭家的九族老小都要死無葬身之地了。”

歷代將相總因“功高蓋主”招來殺身之禍,為何郭子儀卻保全終身?

這是明白禍是如何產生,應該如何去消除禍害的道理。郭子儀具有很高的政治眼光,他善於忍受災禍,更善於忍受幸運和榮寵,深諳中正平和、不變不驚的明哲保身道理,所以才能四朝為臣。大概從介紹郭子儀個人歷史的幾個重點,就可以看出他的立身處事,真正做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不怨天,不尤人的風格。他帶兵素來以寬厚著稱,對人也很忠恕。在戰場上,沉著而有謀略。而且很勇敢。朝廷需要他時,一接到命令,不顧一切,馬上行動。等到上面懷疑他,要罷免他時,也是不顧一切,馬上就回家吃老米飯。所以屢黜屢起,國家不能沒有他。

歷代將相總因“功高蓋主”招來殺身之禍,為何郭子儀卻保全終身?

在郭子儀的晚年,他退休家居,忘情聲色來排遣歲。有一天,盧杞來拜訪他,他正被一班家裡所養的歌伎們包圍,正在得意地欣賞玩樂。一聽到盧杞來了,馬上命令所有女眷,包括歌伎,一律退到大會客室的屏風後面去,一個也不準出來見客。他單獨和盧杞談了很久,等到客人走了,家眷們問他:“你平日接待客人,都不避諱我們在場,談談笑笑,為什麼今天接見一個書生卻要這樣的慎重。”郭子儀說:“你們不知道,盧杞這個人,很有才幹,但他心胸狹窄,睚眥必報。長相又不好看,半邊臉是青的,好像廟裡的鬼怪。你們女人最愛笑,沒有事也笑一笑。如果看見盧杞的半邊藍臉,一定要笑,他就會記恨在心,一旦得志,你們和我的兒孫,就沒有一個活得成了!”不久,盧杞果然做了宰相,凡是過去有人看不起他,得罪過他的,一律不能免掉殺身抄家的冤報。只有對郭子儀的全家,即使稍稍有些不合法的事情,他還是曲予保全,認為郭令公非常重視他,大有知遇感恩之意。

歷代將相總因“功高蓋主”招來殺身之禍,為何郭子儀卻保全終身?

史載郭子儀年八十五而終。他所提拔的部下幕府中,有六十多人,後來皆為將相。八子七婿,皆貴顯於當時。“天下以其身為安危者殆三十年,功蓋天下而主不疑,位極人臣而眾不嫉,窮奢極欲而人不非之。”歷代功臣,能夠做到功蓋天下而主不疑,位極人臣而眾不嫉,窮奢極欲而人不非,實在大難而特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