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吟系列·经义


云中吟系列·经义

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


“写字吟诗为润色,

通经达道是镃基。

经纶亦可为余事,

性命方能尽所为。”


今人于三教百家中唯三教经籍称曰“经”,其义何居?近人章炳麟尝曰:“经者,编丝连缀之称,犹印度梵语之称‘修多罗’也。”按古以竹简丝编成册,故称曰“经”。其义或不明。

考老古之籍,阅老古之文,“经”解者众。盖有两种,一以经为官书。一以经为圣人所作,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

《释名·释典艺》曰:“经,径也,常典也,如径路无所不通,可常用也。”

《文心雕龙·宗经篇》曰:“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

《孝经序疏》引皇侃之言曰:“经者,常也,法也。”

《左传》曰:夫礼,天之经也。(注:经者,道之常。)

《周礼·天官》曰:以经邦国。(注:经,法也。王谓之礼经常所秉以治天下者也。)

《礼·经解疏》曰:经解者,以其记六艺政教之得失也。

《中庸》:“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云中吟系列·经义

今世之人,偶得枝叶,便忘根本。


《孟子·尽心下》:“君子反经而已矣,经正则庶民兴,斯无邪慝矣。”

“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故《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

至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殽乱。

至秦患之,乃焚书坑儒,以愚百姓。汉兴,则改秦之无文之败,虽于海内大收典籍,广开献书之路,但诸子之言纷然殽乱之局难解。

而后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两宋、元明清,以至于今。或因天灾、或因人祸,解经之真义者少矣。


云中吟系列·经义

经者,径也。经是圣人语。


近世之人,更是人云亦云,先入为主,偶得枝叶,便忘根本,妄言经教。亦有各立门户者,缭乱教人者,乱于正法,惑诸学道者,相互之间争名夺利,欺世盗名。悲矣!

何为经?六祖大师云:“经者,径也。经是圣人语,教人闻之,超凡悟圣,永息迷心。”最为究竟。故佛法以三藏十二部为入道要津,道教以《道德真经》《南华》《清虚》为无为之门,儒家以四书五经为立身之本。故曰《易经》、曰《佛经》、曰《道德经》、曰《书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