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線到底多長合適?

愛釣魚的小四川


子線的長度沒有固定標準,大致的範圍是在30公分至2米(對摺前)。正常的情況下垂釣綜合魚情子線的長度一般是在40公分至60公分之間。

子線長短對釣魚的影響

子線越短越不容易出現纏繞的情況,但是子線太短會造成鉛墜更靠近窩點,魚在窩點裡遊動的時候有較大的可能性觸碰到鉛墜導致浮漂出現假信號,另外在黑坑垂釣回鍋魚和老滑魚的時候,鉛墜離窩點太近容易引起魚的警惕心,導致魚不敢進窩。

很多釣魚人認為子線越短靈敏度越高,其實這是不對的。子線的長度只要在60公分(對摺前)之內,靈敏度不會有明顯的差異,如果子線的長度達到80公分(對摺前)就有可能對靈敏度產生一些影響。

子線越長,在鉤餌入水之後子線的擺動幅度越大,誘魚的效果也越好,但是鉤餌沉底的速度會減慢。另外,子線越長魚的警惕心越低。

根據魚情來選擇子線長度

根據子線長短的特點,我們就可以根據具體的魚情來選擇子線的長度。基本的原則是釣小魚用短子線,也就是30至40公分,綜合魚情使用中等長度的子線,也就是50至70公分,釣大魚用長子線也就是80至120公分,黑坑釣大魚需要儘量夠遠的時候可以使用超長子線,也就是120至200公分。

釣小魚由於子線比較細,所以使用短子線能夠減少纏線,釣大魚子線較粗,即便使用較長的子線也不容易纏線。

另外,小雜魚嚴重鬧窩的時候要使用短子線,因為短子線擺動幅度小,沉底速度較快,能夠避免小雜魚在水面附近對鉤餌進行攔截。釣浮以及釣行程的時候應該使用較長的子線,因為長子線擺動幅度大,鉤餌下底的速度慢,更有利於誘魚和抓離底接口。


眼鏡哥說魚


子線的長短根據魚情還有就是個人習慣調節。

根據魚情

短子線靈敏度相對較高,在魚口輕弱時候建議使用增加一點靈敏度,由於短信號傳遞的更快。

冬季溫度低魚的身體在低溫下僵硬,開口小力氣小,短子線可以提高浮漂的靈敏度,適合使用。

釣小型魚使用短子線,魚小終歸力氣小長的子線浮漂信號損失過多小信號無法看到。

長子線在釣行程中需要使用因為需要餌料慢速下降方便魚截口。

釣大魚使用相對短子線長子線的拉力更大,大魚力道大使用長子線不易切線跑魚。

長子線的優點

雙餌擺幅較大、到底時間長、隱蔽性好,拉力值較大。釣大魚、魚口少,魚吃口比較謹慎的時使用長子線,增加擺幅,誘魚魚截口。子線長鉤餌到鉛墜的距離較遠增加鉤餌的隱蔽性。

短子線的優點

雙鉤餌擺幅小,鉤餌到底快可以避開雜魚。信號傳遞遞的快。出口真實,使用短子線可以快速傳遞中魚的信號,釣鯽魚使用短子線不會發生纏線。


老五釣魚筆記


二、黑坑中子線長度為30公分左右為宜。特別是在釣頭水魚時,經過合理的調釣會使鉤餌下襬速度降緩時間長,更好的形成霧化帶。增加誘魚效果。

三、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如在黑坑限竿主線長,但沒有說子線長度。有些釣友把子線加長,甚至長到1米。這樣做是為了釣的更遠。

還有在使跑鉛、垂鉛、小雜魚鬧窩嚴重時,建議子線長度為10公分左右,能夠增加浮漂的靈敏度和鉤餌快速到底。

四、在使用pE線(俗成大力馬)當子線使用時,建議長度為10一15公分,大長會使線纏線、打結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子線的長度多少,是和你所垂釣的水域、魚情、要求等分不開的。合理的使用不同子線的長度會使你魚貨更好。個人見解請指正。


釣魚老趙


子線多長合適?一個很籠統的問題,一般老釣友不會去問。根據季節、魚種、魚情、釣法其子線長短是多變的。既然有釣友提出,咱也就做一個簡單的回答(只針對野釣)。


1.季節冷時:魚開口輕,主要釣法為底釣。適用子線長度為15-25釐米,這種不長不短的子線,即能減輕由於子線過長引起浮漂出口變小,又不改變鉛墜到位後子線的擺動幅度,從而更好的出口和誘魚。

2.環境適宜魚開口好時:主要釣法為釣底。針對鯽魚等小型魚,適用子線為10-15釐米。短子線能減少擺動,使餌料快速到底,從而使魚更快就餌。針對鯉草等中大型魚時,適用子線一般有兩種:短子線,要求雙子線總長,不超對象魚體長三分之二;長子線要求雙子線總長超出對象魚體長20公分。具體使用長度根據對象魚體長而定,這樣使用主要防止雙釣搭橋引起斷子線。

3.魚群離底或上浮時:主要釣法為浮釣。適用子線長度為35-50釐米,這種長子線擺動幅度大,餌料下沉慢,能更好的引起釣層魚接口。如釣大體形魚參考2中大魚長子線用法。

4.大風浪或走水嚴重時:主要釣法為跑鉛釣。適用子線小魚為5-10釐米,大魚為10-20釐米。這種短子線相對長子線來說失口輕,浮漂放口大且快,相對靈敏且中魚率高。

以上為個人在,野釣中常遇的四種情景,做的一個小解析。不對不足之處,敬請廣大釣友們,評論留言補充指正!

老套路,祝廣大釣友們:用對子線,釣多大魚!

我是大王的釣魚日記,原創手寫不易!如果您看完覺得有用,給個關注點個讚唄!


大王的釣魚日記


這位釣友你好,子線長短的選擇應該根據具體魚情來進行選擇。因為本人只玩野釣,在這裡從野釣方面給你個參考。

當我們在討論子線長短的選擇時,首先我們需要去明白長子線和短子線各自的優缺點。長子線的優點是能降低魚的警惕性,因為它下落的過程相對而言會更加自然,餌料到位慢,同時方便魚的離底接口,並且長子線的強度相對更強。短子線則更靈敏,擺動幅度小,到位快但是短子線相對強度稍差。

因此長子線更適合魚口較慢,魚體較大的時候應用。能夠讓魚放心的去吃餌。短子線則更適合魚口較快,魚體較小的時候應用。

一般我們在野釣鯽魚的時候,三十公分的子線對摺就可以了,如果發現餌料到底之前時不時有鯽魚接口,那麼可以將鉛皮上移,這也相當於加長了子線長度。如果釣鯉魚或者草魚的時候,60-100的子線長度對摺就可以,主釣草魚可以增大鉤距,鉤距20-50即可。採用跑鉛釣法時子線不宜過長,並且鉛皮到底之後要將杆子向後扯一下,其目的也是為了把躺底的子線抻直,增加靈敏度。暫時就想到了這麼多希望能幫到你。

歡迎各位釣友一起探討,不當之處也請釣友加以斧正。





牛城狙鯽手


我以前也對子線長度這個問題有所疑問,後來解決了,下面就說一下我平時釣魚用的子線搭配,還是比較實用的。

首先說一下我的子線長度

我的子線長度是根據釣的魚不同而有所不同的,一般釣小魚用的比較短,釣大魚用的比較長,下面是具體組合:

釣鯽魚

:我用的子線下鉤最長是12cm,上鉤是10cm,兩個鉤間距是2cm,差不多一個半鉤間距,野釣鯽魚調漂調成,兩鉤躺底,遇到頂漂基本上都會中魚。

釣草魚:釣這種大個體的魚,我用的子線長度下鉤是19cm,上鉤是15cm,兩個鉤間距是4cm,差不多是兩個半鉤間距,調漂我一般也調的比較頓,兩鉤躺底,遇到黑漂或者魚拖著漂走基本上都會中魚。

這是我平時釣魚的組合,不非得完全一樣,掌握一個原則,小魚基本上在10cm左右,大魚20cm左右就可以了。

說一下我對子線長度的認識

我用上面的子線組合,釣起魚來還是比較舒服的,漂相也比較明顯,原則上面也講過了,下面說一下原因,釣小魚,像鯽魚之類的,子線不能太長,如果太長魚吃鉤之後好長時間浮漂也沒什麼反應,容易錯過最佳提竿時間,而且釣小魚一般都直接飛魚,太長的子線很容易打結,按照我平時的習慣一般是10cm左右,最長不超過15cm。釣大魚用長子線是為了降低魚的警惕性,一般大魚吃餌都比較謹慎,給大魚留夠足夠的吃餌空間,一般我都是用20cm左右,不超過30cm。

以上就是我平時用的子線組合,如果是釣魚新手可以根據我的組合,自己綁一套子線試用一下,效果應該是可以的,我也談了一下我對子線長度的認識,新釣魚可以根據這個結合當地的釣魚資源靈活組合。


釣魚小妹


釣魚是一項戶外娛樂運動,不但可以放鬆心情,緩解疲勞,強身健體,還能在觀賞美景,呼吸新鮮空氣,和魚搏鬥之後享用到美食。這也是現在許多人喜歡釣魚的原因之一。


有些釣魚新手,只知道竿、線、鉤、漂的搭配,但不知道具體應用到實際作釣當中,結合水情、魚情如何來選擇調整搭配方式。比如今天的問題:子線到底多長合適?下面,我來詳細的解答一下。

子線的長短,要根據做釣魚體的大小和浮漂的調釣方式,來進行合理的搭配。

比如我們在野外垂釣一兩左右的小鯽魚時,子線可以用到10至15釐米左右。在垂釣2~5斤的中等個體魚時,我們的子線可以用到25~30釐米左右。在作釣較大個體的魚類,比如20斤,甚至100斤的魚類時,我們的子線,應該在50釐米以上,甚至一米以上。


總體來說:釣小魚子線短,釣大魚子線長。正常的子線長度是雙子線的總長度,要大於魚體的長度。為什麼這樣呢?主要是因為在垂釣時,一鉤掛在嘴上,一勾掛在魚身或魚尾上,由於子線較短,魚在掙扎擺頭時,容易造成斷子線,這是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是,魚體越大,呈現的動作越大,遊動時帶動的水流越大,所以造成的水底子線動作越大,導致水面上浮漂的假動作就越大。越長的子線,越能過濾這些虛假動作。

由於作釣水域水流過大或小魚鬧鉤嚴重時,我們必須要釣跑鉛。因為跑鉛是鉛墜到底,所以損失的信號比較大,此時我們為了提高信號的傳遞,在釣跑鉛時,子線應該縮短至10釐米以內。這也是釣友們常說的:正常釣,子線長;跑鉛釣,子線短。


建議釣魚新手朋友們,多學習,多練習,在具體作釣過程當中,結合不同的水情、魚情,多進行實地的操作研究,才能使釣技有一定的提高。

釣無定律,我們還要在具體做的過程當中,根據當時的水情、魚情、溫度、氣壓等各種相關因素,來合理的調整我們的垂釣方式,才有可能獲得比較滿意的魚獲。

以上是個人觀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有不同看法和更好的垂釣方式,請在下方回覆,謝謝。


悠然小釣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在開始解答之前我希望先說一個問題:子線長短到底會影響到那些方面?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來聊聊子線長度的話題吧。

釣小鯽魚到底多長子線合適?

鯽魚作為我們最常見的垂釣魚種之一,我建議子線長度20釐米~~~25釐米不建議子線過短或者過長。我時常看見許多釣友釣鯽魚子線短於15釐米,大部分原因是節省子線當然還有可以增加靈敏度。我以下所說只介紹在野外作釣時我們子線長度對釣魚的影響!

子線越短越靈敏:很多時候我們為了所謂的增加靈敏度而故意的縮短我們子線的長度,可在野釣中最大的敵人並不是不出口而是鬧小魚!所以我們太短的子線會導致我們嚴重鬧漂,反而使我們空槍率非常高。


短子線釣滑鉛:野釣時經常會遇見走水,我們此時會使用滑鉛釣法應對,同時我們會縮短子線長度從而增加靈敏度。恩~~~看上去沒什麼毛病但是不是忽視了一個問題:小雜魚能否拖動浮漂從而再次產生鬧漂情況呢?我很負責任的告訴大家在小魚可以下底的情況下短子線反而沒有長子線有優勢,因為小魚會瘋狂的鬧漂!


長子線如何作釣滑鉛:重鉛拋滿竿在浮漂翻身時候回拉竿子,餌料會處在浮漂的正前方此時整個線組會處在相對靈敏的狀態下!

釣斤鯽或5斤一下鯉魚該使用多長的子線?

說這個問題前先聊一個話題:雙鉤之間的距離該如何選擇?常規來說我們可以選擇2~~2.5個鉤門的距離,此距離好處是不易搭橋。


對於垂釣鯉魚或者大個體鯽魚來說雙鉤子線長度會選擇55釐米~~~70釐米之間,水越深我們會越使用略長的子線但我們要避免鰱魚時我們仍然會使用短的子線,這個子線長度就不再是鬧小魚的問題了而更多的是為了防止搭橋。

我們普遍作釣時都是一鉤躺底一鉤觸底,兩鉤之間會形成一個區域而這個距離需要大於你垂釣目標魚的個體才不容易出現搭橋!


假設我們使用長度為60釐米雙子線,雙鉤距離為3.5釐米。作釣時我們發現雙鉤經常出現搭橋現象,我們此時應立即把雙鉤鉤距加大即可解決這個問題。很多時候我們作釣時經常切線跑魚的原因跟我們雙鉤鉤距有關!


短子線VS長子線

短子線在應對深水滑鉛垂釣時,可以迅速讓餌料穿過雜魚層安全到底。

短子線在應對口弱時可以放大魚吃口的信號!

短子線可以迅速到底,可以一定範圍內避免鰱魚進窩的情況發生!

短子線在應用於冰釣中,有非常好的奇效!


長子線在垂釣中更不容易發生搭橋現象,以免產生斷線跑魚!

長子線在垂釣中能更好地過濾掉一些小魚的雜亂口!

長子線加大了餌料下襬的時間,給截口創造了充足的時間!

長子線在應對魚只吃窩邊不吃窩中心餌料時可以降低魚的警惕性!


總結:其實我覺得長子線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變成短子線,但短子線不能變成長子線!所以建議各位釣魚我們在綁魚鉤時還是使用長子線為妙,釣魚本身就是在不斷變化中成長只有對現場魚情的把握到位了,漁獲也就到位了!


關注我,更多釣魚小技巧與您分享!


柯南小餌愛釣魚


對於新手來說,子線的長度為25釐米到1米之間比較合適,當目標魚的長度小於25釐米的時候就用25釐米的子線,目標魚大於25釐米的時候,按魚體長度的0.8~1倍作為子線的長度;目標魚超過1米長的時候,子線長度即設為1米。

另外,子線的長短變化要根據以下幾點參考:子線硬則需要長,軟則可短;子線粗則長,細則可短;釣大魚時子線長,釣小魚則子線短。


悅釣釣魚


釣友,你好! 首先,要看你,釣什麼魚了,如果在水庫釣魚,目標魚是大個體的草魚,我以我的經驗很愛好,我是八米一的杆子,主線7.5米,子線直接放到一米, 下鉤和上鉤的鉤距,有一尺的距離,這樣的目的,是我不想讓大魚看見我的鉛墜,要知道魚越大就越警惕,尤其是我們平時主線上的鉛墜,大魚是最怕鉛墜的,看見鉛墜有時候就不開口,就走了,建議釣友採取我這種方法試一下,能力有限,水平一般,能夠幫助到釣友的,只要這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