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臨顏真卿五年,有什麼問題,請高手指正?

盛世寒士


建議你摹臨結合,臨了5年,顏楷的特點都沒掌握。用筆和結構都不對。最好找個老師指導一下。我當年臨了一年也進步不大,後來找了學校裡書法最好的老師指導了一個月,然後突飛猛進。所以,如果你還是這樣自學,即使再練5年10年也入不了門。


雲淡風輕41985


臨了五年的顏楷,確實是有毅力,如果是說有什麼問題,那麼最根本的問題出在筆法上,而筆法的問題又都是一個原因導致的,那就是學習書法的路子沒走對,你可能是自學書法的,這是你所有問題的根源。換句話說,你沒有老師的指導,憑感覺自己揣摩,所以說走了彎路了。事倍功半。

下面就幾個字具體說一下

1,首先是撇:從你的字體所出現的問題看,你的"人,處"字的一撇,明顯是寫得不到位,專業上叫這種筆畫為"釘頭撇",形容它運筆不到位,從而導致起筆用墨過重形成一個墨塊狀,然後向下的筆畫又筆力不均衡,導致過細,筆力較弱。

還有"眾"字,左邊兩撇儘管很短,還是沒有寫到位。但儘管是撇,這兩撇所出的問題與上面不同,它是出在沒有中鋒用筆,而是明顯的偏出鋒,從這一點就還是斷定,你如果有老師指導,肯定不會犯這種基礎性的紕漏。

2,再說捺,你的有些捺筆還可以,但中間行寫出的"壑,殊,欲,投"這四個捺筆不到位,整體看如果是臨漢隸張遷碑,這個捺還可以,但楷書勤禮碑就不能這樣寫,正確的寫到法字帖上有,你也可以對照你的水,夫的捺法來糾正。

3,"近,都,回"的運筆有些粗糙,給人有描字的感覺,而同一張裡,連字就寫得可以,所以說筆法方面,儘管經過了五年的訓練,還是進步較慢,用筆不穩定,時好時弱。如果有老師的指導肯定不是這個樣子,建議你有了一定自學的底子,再參加一個書法班,就會有很大提升。


張勁逸


五年了,寫成這樣確實不應該。書法有個忌諱,就是不要吧書寫其他字體的習慣帶入,這樣會影響你的解讀。你之前練習過歐體?那就把之前的習慣都忘掉,做到白紙一張。習貼是個持之以恆不斷攀登的過程,這個過程要不斷的肯定和否定自己。肯定是肯定自己習貼時模仿的還可以的筆畫--不要一概的全盤否定自己,這樣你會無從下手,切記!--比如圖片中捺和沙漏橫,這些筆畫你分拆開來,記下書寫時的心得。然後仔細讀原貼,理解每一個筆畫,分拆組合字體和其他筆畫練習。有了進步的時候(和自己之前的練習),再去看自己之前寫的習作,你會發展很多問題,包括之前覺得寫的不錯的。當然這個期間不乏多請教,把新的想法融合進去。這樣每天固定的練習的時長,肯定會進步。加油!



海底魚狼


我認真看的你毛筆字,感覺你的顏真卿楷書基本功還是沒有練好,五年了應該非常不容易堅持下來,我也是顏真卿楷書愛好者!經常臨顏真卿楷書也四年多,最喜歡草書!你的字起筆,中峰,回峰收筆都沒有練習好!我建議書友繼續臨貼,臨貼時候好好看好每一個字特點!心裡有低在寫!顏真卿楷書雄偉挺拔,俊美如山!筆骨中峰慢慢前行把墨水浸入宣紙,慢慢來不能著急!看是橫豎撇捺其實是有曲線前行!筆尖有去一定要有回來!好吧慢慢感悟吧!顏真卿楷書需要我們十年二十年去感悟!加油加油!











我是林果果


曬一下



古瓷物語


看看你的書法,學習五年就“創作”了,也不錯啊。我是千千千里馬。我來評評你的書法還需要如何繼續學習。

比較嚴格說,你基本沒有入門。皮皮毛毛地學了一下書法而已。所以,你就是稀裡糊塗地不知東西南北了。



仔細看看二位唐代大師的臨摹吧。

學習書法按照嚴格的規矩走,應該有一個好的老師指導一下。沒有好的老師,有學過書法的同學朋友也行。

這樣就會有一個基本書法概念了。

假如我就是獨自喜歡書法,我身邊真的沒有同學也沒有朋友懂書法,我該怎麼把書法學好?

千千千里馬教你一招。很簡單,也不簡單。

這就是,你臨摹字帖的時候,對每一個字的每一個筆畫都要看準四個要點。



看看二位唐代大師的臨摹吧。他們會不會臨摹得與字帖一模一樣?

第一個要點是“起筆”。就是這個字第一筆的第一個筆畫,是怎麼下筆的,這個一定要看準。

第二個要點是“行筆”。就是如何走筆。比如一橫,起筆之後如何走到一橫的末端。

第三個要點是“收筆”。就是在筆畫的末端如何結束。收筆有出鋒,也有藏鋒。一定要看清楚。

第四個要點是“接筆”。就是第一筆完成以後的下一筆如何安排,一定要看準。

這個“接筆”是書法的秘訣。許許多多的書法家都會失敗在“接筆”這個環節的。

下面給你看看楊再春先生臨摹趙孟頫的《膽巴碑》中的“勝”字。他是如何沒有做好“接筆”而臨摹不佳的。

我們先看勝字的最後一筆“豎彎鉤”,趙孟頫是如何寫的,楊再春的臨摹有是如何寫的。如果你看出來了,那麼你就很快會有很大進步,明天臨摹字帖一定有大進步。


看完了“豎彎鉤”這個筆畫。你再按照“起筆、行筆、收筆、接筆”這四個環節,從第一個筆畫開始,看看趙孟頫的原字帖與楊再春先生的臨摹有什麼差別,看完你應該有更多的發現。同時你應該明白你的臨摹經常哪出錯了吧?


見笑了。這是千千千里馬的臨摹。注意起筆、行筆、收筆、接筆的清楚交代。如果任何一個環節有問題,馬上就會發現,這樣你就會知道如何改正自己的錯誤了。

我們學習書法,最大的問題是:不知道自己哪對哪錯。“四法三筆”一定會幫助你的。


千千千里馬


這是誰臨的?你一定想不到。此為清愛新覺羅 弘曆乾隆皇帝10歲臨帖作業。



微大視點


堅持吧兄弟們???



耿直186859048


大多數人

95%以上的人

連學習書法最基本的一關都過不去,或者不願下苦功夫去過。

是什麼關呢?

就是基本筆畫這一關。

我們不說過多的筆畫,我們只說那幾個最基本的筆畫,如:

1、點

2、橫(只說長橫)

3、豎(只說垂露豎)

4、撇(只說豎撇)

5、捺(只說斜捺)

6、鉤(只說橫鉤)

這六個最基本筆畫衍生出的那些複雜的筆畫我們先忽略。

你寫吧!

標準範本在哪兒?

你臨的在哪兒?

把標準範本和你臨的拼圖到一起,自己看看。

就全明白了!


老跨鬥


我們在臨帖之前,對書家的生平,性格作一瞭解,還有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要讀帖,做到理解的臨摹,比較容易上手。

此幅書法作品,書寫工整,有一定基礎。顏體楷書在章法上要注意字距較密,把字距行距大片空白分割到字的內部空間裡,單字也是外密中疏,所以安排結構時主筆收斂。這樣中宮部分寬闊,可是書者寫成了中宮較密的歐體特徵。在筆畫上要注意筆筆有力,這也是評價書法的重要標準之一。

顏真卿《勤禮碑》,莊重寬博,蒼勁雄偉。

歐陽修曾說:"顏公書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嚴尊重,人初見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愛也。其見寶於世者有必多,然雖多而不厭也。″

朱長文贊顏書:"點如墜石,畫如夏雲,鉤如屈金,戈如發弩,縱橫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獻以來,未有如公者也。″

歐陽修談的是顏體楷書的整體精神風貌,朱長文讚的是顏楷基本筆畫到位。他們的書評具體、形象。對把握顏體楷書的特徵有指導意義。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下圖為《顏勤禮碑》局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