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国的创立者大祚荣跟韩国人有关系吗?

大齐老朽


渤海国,是中国东北地区以靺鞨族人的粟末部人为主体民族的政权,建国者为大祚荣。

渤海国在建国后受唐册封,唐王朝在黑水靺鞨居住地牡丹江流域置忽汗州,设忽汗都督府,亦称“渤海都督府”,册其首领为都督,封“渤海郡王”,史称“渤海王国”;其国人自称“靺鞨”、“靺鞨国”或“渤海国”。《新唐书》称之为“海东盛国”。

渤海国建立民族为靺鞨,在先秦至西汉时期被称为“肃慎”,东汉时称为“挹娄”,魏晋时并见“肃慎”与“挹娄”的名称,南北朝时期被称为“勿吉”,实际上是后来建立金国的女真人的前身。

靺鞨的意思就是森林中的人,林中百姓。在隋唐时期东北地区靺鞨人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粟末靺鞨和黑水靺鞨。粟末靺鞨为接触汉文化的靺鞨人,而渤海国就是粟末靺鞨建立的。

渤海的建国者大祚荣,《旧唐书》称他为高句丽别种,而渤海人的风俗习惯和高句丽、契丹相同;《新唐书》称渤海人出自高句丽支配下的粟末靺鞨。高句丽灭亡后,粟末靺鞨大祚荣在696年从营州东徙东牟山,拥兵自立,并于698年割据其地自封为王,建震国,自立为振国王,遣使通于突厥。705年接受唐朝招安,向唐朝称臣,实现了和解。713年正式得到唐朝册封,成为渤海郡王,同时兼领“忽汗州都督府”都督的职务。大祚荣建国后极力保持外交上的和平:除了向唐朝称臣修好之外,也尽力保持与突厥、契丹、新罗和日本的友好关系。

而现在韩国人的主体则是高句丽时期南边的新罗和百济,在那个时期新罗百济是高句丽的死敌。在李绩灭高句丽的时候,新罗还出兵相助最终灭了高句丽。

在那个时期渤海国的疆域除了中国东北地区之外还有朝鲜半岛北部地区以及今日俄罗斯远东部分地区。范围比较大,至于说大祚荣跟韩国关系这完全是韩国人的一厢情愿。

《旧唐书》所载的“本高丽别种也”这句汉语。这里的“别种”二字指出创建渤海国的大祚荣只是跟高句丽族相类而不同种,类似这样“别种”或“别部”的汉语说法与写法,在中国史籍中经常出现。如《魏书·羯胡石勒传》中,就称说“羯语”、“深目、高鼻、多须”的羯族石勒为“匈奴别部”。

韩国人提出这种关系基于政治主张的需要,刻意主张“别种”即“同种”之意,将非主体民族的高句丽遗民认定为渤海国的主体民族,有误导嫌疑。


鄜延路节度使李


大祚荣是粟末靺鞨人,建立的海东盛国-渤海国,大祚荣的父亲是在唐朝武周时期被迁到营州,营州位于辽西,是唐朝北方军事重镇,此地有大量迁徙来的靺鞨人、高句丽人,还有契丹人、突厥人等,在营州之乱时,契丹首领李尽忠叛乱,靺鞨人趁机造反,被镇压后,向东北退却,并击败追击的唐军,在吉林的东部,靠近黑龙江地区建立“震国”,唐朝承认了大祚荣政权的存在事实,并赐封为渤海郡主,称为渤海国。

渤海国的统治阶层是粟末靺鞨人,底层百姓有靺鞨化的高句丽遗民加入,渤海国的建立与高句丽的亡国,相距时间不长,所以在东北地区,作为当地的土著民族,高句丽人加入到渤海正权,双方也是密切的联系,早在高句丽时期,白山靺鞨等部落曾依附于高句丽国,共同对抗来自隋唐王朝的攻击,靺鞨部落的骑兵成为高句丽屡寇辽东,南进朝鲜半岛的先锋,唐太宗在征高句丽时,曾怒斩三千靺鞨骑兵,以示报复!虽联系密切,但靺鞨人与高句丽并不是一个民族,靺鞨是肃慎氏,悒娄、勿吉,属通古斯族群,而高句丽来自于扶余系,语言上并不相通,为了共同的利益走了一起。

渤海国的粟末靺鞨与现代韩国人更是八竿子打不着。没有任何关系。韩国人来自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部落,语言、文化特征、习俗,是两个不同的民族!


黑土边疆


公元2002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牵头的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系列研究工程(简称东北工程),正式启动。作为国家重点项目的东北工程,涉及范围广阔,包括:古代中国疆域理论研究;东北地方史研究;东北民族史研究;古朝鲜、高句丽、渤海史研究;中朝关系史研究;中国东北边疆与俄国远东地区政治、经济关系史研究;东北边疆社会稳定战略研究等等。然而,正当东北工程如火如荼地开展进行时,本属中国内务的东北工程,却莫名其妙地,遭到了韩国的激烈反对。其反对的理由竟是指责中国,将本属于韩国历史范畴的古朝鲜史、高句丽史、渤海史纳入到中国历史范畴。古朝鲜、古高句丽的归属不在本章范畴,暂且不论。单就看看,韩国学者为何顽固坚持,渤海国是由朝鲜民族的先祖建立得那?韩国人给出的理由竟是,渤海国系高句丽遗民建立的政权,即或渤海国的民族主体是粟末靺鞨,那渤海国的王族也是源自高句丽后裔。基于以上观点,韩国学者们得出了两个奇葩结论,渤海国不仅是高句丽政权的延续,并与同半岛的新罗政权,构成了朝鲜民族历史上,所谓的南北朝时期。

对于韩国学者的说法,中国学术界根本无法认同。首先,中国东北地区的古代高句丽政权,同今日的半岛民族并无多大关系。国内学者早已给出权威的论证,我们这里暂且不论。再者,渤海国缔造者大祚荣的民族出身,也只是出自原属高句丽的粟末靺鞨,并非出自高句丽民族。故此,《旧唐书》才会记载,“渤海靺鞨大祚荣者”,本“高丽别种也”。“别种”二字指明了大祚荣并非高句丽人。而《新唐书》亦记载,“渤海,本粟末靺鞨附高丽者,姓大氏”。至于,随大祚荣迁入的部众,则主要为粟末靺鞨,及少数居于营州的高句丽遗民。其中,粟末靺鞨又由三部分构成,即:原属唐朝的粟末靺鞨、属高句丽的粟末靺鞨、后融入粟末靺鞨的白山靺鞨等部。作为新融合而成的靺鞨集团,为与以往的靺鞨部族区别开。大祚荣将本部靺鞨称为渤海靺鞨,意为从营州渤海边来的靺鞨部族。渤海国建立后,当地的原高句丽“逋残”,以及伯咄、安车骨、拂涅、白山、号室等部靺鞨遗民,都归顺了渤海政权。又经长期共同生活,这些当地遗民逐渐同大祚荣的部众,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即渤海人。经学者考证,渤海民族确实混有部分汉、契丹、高句丽血统,但其主要来源,还是以粟末靺鞨为主的靺鞨族群。总之,学术界一般认为,大祚荣,还有渤海民族,都跟高句丽没什么直接关系,更与今天的半岛民族八竿子搭不上边。韩国学者针对渤海国的种种滑稽言论,未免有乱认祖宗之嫌。事实清楚地摆在这里,就是不知道韩国学者的玻璃心,能否接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