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龍本《蘭亭》:會稽山陰一場醉,醉了歷史,醉了今天


神龍本《蘭亭》:會稽山陰一場醉,醉了歷史,醉了今天

永和九年(公元353年),農曆三月初三

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正是一個春遊的好天氣!

彼時,一代“書聖”王羲之任會稽內史、領右將軍,相約謝安、孫綽等一眾好友,共計41人,前往會稽山陰的蘭亭遊玩,行“修契”之事,曲水流觴,飲酒賦詩,進行了一場“盛大”的文人雅集。

話說推杯換盞間,他們便已有26人作詩,並匯之成集,曰《蘭亭集》。而後眾人又起鬨讓王羲之做序,羲之原本還在推辭,但幾杯酒下肚,一種感覺便莫名而生,隨即就提起一支狼毫筆,展平蠶繭紙,氣沉丹田,筆走游龍,頃刻間寫下一篇《蘭亭集序》。

神龍本《蘭亭》:會稽山陰一場醉,醉了歷史,醉了今天

神龍本《蘭亭序》


公元2020年,農曆三月初一

距離王羲之等的蘭亭集會已經過了1600多年,今天的天氣也如那日一般,然而我們卻還在“疫情”的防控之下,我們是不能夠像他們那般來一場“蘭亭雅集”的,但我們卻可以欣賞,欣賞那一紙《蘭亭》。

展開了“神龍本”的《蘭亭序》,我似乎聞到了那年春日的芬芳……

神龍本《蘭亭》:會稽山陰一場醉,醉了歷史,醉了今天

神龍《蘭亭序》


東晉時代的郊遊,暢飲,酣歌,書寫,一切都顯得那麼的愜意,沒有"建安七子"、"竹林七賢"的曲折與吞嚥,在這疫情肆虐的當下,我覺得連呼吸都通暢了許多。

一代“書聖”王羲之仕途困頓之際,到了蘭亭,而後他找到了真正的自己:一份從容、淡定與灑脫。

曾經,他最嚮往的是拯救東晉,救社稷黎民於水火,也曾歷任秘書郎、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可是,朝堂的渾濁、官場的黑暗又怎能容得下他這個兩袖清風的白面書生?入了朝堂卻不按官場的規則辦事,即便他是王氏世家子弟,也免不得被一場風波吹到了會稽。

神龍本《蘭亭》:會稽山陰一場醉,醉了歷史,醉了今天

神龍《蘭亭序》


離開政治漩渦的建康,王羲之既失落,又欣慰。他離自己的理想越來越遠,卻離大自然越來越近。

“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

所有的官場紛擾、混亂時局、刀光劍影,在這些面前,似乎都被隱去了,歲月也被這縷陽光抹上了一層金色的光澤。

只有這個時候,人的心靈才能沉靜下來,呼吸大自然的芬芳,想一些更為玄遠的事情。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王羲之焦灼的表情松馳了下來,我似乎看到了他的側臉,被蟬翼般細膩而透明的陽光包裹著,顯得那樣的柔和。他忽然間沉默了,面對著大自然,面對著蒼穹宇宙,他對生命有了更深的認識,這認識超越了功利,進行著昇華。

神龍本《蘭亭》:會稽山陰一場醉,醉了歷史,醉了今天

神龍《蘭亭序》


他的那份“樂”自不必說,而他的憂傷,則正是緣於這份"樂"。因為人的生命是短暫的,來得快,去得也快,猶如曇花。

“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死亡是生命最終的節點,在這個節點面前,即便是王羲之也很難瀟灑起來。所以他的《蘭亭集序》開始是愜意輕快的,但隨著他對生命追問的越深,調子就變得越發的沉重,因為生命的深處是孤獨,一種與生俱來、而又無法擺脫的孤獨。

“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攬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蘭亭序》寥寥三百二十四字,一個東晉文人的複雜心境就這麼一點點地展現了出來。揭開那莊嚴與繁華的表層,內裡的是永遠的淒涼,但打動人心的,卻又恰是這份淒涼。

神龍本《蘭亭》:會稽山陰一場醉,醉了歷史,醉了今天

神龍《蘭亭序》


盛唐時期,唐太宗曾痴迷於《蘭亭集序》,除了其本身“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的書法特色,還有一個原因就在於它道出了人生的大感慨:“存在”與“虛無”——這觸及了他那根最為敏感的神經。最終,他更是因為自己的一己之私,帶走了《蘭亭序》的真跡,使得後世文人陷入永遠的嘆息之中。

但人們依然想把它"追"回來,於是就有了一種新的方式——臨摹。

自唐太宗以後,歷朝歷代,太多的書者,加入到了這浩浩蕩蕩的臨摹陣營中,他們站在一起,在臨摹中,滲透進自己的風格和時代的審美趣味。於是《蘭亭集序》借用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手,反反覆覆地進行著表達,進行中一次又一次的重生。

世界上也再沒有一種文化,能夠像中國文化這樣陷入深深的文字崇拜。這種崇拜,通過對《蘭亭序》的反覆摹寫,表現得淋漓盡致。

神龍本《蘭亭》:會稽山陰一場醉,醉了歷史,醉了今天

神龍《蘭亭序》



公元502年,南北朝最有才華的皇帝——梁武帝蕭衍,命時任散騎侍郎的周興嗣從王羲之書法中選取1000個字,編纂成文,並要求這1000個字不可重複。周興嗣煞費苦心,完成了任務,於是中國歷史上有了第一篇《千字文》。從此開始,到20世紀中葉,每代人在開始學習知識時,都會讀到這樣的文字:"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張……" 琅琅的誦讀之聲,使得其中的每個人都會與那個東晉的王羲之相遇,而王羲之的字,也成為每一代中國人的必修課,貫注到中國人的生命記憶和知識體系中。

《蘭亭序》,一張薄薄的絲絹,就這樣形成了一條漫長的鏈條,在歲月的長河中環環相叩。在後世文人、藝術家的參與下,《蘭亭序》早已不再是一件孤立的作品,而成為一個藝術體系,支撐起古典中國的傳統藝術,也支撐著中國人的藝術精神。

王羲之或許不會想到,正是他對良辰美景的流連與哀悼,對生命流逝、死亡降臨的愁緒,使得一紙《蘭亭》從時間的囚禁中掙脫,獲得了永久的生命。

神龍本《蘭亭》:會稽山陰一場醉,醉了歷史,醉了今天

神龍《蘭亭序》


逝者如斯,

曲水流觴。

會稽山陰一場醉,

醉了蘭亭,

醉了歷史,

醉到了今天,

醉倒了一代又一代。

注:本文所附圖片是據傳為馮承素臨摹的神龍本《蘭亭序》,神龍《蘭亭》乃是流傳至今的《蘭亭序》摹本中最為精美的一眾。

謝謝關注,更多作品可點擊鏈接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