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丧事喜办”怪象何时了?老农想不通,难道很值得高兴吗?

liguangweg13


生老病死,自然规律,高龄无疾而终,含笑九泉,喜登极乐世界。可以说是每个人最终的归属。有些地区的农村,确实存在着丧事喜办的现象。



我三奶奶,87岁,上午还在村老年茶馆打麻将,中午回家吃完饭,坐饭桌边,烟还没抽完,就断气了,前后不到10秒钟。

我几个伯伯,叔叔,赶紧通知亲朋好友,等我们赶到,三奶奶寿衣已经穿戴整齐,躺在门口里面的凉席上了,我扑跪灵床,嚎啕大哭,想着三奶奶生前对我的各种好,从今往后再也看不见她了,真是特别伤心。几个伯伯,叔叔都拉我起来,并劝慰,人死不能复生复生,她这是喜死,值得庆贺才对。


大伯家请厨子进门,大摆筵席,广接亲朋,也请来了据说是,县里最好的乐队,前后唱闹了三天,有小品,魔术,歌曲,戏曲,当然搞笑的,甚至低俗的歌舞都有,比如歌曲:今天是个好日子,开心马骝,千年等一回 ,小苹果,八戒背媳妇等这些歌舞。

我从三奶奶去世,一直忙前忙后,开车帮忙采购食材,祭奠用品。帮忙联系火葬场,选择下葬墓地,迎来送去的工作,三天两夜都没休息,几天都沉浸在悲痛和忙碌中,听他们闹这些歌舞,我上台把乐队电子琴,架子鼓都给他们掀了,后来被人拉住。

不反对停丧三天的习俗,是怕去世的人假死。也不反对邀请亲朋好友,前来吊唁,缅怀先烈对我们的淳淳教诲。我讨厌的是,庄重悲痛的时刻,被恶搞来破坏和亵渎,活着不孝,死了胡闹这些农村陋习,希望被文明风尚所替代。


文章乡村健康生活大纲原创,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告删除,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都看到这里了,还愣着干嘛呀?赶紧点赞关注啊!每天都会有精彩与您纷呈。


乡村生活健康大纲


在农村这种“丧事喜办”最常见了,从我记事起就一直存在,反正在我们这里只要有老人过世就会有人过来给红包,然后摆上好几桌,搞得和吃酒席一样,再接着就是请乐队吹吹打打,还会请人和尚过来做法式等,有的甚至通宵在哪里吹吹打打,搞得我们都无法安睡。在我的记忆中丧事和喜事是最热闹的了。

老人过世后要“丧事喜办”也是有要求的,老人的年纪最少要达到70岁以上,而且也不是因为病痛去世的,然后过世老人的子女是孝顺的,这才可以“丧事喜办”。其实老人过世后搞的这么热闹和中国人的传统有关系,中国自古以来有朝拜祖先美的,认为人过世后并不意味着结束,去世的人可以为后人祈福,保佑后代,所以后代人把葬礼办的非常隆重,希望去世的老人能更好的为后代祈福。

而现在的丧事都变味了,不知道的人还有可能认为是喜事呢。有些人生前对老人不管不问,到老人去世后就把葬礼搞的非常隆重,因为怕别人说闲话,有的甚至是在攀比,觉得办的热闹才是对老人孝顺。以前办丧事简单的请个唢呐班吹拉下就下葬了,现在他们觉得唢呐班吹的声音不够大,还请了乐队,搞的整条街都知道。甚至更加离谱的就是还请表演团表演一些低俗的东西给大家欣赏,各种花样百出。

个人感觉人过世后没有必要搞的这么热闹,生前对老人好点是最大的尊重。

以上是个人所答,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村里的男青年


小时候最怕村里有人过世了,因为办丧事那场面特别的悲伤,除了过世的人的亲人各种悲痛的哭喊声,丧礼上敲锣打鼓吹呐的那种音乐声也是很悲伤的,让人听着也莫名的伤心、难受,那时候小,很害怕听到这种声音,曾经为了不听到这种声音,躲在被子里捂住耳朵呢。

要说农村“丧事喜办”我是没见过的,上个月底,村里有一老人过世,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过世的,据说办得挺简单的,他们家离我们房子不算很远,但那些亲人的哭声我们在这边能听到,很悲伤,哭着蛮久的,后面送丧的时候也一路哭,我没出去看(这边的习俗是不能去看的,而是关闭门窗待在家里)。

之前在网上看到了一些地方的农村“丧事喜办”的视频,感觉有些还能接受,但有些就显得比较恶俗、低级趣味了,那场面感觉更像是为这些活着的人举办的娱乐活动,我个人认为有些过分了,不尊重过世的人。

读书的时候,宿舍的人也会聊些自己农村家乡的一些趣事、怪事,有舍友就说到了自己农村老家农村“丧事喜办”的事儿;那舍友说,农村“丧事喜办”也不是所有过世的人都可以办的,一般是健康高寿(超过80岁)、正常死亡的老者才行,因为高寿嘛,这本身就是很值得开心的事儿,到后面正常死亡自然离世,老人没有病痛,这是好事,办丧礼办得喜庆一些,没有传统丧事的那么严肃哭的死去活来,让老人热热闹闹、安安乐乐的到另外一个世界去,而这不代表其亲人内心不悲伤。

所以这样的“丧事喜办”,相信大伙都能接受吧?乡居小菜是能接受的,不过我接受不了的是一些“丧事喜办”上的低级趣味节目,比如请人跳些艳舞、播放露骨情歌音乐之类的,这样就有娱乐的成分了,想想几十岁高龄的逝者在世的时候也不喜欢这样的节目吧,这样搞,不尊重逝者。

而说到“丧事喜办”上播放的音乐,除了露骨歌词的情歌,有些还播放《今天是个好日子》、《千年等一回》、《开心的马骝》等之类的“喜庆”歌曲,光听歌名,就让人有些反感了,难道这是庆祝老人过世吗?若是过路的人不知道是办丧事的,光听到这样的音乐还以为是结婚 、入新居等办酒席放的音乐呢,不太合适。

现在农村“丧事喜办”越来越多越来越热闹,感觉还是办得稍微保守些的好,一些比较低级恶趣味的表演、音乐还是就不要搞了。


乡居小菜


农村丧事喜办现象层出不穷,其实这个问题对现在而言是比较普遍的,像以前办丧事,都是哭得稀里哗啦,是因为亲人走了心里难过,但人死不能复生,活着的人不还得要好好活吗?其实也不是所有的伤势都是喜办。



1.小时候看到办丧事的记忆。

记得小时候在我们村里面,有一个40多岁的人生病死了,而他的儿子才11岁,而他死了之后他们家人还不敢把这个消息告诉他,年迈的父亲,后来没过多久,他的父亲自己也知道了消息,因为伤心过度不到两个月也去世了,像这种丧事就办得让人同情,村里的人都觉得他们家太可怜了,后来没过多久,他的小孩也辍学了,那小孩就上了小学三年级,经过这件事之后我再都没有见过他,直到长大了,现在才看到了他,而且他还混得风生水起,这可能就是人们所说的穷人家的孩子早早当家吧!而且在我们老家还有一种说法叫,爹死儿子乖,这句话虽然不好听,但我只是在这里面表达一下他们家小孩很努力。



2. 北方喜丧的习俗比较多。

上面主题上所说的丧事喜办其实这是有一定的说法而得,而且还得看死者的年纪。以前父母在北京打过五六年工,我放暑假也会过去玩,然后经常能看到有老人死了之后,他们都会请那些二人转演员或者唱歌的,还要请哭丧的人,当时我也感到不解,后来听北京的老人们说这种叫喜丧,而不是所有的伤势都能办喜丧,而是要那种七八十岁的老人去世之后才能办喜丧,因为他们已经到那个年纪,,活的岁数比较大,没有什么遗憾,所以这种才办喜丧,像年轻一点的就不可以办,(这种我就不解释了),因为这种说起来比较难听,毕竟使使者为大。



其实像北方人办喜丧这还是较多,在我们南方这种虽然有,但不是主题上所说的丧事喜办层出不穷,在我们农村还是比较少,而且不是说所有的农村都可以办,毕竟他们有自己的风俗习惯,而且在农村的人思想比较落后,很多还是不会选择喜丧,如果在我们村丧事喜办的话,会被上一辈的老人责骂和谴责,在村子里面也抬不起头来,人家会说你不孝,所以说这种现象在我们村里还没有出现过,但是在别的村我是看到过的,但也是我在话题中所说的只有老人才能这样办。

你们那边也有丧事习惯的风俗吗?欢迎下方留言评论。


啊伦的日常VLOG


生老病死,自然规律,高龄无疾而终,含笑九泉,喜登极乐世界。可以说是每个人最终的归属。有些地区的农村,确实存在着丧事喜办的现象。

我三奶奶,87岁,上午还在村老年茶馆打麻将,中午回家吃完饭,坐饭桌边,烟还没抽完,就断气了,前后不到10秒钟。

我几个伯伯,叔叔,赶紧通知亲朋好友,等我们赶到,三奶奶寿衣已经穿戴整齐,躺在门口里面的凉席上了,我扑跪灵床,嚎啕大哭,想着三奶奶生前对我的各种好,从今往后再也看不见她了,真是特别伤心。几个伯伯,叔叔都拉我起来,并劝慰,人死不能复生复生,她这是喜死,值得庆贺才对。

大伯家请厨子进门,大摆筵席,广接亲朋,也请来了据说是,县里最好的乐队,前后唱闹了三天,有小品,魔术,歌曲,戏曲,当然搞笑的,甚至低俗的歌舞都有,比如歌曲:今天是个好日子,开心马骝,千年等一回 ,小苹果,八戒背媳妇等这些歌舞。

我从三奶奶去世,一直忙前忙后,开车帮忙采购食材,祭奠用品。帮忙联系火葬场,选择下葬墓地,迎来送去的工作,三天两夜都没休息,几天都沉浸在悲痛和忙碌中,听他们闹这些歌舞,我上台把乐队电子琴,架子鼓都给他们掀了,后来被人拉住。

不反对停丧三天的习俗,是怕去世的人假死。也不反对邀请亲朋好友,前来吊唁,缅怀先烈对我们的淳淳教诲。我讨厌的是,庄重悲痛的时刻,被恶搞来破坏和亵渎,活着不孝,死了胡闹这些农村陋习,希望被文明风尚所替代。



游戏人超超


农村丧事喜办,在我们地区已经成为过去式了。

记得小时候,家里老人死后都要隆重的办一场,家里没钱借钱也要办,几乎都是这样。三天吃喝,村里人都帮忙,抬棺材的打赏,拿花圈的打赏,抬精的打赏,还有吹手,几步一停一打赏,那时候吹手是个赚钱的行当。第二天,第三天晚上还有节目,都演二人转。记得那时候,谁家老人过世,小孩子都高兴,因为有热闹看,还能吃上几天,大人帮工,小孩自然就去吃饭。只是苦了办丧事的家庭,有的没钱也要打肿脸充胖子。办喜事是赚钱的,而办丧事是陪钱的,陪的还不少。

雇吹手演二人转已经过时了,现在就是演也没人看。后来用喇叭代替吹手,一些过程都略掉了。十年前,有一家老人死后,只雇抬棺材的人,老人入殓后直接抬到山上埋了,给村民钱,只招待亲戚,村里有些人仿效。现在连大棺材当地政府也不允许了。其实这些习俗是不好的,但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一点点变成历史。我们地区有些十五清明买鲜花,这也是时代进步的表现吧。

其实丧事喜办,意思是老人生前好好对待,死后不用大操大办,正常的死亡也不要过度伤心。如果为了办丧事而花费很多钱,让别人热闹一下,老人家属还要花费很大精力,那可就不是喜丧了。


农业空间


首先,死人肯定不是一件值得庆祝值得高兴的事。

丧事喜办最早的时候是针对高寿的老人去世后的丧事形式,有些地方认为老人高寿去世是仙逝,是要成仙到极乐世界去的,所以要当喜事来办,还要请戏班子来唱戏,但即便如此,孝子孝孙还是悲伤的。

我19岁父亲去世,整个丧事前后几天都是在悲哀的氛围中度过,那时如果有家人在白事上不哭不悲那是会被人戳脊梁骨的,更别说嘻嘻哈哈。但不知从何时起,这种形式发生了变化,请人唱歌,请人演滑稽戏,甚至请人来跳一些低俗的舞蹈变成了丧事的主流。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素质却变低俗了,一个个跟风,你家请了唱歌了,我也请唱歌,相互攀比,你搞得热闹,我办得比你更热闹,丧事不再是去追悼死者,只是众人嘻戏的聚会,打牌,看低俗表演,甚至脱衣舞都有。

究其原因,是当下国民意识形态的缺失,无信仰无敬畏!


67love


关于这个问题我做不到,丧事喜办。家里边儿突然少了一个人。就这么离开了我们不管老人是生病离开的,还是自然生老离开的心里边儿都是接受不了的。低落的心情还要把老人的丧事办的喜庆。根本就是无从接受的。真正有心有感情的人,孝顺的人是做不到丧事喜办的。家里边儿刚去世一个亲人没有那么高兴。对于没心没肝的只为了收份子钱,感觉他平时给别人了那么多钱呀,自己家终于办了一次事情,别人也给他随份子钱。也为了面子把事情变办的风风光光的为了自己活着的人的面子。生的时候该孝敬的孝敬,该生病了该看的看,该吃什么的吃,想去哪里转了,抽出来时间多陪陪,带着家里边儿亲人到处去转转,看看大千世界。当身边的亲人去世的时候,那是非常沉痛的。我是做不到喜庆大张旗鼓高高兴兴的办。但是也不能亏了来到家里边儿的亲朋好友。做到实实在在就好。亲人都不在了,你在办的喜庆在高高兴兴的。又有什么用呢?


土豆洋芋娃


老农想不通很正常。这毕竟不是值得高兴的事儿。我们这里的农村办丧事不是当喜事来办的。只有一种情况例外,就是老人到了八十,九十多岁正常老去的,就要按喜事形式办,叫喜丧。假如丈夫去世几年了,老伴活到九十高龄也死了,那么老伴的丧事就要办成喜丧。帮忙人每人扎个红布条,把丈夫从墓里挖出来,雇来老道和吹喇叭的红红火火上街热闹一番。晚上还有歌舞,还要放那种礼花炮。最后出殡那天把老伴和丈夫合成阴婚,安葬在一块儿。


乡村见闻启示


五一黄金周我最大的收获是参加了一场令人哭笑不得、不伦不类的葬礼,它为我弥补了没有旅游的缺憾,让我看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碰撞,现代的农村人对生活的理解。

天气暖和以后就答应过孩子去踏青,总有数不清的理由不能成行,五一休长假,正好去农村的姨家,连串门带踏青,能赶上种园子,我已经和姨、姨夫他们沟通好了,给我们留块地方,我们去种菜。

5月3日,我们来到姨家。可是一到地方我们就发现大事不妙,我姨夫的父亲去世了。我姨家和他父亲家不住在一起,但在一个村上,全家人都去忙活丧事了,论辈分我管去世的老人家叫姥爷,我们一行人有赶紧去姥爷家吊孝,离姥爷家很远的地方就听的有管弦鼓乐和唱二人转的声音,等我们走进姥爷家的院子,一看原来是在这有一班人连拉在唱的,在院子的靠南头高搭灵棚,灵棚地当间放一大红棺材,两边跪着我姨和姨夫在内的姥爷家的子女们,我见此景拉着女儿到灵棚前,一边走一边与女儿讲要在灵前三鞠躬,女儿没有见过这阵势,其实我也没见过,只是听说过, 既来之,就必须按规矩办,我女儿很不情愿,我告诉她,你没看见棺材前的垫子吗?如果我们是男的还要磕头的,我俩来到棺材前站定,一起三鞠躬,灵棚里的人冲着我们边哭边磕头,我们是见到了以前只有在电影和电视剧中一样的镜头,我们礼毕进屋,首先看看姥姥,说几句安慰的话,这里有很多人都认识我,又有人给我和女儿一人扎一条孝带子,我与女儿对视一下,心想这回孝子贤孙当定了。饭,我问姨,葬礼是怎样安排的,为什么这么办。姨告诉我,因为姥爷和老儿子再一起过(姨夫是老大),所有程序都按他的想法办,我问那你们这里允许土葬吗?为什么还请唱二人转的?姨告诉我,不允许,明天早上赶在第一班先火葬,然后,再装到棺材里深埋在自己家的地里,不留坟堆,在上面种一棵树,留一念想。老人今年八十四岁去世,算喜丧,必须要大办,热闹点的.


第二天,从6点半开始了,准备去殡仪馆的程序,先开光,又摔盆的,一路大小汽车十多辆,在唢呐的乐曲中浩浩荡荡出发。

10点钟,车队回到家里,开始又一轮的葬礼程序。所有戴孝的人(也包括我)全跪在院子的棺材前,主持人先把用红布袋装的骨灰放入棺材里,钉好棺材的盖板,由8个年轻力壮的男人抬着把棺材装上汽车,然后,我们一行四、五十人走在汽车的前面,走上二十步左右,由打番带头先跪下磕头,人们喊着自己应该对死者的称呼,哭几声。我一直走在队伍的后面,刚一开始我也跟着跪着,可是跪了几次,我的体力不支,跪完之后起来就有些费劲,我发现有人在后面就蹲着,我想:我也照办吧,反正也是八竿打不着的亲属没人会笑话我什么的,我也哭不出来。我很佩服开车的司机,我们走的本来就慢,还要停下来,而车却不能停下来,你说这车该咋开,不容易呀……

终于要到土葬的自留地的地头了,不是直系亲属的女眷不让去墓地,我可以堂而皇之的不在继续受罪了。我站在地头上,往后看,好家伙!一溜汽车拉着十多个花圈,有纸扎的房子,还是楼房哪,全套的家电等,满阔气的。我找了一辆面包车,赶紧坐下来休息休息,已经快十二点了,我早已经筋疲力尽了。

车上的人在说:你看人家把事情办的的多敞亮,在这个屯子里是数第一了。我不明白,光把丧事办好是大家伙看的,平时对活着老人的孝顺就不重要吗?我姨夫的父亲有五个儿女,姨夫是老大哥三个,两个妹妹,我知道我姨夫他们之中的二儿子,最不孝顺,别说有病有灾的和过年过节的给点钱,有时做好饭去叫过来吃,都不愿意来,很少过来打照面,来看看父母,可是今天哭的最响的却恰恰是他们两口子,我真的不知道他们是良心发现,还是逢场作戏。

我想,我们对待家中的老人,平时应该对他们多关心、多照顾,能做到的都做到了,比人真的走了,又哭又喊的强许多。

我在这里大声的说:所有的作儿女的人,请你善待自己的老人,不要作自己抱憾终生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