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国战争史上,发生过哪些令人窒息的神操作?

史学达人


《特赦1959》里黄维有一句说得义正辞严的话:“我们确实是打了败仗,但这并不能证明我们都是蠢材。”从表面来看,这个话还真是没什么问题。国军里确实不是没有能人,也并不都是蠢材。只不过,黄维确实是个蠢材。这个问题今天不说了,就说说东北的问题。

如果只是从“令人窒息”这个标准来衡量,那么最适合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就是辽沈战役的时候,中央强令东北野战军先打锦州了。因为先打下了锦州,完全切断了国军从陆上退入关内的通道,对东北剩下的三十多万国军形成了关门打狗之势,加速了国军在东北的崩溃速度,而辽沈战役未放一兵一卒进入华北,又为下一步的平津战役打下了基础。如果说中国的地图是一只鸡,那么锦州就是这只鸡的咽喉。正因为第一招就打在咽喉上,鸡头就整个断了。

在辽沈战役发起之前,东北国军已经只能退守三个孤立的据点,也就是长春、沈阳和锦州。但这时候北宁路已经被解放军切断,从锦州到天津的津榆路上的绥中、兴城等地也相继被解放军占领,铁路线也也已经被切断。所以,这时候国军在关外的长春、沈阳和锦州三个集团相互之间名义上可以救援,但实际上行动起来缓不济急,并没有能力真正有效的进行相互支援。

沈阳是东北国军主力所在,但沈阳国军并不敢毛线前出五六百公里去救援长春被围困的十万国军。原因很简单,国军始终认为,解放军对长春长围久困,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解放长春是其次,真正目的是为了围点打援,也就是围歼东北国军唯一的机动兵团廖耀湘兵团。同样,因为沈阳到锦州的铁路线北宁路被切断,相互之间在换季之际进行救援也是非常困难的。这也就是解放军已经开始围攻锦州之后,廖耀湘兵团不能沿铁路西进,却只能向北绕道出辽西的原因。

国军上到统帅部,下到东北剿总,对接下来解放军到底会先打哪里,都有不同的判断,但最基本的判断还是先打锦州。甚至连当时在锦州的国军联勤总部第十兵站总监部少将总监黄炳寰也认为,解放军一定会先打锦州。他的理由是,锦州是沈阳和长春的补给基地,如果用重兵先攻下锦州,则长春和沈阳两地完全陷于孤立无援的地位,不急上会更为困难,可以不攻自破。如果不先打锦州,就强攻长春或沈阳,这都是要打硬仗,必定会付出极大的牺牲,而后还要再攻锦州,代价就比较大了。

为此,黄炳寰还向参谋总长顾祝同、联勤总司令郭忏和东北剿总司令卫立煌写了一个敌情分析判断的报告,主要就是分析解放军一定会先打锦州,而不是长春的原因。黄炳寰不仅提出了这个判断,而且还给出了自己的意见。他的意见是,在华北在山东地区缩减攻势,抽调兵力,在葫芦岛登陆,向锦州攻击,东北方面则应尽早放弃长春,退守沈阳,并且在解放军围攻锦州的时候,沈阳部队等到长春守军退下来之后,一起向锦州方向撤退,前后夹击,可以夺路而逃。

不过,黄炳寰的这个意见呈上去之后,就如同泥牛入海,再无消息了。这倒不是因为国军统帅部都是蠢才,没有看出解放军最有可能先攻锦州,而是看出来了也没用,因为这时候国军统帅部和东北剿总、第九兵团之间存在着很深的矛盾,东北剿总和锦州范汉杰之间也有很深的矛盾,将帅不和,矛盾重重,各有怀抱,各自打算,已经没有人能够完全消除这些矛盾,来推动东北国军做出统一的行动。这也是很多时候国军统帅部会直接指挥到师的原因,因为统帅部不指挥调度,整个部队就没办法统一行动了。

就比如长春,从七月份开始就已经断粮了,到九月份解放军开始围攻锦州时,锦州守军完全没有能力独立突围。推动六十军做出最终起义的导火索,就是郑洞国接到国军统帅部强行突围的命令后,准备实施,不然六十军可能还会再等一阵子。而且,黄炳寰的分析中认为,只要围攻锦州,解放军留在长春的部队就不会太多,长春守军就有机会突围。但事实是,虽然围困长春的部队确实只生下了一个主力纵队,但却配属了多达七个师的地方部队,兵力上仍然和长春守军相当,而且没有内部矛盾,更重要的是,物资供应充足,不存在吃不饱饭的问题。

在是否救援锦州的问题上,国军统帅部和东北剿总、第九兵团司令官廖耀湘之间的矛盾完全暴露出来了。统帅部认为,沈阳国军主力全力西进,和东进兵团会师锦州,与东北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这是打开东北局面,扭转东北局势的唯一机会;但卫立煌认为,辽西河网纵横交错,出了沈阳到这个地带,就有可能被解放军消灭,所以卫立煌实际上反对救援锦州,希望继续坚守沈阳;廖耀湘表面上同意救援锦州,但他认为应该先退到营口,再向西攻击,这样可进可退,实际上是无心恋战,想直接从营口逃走。

这就是《特赦1959》中杜聿明和王耀武讨论过辽沈战役的情况,杜聿明确实也去指挥调度了,主要任务就是救援廖耀湘兵团,也发布了命令,部队也不是完全不执行命令,但打起来却并不是那么回事。所以,他们讨论的结果就是,国军的失败不在于军事,而是政治。这是实话。最主要的政治失败就在于,这时候国军内部矛盾重重,各有各的想法,相互之间推诿扯皮,统帅部有统帅部的考虑,战区有战区的考虑,高级将领有高级将领的考虑,中下级将领有中下级将领的考虑,早已经不是一条心了,想不到一起,力不往一处使,失败就是必然的了。


萧武


想要令人窒息,必须得很臭很臭才行!

没错,近代中国的很多军事指挥官,很会用臭味袭击别人!

在我们80后的语文课本中,有一篇《冯婉贞》的课文,讲的是冯婉贞女英雄用中华传统武术抵御八国联军侵略的故事,当时我们太年轻以为冯婉贞真是厉害!中华武术真是厉害。

当我们长大后学习了基本的军事学后就发现,冯婉贞之流其实和正宗的义和团没什么两样!义和团最精锐的部队配合董福祥甘军进攻西什库教堂等洋人据点,结果几十天下来一个洋人没杀,反而误伤了很多路人。而在教堂里,一对夫妻各拿一支步枪,开始了一场爆头竞赛,从容不迫对外射击,男的打中了100多人,女的则是打中了200多人。

不过,义和团更为令人窒息的操作是,居然抄了清军后路,直接导致了天津失守。当时天津守备主要是聂士成的武毅军,义和团被调来打辅助。聂士成一向看不起这些神神叨叨的义和团,也曾亲自用机关枪测试过义和团的刀枪不入手段。天津保卫战进入白热和时,义和团悄悄跑到聂士成家,劫持了聂士成的妻儿家人。聂士成急火攻心,丢了八里台阵地带兵去抢家眷,结果半路就被八国联军的炮火轰死了。天津就此陷落。

义和团都是一些智商低于20的傻子和神棍,承认义和团战斗力的慈禧、刚毅、载漪等人也是弱智。八国联军眼看就要攻入通州支取北京城,这些八旗废物们突发奇想,要用“跳大神”的方式挽救大清国。

跳大神是满洲萨满教的传统,也是东北老爷们老娘们非常热爱的一项体育运动。经过八旗贵族的民主商议,慈禧老佛爷亲自拍板,大清国决定请“三界伏魔大帝”、“关圣帝君”下凡,横扫八国联军,让大清国称霸世界!

对此,慈禧派人到五台山请了一个得道高僧,给他戴上蓝头巾绿战袍,跨上赤兔马,拎着青龙偃月刀,对着八国联军的炮兵阵地就是一个冲锋!

如大家所想,关二爷的cosplay秀被八国联军的炮火轰成了渣渣。

你以为这就是最令人窒息的清军操作方式了吗?

不不不!清军的脑洞远远超出你想象。

林则徐,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坚定认为英国人没有膝盖,上岸后“一仆不能复起”,只能任人宰割。于是在他的教导下,清朝军队基本放弃海防,等着英军上岸后列队完成发起冲锋,再与对方肉搏。结果可想而知,英军只是不愿意给清朝的官员和皇帝下跪,三段式射击都是跪着来的,一排排的子弹打过来,清军就崩溃了。

杨芳,白莲教起义的镇压者,清军的常胜将军。鸦片战争中,杨芳发现“夷炮恒中我,而我不能中夷。我居实地,而夷在风波摇荡中。主客异形,安能操券若此,必有邪教善术伏其内。”于是,杨芳在广州城征集大量的马桶,把臭烘烘的屎尿摆放在海面上江面上,以此阻挡英军。结果,战场上屎尿齐飞,惨不忍睹!

鲁迅在《阿长与山海经》中讲过长妈妈的战争回忆“城外有兵来攻的时候,长毛就叫我们脱下裤子,一排一排地站在城墙上,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来;再要放,就炸了!”其实这种神操作,不仅出现在清军和太平军的作战中,清军在与白莲教作战中更为常见。当时白莲教教主王伦让女弟子脱光光了一字排开阵前,结果清军更狠拔了自己的体毛放进大炮,不受任何影响。王伦又让青年男弟子全裸出战,清军更狠派来一群老妓女“老阴克少阳”,分分钟灭了王伦。

据说义和团也曾征集大量妓女脱衣服来克制八国联军炮火,我没看到这方面资料,料想应该是真的。

近代战争史上,这种迷信思想特别有市场。这种迷信思想指导下,民国的傻缺文人写成的各种《马前课》《烧饼歌》也被现代的脑瘫患儿奉为圭臬。

放在国民党军队中,这种愚蠢到窒息的操作也不少。

《特赦1959》中的蔡守元,最喜欢用罗盘算命,可见他的原型是国民党内著名的罗盘将军张滏。张滏1949年年底逃到博白,准备从海上撤退。可是他临时算了一卦,大吉!于是停下不走了。没想到解放军一天之内行军一百多里,追上给他全歼了,张滏本人也当了俘虏。

《特赦1959》中有个镜头说杜聿明回忆淮海战役,要求把院子里的数砍掉,因为四合院里面一棵树,正好是一个“困”字。这个故事好像很多国军将领头上都有,到底是谁的我也说不清。

淮海战役前期,黄百韬带着五个军的大兵团好不容易过了运河,准备继续逃往徐州。没想到64军军长黄振湘不同意撤退,要在碾庄死战不退。原来,黄振湘听说黄百韬给他在大许家的阵地是一座土山,那是关羽战败投降曹操的地方,坚决不肯去。没想到,华野司令粟裕不信邪,就把指挥部设在了大许家的土山上,全歼了黄百韬五个军。

国军还有很多类似的迷信故事,这些人“不问苍生问鬼神”,不失败还真是见鬼了!


历史知事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当时美国粗暴的干涉了朝鲜内政,组建了所谓的联合国军进入朝鲜,而在这些联合国军中,有一个国家最为令人窒息。

这个国家就是土耳其,一开始土耳其国内认定是去朝鲜就是去宣扬一下国威,也就是说在各国面前展示一下土耳其军队的面貌。


所以土耳其派出了一个精锐旅前往朝鲜,他们神采奕奕的出现在朝鲜战场,一个个英姿飒爽。

当联合国军都竖起大拇指的时候,土耳其精锐之旅淡定的奔赴战场,这让很多国家的军队由衷的佩服。

而更厉害的时候不久就传来了捷报,说是土耳其旅歼灭了一支敌军的前锋部队,缴获颇丰。并且抓到了俘虏!

这让联合国军皆是为之一振,纷纷赶去准备为土耳其旅来庆功会,后勤部连香槟和水果罐头都运过来了。



然而当庆功会要开始的时候,一个消息传来,南朝鲜的一个连遭遇到猛烈攻击,全连壮烈牺牲。不知敌军是否渗透到了后方。

最后庆功会就这样不了了之了,土耳其旅的指挥官亲自到南朝鲜军进行道歉,并且将南朝鲜军的国旗带了回来,让土耳其旅每个人都记清楚。


虽然爆发这么一个小插曲,可是土耳其旅丝毫不受影响,他们依旧是桀骜不驯,毕竟他们短时间内能消灭南朝鲜一个连,这足以证明其战斗力。

于是乎急于证明自己的土耳其旅又这样雄赳赳的开往了前线,当所有人都以为他们要真正做点什么的时候,传来了他们被打残编制的消息。

就这样土耳其旅剩余的幸存者,光荣的带着同伴的遗体回国了,走到时候依旧是不卑不亢,和来的时候一样。

也就是说土耳其旅来到朝鲜战场,除了消灭一个南朝鲜连之外,什么都没做就又回去了,连一圈都没有看完。


小司马迁论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解放军历史上最窒息的操作,就是本答题里面有人提到的胡琏完成的,金门战役。

金门战役是我军历史上,最惨烈的失败。

我军有过几次成建制被歼灭的战例,比如西路军被马家穆斯林骑兵歼灭、方志敏北上抗日先遣队被中央军歼灭。

然而,这些所谓歼灭战,终究有不少官兵或者突围,或者逃回。

金门战役,则是无一人在当时逃回。

金门战役失败原因非常简单,两个字:轻敌。

之前厦门战役中,国军修建了不少坚固工事,然而也没有坚持多久。

战役一开始,总指挥汤恩伯就判断厦门守不住,转移到军舰上去指挥。

解放军开始攻击后没多久,厦门的国军就一败涂地,没有像样的抵抗。

厦门战役胜利后,三野上下都非常轻敌。

自从渡江战役以来,国军士气低落,大多是一触即溃。

其实,当时国统区民众也认为国军完了。在国军使用钞票购买老百姓商品时,对方直接拒绝接受,而是要金银、美金等硬通货。

厦门修建有永久性防御工事,尚且一锤子砸烂。

区区弹丸之地的金门,只有简单的土木工事,又怎么可能守得住。

虽然明知道金门可能有国军1万人以上,解放军进攻部队仍然没有太多兵力。

解放军第十兵团的二十八军,共三个团九千余人,参加了此次作战。

而当时金门国军守军,就有李良荣等1万多人。

后来有人辩解是船只不够,其实当地船工认为附近再找1000只渔船也没有问题,主要还是认为这9000多人足够了。

当时轻敌到了极点。第一批登陆的船上本应该尽量多装武器弹药以及补给物!

然而,船上竟然还有一些人民币和桌椅板凳。

人民币是用于胜利以后,庆功用的。

桌椅板凳则是准备给金门县政权的办公用品!

也就是说,我军根本没有想到此战会失败。

甚至当时官兵们有句顺口溜:不怕敌人守,就怕敌人走(逃走就不能歼灭很多敌人)!

此次解放军登陆部队,以团为单位,团以上没有军官指挥,各团各自为战。

解放军登陆以后,虽然建制混乱,没有统一指挥,仍然攻势猛烈,全力突破,甚至坚决拼刺。

国军一度支持不住,向后败退。

关键时刻,国军海军迅速赶来将解放军所有登陆船只摧毁(没有考虑到潮汐,这些船只已经全部搁浅)。

由此,金门岛上的9000多解放军,被切断了后路和补给,只能独自作战。

在双方激战的紧张时刻,胡琏判断局势,认为解放军的兵力有限,没有后勤补给和退路,不难对付。

随后,胡琏命令自己的第12兵团强行登陆金门增援(在战斗爆发前已经到达一部分)。

第一日战斗打响以后,解放军激战到下午,突然感到对方的火力猛增。

尤其国军炮兵打的是拦头炮,也就是炮弹准确落在冲锋的解放军官兵前面几米才爆炸。这种精湛的炮兵技术,只有国军主力部队才能达到。

当时就有解放军军官向后方询问:是不是胡琏的18军来了?

回答是:不知道。

当天下午,在胡琏的命令下,第18军军长高魁元指挥第一一八师(欠第三五二团)配属战车第三连(欠一排)向解放军攻击。

由此,国军兵力占据3倍优势,火力也有明显的优势。

解放军大不能赢,撤又撤不掉,援军来不了,将自己陷入绝境。

激战3天,登陆解放军全军覆没。

台湾方面宣布:除了打死的以外,共俘虏共军7364人,具体情况是二零一师俘虏1495人,一一八师俘虏3204人,十一师俘虏735人,十八师俘虏995人,十四师俘虏935人。

一般认为台湾公布的俘虏人数较多,主要是将近千人的船工也当做解放军战斗人员。

同时,解放军受伤的伤员,也都被俘虏。所以,台湾宣布数据大体是解放军战死3000人,其余6000人被俘。

登陆的解放军最高军官,为团级。

这13名团职干部,牺牲3人,自杀1人,被俘7人,失踪1人。

参战部队还有37名营职干部,牺牲 7人,自杀2人,被俘26人,失踪2人。

国军自己损失也不轻,阵亡1267人,伤1982人,共3249人。阵亡最高职务的是十八军十四师四十二团团长李光前上校。

这就是金门战役。

战史这么点评:金门之战,国军之所以能保全了金门,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用对了人。蒋介石在关键时刻启用胡琏,确是一着高棋。 守住了金门则台湾无忧可望福建,金门若失则福建无望台湾将不保。

据说蒋介石听到金门战役获胜,激动到失态,手上端着的鸡汤撒了一地。


萨沙


1,清军马桶阵

鸦片战争时,清朝派出老牌实力战将杨芳到广州作战。这个杨芳15岁就参军了,在剿灭白莲教、天理教等匪乱中立功无数,赐"诚勇巴图鲁"名号,一直被封到“一等果勇侯”。

杨芳因为一直跟这些教匪,自己也迷信了。当他在广州看到洋人炮打的很准,而自己的炮却打不中洋人舰船时,坚信洋人会妖术。

杨芳:“夷炮恒中我,而我不能中夷。我居实地,而夷在风波摇荡中。主客异形,安能操券若此,必有邪教善术伏其内。”

为了破洋人的妖术,70岁的杨芳让人收集马桶、溺器。然后,清廷的船舰载着数以千计的马桶浩浩荡荡冲向洋舰。。。不败才怪。。。

2,土耳其在朝鲜战场上的骚操作

土耳其旅刚到朝鲜战争,就对一支数千人的“志愿军”发动猛攻,并用弯刀砍死了数百“志愿军”,俘虏200人。事后一查,发现被他剿灭的事南朝鲜军第六师的一部分。

土耳其第二次出征时,就长了记性,看清军旗再进攻。这次,土耳其成功缴获青天白日旗一面,以炫耀其战绩。

土耳其不仅打盟军,还对兄弟部队下手。1974年,土耳其和希腊为争夺塞浦路斯,大打出手。一天,土耳其空军发现希腊战舰,马上派出战斗机直扑过去。经过激烈的海空战,土耳其战机击沉“科卡德裴”号驱逐舰,重创“艾达德裴”号和“斐夫齐恰克马克元帅”号驱逐舰。事后,土耳其海军向空军发来贺电,祝贺他们击毁三艘己方军舰。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1949年11月30日,常凯申父子从重庆逃往成都,人民解放军当天解放山城。此时国军在成都地区尚存有32万人马,其中“最后一支王牌”胡宗南的部队还有15万人,居然虚张声势编成了四个兵团的庞大建制。另有四川地方军阀和从重庆等方向逃过来的部队17万人,惶惶如惊弓之鸟。



由于云南已经起义,不仅封闭了成都地区国军南逃的出路,同时也意味着这32万人是蒋介石在大陆最后的军事力量。为了保存由其嫡系第1军发展起来的这支部队,蒋介石任命胡宗南为“代理西南军政长官”,统一指挥成都地区各部,执行“川西决战”的计划。

到了这步田地,蒋介石仍然不忘牺牲杂牌保存嫡系的一贯作风,所谓的“川西决战”就是一个幌子,其核心战术是以17万杂七杂八的部队缠住解放军,掩护胡宗南的人马退往西康,从而能够在大陆留下一个“反攻基地”。安排完作战方案和人事调整,蒋氏父子立即逃离成都飞往湾湾,期间刘文辉、邓锡侯已经起义。



胡宗南12月22日随即以代理长官的名义召开军事会议,对自己的四个嫡系兵团、川东南残部两个兵团以及四川地方部队进行分别部署:以非嫡系的罗广文第15兵团、陈克非第20兵团乘虚进攻我军后方(重庆方向),企图吸引二野主力回援以缓解压力。

另以嫡系第5兵团、第7兵团、第16兵团、第18兵团置于成都地区,扬言要首先击破从川北而来的解放军一野第18兵团,杂牌地方部队则负责要点守备。其它将领们也不是傻子,一眼就看穿了胡宗南用杂牌做炮灰掩护嫡系跑路的伎俩,但人在屋檐下,没人敢吱声。



然而就在军事会议举行的第二天,令人窒息的神操作出现了:胡宗南匆匆将军事指挥权交给第5兵团司令李文代署,12月23日,他自己带上随从竟然坐着飞机跑了!他的借口是要去西昌预做准备一下,其实目的地是海南三亚,说好的川西决战呢?说好的统一指挥呢?

由于胡宗南的临阵脱逃,剩下的30万国军登时陷入了群龙无首的状态,在人民解放军强大的军事和政治压力下,国军各部开始了争先恐后的“起义浪潮”。最先在金堂宣布起义的是第16兵团副司令董宋衍,兵团司令孙元良扔下部队坐飞机逃跑(果然名不虚传),这也是四川境内国军残部土崩瓦解的开始。



胡宗南逃跑的第二天,摆明了被他当炮灰使用的第15兵团、第20兵团在郫县起义(那里的豆瓣酱好像很有名)。再隔一天的12月25日,原胡宗南参谋长裴昌会率第7兵团在德阳起义,12月27日,驻成都的第18兵团司令官李振也派代表与解放军接洽起义。

几乎是一夜之间,国军六个兵团当中有五个都放下了武器。唯一试图夺路而逃的是以胡宗南第1军为基干组成的第5兵团,司令官李文率部向西逃窜,终被二野第12军拦截包围。至12月28日,走投无路的李文命令部队放下武器投降,“西北王”胡宗南的军事老本至此灰飞烟灭。



也就是说,在胡宗南放弃部队只身跑路的“操作”之后,仅仅五天时间,他指挥下的30万人马几乎全部被消灭,创造了一个损失部队速度的奇迹。这波操作的后果不仅让胡宗南自己目瞪口呆,远在台北的蒋介石也气得喘不过气来,真真的是要“窒息”了。

胡宗南认为部队已经丢光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准备再逃湾湾,顾祝同好说歹说才把他劝回西昌。1950年3月26日解放军逼近西昌机场,胡宗南再来一波操作,将残部指挥权交给参谋长罗列,自己又悄悄飞逃湾湾,这份急着逃跑的执着心态,也是没谁了。


度度狼gg


我来我来!

在1962年的中印边境上,出现过一次超级令人窒息的,BUG级操作。

爆发于1962年6月中印边境战争,规模不算大,但影响可不小。解放军战士给阿三哥们带来的巨大心里阴影,估计是不去的。

这是一场被西方专家们誉为“热刀子切黄油的战争”,面对中国,曾不可一世的印度,被好好的上了一课。我军在兵力劣势(1.8万:2.2万)、后勤吃紧(我们那时候地形交通不便,大部分物资都是人力,还得靠藏民运送;而印度方面有着美、苏的支持,清一色车队运输)

但战果无疑是让世界大吃一惊啊!

据统计,中印两军的阵亡比例是1:6.8(我军伤697人、牺牲722人;印军阵亡4885人,伤1047人。)。

这还不算最震惊!

更难以置信的是这个战俘比,中印两国是0:3968,即我军无一人被俘,而印军则有3968人被俘,其中包括7旅准将旅长季·普·达尔维。

这估计在世界战争史是独一份儿吧!

而这其中最牛的一次操作就是庞国兴战斗小组,在与部队失联的情况下,孤军深入敌方阵营数十里,连端三个炮兵阵地,分别击毙7名印军官兵,获火炮七门,两辆汽车,四部电台。

简直就是开挂般的存在。

事件发生在1962年11月18日,55师163团9连副班长庞国兴,正在参与东线战场我军对西山口、申隔的进攻战斗。

结果因为大雾与大部队走失,从而失去了联系。

庞国兴只能顺着枪炮声前进,并在途中遇到了同一连队的冉福林、王世军和周文轩三人,四人组成了一个临时战斗小组,由庞国兴担任组长,继续前进。

很快战斗小组就遇到了第一波敌人,他们在西山口附近发现了敌人的一个炮兵阵地,而敌人炮兵正在向我军进攻方向发起炮击。

庞国兴决定拿下这个这个阵地!

战斗小组兵分两路,分别从正面和侧翼发动进攻,本以为是一场恶战。结果谁知道印军一击击溃,全跑了。结果导致庞国兴他们只拿到了击毙印军炮手一名的微小战果。

不过缴获了3门榴弹炮还是不错的!

短暂休整之后,战斗小组由瞄上了附近的又一个炮兵阵地,这次居高临下,连战术斗懒得布置了,直接进攻。印军一脸懵,丢下阵地狂奔,又缴获了4门榴弹炮,爽歪歪。

在后来,四人遇到敌人大部队,转入森林打游击,不小心与周文轩失去联系。剩下三人继续朝目标西山口前进,途中遇到四名印军,被庞国兴一梭子全部干掉。

而后在西山口,三人又端掉一个炮兵阵地,击毙印军两名准尉,并与大部队会合。而后失联的周文轩也在另一处与大部队会合。

四人神奇的一天就此结束。

统计下来,发现他们一共击毙了七名敌人、俘虏了7门火炮,两台汽车,还有望远镜、炮对镜啥的。这还不包括印军在逃跑过程中掉下山崖摔死的那些人。

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们仅仅四个人端掉了敌人三个炮兵阵地,极大的缓解了我军的进攻压力。

庞国兴也因此荣立一等功,其余3人皆荣立二等功,后来庞国兴得到了专属的战斗英雄称号(“机动灵活孤胆作战战斗英雄”),以及第三届人大代表。

这虽然不是神剧,但确实是开挂了!


白话历史君


1、宋襄公的“笨猪式”惨败;

宋襄公是春秋时期一个比较犯二的国君,他以宋国并不强大的国力,一再想图谋称霸,结果却遭到狠狠的打脸。后来,宋襄公想要拿楚国的小弟郑国来出气,结果招来了强大的楚军,于是便爆发了泓水之战。

而在泓水之战中,宋襄公又开始接连的犯二。大战之初,当楚国大军渡河时,公孙固曾向宋襄公建议:“彼众我寡,可半渡而击”。然而,宋襄公却开始装逼,声称自己乃仁义之师,“不推人于险,不迫人于阨 ”。等到楚国大军渡河后,开始排兵布阵时,公孙固又劝宋襄公应乘楚军列阵未定之际发动进攻,结果宋襄公还是不予接受。

最终,等到楚国大军准备就绪,三两下就将宋襄公的军队给揍趴下了,而他自己本人也因此受了重伤,不久就挂了。

2、得罪自己的“司机”,下场很悲惨;

这个神操作同样出自宋国,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犯二诸侯的代表,宋国不仅出了个不自量力的宋襄公,还出了被自己司机给卖了的大夫华元。

有一次,华元率军准备与郑军开战。战前,他特意杀羊来犒赏自手下的将士。谁知这羊肉分到自己“司机”羊斟时就没了,而华元也没去安慰下它。如此一来,羊斟怨恨上了华元。

等到两军交战之时,羊斟突然对华元说:“前天的羊,你作主;今天的仗,我作主。”说罢就驾着车往郑军那头冲,留下了一脸懵逼的宋军。最终,此战宋军因主帅华元被俘而战败 。

3、因想在女人面前装逼,结果被反杀;

北齐后主高纬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昏君,为人好色荒诞,骄奢淫逸。他在位期间,十分宠爱美艳的冯小怜,甚至为了她不惜弃江山社稷于不顾,导致北齐朝政黑暗。于是,北周武帝抓准机会,派大军讨伐北齐,并一举攻下北齐军事重镇晋州。

生此死存亡之际,北齐后主高纬不得不放下温柔乡,集结大军反攻晋州。晋州反攻战斗打得相当的惨烈,北齐军队又是猛攻,又是挖地道。最终,齐军好比容易才轰塌了晋州十几步宽的城墙,眼看着就要破城。

谁知,这时高纬却突然心血来潮,想要在自己宠妃冯小怜面前装下逼。他说:如此震撼的时刻,如不能与小怜共赏,岂不遗憾?于是,高纬立刻传令三军,暂停攻城,等冯小怜到来后,再接着上。

结果,北周守军趁着高纬等待冯小怜这个空挡,捉紧时间把那段塌下的城墙又给堵上了。可怜的北齐将士,只能眼巴巴的看着自己好不容易取得成果化为泡影。最终,晋州之战以北齐的失败而告终,而北齐政权也就此敲响了丧钟,不到一年就被北周给灭了。



这些历史要读


说到中国战争史上令人窒息的神操作那就多了,随便举个例子。

北宋宣和六年,金国军队南下。本来金国人就是想南下抢一把,顺便试试宋朝军队的战斗力,了解一下宋朝的情况,所以就派了2万多人。结果,一出兵,宋军各种令人窒息的神操作开始展示。金军东路军由大将斡离不率领,他们先接收了幽州郭药师的投降,然后攻陷相浚二州。

这个时候,宋朝大将梁方平率部驻扎在不远处的黎阳河北岸。眼见金军突然杀到,梁方平立即弃城逃跑。河北河东路制置副使何灌率领两万宋军守卫滑州,面对如狼似虎的金兵,何灌也选择了望风而逃。

金军接着顺利抵达黄河北岸,此前得到金军南下的消息,宋徽宗也不是没有反应,他派出了2万禁军防守黄河南岸。那个年头的黄河水量大得很,宋军只要好好守着河岸,缺少船只的金军肯定过不来。但宋兵看到对岸的金兵人喧马嘶、旌旗招展,竟然吓得烧掉船只,一路溃逃。两国军队在整个河南境内就没有发生一次交战。

由于宋军在撤离的时候一片慌乱,所以只烧毁了大船,但金兵很快就找到一些小船渡河。小船运载能力有限,金兵花了整整五天才把骑兵渡完,而步兵还滞留在黄河北岸。在此期间,金兵来来回回地渡河,上下队伍涣散,疲惫不堪,竟没有遭到任何进攻。即使如此,金兵也念念不忘嘲笑宋朝无人,倘若有一两千人守黄河渡口,金兵绝对没法渡过天堑。

更神的操作还在后面。金军渡过黄河后立即直扑东京汴梁,城内宋朝上下一片慌乱,城内禁军纷纷溜号。不过好歹汴梁也是宋朝首都,真要闭城自守,至少能坚持一段时间。要知道,这个时候诸多其他地方的军队也正在往汴梁赶,金军自己其实并没有做好一直打到汴梁的准备,无论军粮还是其他物资都不充足。真要能守一阵子,金军自然就撤了。

可是宋朝上下也是慌乱得昏了头,宋徽宗听信一个叫郭京的神棍忽悠,相信他能召唤出神兵神将打败金军,于是就拍郭京带着他的“神兵神将”出城对战。结果金军一个冲锋,郭京的“神兵神将”瞬间稀里哗啦,更要命的是这帮家伙出城的时候连城门都没关,金军顺势进城,迫使宋朝签订城下之盟。

一帮本来只是随便出来抢点东西的军队,居然就一路长驱直入攻破别国都城。历史上的“神操作”大概无出其右了。T


联合防务


四渡赤水。

为什么说四渡赤水是精彩的神来之笔呢?请想象一下足球场上连续三个假动作实现三次带球过人的场景:

三、四次渡赤水为第一个假动作,诱使几十万国民党军向北扑空;

作势奔袭贵阳是第二个假动作,诱使滇军前去救援贵阳(中央军主力刚被甩到赤水河对岸,来不及救援贵阳,但蒋介石本人在贵阳,所以贵阳非救不可,只好就近调滇军),造成昆明空虚;

作势奔袭昆明是第三个假动作,诱使金沙江沿岸守军回防昆明(滇军主力刚被诱往贵阳,来不及救援昆明,但龙云本人在昆明,所以昆明非救不可,只好就近调金沙江沿岸守军),造成金沙江沿岸空虚——最后北渡金沙江入川,把国民党军主力远远甩在身后。

红军连续使用了声东击西、调虎离山、引蛇出洞、围魏救赵,淋漓尽致地实现了《孙子兵法》中所说的“致人而不致于人”,“攻其所必救”。红军一开始的意图就是北渡金沙江进入四川,国民党军一开始也知道红军的意图就是北渡金沙江进入四川。但是颠来倒去几个回合后,国民党军还是眼睁睁看着红军北渡金沙江,进入了四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