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英国在乾隆年间入侵中国,中国能否拒敌于国门?

做人当做天可汗


如果大英帝国在乾隆年间进攻清朝,能否像1840年鸦片战争一样胖揍乾隆皇帝。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我们不妨把时间设定为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刚结束的那一年。

然后,我们还要假设双方不要拉盟友,只是单纯的清英对抗。

1776年,英国发明家瓦特制造出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1763年还没有进入蒸汽机时代,工业革命还没有正式启动,清朝与英国的技术差距虽然大,但还没有被急剧拉大。

先给出结论:英国海军可以全歼乾隆的水师,英国陆军可以在陆地上占领清朝沿海沿江大城市,但无法深入内地。

战争结局要看乾隆有多强的战斗意志,如果战斗意志强就会陷入持久的消耗战。当时的大清贸易依赖度并不高,长期消耗战很有可能把英军拖垮。

如果乾隆战斗意志不强,很可能跟孙子道光一样签个条约。

但从乾隆争强好胜的性格看,很有可能死力一战。

1,七年战争时期的英国海军

七年战争结束后,英国彻底击败法国海军,成为世界上唯一的海洋霸主,拥有120艘主力战舰。

1769年,英国海军军费是150万英镑。

直到工业革命后,因为技术和财政的支持,大英帝国皇家海军得到极速发展。

1811年,英国海军有了240艘主力战舰、317艘快帆船、611艘快艇,每年的海军军费在2000万英镑以上。海军经费长了十倍以上。

但是在1763年,英国海军还没这么强大。

十八世纪军舰的火力已经非常强大。一艘二百英尺长的战列舰,安装了三层共一百多门大炮,,单舷火炮齐射,一次可射出半吨炮弹。

英国皇家海军军舰一共有六个等级,第一、二、三级军舰被称为战列舰,它们一般装有64到104门大炮。

英国最强大的战列舰是“胜利号”,1765年下水,可以赶上与乾隆的战斗。

胜利号排水量在2000吨以上,船员800人。

但当时英国只有一艘胜利号,还是橡木做的帆船。

英国至少可以派遣60艘主力战列舰来中国沿海。

2,乾隆时期的水师

乾隆十一年 (1746年),设立广州八旗水师,开始时只有600名水勇。

缯船为乾隆时期水师主力战船,有三帆八棹。

这种缯船见了英国胜利号战列舰,只能说是小虾见了大鲨鱼。

清朝陈良弼著的 《水师辑要》详细记载了赶缯船的武器:

大贡铳二门(重三四百斤,各备药子十出)、子母铳十支、火药三百斤、火罐三十个、战箭五百支、斗头铳一门、喷筒五十支、碎小生弹二百斤、高升火号一百支、挑刀十把、钩镰枪六支、藤牌十面、双手大刀十把、竹蒿枪二十支,“赶缯船中水兵35人,则当配战兵65人”。

200kg的大炮才两门。

看看人家胜利号的武器:

炮甲板:32磅,2.75英吨长炮30门。

中炮甲板:24磅,2.5英吨长炮28门。

上炮甲板:12磅,1.7英吨短炮30门。

首楼甲板:12磅中炮2门,68磅炮2门。

后甲板:12磅,1.7吨短炮12门。

英吨略小于公吨。

估计胜利号只要一发炮弹就能击沉一艘缯船。

所以乾隆的水师在1763年,出战英国海军,不到半个时辰就能全军覆没。

3,七年战争时期的英国陆军

英国的陆军不多,加上黑森和瑞士的雇佣军,总数也只有10万。万里迢迢,能运2万陆军到中国来也不容易了。

但英国的炮兵可以完虐乾隆。

4,乾隆的陆军

八旗兵18万,绿营约60万,但战斗力比清朝初年下降很多。

早在康熙平定三藩之乱时,八旗军的战斗力就下降很多了,绿营军是平叛的主力。乾隆时期,绿营军的战斗力也不行了。

乾隆虽然经过整顿,但战斗力恢复的也不高。

乾隆时期军队的大炮还停留在100年前的红衣大炮(前装滑膛炮)的水平。

乾隆年间颁布的《钦定工部则例造火器式》,记载85种火炮,全部是原来的火炮,没有一种创新。

英国人的军舰可以直接到镇江一带的江面,封锁南北漕运的运河,给依赖江浙漕米的乾隆以沉重打击。

乾隆则向沙俄购买火炮以进行陆地反击。

双方陷入僵持状态。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


沂蓝书院赵月光


我要直接说能或不能,估计会有一帮人喷我,所以咱们可以先做一个对比。

首先看一下乾隆王朝的时间,是从1736年至1795年,共六十年的时间。在这六十年里,清帝国经历了从国力达到鼎盛再到开始衰败国家财政逐渐出现困难这么个过程。


我们再看看英国在这六十年里发生过的事,一开始先是奥地利王室战争,接着又爆发了七年战争,还有美国独立战争,以及对印度开始大肆蚕食的战争。此外还有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出现,率先领导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先看双方这六十年时间的前半段,从乾隆元年到乾隆十三年,弘历一直都是一个非常宽仁的皇帝,一心一意搞发展,走儒家仁君路线,接着先前雍正皇帝改革的光,乾隆皇帝将大清的国力逐步推上了最高峰,这个繁荣不只是上层贵族皇室的繁荣,包括在民间,市民文化大肆兴起,商品经济迅速繁荣,各地的书院和私塾接连建立,城市居民和大兴乡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也整体提高。说这个十三年是大清帝国甚至自北宋以后中国最繁盛的时期一点都不为过,对待文人,乾隆皇帝也拿出了自己祖辈包括明代皇帝都没有的尊重,文字狱在这一个时期的存在感非常之低。



不过乾隆十三年后,孝贤皇后之殇,直接改变了乾隆皇帝的秉性,再加上官场上的尔虞我诈(不得不说,宋朝灭亡以后,经历了元代、明代和清初的波折,文官远没有唐宋时期的那种大儒胸襟,相比与道德,他们更习惯追求一些实际的东西,比如权力和名声),乾隆皇帝逐步变成了一个比自己祖父和父亲更为可怕的独裁暴君,大清帝国的全面繁荣也戛然而止,皇帝开始重新大兴文字狱,任何对自己不忠的行为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包括文官重视名节和贪污这些事情),他像秦始皇、朱元璋那样开始去干涉和控制人民的思想,把这个绝佳的盛世逐步变成了一个“饥饿的盛世”。



不过这种转变短期之内还没有影响大清军事的进一步发展,从1754到1759年共6年的时间里,大清彻底解决了西北准格尔汗国的问题,并且将国土扩张到了最大化,原准格尔汗国土地被命名为新疆。


在这段时间里,英国也没有闲着,但是英国和普鲁士是同盟国,普鲁士致力于欧洲的陆地霸权,而英国则在和法国争夺第一殖民帝国的称号。最后,英国人成功击败法国,获得了大西洋的海洋霸权,以及法国在北美洲的大片领土。

就在七年战争期间,英国还展开了对印度的入侵,1757年普拉西战役的胜利,开启了英国对印度的第一步征服。可以说这个时期英国自己也很忙,要入侵中国的话,是没有这个闲工夫的。而且当时的清帝国,绝对也是可以挡住英军的入侵战争。(印度的失败是因为他们是一盘散沙,而且当时莫卧儿帝国还在和阿富汗打仗)



然后就是下一个阶段,从1767年到1790年,英国加紧了对印度的入侵,同时在1775年—1783年这段时间,北美爆发了美国独立战争,可以说这段时期英国人也是忙得焦头烂额。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此时英国已经加速开展了工业革命的进程,再加上军事战术和武器的进一步革新,已经将开始走下坡路的大清帝国远远的甩出了一条街。不过此时的英国仍然不具备出兵中国的条件,毕竟要处理的事情太多。


反观大清,此时因为土地兼并的加剧,导致流民激增。吏治日渐腐败,皇帝无心于国家的民生与否,只是保证政权稳定不会被推翻即可。在缅甸战争中,清军的八旗和绿营军的战斗力大幅度退化已经被彰显的淋漓尽致。可以说,此时的大清帝国,已经没有可以抵抗欧洲正规军入侵的实力了。

1790-1795年这段时间,英国和大清基本上都没有什么特别牵扯精力的事情,此时的英国虽然被拿破仑战争牵扯了部分精力,但是作为世界第一号殖民帝国的他,已经有充足的财力物力去对付像中国这样的老牌帝国。而根据马嘎尔尼的访华记录记载:“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一班幸运、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的支撑,而她胜过邻船的地方,只在她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

由此看来,这时的大清完全不是英国的对手,而一旦英国入侵,就是乾隆皇帝再倔强,也只能被打出鸦片战争的结果来,甚至以乾隆皇帝的性格来看,可能会更惨。


火器工坊


不能。

英国对于中国的侵略目的十分的明确。即使将中国的历史往前移一移,清王朝也是无法抵挡他们的入侵。



实际上,虽然说清朝在乾隆以后有所衰弱。但是一个强国就算处于下滑去的路段,难道不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事实也是证明如此。在每一次的战争结束之后,晚清政府都还拥有者巨大的财力去充实自己。而且还有钱去做那么多的形象工程,我们是否也是小瞧了他们。


其二,早在乾隆时期,大清王朝就已经落后于西方国家,经济上或许还没有,但是机械方面是可以肯定的了。当然这个时候大清的国防力量也是要更加强大,或许会给人一种信息。

但是另一方面,在乾隆时期,腐败问题的滋生也是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就以和珅为例,到底他有多少家产,相信都是心里有数的。


在看英国方面,他们对清朝的入侵个,也并不是一口吃个胖子的。

因为在一开始,英国在道光年间入侵就不是那么的容易,一则是因为闭关锁国,再者就是清政府确实是有实力的。推到乾隆时期,当然这些自然还是要更加强大。

但是我们再看一下英国是用什么打开的清政府的大门,鸦片。早在明朝时期,这个东西就已经开始出现了,再之前也有着以药物的使用,但是为什么到道光年间才开始泛滥,实际上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价格下来了,这一结果也是与英国有着重要的关系。



虽然乾隆时期,国家的社会伦理还十分的健全,但是对于这样一件物品,尤其是他们便宜了以后,清王朝到底还有多少的抵抗力,我们还是无法了解的。而如果抵抗不了,结果就会和道光年间差不多了。


所以,对于乾隆年间就去对抗英国,我是持悲观态度的。


众森淼


朋友,对于你说的问题,希望我的答案能帮到你。

其实,说到这问题,我们应该回到历史时间线上说事。假如英国侵略中国时正是乾隆时期,中国还是没有很大的把握打赢这场战争的。为什么这么说?

翻开历史书籍,中国在明朝前期都还在和其他国家保持文化、经济、农业生产联系,具体点可以看看引进的粮食作物。而到了明朝后期,明政府就开始闭关锁国了,可能一方面是为了巩固明政权,另一方面是在和清打战。清政府就更不用我多说了,人人都知道清朝闭关锁国、夜郎自大。欧洲都在工业革命中迅速崛起,满清却还在做天朝上国的美梦,等到列强用船坚炮利打国门时,满清才后知后觉。

朋友,你可以试着想一下,人家都已经用火炮洋铳了,满清还靠着八旗和大刀长矛作战,这样的场面,放在“康乾盛世”也可能难扭乾坤啊。谢谢。


蛰龙动山


答案是不可能的,因为中国传统文明根本抵挡不了西方文明的冲击,所以讨论这个问题根本没什么意义。

这个不用从政治、社会、哲学、自然科学这些角度来看,就从经济这个基本条件来分析。中国传统经济生产方式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得特点就是自给自足,微观的角度来说,一户家庭一年的劳动所得就可以满足一年的生产生活需求;从宏观的角度来说,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一年的经济生产足够维持这个国家的稳定。所以古典中国对商品经济并没有什么太强的依赖,因为经济增长始终是个封闭的循环。所以古典中国只能越来越封闭,也越来越落后,也就是清朝在满洲人完全汉化之前,凭借满洲人尚未泯灭的朴素主义精神给古典中国缔造了一次辉煌。

而西方的经济生产方式,则是商品经济。因为欧洲曾经的两个核心地区,古希腊以及不列颠岛,其自然气候都像古典中国那样,适合发展精耕细作的种植业,所以就不得不通过发展商业去交换生产生活资料。所以这也就赋予了西方人逐利、冒险的特性以及探索精神,这也是为什么只有欧洲才会有地理大发现,才会有科学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

经济往往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所以如此一对比就可以发现古典中国和西方相比存在的不足,所以不管是哪个王朝、哪个皇帝都无法抵挡西方文明的冲击。

其实说实在的,历史上的鸦片战争在清朝之前的明朝就多次预言过,可是谁也没注意到。

全文完


北洋海军炮手


在讨论这个问题前,我们先看下在乾隆年间的清缅战争,从1762年冬缅甸入侵中国云南普洱地区,清军自卫反击开始到1769年11月16日双方签订停战合约收场。清缅战争,持续了7年。清军前后投入不下6万人,耗费白银近千万两,损失超过1.5万人。缅军呢也投入了5万人上下,清朝虽然取得缅甸虽然名义上臣服了清朝,但是清朝并未能获得战争的真正胜利。清朝缅甸双方都损失惨重,在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中,对缅战争也是其中唯一存在较多争议的一件。


清缅战争可以说是个警告,18世纪已然是火器的时代,与世界接轨的缅甸使用当时最先进的燧发枪一次次的击退了不肯睁眼看世界的清廷。有征缅将领因见识了西洋火器的威力而建议乾隆发展火器,但乾隆仍认为“骑射乃满洲根本”,对此置之不理。


当时一个小小的缅甸就让清兵打的如此艰难,如果换成英军就可想而知了,其实,鸦片争是资本主义国家对传统封建国家的碾压。这从奴隶制到封建帝制,到资本主义国家。每一次转变都是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一个腐朽的封建清朝面对经历工业革命之后的英国,是没有丝毫胜算的。这就好比一个成年人和一个孩子左一起打架,谁胜谁败一目了然。



所以说,鸦片战争的失败不是说换一个皇帝就能胜利,就像明朝末年的崇祯皇帝虽然很努力,可还是改变不了明王朝衰亡的命运。就算康熙乾隆在位,恐怕还是一样的输,毕竟鸦片战争是一场新兴工业国对传统农业国全方面的碾压,这场战争背后其实是科技与思想的较量。


云台山闲人


假如英国真的在乾隆年间入侵那么清朝依旧还是没有能力抵挡住英国的进攻的。当时英国之所以能够在世界上横行无阻,除了自己强大的工业和经济实力以外就是有一支世界无敌的强大海军舰队,可以说英国海军奠定了日不落帝国的基础。

清朝一直是不重视海军发展的国家,从康熙组建海军征剿台湾以后,清朝海军的发展就被搁置,船只不是被拆解就是任其腐朽。从此清朝就进入了有海无防的时代,这种情况直到鸦片战争之后都没有获得解决和重视。面对英国海军的大规模进攻清朝由于没有足够能和英国对抗的海军,沿海地区会很快被英国攻陷。

乾隆自诩为十全老人是因为他一生发动的十次战争都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但是清军面临的不是国内的叛乱就是周边比清朝弱小很多的国家,比如缅甸,尼泊尔以及噶尔丹等,而且乾隆时期军队的装备还依旧延续着满族传统的弓马骑射,所装备的火炮和火枪也是明朝时期的老旧火器,已经严重落后于同时代的英国,因此在陆地战争中清朝也很难和装备先进火炮和火枪的英军对抗。

但是乾隆时期是中国封建历史的顶峰时期,国家的经济力量远超英国。倘若乾隆在海战和陆战都失败的情况之下,痛定思痛,依靠强大的经济力量更换落后的军事装备以及组建可以和英国海军相抗衡的海军,那么最后鹿死谁手也说不一定了。


李帅领


清朝赢了面大,英国派使者来清朝时就是乾隆时期,当时就是打探清朝虚实,双方一顿互黑,最后英国也没敢出兵。


数到五答应我


如在乾隆朝,或有翻盘机会,就算到嘉庆,皇权还在皇帝手上,那么变革成功的机会就会大很多,不排除日本明治天皇的做法也会在清出现,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能拒敌于国门之外,说句实话,乾隆能把英国佬打得满地找牙,打得他们找不着北。这并不是胡说八道,荷兰人当年在东南亚屠杀华人,事后吓得荷兰当局主动给乾隆上书认错,由此可见,当时的清朝在全世界是个什么地位!乾隆晚年,接见过英国使节马尔戈尼,根本就不把英国放在眼里,英国当时也没开战,就是害怕乾隆,所以在乾隆死了之后,发动了鸦片战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