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行業有一句俗語是:高鐵一通,人去樓空,為什麼呢?

好好的生活方式和


高鐵一通,人去樓空,的確如此。我們這裡幾個縣自從通了高鐵之後,原來車程兩三個小時到四五個小時,如今都變成30分鐘以內,最遠一個縣才一個小時。縣裡的人持續往市裡流動,造成了兩個極端——市裡人口流入加速,縣裡人口流出加速。所謂“高鐵一通,人去樓空”,大概我的理解就是這個意思了。

從我的同學和鄰居的情況來看,就非常明顯:一個同學是縣裡電力局的,後來調任市電力局領導,他就是在我的小區樓盤有一套房,每月只上來市裡住幾天,多數時間回到縣裡生活。而我同層的四戶,長期只有我一戶常住,其他三戶算是縣裡的人,基本上都是做生意的,開學季基本上常住市裡,假期就回縣裡居住。他們說等孩子以後讀高中大學,就固定要居住市裡,只有偶爾回縣裡居住。

按照人口的流動自然規律來看,如果排除交通困擾的因素,那麼,人都喜歡往同樣的條件方向跑:繁華一點的城市,公共設施好一點的,醫療教育條件好一點的城市。如果偶然去一趟醫院,就可以看到,起碼一半以上的患者是縣裡或者鄉下的人。

如果從全國的角度去看,基本上通了高鐵的城市的交通距離在3-4個小時,即可到達周邊的核心城市圈。比如杭州周邊,省會周邊,如果垮省,高鐵的通車時間大學不會超過4小時,如果省內,大約不會超過2個小時。這就極大地便利了人口的流動——甚至工作和週末生活探親分處兩地的生活模式,特別適合90-00後的生活和工作圈子的需求。

而所謂的“人去樓空”,更多值得是下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而人口流動自然是從下級城市往上級城市跑:鄉里縣裡往市裡跑,市裡往省會跑。三四線往一二線城市跑。這主要還是90-00後基本上都是大學畢業,工作就業機會往往是核心城市的比較豐富,生活工作圈子也是核心城市比較側重。


屠龍刀fei0598


房地產行業的一句俗話“高鐵一通,人去樓空”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現實生活也確實是存在這種現象。

就拿我老家韶關來分析,韶關高鐵站是2009年12月份底正式通車運營的,自從韶關高鐵站開通之後,韶關人流已經四處分流了,大部分都往珠三角城市去了。


韶關高鐵站坐高鐵到廣州南只需要56分鐘左右,也就是一個小時可以下到廣州。從韶關下深圳北也只有1小時31分左右,只需一個小時就可以跨越廣東省了。即使韶關出省坐高鐵到湖南長沙也是1個30分左右,同樣非常快。

所以就以我老家四線城市為例,只要高鐵一通,確實是人去樓空了,出現這種現象主要只有一個原因,越發達的城市人流越多,從而推高房價,越窮的城市人流反而越少,人流流失了,無法支撐起沒有人流的房價。

所以高鐵一通就是交通方便了,已經把三四線城市人都聚集在一二小城市了,主要因素就是交通太方便了,坐高鐵只需1個小時救可以到大城市了。而三四線城市沒人流了,房價能漲起來嗎?
如上圖,這是韶關高鐵站傍邊小區,距離高鐵站最近的小區是恆大城,恆大城的現在的新房價格是6900元每平方,同比一二線城市的房價十幾萬二十的房價完全沒有可比性。

而韶關房價跟發達城市相比是非常便宜,但以韶關收入來看,6900元每平方非常高了,大家收入都低,想要在韶關工作買套房都非常艱難的事。正因為這樣,大家都往珠三角城市去上班了,從而導致韶關人流流失,沒有人流談何提高經濟呢?

通過我老家韶關市的實際情況來分析,再來看看高鐵一通,人去樓空是不是非常有道理,也是非常現實呢?


老金財經


每一句流行語一般都有一定的道理所在,比如“要致富,先修路”,所以說“高鐵一通,人去樓空”也有一定的道理。2014年北京青年報就有報道過,在中關村上班的呂先生每天都過著雙城通勤的生活(工作在北京,實際住在天津市),他每天單程花費2個小時左右,每月通勤費約2600元。

與此類似的還有很多,比如廊坊到北京、江蘇太倉、崑山到上海,浙江的嘉善、平湖到上海,東莞到深圳,佛山、中山到廣州等等(我一個大學舍友就是工作在深圳,實際住在東莞,每天上下班單程花費兩個多小時在路上)。

規律

其實從上述案例我們可以看到,基本上高鐵一通,人去樓空,都是針對大城市,只有大城市才有這個向心力,因為大城市的房價過高,很多人買不起房,但是小城市又無法負擔起自己的薪酬水平,所以高鐵一通,資金、技術、高附加值產業會進一步向大城市不斷聚焦;但隨著交通越來越加的便捷,大城市的人口則外開始外流,部分樓盤則會出現人去樓空的現象,越來越多的人退掉在大城市的租賃的房子,選擇到周邊的小城置業,所以大城市的房子空置率會越來越高。當然就現階段而言,其實這個現象不算太過明顯,畢竟每天兩個多小時的單程,來回四五個小時的車程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接受的,不過隨著科技的發展,未來的交通便捷度進一步提升之後,這個現象相信會越來越明顯。

總結

雙城記的生活其實並不容易,但是考慮到大城市的房價,其實雙城記又是可接受的,希望交通可以在進一步的發展,當哪天私人飛機與私人汽車一樣普及時,我相信大城市的房價就該降了,因為那時候人們上下班便捷,完全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地方宜居。


鯉行者


作為一個房地產的老人,這句話我今天還是第一次聽,請原諒我的孤陋寡聞。不過就你提出來的這個問題,我還是可以用著十多年的經驗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1.因為高鐵讓拉近了,人們心裡得地域距離。打個比方,從前覺得去北京好遠,要幾天,現在一天都可以來回。所以在心裡得距離感近了。

2.正是因為這樣,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工作的半徑擴大,消費的半徑擴大,社交的半徑也在擴大等等。

3.人去樓空多半指的是二三線或四五線城市。因為一二線城市,有較強城市吸附能力。也存在更多的工作機會,消費慾望等等,所以人去樓空的目的地大多都是一二線城市。

4.正是因為時間替代了距離,機會成本,生活成本,時間成本都在下降。所以很多的三四線城市人民,把更多的消費移到了一二線城市。也有很多人把投資也房在了一二線城市。還有更多的年輕人到一二線城市工作生活。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就造成小城市的人口流出與投資和消費的流出。

5.其實這只是一個方面,高鐵開通的同時,也會增加當地的外來投資,拉動當地的經濟發展。

所以,凡事都有兩面性。

希望回答滿意。


佬三fun事


那是過去式了,在高鐵剛剛通車的時候,大城市附近的很多人藉助高鐵的便捷,紛紛去大城市打工掙高工資。自己的家庭可以暫時不動,自己每週甚至每天利用高鐵回家看望即可。

現在不同了。一來大城市的容納性越來越差,二來隨著高鐵的數量增加,大城市開始反哺周邊城市。上海太成功就不說了,就說說北京。

以前的北京,是個典型的資源抽取式的超級大城市,周邊的小城市一個也發展不起來。這兩年開始反轉,以張家口市為例,一個京張高鐵把張家口的房價炒到了20000多,北京人把張家口當做了夏天避暑冬天滑雪的度假區;再以保定為例,保定的汽車產業園幾十萬畝,吸引了北京現代等大批車企和配件生產,這帶來的產業和人口,極大的促進了保定的房價;再來一個雄安新區也是把高鐵先行,帶來的就不可估量了,其實這也是北京向外發展的一種方式。上海廣州都是以市場的方式向周邊擴散,北京是以政治方向作為發展的動力,這是大城市的自身功能決定的,無可厚非。

所以說,現在不再是高鐵一通人去樓空了,而是需要改變開發思維,適應新的發展形勢。那些說因為高鐵帶來房價跌的,一定是前期沒有定好位,說葡萄是酸的。


圍城百年


高鐵對一些小城市不是什麼好事,但是對一些一二線城市,以及一些旅遊型城市的優勢是很明顯的!因為高鐵通了,原來開車需要幾個小時的,現在只需要一兩個小時!所以很多一部分消費能力強就選擇去一二線城市或者環境好的地方購房置業!

1.因為高鐵讓拉近了,人們心裡得地域距離。打個比方,從前覺得去北京好遠,要幾天,現在一天都可以來回。所以在心裡得距離感近了。

2.正是因為這樣,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工作的半徑擴大,消費的半徑擴大,社交的半徑也在擴大等等。

3.人去樓空多半指的是二三線或四五線城市。因為一二線城市,有較強城市吸附能力。也存在更多的工作機會,消費慾望等等,所以人去樓空的目的地大多都是一二線城市。

以前的北京,是個典型的資源抽取式的超級大城市,周邊的小城市一個也發展不起來。這兩年開始反轉,以張家口市為例,一個京張高鐵把張家口的房價炒到了20000多,北京人把張家口當做了夏天避暑冬天滑雪的度假區;再以保定為例,保定的汽車產業園幾十萬畝,吸引了北京現代等大批車企和配件生產,這帶來的產業和人口,極大的促進了保定的房價;再來一個雄安新區也是把高鐵先行,帶來的就不可估量了,其實這也是北京向外發展的一種方式。上海廣州都是以市場的方式向周邊擴散,北京是以政治方向作為發展的動力,這是大城市的自身功能決定的,無可厚非。

對於一個小城市來說。如果高鐵修建之前你還並沒有什麼值得稱讚的一個產業,高鐵也並沒有給你帶來什麼好的產業,能夠吸引資金吸引人才的產業。

那麼的最後的結果將是你這個城市的人才,你的人口都被吸引到其它高鐵的沿線城市。

高鐵帶來的好處比較多,但是也有一些這樣的負面影響。這是一開始我們想像不到的,本來以為都是好事,但是對沒有產業吸引的的城市來說可能是個災難。

人口都被虹吸走了,當然人去樓空了,對這一類城市開始,房價上漲就比較困難了,因為人口是流出的趨勢,買房的人越來越少,房價甚至可能下降。

高鐵對於低線城市如三四線城市而言,它是人口的向外輸出的流量出口,而高線城市則是人口流量的入口。大城市機會多,更容易有各種創業、就業機會,而且資源也遍地可尋,只要自己有本事,很容易在大城市找到一席之地。相反,小城市機會少、資源少,關係錯綜複雜,沒幾把刷子很難有大發展。所以年輕人更願意走出去找發展機會。

國內的產業佈局一直都是在東部的發達地區,很多非沿海地區的人都是到沿海地區去創業或者打工,所以來說的話,很多人除了在發達的地區有購買物業以外還會在自己的老家購買,特別是已經開通了高鐵的地區。

高鐵的便捷讓更多的人有這種需求,還有一些是在沿海地區大城市買不起房的也會回到老家買,但是他們通常還是要回到大城市生活,買房可能只是為了以後打算而已,至少目前而言很多人是願意先買了房子,仍然奮鬥在發達地區。

低線城市的高鐵房概念很受人們的熱捧,可能這裡還有一定的鄉土情結在裡面。畢竟自己的老家也得有一套房,同時還能兼顧自己外出打工就業。所以高鐵旁邊的房子,大多在過年後,人們會大規模的坐高鐵外出,而逢年過節又會坐高鐵回來團聚。

城市和城市之間的差別很大,而很多低能級的城市比如一些經濟落後的小縣城,因為就業機會少,高收入崗位少,這裡的人們總有走出去,走向更高能級城市、走向大城市、走向特大城市的原始衝動,而在過去,如果交通不夠方便,那麼毫無疑問,人們的這種衝動多少會受到環境的束縛和壓制,但是高鐵一旦通了,情況就不一樣了,人們走向大城市更方便了,所以小城市的人口資源就會加速被抽離,人們形象的用“虹吸現象”來形容這種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間的人口流動,而高鐵和鐵軌其實就是這個虹吸的管路了。

所有通高鐵的經濟欠發達城市政府都希望,高鐵的開通能夠讓高能級城市的投資流向自己,以拉動自己的經濟。然而,真實的結果並不是這樣。在高鐵通車後,幾乎所有的欠發達樣本城市GDP增速都明顯放緩。湖北潛江、山東棗莊、重慶涪陵,在高鐵通車之前,增速都能跑贏全省大盤。但是通車之後,反而低於平均數,跑輸了全省大盤,財富流失嚴重。

所以,人沒了,錢也沒了,驗證了那就話:高鐵一通,人去樓空!


第一美女


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三四線城市

講個自身的例子,老婆家在西北的一個小縣城,通火車之前房價基本在3500元左右,好一點的在4000元,通了火車,去年又通了動車,到省會一個小時,結果樓市的情況呢?出現了2字開頭的樓盤,當然,大部分還是3000多塊,但是整體上是有下降的。

為什麼呢?

對於三四線城市來講,高鐵可能並不是能讓房產升值的因素,當然也有例外,為什麼呢?這主要還是因為三四線城市產業結構的問題,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為什麼很多人都在說“回家置業”、“回家創業”,而從來沒有人說“回家就業”呢?在三四線城市看來,除了公務員和事業單位還有個別壟斷性的國企的工作之外,其他的基本就沒有什麼就業機會了,那麼高鐵一通,去外地工作,或者以後回家來探親就更方便了,更多在老家找不到合適工作的人,會走向更好的城市,方便的交通其實是大城市吸收周邊城市的一個途徑。大量的人外出工作,自然是人去樓空了。


經濟觀察哨


2016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中國鐵路總公司聯合發佈了《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勾畫了新時期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的宏大藍圖。

八縱包括沿海通道、京滬通道、京港通道、京港澳通道、呼南通道、京昆通道、包海通道、蘭廣通道。
八橫包括綏滿通道、京蘭通道、青銀通道、陸橋通道、沿江通道、滬昆通道、廈渝通道、廣昆通道。
八橫八縱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實現相鄰大中城市間1-4小時交通圈、城市群內0.5-2小時交通圈。

要想富先修路的傳統觀念,讓我們對非常痴迷修路,隨之而來的就是更加便捷的出行方式,而善於抓賣點的開發商也願意拿高鐵規劃來賣房,尤其是在一些南方省市地區,而一些二手房主也會跟著起鬨,以此為藉口漲價,總之就是高鐵一旦開建,房價肯定上漲。

高鐵開通的目的肯定是為了能通過便捷的交通,為周邊地區帶來更多的經濟發展機會,但高鐵開通後很容易形成大城市的虹吸效應,很多小地方的人口都通過高鐵去了大城市就不回來了,以小帶大的目的不但沒完成,反而把小城市本就不多的勞動人口帶到了就業形勢困難的大城市。

高鐵一通,人去樓空的數據分析

從個體收入的觀點來考慮高鐵的問題非常簡單,高鐵可以很方便的將收入低地區的人口帶到收入高地區,沒有了人口,也就不存在房價高低的問題了。

當然這其中也有例外,並非所有的高鐵開通都是人去樓空,就拿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條高鐵是2008年8月1日開通運營的京津城際鐵路,之前我在北京分公司的時候就做過很多次,確實非常方便,30分鐘直達,無論到了天津還是北京,都可以馬上換乘地鐵。

對於天津來說,北京的高鐵並沒有從天津拉走多少人口,更沒有帶走gdp,反而是北京的大部分打工族都到天津買了房,間接推高了天津的gdp,80,90年代的時候很多人調侃天津是北京的農村,那時的天津發展如何,到底是不是像農村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自從高鐵在天津武清設站臺後,確實有很多北京人到武清買房,甚至很多武清城區周邊的房子也被搶購一空,所以才造成上一輪漲價的時候,除了天津市內就是武清和北辰房價漲的最高。

可見高鐵有聚集效應,也有疏散效應,效果如何關鍵在於兩點。

一 通勤時間形成的人口流動半徑大小,

日本人單程通勤時間幾乎全部在1個小時以上,和東京同級別的北上廣深單程差不多都能控制在1個小時之內,相比於一幹就是一輩子的日本社畜,我們調換工作的頻率顯然要比日本人高很多,也許現在上班離得遠,通過買房,換工作,人們在不斷縮短通勤時間,但也有一點對我們很不利的地方就是,在大城市中,有時候停車花的時間,比開車的時間都長。

二 產業能力強地區更受人口追捧。

就拿鶴崗來說,沒有資源,沒有產業的地區,肯定不受流動人口的青睞,因為在那賺不到錢,為什麼在產業結構強的地區,各種漂不斷湧入,大部分都是為了賺錢而來,就像美國兩個世紀之前的新舊金山,當時都屬於蠻荒之地,但人們為了賺取高額利潤卻在不斷湧入,人們用腳投票選擇了更喜歡的地方,就如現在的人口流動。

當然從長期來看的話,開通高鐵還是會給當地帶來一定的經濟增長,因為我們現在很多人都已經放棄了在大城市買房的幻想,去大城市賺錢回老家買房的觀念越來越強,賺錢回家消費就會推動當地經濟發展。

剛需可以高鐵開通的小地方買房,剛需需要的是居住,只要高鐵方便,那麼在哪住都是一樣的,真正虧的是那些想趁著開通高鐵的機會大賺一筆的炒房者。


屬狗的水瓶座


“高鐵一通,人去樓空”這種說法已經成為過去,放在現在的一二線城市有點不合適,不過對於三四線到下面的城市可能較為適合,其實一個城市的發展離不開高鐵,不過發展都有一個過程,同樣城市的發展跟房地產行業的關係也是息息相關的。

高鐵開通的初期,高鐵附近的配置並不搭配,尤其是一些鄉鎮,高鐵一般都是建立在一些郊外或者鄉村,高鐵建立和開通都會產生噪音,對於住戶來說是不好的,所以會有“高鐵一通,人去樓空”的情況發生,對於住宅來說,大多數都不會建立在高鐵附近。

不過隨著經濟的發展,在一二線城市裡面或者周邊的城市,高鐵附近的住宅是最搶手的,這個跟一二線城市的吸虹效應有關,一二線城市的城市配套完善,人才會往裡面靠,不過房價越來越高,導致不少人選擇在一二線城市工作,卻在周邊城市生活,所以這類人也是使用高鐵最多的人群,因此住在高鐵附近會比較方便出入。

而且一二線城市周邊地區的發展比較快,高鐵站附近的配套都比較完善,有一個完善的商圈,因此發達地區附近高鐵站的房地產都是比較吃香的,並不適用“高鐵一通,人去樓空”的說法。

其實這個說法跟地區的發展有關係,地區的經濟、人口的流動這些都是影響該地區房地產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交通的便利,城市與城市之間的交流,所以“高鐵一通,人去樓空”這個俗語不適合所有的城市,只適合一些經濟未發展起來的城市。


財經樂少


高鐵對於低線城市而言,它是一個人口流量的出口。也就是說:通高鐵之後,三四線城市的人口將會更方便的向一二線高級別的城市向上流動。


我是諸葛磊,一個熱衷實踐和分享購房經驗的文藝技術男。


1、高鐵的優勢在於拉近兩個城市之間的時空距離。比如諸葛磊之前坐直達臥鋪從武漢到北京得需要一個晚上才能到,但現在坐高鐵一個半天就能到。所以高鐵非常方便住在附近的人向外部流動,尤其是向高級別城市流動。


2、高鐵對於低線城市如三四線城市而言,它是商品貨物的流量入口。因為高級別城市的市場經濟更發達,商品更豐富,而低線城市的需求大但是本地商品製造能力薄弱,所以很多時候低線城市的快遞是進港大於出港這樣一個常態。


3、高鐵對於低線城市如三四線城市而言,它是人口的向外輸出的流量出口,而高線城市則是人口流量的入口。大城市機會多,更容易有各種創業、就業機會,而且資源也遍地可尋,只要自己有本事,很容易在大城市找到一席之地。相反,小城市機會少、資源少,關係錯綜複雜,沒幾把刷子很難有大發展。所以年輕人更願意走出去找發展機會。


4、低線城市的高鐵房概念很受人們的熱捧,可能這裡還有一定的鄉土情結在裡面。畢竟自己的老家也得有一套房,同時還能兼顧自己外出打工就業。所以高鐵旁邊的房子,大多在過年後,人們會大規模的坐高鐵外出,而逢年過節又會坐高鐵回來團聚。


總之,高鐵是一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尤其是對低線城市如三四線城市而言更容易出現“高鐵一通,人去樓空”的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