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你的热情我不想要

疫情期间,母亲不幸住院了。住进了一个三人间的病房。

刚去的时候,大家相互都不太熟悉,也就没有过多交流。直到住院后的第三天,大家开始熟悉了起来。其中有一个阿姨,七十多岁了,是为人处世特别特别热情的那种。老人非常健谈,语速不紧不慢,语调抑扬顿挫,说出来的话是特别佛系,就是喋喋不休,没完没了,对和她住在同一个病房的病人来说,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并且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让我颇有看法。


对不起,你的热情我不想要

有一天,她的女儿给他从家里带来了好些吃的,无非都是她作为老年人爱吃的东西:鲜生菜叶子、鲜苦菊叶子,一个生洋葱,一瓶甜面酱,还有诸如地瓜芋头之类的东西,她跟女儿中午吃完后她女儿就走了,剩下了好多没吃完的食物。

临近下午开饭的时候,老阿姨早早的便跟我们说:“你们晚上谁都别买饭了,我女儿中午带来的饭还有很多,今天吃不完就坏了,你们跟我一起把剩饭吃完吧”,当时我的心里是抗拒的,且不说妈妈生病身体不好,需要吃点有营养的东西补充一下,就说她家的主食——面饼,对于老年人来说,是非常不好消化的,更何况还是晚餐,就更不适合吃了。最最重要的一点,现在可是疫情时期,国家三令五申不准聚餐,就是在医院的病房里我们还是24小时配戴口罩呢,如果一起吃饭应该是相当的不合适吧。

虽然觉得阿姨是出于好心,但我还是礼貌的跟她说:“阿姨,你自己吃吧,我妈她不喜欢吃这种类型的饭,我给他买点热的吃吧。”谁知阿姨不以为然的说“姑娘你不懂了吧,我们这个年龄的人都好这口(喜欢吃这个),你妈也一样,看来你还是不够了解你妈,吃吧姑娘,别不好意思,你们今天晚上谁都不许买饭,今晚阿姨管饭,我这么多饭吃不完就要坏掉了,可不能浪费了,你们放开了吃,别跟我客气”。说完还关切的回头问我妈:“我说的对吧,妹妹,现在的孩子不懂咱们好哪口(爱好吃什么),你就吃我这个”,我看我妈也是无可奈何的笑了笑,显得有些不自然。我再次拒绝:“阿姨,不是……”我话还没说完,阿姨假装生气了,脸一沉:“姑娘不给阿姨面子?别客气,吃吧,我这里饭多了去了,足够咱们吃了,快别客气了。”然后不由分说,硬塞了两张面饼,一大把生菜叶子到我手里,然后又热情的让我们去抹甜面酱,边抹边说:“吃吧,可好吃了,我就好这口,吃过你也会喜欢的。”我无力再拒绝,接过了带着阿姨满满热情的卷了菜叶子和甜面酱的两张面饼。

其实吃着饼,我的心里是恼怒的。

无需太多,有时候真的无需太多。向朋友,向爱人尤其是向生活——这是著名作家陈桂芳的佳作《勿需太多》当中的一句。今天,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对不起,你的热情我不想要


是啊,在我们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有太多过于热情的例子,让人感觉心里不舒服。虽然有时适当的热情可以瞬间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避免了彼此之间因为互不熟悉的尴尬,让人如饮甘醇。但凡事都要有个度,一旦感觉对方觉得不自在的时候就应该主动回避了,因为过度的热情有时反而会成为别人的负担,在没有全面了解对方的情况下,就表现的过于主动、热情,有时很容易会碰触到一些对方比较隐私的话题,令对方尴尬,这样反而容易给人一种侵犯感和压迫感。并且,过度热情是不科学的,是盲目的,是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的,有时他们所提供的帮助由不得你需不需要,只是他们需要通过你来释放他们的热情,仅此而已!所以有人把过度热情比喻为“热水浇花”,是急于求成了。

如果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了帮助是一种美德,但如果别人不需要帮助而你却强行的帮助,还要强迫别人接受你的帮助,反而成为别人心理上的负担,结果会适得其反。不是有句话叫“过犹不及"嘛,大过了失了分寸好心反而办不了好事。

有句话说得好:

“不是热情的人招人烦,而是热情的人太热情,打扰到别人才招人烦的”。

所以,无需太多,刚刚好就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