垣曲全縣22個“扶貧車間”,已有14個復工復產,實現就業360人“扶貧車間”,再扶一把


垣曲全縣22個“扶貧車間”,已有14個復工復產,實現就業360人“扶貧車間”,再扶一把

在政府部門的扶持下,垣曲縣正勝製衣“扶貧車間”順利復工復產

疫情侵襲,各行各業都受到影響。那些建設於各鄉各村,幫助貧困人口家門口就業的“扶貧車間”,可能受到的壓力和挑戰更大。如何讓這些“扶貧車間”更好地復產復工、達產達效,更好地鞏固脫貧成果,成為決勝脫貧攻堅工作一個重要的內容。

截至記者發稿時,垣曲縣設在11個鄉鎮的22個“扶貧車間”,已經復工14個,360人實現正常就業。

無論是地理位置還是產業鏈條,都處於最遠端的“扶貧車間”,復工復產面臨著哪些困難,又都是怎樣解決的呢?記者近日進行了採訪瞭解。

為貧困戶找崗位

垣曲縣人社局“鳳還巢”辦公室工作人員姚行智清楚記得,春節假期上班後沒多久,他們就開始為“扶貧車間”的復工復產忙活了。

工作人員通過微信群、電話與“扶貧車間”負責人聯繫,提醒、督促“扶貧車間”復工復產,並告知相關的要求和條件,提醒及時到相關部門辦理手續。為了將工作做實,人社局安排專人每天與“扶貧車間”負責人聯繫,瞭解最新情況。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工作人員完成了對全縣22個“扶貧車間”的全覆蓋式摸排。

姚行智說:“摸排的內容主要是‘扶貧車間’面臨的困難,需要政府怎麼幫忙解決。我們梳理了一下,因為當時還是疫情最嚴重的時段,人員出入不方便,‘扶貧車間’最大的難題就是找不下工人,同時,貧困戶也找不到合適的崗位。”

調查之後,人社局梳理出所有“扶貧車間”的用工信息,將所需工種及聯繫方式發佈在“舜鄉垣曲”“垣曲人社”微信公眾號以及58同城、微生活等平臺上,以打通用工方與求職方的信息隔閡。

很快,該局又意識到可能會有一些貧困戶使用社交媒體不方便,看不到招聘信息。於是,又與各個鄉鎮對接,最終通過鄉鎮將招聘信息推送到各村的微信群,實現了有務工需求的村民特別是貧困戶“人人都知曉”。

通過紮實細緻的線上招聘與信息推送,垣曲縣將各個“扶貧車間”的用工信息直接送到了貧困戶的眼皮底下,確保不能外出的貧困戶可以在“扶貧車間”實現“家門口就業”。

對於務工技能不足又有培訓意願的貧困人員,垣曲縣又確定人社局就業培訓指導中心、高級職業中學、中條山職工培訓中心3家培訓機構,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和信息技術手段,實施職業技能線上培訓,為廣大貧困勞動者提供居家網絡線上教學培訓服務。線上培訓專業涉及電工、中式烹調師、育嬰員等。培訓人員掃描二維碼報名,再通過釘釘軟件掃碼登錄,即可參加培訓課程。

截至目前,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垣曲縣已有14家“扶貧車間”復工復產,實現就業36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勞動力90人,促進了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就地就近就業。

“疫情防控不能鬆懈,貧困勞動力就業增收也不能耽誤。‘扶貧車間’是穩定增加貧困群眾收入的重要渠道,幫助貧困群眾就近就業、穩定增收,讓村民顧家、務農、務工三不誤。我們的目標是,讓有務工意願的貧困戶全部就業,讓有技能培訓意願的貧困戶全部受訓。”垣曲縣人社局局長吉金良說。

為“扶貧車間”找工人

2月初,紫曼工藝品“扶貧車間”負責人許金金遇到了甜蜜的煩惱。公司網店上下單的提示音不住地響,年前生產的40萬個香包很快就所剩無幾了。

“香包裡面有中藥材,平常大家戴著辟邪嘛,因為有了疫情,香包需求量就更大了。”許金金說。

忻州的一個客戶下單8萬個,陝西一個客戶下單3萬個——看到這兩個訂單,許金金再也坐不住了,她拿起電話:“我要復工!”

復工的流程、要求在主管部門那兒都是現成的,防疫物資再緊張也是有辦法協調的,可復工復產的工人從哪兒找啊?平常時候,公司的活兒大部分都是人們拿回家做,做好後再送到公司,真正在公司上班的人並不多。許金金忙活幾天,才招了6個人到公司上班,在家代工的也只有20多人。這樣的加工能力遠遠滿足不了需求,再加上當時正處於疫情防控最嚴格的時段,人員流動很不方便,怎麼辦?許金金只能“再一次”向人社部門求援。

許金金原先在上海務工,2018年年底瞭解到政府對返鄉創業的小微企業有優惠政策後,與縣人社局溝通聯繫,縣人社局為其提供了免費廠房。

收到信息後,縣人社局立即在數個平臺為許金金的“扶貧車間”發佈免費招聘信息,號召居家婦女加工香包。同時,經過積極協調,在縣裡的主要易地搬遷點設立了取貨送貨站,每天安排專人取送,解決了居家加工的人員流動問題。

如今,在許金金的“扶貧車間”裡上班的已有30多個人,在家代工的也有七八十號人,基本上滿足了需求。這些婦女,正常情況下一天能掙一百多元,如果加個班可能會到140多元。對於不少家庭,這是一個重要的收入來源。

同樣在人社部門幫扶下解決用工難題的還有恆強水晶燈飾“扶貧車間”。“扶貧車間”負責人張強介紹,因為用工問題該公司很長時間都不能滿負荷生產,春節前放假時也只有30多個工人,春節期間疫情加重,他更愁了。但最終他在人社部門的幫助下,目前確定可以上班的已有50多人,基本上可以滿足生產需求。“這個變化,要歸功於人社局,他們的平臺覆蓋面更大,而且他們發佈用工信息人們會更信任一些。”張強說。

記者注意到,在垣曲縣人社部門所屬的“舜鄉垣曲”和“垣曲人社”兩個微信公眾號上,一個多月來發布的信息中,為包括“扶貧車間”在內的各個中小微企業免費發佈的招聘信息佔了絕大多數。特別是“舜鄉垣曲”公眾號,每天五六條的信息,幾乎全是與招聘、培訓有關的,甚至很多天都是招聘專場。

“‘扶貧車間’進農村,農民就業不出村,脫貧致富在家門”,這是垣曲縣人社局打造的扶貧新模式。該縣先後在11個鄉鎮建立了22個“扶貧車間”,涉及項目21個,帶動了近千人就近就地就業,特別是解決了建檔立卡貧困戶、易地搬遷戶的就業難題,為貧困勞動力脫貧提供了穩定的經濟來源。

激發復工復產動能

免房租送貸款給補貼能給的優惠全都給

“扶貧車間”復工復產,和其他企業一樣,有著嚴格的申報和審核流程。每天消毒、測體溫、戴口罩等等,也都有明確的規定。人社部門還專門給每個“扶貧車間”發放了“務工個人防護注意事項”,非常詳細和明確地進行了提醒,比如上班時檢查哪些事項,上下班乘坐何種交通工具,工作環境的通風要求,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如何分餐進食、錯峰就餐,回家之後怎麼處理……同時,人社、市場監管和中小企業服務等部門還會不定時到車間實地檢查落實情況。

垣曲對“扶貧車間”的服務,絕不限於疫情防護,在保持防護力度不減的前提下,他們將更大的精力放在瞭如何幫扶“扶貧車間”正常運轉、達產達效甚至擴產擴效上。

為了加大對“扶貧車間”的政策扶持力度,垣曲縣在銀河“雙創”基地和嶺回“雙創”基地實行貧困人群和大學生創業者的免費入駐政策。

銀河“雙創”基地是政府為創業者搭建的制度性、智能化的服務平臺,為新創辦的小微企業提供有利於存活、發展的服務環境和空間環境。進入“雙創”基地的創業者,可以得到低成本或無成本的各種服務,降低創業壓力。基地可為創業人員提供2400平方米的辦公、商談、會議場地,同時還可提供住宿、餐飲、快遞物流、法律諮詢、政務代理、財務諮詢、資產評估等服務。

基地負責人王元介紹,目前基地有29家小微企業免費入駐,基本上全是貧困人群和大學生創業者,享受著房租、網絡等各種免費服務。“現在是能給的政策、能給的優惠,基本上全都給了,目前基地的創業者全部都復工了。”王元說。

疫情影響給不少企業帶來了經營壓力,但在有效的幫扶下,可能又會成為發展的良機。至少,對於恆強水晶燈飾“扶貧車間”是這樣。

恆強水晶燈飾以前是佔地200平方米的小作坊,為了促進勞動力就近就業,鄉政府為其建設了1200平方米的廠房,總佔地面積達到5000平方米,公司拎包入駐,只需按年出租金即可,解決了固定資產的一次性投入壓力。為了鼓勵企業提供就業崗位,解決貧困戶的就近就業,政府還以每個崗位1000元的標準,對企業進行了一次性就業補助。

前段時間,在中小企業局的協調下,張強又拿到了建行發放的小微企業快速貸款。“速度很快,手續也簡單,提交了去年的經營情況、電費、稅費清單後,就拿到了50萬元的低息貸款,年利率不到5釐。”他說。

這筆貸款對於張強來講,無疑是雪中送炭。受疫情影響,這個以外貿為銷售主渠道的公司產品積壓嚴重。張強用這筆貸款,連續購買了3批原材料,最後一批3月21日已經送達。而在3月20日,公司第一批上崗的約20名工人已經開始了忙碌生產。

為解決“扶貧車間”經營上的各種困難,垣曲縣人社部門協調各相關職能部門給予各項扶貧資金支持,提供無息貸款、小微企業補貼等相關優惠政策,為舜瞳光電子、恆強水晶燈飾等提供扶貧資金380萬元,為久日電器、佳達服裝等十多家小微企業提供補貼,減輕了初創企業負擔,促進了企業更快更好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