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最敬佩的邢臺人:軍事奇才、廣武君一李左車

軍事奇才、廣武君一李左車


李左車(ju)(生卒年不詳),西漢柏人(邢臺隆堯)人。趙國名將李牧之孫,秦漢之際謀士。秦末,六國並起,李左車輔佐趙王歇,為趙國下了赫赫戰功,被封為廣武君。趙亡以後,韓信曾向他求計,李左車提出:“百戰奇勝”的良策,才使韓信收復燕、齊之地。李左車給後世留下了“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之名言,他還著有《廣武君略》兵書一部。


趙國名將李牧之孫。秦末,六國並起,左車輔佐趙王歇,被封為廣武君。漢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劉邦派大將韓信、張耳率一萬餘新召募的漢軍越過太行山,向東挺進,攻打項羽的附屬國趙國。李左車和趙軍統帥成安君陳餘集中二十萬兵力於太行山區的井陘口(今河北井陘東),佔據有利地形,準備與韓信決戰。李左車認為,漢軍千里匱糧,士卒飢疲,且井陘谷窄溝長,車馬不能並行,宜守不宜攻。只要嚴守,就可以萬無一失。於是,他向趙國主帥陳餘陳述其利害,並自請帶兵3萬,從間道出其後,斷絕漢軍糧草。陳餘不以為然,不嚴守井陘,堅決主戰。

​韓信最敬佩的邢臺人:軍事奇才、廣武君一李左車


韓信迅速挑選二千輕騎,半夜從小路迂迴到趙軍大營側翼,隱伏待擊。次晨,韓信和張耳率主力出井陘口,並在綿河東岸擺下“背水陣”,引誘趙軍出擊。果然,趙軍傾巢而出,追擊漢軍。漢軍伏兵乘虛搶佔了趙軍營寨。趙軍見此大亂。漢軍乘勢前後夾擊,大敗趙軍。韓信斬陳餘,擒趙王,滅亡了趙國。


韓信懸賞千金捉拿李左車。不久,即有人將李左車綁送到韓信帳前。韓信立刻為他鬆綁,讓他面朝東而坐,以師禮相待,並向他請教攻滅齊、燕方略。李左車認為,漢軍士卒疲憊,戰鬥力大減,如果和齊、燕軍隊硬拼,勝負很難預料。不如按甲休兵,鎮趙安民,派人以兵威說降,齊燕可定。韓信採用李左車計,燕果然不伐而降。

​韓信最敬佩的邢臺人:軍事奇才、廣武君一李左車


後來,劉邦為了遏制韓信,把李左車調到太子劉盈身邊,讓他輔佐太子。李左車便在滎陽城外的山上教劉盈操練兵馬,這座山被命名為廣武山。韓信被殺之後,李左車辭官隱居,扶危濟困,廣使恩德。

李左車在民間很有聲望,被尊為雹神。在《聊齋志異·雹神》中,記述了他降冰雹於章丘,落滿溝渠而不傷莊稼的傳奇故事。


歷史評價

李左車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兵家怪傑和軍事奇才。他為韓信獻計獻策,主張修生養息,慰勞將士,以德政安撫人心。以武力作威懾,以仁德服人心,恩威並舉,迫使敵人歸順。極具戰略眼光,以奇謀建功立業。他留下了“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這句名言,還著有兵書《廣武君》,論述用兵謀略,影響深遠


有關成語

千慮一得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出自《史記·淮陰侯傳》。

楚漢相爭中,劉邦大將韓信,打敗了趙國,俘虜了趙王和謀士李左車。一天,韓信求教於李左車。說他準備攻打燕、齊,特來求教。李左車為人很有謀略,現作了俘虜,再三推諉。經韓信再三請求,便答道:“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接著又說道:“目前不宜攻燕、齊。應撫卹百姓,犒勞將士,同時以優勢兵力向燕國進發,以造聲勢,迫使燕國順從。一旦燕王順從,齊國就會聞風而服。這就是兵書上說的先虛後實之法。”韓信採納了建議,不久就取得了燕、齊的國土。

以後,“千慮一得”便用來說明即使愚笨的人經過多次考慮也會有可取之處。


相關傳說

關於李左車的神話傳說,為研究民俗文化提供了極有價值的資料。

蒲松齡在《聊齋志異·雹神》中,記述了他降冰雹於章丘,落滿溝渠而不傷莊稼的傳奇故事。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等作品的敘述風格與其如出一轍。相關傳說還被搬上了京劇舞臺。

如京劇《霸王別姬》中有這樣的情節:李左車設下十面埋伏之計,並親自詐降項羽,使其深陷重圍,最後烏江自刎。

​韓信最敬佩的邢臺人:軍事奇才、廣武君一李左車


李左村

在河南開封市通許縣城西北15公里有個李左村,李左村原名廣武鎮。相傳秦漢之際柏人籍著名的謀士李左車曾效力於趙國,被封為廣武君。後來,他改投漢高祖劉邦,多出奇謀。到了晚年,他隱居此地著書教徒,深受百姓愛戴,死後便葬身於此。為了紀念他,後人把廣武鎮改名為李左村,一直延用


史書記載

李左車在史記中沒有單獨的列傳,他的事蹟分別記載《張耳陳餘列傳》和《淮陰侯列傳》中。

《史記·卷八十九·張耳陳餘列傳第二十九》 參見:張耳陳餘列傳

《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 參見:淮陰侯列傳


​韓信最敬佩的邢臺人:軍事奇才、廣武君一李左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