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成年人,不删对方微信,但也不再联系,这是人生常态。怎么看?

时光潋滟滴墨盛放1


微信上的联系人实际上是你人际关系的一个缩影,也是你生活中遇到过或者出现过的人的记载。由亲疏远近可分为以下几类:1.家人和亲戚 2.朋友和同事 3.客户和有工作联系的人4.未谋面的陌生人。

通过以上的分类,可以看出微信里的联系人大多数并不非常了解,或者了解很少的人。这些人如果没有具体的事情,是不会经常联系的。那么为什么不删除对方呢?

首先跟当时加这些人的时间和环境有关系。比如你是在一次朋友聚会上加的联系人,你虽然和他不是很熟悉,但他和你的朋友或者朋友的朋友很熟悉。今后如果需要的话,这个联系人可能还有一定的用处,所以因为万一有用不删。

其次是以前的公司的同事或者合作过的客户。虽然已经很长时间不联系了,现在也没有工作上的交集。可你对这个人有很好的印象,当时相处得还不错。留着是一个纪念,也是一个暂时用不上的人脉。

第三联系人虽然是陌生人,当时加的时候,他推荐的产品或者推荐的服务你觉得今后很可能用得上,所以一直留着,以防万一需要这方面的服务时,还要去找。

总之,从以上三个方面分析,不删除经常不联系的联系人是因为这些人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可能还有一定的用处,为以防万一,继续留着。

成年人走上社会之后,经历过很多事情,对自己认识过的人和事都不会轻易地否定。包括微信上的联系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谁也不知道那块云彩落雨。所以留下来是非常正确的。当然对于那些真正不需要,甚至已经不知道人在何方的联系人还是可以删除的。

我的观点有人可能不同意,请留言探讨。如果同意请点赞关注。我会分享更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给大家。


勇谈生活


人越长大越孤单,再也没有小时候的期待和义无反顾。

不联系并不代表心里不挂念,不删除可能是想留个联系方式。

随着年龄增加,我们变得不主动了,可能很多时候明明希望有人能和自己说说话,可翻了一圈微信,发现不知道和谁说点什么,又关上了微信。

有多少人看着昔日的照片,想着青春,却早已逝去了。

压力倍增的年代,我们更多时候会选择沉默,不想把自己的消极情绪带给昔日的好友。

时间一旦空下来,可能更多的是想休息,想沉静。

有时候我们不去联系,并非是不想念,只是有些表达方式改变了。

朋友们,你们还好吗?请幸福下去。哪怕有诸多的困难和挫折,也请不要忘记,曾经青春时的不服输。

我们也曾拼搏过。



Lan泥巴公社


有备无患


走聿走召


01-

知交零落,是人生常态

我和阿媛是一年前在一次海边徒步的户外活动中认识的。那天我穿了双挤脚的新鞋,刚出发一会儿脚踝就被磨破了皮。

看见我在费力地粘已经掉下来好几次的创可贴,这个女孩儿二话不说摘下了自己用来遮阳的丝巾,帮我包住脚踝。

因为两个人恰好都在广州,后来我们又约着吃过两次饭,也一起去爬了白云山。

她辞掉工作回了老家后,我们很久没联系。

朋友问我,有多久没看到过她的动态了。

我才意识到,我一直想知道我被她屏蔽的原因,似乎并不重要了。

很长时间里,我们都没有主动联系过对方,也没有想起对方。是不是也意味着,我们都不是对方至关重要的人呢?

我们的好友列表里,似乎有太多的人,只是“加个好友”的关系。

不是加了好友就是好友,不是在朋友圈的就是朋友。

也许你们曾经一见如故过,志趣相投过,甚至心心相惜过。

但很多关系,都是有保质期的。很多人,也只有陪你一程的缘分。

三毛说,知交零落,实是人生常态。

那些没来得及说的再见,其实没那么可惜。

很多人在你的朋友圈里消失,并不会提前打声招呼。一份感情的中断、结束,也并不一定需要一根导火线。

我们终将要学会接受无常,接受不知所以。

-02-

人的悲欢,并不相通

在网上看到一个故事。

一个34岁的女高管,年前被公司裁员了。失业的那段时间,她一个人去做了手术。

两个半月之后,她找到了新的工作,身边的亲戚朋友才知道这件事。

被裁后的两个多月,她一直消失在大家的视野里。生活还是照旧,只是变得很安静。好友群的聊天没有参与,朋友圈的动态没有她的身影。

朋友问她:在最难熬的时候,为什么不把这件事情告诉他们?

她回答:我想等好起来的时候,再跟你们说。

瞬间就被这个回答戳中了。

真正的难过,很多时候都是无声无息的,不会第一时间找人倾诉,也不会嚎啕大哭。

恰是那些没说出口的难过,其实藏着更多的心酸。

曾经跟朋友们聊过一个话题,跟明明还爱着的人分手,是什么感觉?

大多数人在失恋的时候,并不会像电视剧里那样,跟闺蜜一起喝得烂醉,然后大哭一场。

而是选择一个人默默消化,不吵不闹,自己难过一整个晚上,第二天恢复了之后,继续拥抱明天的太阳。

收拾好自己的心情之后,再云淡风轻地跟别人谈起这个事儿。

是她们不够伤心,不够难过吗?

不是的。

嘴上说着生活不就是起起落落的人,心里的难过,大概只有自己懂吧。

很多时候选择沉默,只是觉得说出来,事情并不会因此变得好起来。

鲁迅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那些低谷和难过,也不一定就有人能理解,能感同身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不想给身边的人徒增烦恼,不想把自己的负面情绪传染给别人。

于是那些心事,也就习惯了放在心里,让自己慢慢消化。

因为我们都知道,成年人的世界里,有很多悲伤。人生不如意的时候,大多要靠自己默默扛过去。

-03-

生活是自己的,跟他人无关

倩倩是我朋友圈里发圈频率很高的一位好友。不是微商,也不是宝妈,但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她的动态。

因为爱发朋友圈这个习惯,她没少被人吐槽。屁大点事,也要发个朋友圈,太装了!

倩倩没有在意,反而怼人家:你不想看,可以屏蔽我啊,发不发是我的自由。

看到过一个话题,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发朋友圈了。

有个答案让人觉得心酸: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都在努力扮演一个戒掉了情绪的成年人。

难过的时候,不想让家人看到,怕他们担心;

抱怨的时候,不能给领导看到,怕他们质疑;

负面情绪来袭的时候,怕别人觉得你矫情,不堪一击......

偶尔心血来潮想发个动态,又担心不适合对所有人可见。

于是,我们习惯当那个旁观者,当一个默默刷动态的人,而不是发表动态的人。

但很多时候,发个朋友圈,其实只是想简单的记录生活,表达当时的心情感受。

有时候还会因此和哪个老朋友突然有了互动,朋友圈也是我们和外界链接的一种方式。

有人喜欢安静,有人喜欢热闹。

有人倾向于独自领会,有人偏爱分享。

在世间,本就是各人下雪,各人有各人的隐晦与皎洁。

发不发朋友圈,都是一种自由。

就如杨绛先生所说:

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每个人都在努力经营着自己的生活。

过日子,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幸福不幸福,开心不开心,又不是给别人看的。

生活已经很辛苦了,如果可以活得随性一点,为什么不呢?

不管喜欢与否,只要自己开心,就好。



索隆大叔


多年以后,突然不知他是谁了,随手就删除了


晴天18651714


这就是做人留一线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