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祭掃“雲服務”為“疫”中清明增“溫度”

節氣輪迴,清明即將到來,各地將陸續迎來清明祭掃高峰。為了過好這一百年不遇的“疫”中清明,民政部在2020年清明節祭掃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表示,推進全國民政系統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鞏固疫情防控成果,努力為群眾祭掃提供更加安全、更高質量、更有溫度的服務。

“帝裡重清明,人心自愁思。”清明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備受人民群眾關注,今年的清明節正值舉國上下抗擊疫情、加緊復工復產的關鍵時期,情況不同於往年,既不能“節日假期”一放了之,又不能“因噎廢食”一停了之。要把清明祭掃將面臨“防聚集、防風險”新挑戰,當做一次提升祭掃“雲服務”質量的檢驗,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和政治站位,堅持把以人民為中心作為謀劃部署工作的出發點和著力點,加強組織領導,周密安排部署,在強化精準防控的前提下為群眾提供安全、便捷、周到的祭掃“雲服務”,不斷提升祭掃“雲服務”的溫度,溫暖“疫”中清明,讓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更加鞏固,使群眾對清明祭掃需求得到滿足。

“清明暮春裡,悵望北山陲。”清明祭掃是國人緬懷逝者,寄託哀思的傳統,千百年來已經形成一種文化習慣。做好清明期間群眾祭掃服務保障,事關人民群眾期待需求,事關疫情防控大局,事關社會和諧穩定。要利用祭掃“雲服務”宣傳抗“疫”精神、講活抗“疫”事蹟、講好抗“疫”故事,倡導文明祭掃,摒棄落後傳統習俗,讓“疫”中清明隨著社會的進步而進步、演化、更新,更加適應新時代安全、文明、和諧生活。運用方便快捷的“雲服務”,倡議民眾採用詩詞懷念祭祀、書法寄託哀思、網上獻花祭掃、朋友圈裡分享等文明科學方式,有效利用“互聯網+‘疫’中清明”網絡平臺,採用音頻視頻傳輸方式讓外出人員不返鄉、不跨區域也能感受到身臨其境的祭掃效果,為“疫”中清明祭掃方式革新提升“溫度”。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倡導清明祭掃與傳承逝者精神文化相結合,創新祭掃“雲服務”方式,引導群眾轉變觀念,將著力點放在緬懷逝者、寄託哀思、追憶美德上,從倚重實物實地祭掃轉變到傳承慎終追遠的優秀文化上來。周密制定和完善清明節祭掃工作方案預案,優化管理服務,科學確定祭掃場所承載量,加強物資儲備和力量調配,做好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加強祭掃人員流量管控和監測預警,強化祭掃人員個人防護,嚴防人員集聚和交叉感染。進一步提升“雲祭掃”“代祭掃”等有溫度的祭掃服務,持續推出“預約祭掃”、“錯峰祭掃”、“點對點乘車”等緩解交通壓力、促進文明祭祀之舉,激盪社會文明新風。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遊衍莫忘歸。”各級各部門要通過有效的祭掃“雲服務”,讓群眾切身感受到,新方式不僅沒有影響清明這一傳統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反而增強了文化氛圍,提升了節日的影響力,強化了人們慎終追遠的意識。讓我們攜起手來讓祭掃“雲服務”為“疫”中清明增“溫度”,

讓主流聲音、祭掃新風尚成為主導,共同營造文明綠色祭掃社會氛圍。(清豐縣紀委監委 李愛國)

讓祭掃“雲服務”為“疫”中清明增“溫度”


讓祭掃“雲服務”為“疫”中清明增“溫度”


讓祭掃“雲服務”為“疫”中清明增“溫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