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本科生小區當保安 隔著口罩仍能認出上千業主

只因多看了你一眼 再沒能忘掉你容顏

前不久,一個保安微信群裡流傳出來的《保安日記》火了。日記以樸實又詼諧的文字記錄了保安們的工作日常,保安們辛勤工作背後的樂觀精神打動無數網友,也讓大眾一時間把關注的目光聚焦於這個群體。

在江北區龍湖源著,35歲的保安小譚也聚焦了不少人關注的目光——他被業主稱為快樂小胖,平時總能準確喊出業主的姓,哪怕是隔著口罩也能準確認出人臉識別系統都識別不了的業主。鮮為人知的是,小譚還是一名本科畢業生,其強大的記憶力是在金融業打拼時練就的,對數字超敏感的他,甚至還記得部分業主的車牌尾號和所住樓棟。就像歌手王菲在《傳奇》中所唱的那句歌詞一樣——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沒能忘掉你容顏。

经济学本科生小区当保安 隔着口罩仍能认出上千业主

小譚被業主們親切地稱為快樂小胖。

“簡直超越電腦系統”

“劉老師,買這麼多菜,又要給孫孫弄好吃的喲?”25日下午2點過,記者來到江北區龍湖源著北區,見到正在值班的小譚對一位業主說話。小譚身材有些胖,臉蛋圓圓,戴著口罩,一開口說話,眼睛就笑得彎彎的。

“他就像一個快樂體,胖胖的,笑容很治癒。”30歲出頭的業主孫先生告訴記者,這位保安在小區很出名,業主都愛喊他快樂小胖。疫情發生初期,自己所在的業主群突然熱烈地討論起了快樂小胖——

“好神奇喲,我戴起口罩和護目鏡,他都能準確認出我是郭老師。”一位業主說。

“我也是。我還問他,我戴起口罩,人臉識別系統都認不出我,他是怎麼認出我的,他就只笑不說話。”另一位業主接話。

大家一番討論發現,快樂小胖不但平時能準確叫出業主姓啥,現在隔著口罩依然能做到,“簡直超越了電腦系統”。還有一位業主總結:“我還以為只有我的家人能認出戴口罩的我,小胖居然也可以。”

经济学本科生小区当保安 隔着口罩仍能认出上千业主

小譚在核查車主身份。

“不想再回那個圈子”

記者和該小區保安隊隊長蔣李攀談得知,小譚今年35歲,未婚,2014年來到該小區當保安。蔣李說,小譚最初來到保安崗位時,其履歷一度讓眾人驚訝——2008年畢業於重慶師範大學經濟學專業本科,後來進入金融行業,負責證券分析類工作。

為啥要來當保安?小譚當時直言不諱地告訴面試官,自己才經歷了人生滑鐵盧,投資失敗損失慘重,一度宅在家裡消沉度日。後來,在父母和家人的勸說下,決定振作起來重新工作,“不想再回那個圈子,只想做一份簡簡單單、踏踏實實的工作,正好看到這裡招保安,感覺自己也符合條件,就來啦。”

小譚的同事譚超今年30歲,他說:“他這樣的學歷和工作經歷,會選擇來當保安,真的很稀奇。以前有同事開玩笑打賭說,他肯定在保安這行呆不住。”

“我對數字很敏感”

出人意料的是,小譚在該小區保安崗位上一干就是5年。目前,他負責值守小區內街的車庫門崗,對陌生人員和車輛進行詢問核對是他每天的核心工作任務。

該小區25棟的一位業主範女士,至今還未租車位,每次過門崗都需要人工識別再開閘。但讓範女士欣慰的是,只要是小譚在崗,自己的通行效率就會提高——像範女士這種情況,原本需要報出自己的門牌和車牌號,由保安核對名冊後,再手動輸入車牌號開閘放行。但小譚接待範女士兩次後,不用範女士開口,他就能報出範女士的門牌和車牌號,讓範女士大大節約了進閘的等候時間。

記者也現場對他進行了測試——記者的一位朋友韓先生恰好住在該小區23棟,當記者向小譚說起韓先生時,小譚立馬錶示知道這位業主,並且迅速而準確地說出了其車牌尾號是6180。

韓先生告訴記者,他們一家是今年春節前夕才搬到這個小區來的,結果小譚很快就知道他姓啥、住哪棟和車牌號了。“我真是驚訝慘了。前不久我岳父來到小區和我們住了一段時間,他沒過多久也認得到了,喊岳父‘王老師’,我岳父當時很

高興地給我們說,這個保安居然曉得他是老師。”

小譚告訴記者,該小區有2700多戶業主,他能記住約1000多名常走該門出入的業主。小譚所說的記住,是指記得其長相、姓啥、住哪棟,而部分喜歡和小譚多聊幾句的業主,小譚甚至還能記住其車牌號。

為啥記憶力這麼好?小譚說:“我對數字很敏感,加上學的是經濟學專業,長期需要記憶大量金融術語等,記憶力大概就這樣磨練了出來吧。”

記者委婉地向小譚打聽他的全名,他笑著說:“你就跟大家一樣,叫我小譚吧。”

“給父母更好的生活”

雖然身在保安崗位,但小譚對自己經濟專業的知識沒有丟。小譚說,自己每天都會關注金融類新聞,每月工資也會拿出一部分進行股票、期貨、期權等投資。

記者在小譚的手機備忘錄裡看到,裡面有60多條他自己梳理和總結的金融投資經驗、感悟等。比如:真正的投資者從不在意賬面上的盈虧,而是要在公開市場操作中獲得實利。又比如:人們追逐強者,是因為強者手中擁有足夠的資源,當你手中擁有足夠多的資源時,人脈自然而然就有了……

小譚說,未來幾年內,自己都打算繼續在保安崗位上好好幹,因為他在這份工作中,體會到了在金融圈裡體會不到的快樂和輕鬆,還能經常收穫業主的溫暖和關懷,“最大的願望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儘可能地給父母更好的生活。”

最後,談及他保持“快樂體”的秘訣,小譚笑著說,自己經歷過人生的至暗時刻,對現在的每一天都充滿感激,自然就看起來很快樂。

“樂觀的狀態很感染人”

小區保安隊隊長蔣李說,小譚任職保安以來,除了認真負責以外,最大的特點就是樂觀、友善的服務態度和超強的記憶力,“我們物業服務中心已經接到好多次表揚他的電話,有業主說他樂觀的狀態很感染人,還有業主說他就像百事通,找他問路問餐館都能得到周詳的答覆。”

蔣李還說,在保安這個行業,小譚的高學歷經常也發揮出優勢,比如物業推行一項新的服務,小譚很快就能理解透徹並傳達給其他同事;物業推出專屬APP,小譚也能快學快用,還指導了不少業主使用。此外,他還曾抽空給同事的孩子講解功課。疫情期間,他快速的學習能力也讓他很快掌握了一系列防疫知識和防疫操作。

小區物業項目經理丁劭永認為,小譚只是這座城市千千萬萬保安中的一員,在這個群體中,每一位保安都閃耀著自己的光和熱。尤其在疫情期間,保安隊伍作為小區最後一道防線,鑄成了一道道堅守之盾,擔當無言,責任無聲,守護家園。他們,也如那些逆行的勇士一樣,值得我們感謝與尊重。

重慶晚報-上游新聞慢新聞記者 王薇 攝影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