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區域主導產業 走出"綠色脫貧"新路子


培育區域主導產業 走出

茶農正在摘茶。


培育區域主導產業 走出

貧困戶正在培育生薑。


賀州新聞網訊 沙田鎮獅東村是典型的土瑤山區村,山地多耕地少。近年來,獅東村委按照“人均一畝茶、戶均兩畝姜、村均萬畝杉”的產業發展目標,鼓勵農戶尤其是貧困戶大力發展生薑種植產業。2019年,全村生薑種植面積為46.7公頃,129戶751人實現脫貧摘帽。據瞭解,為了全力攻堅土瑤深度貧困聚居區脫貧,我市引導30家非公企業與6個土瑤村結對幫扶,累計種植優質茶葉545公頃,大肉姜211公頃,杉樹5400公頃,實現了“兩年大見成效”目標。

目前,我市基本形成了八步李子、平桂水生蔬菜、鐘山貢柑、富川臍橙、昭平茶葉為主導的“一縣一業”產業扶貧新格局。通過科學制定產業發展計劃,出臺產業以獎代補政策,大力推動縣級“5+2”和村級“3+1”特色產業競相發展,努力實現村村有產業、戶戶有增收的目標。2019年,我市共發放產業獎補資金1.44億元,惠及貧困戶5.7萬戶(次)。


培育區域主導產業 走出

草珊瑚木林。


茶坪村的草珊瑚種植專業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方式運營,即由公司先給社員提供草珊瑚苗木,再按市場價格保底回收的方式,吸引村裡廣大貧困戶加入種植。按照協議,參加種植的貧困戶每天還可以得到150元的勞務費。草珊瑚的種植,為這個村的貧困群眾又新添了一條脫貧渠道。同樣向林下要效益的,還有八步區南鄉鎮江坪村。江坪村扶貧產業基地完成林下種植鐵皮石斛,林下套種中藥材草珊瑚,林下放養優質蛋雞和肉雞、放養南鄉麻鴨、養蜂等種養項目,初步形成一個立體生態種植模式,實現產業增收“短、平、快”,給扶貧攻堅的產業發展起到了示範帶動作用。目前,江坪村扶貧產業基地已完成投資80多萬元,現已完成1.3公頃的樹掛鐵皮石斛苗3400斤,林下種養植草珊瑚5萬株;建成鴨棚和雞棚400平方米。2019年,基地創收達8萬餘元,受益貧困戶21戶132人。

據瞭解,2019年我市完成林下經濟產值56.25億元;全市建設7個林下經濟扶貧項目,共帶動貧困戶281戶1201人參與項目建設。

走進富川縣虎頭村, 誰也不曾想到,它的前身竟是一個破敗的小漁村。虎頭村的蛻變,是我市通過“旅遊+扶貧”方式實現“精準扶貧、旅遊富農”目標的真實寫照。

近年來,我市通過產業融合,即通過旅遊與農業、林業以及“美麗鄉村”建設等方面的融合,助力脫貧攻堅。我市還打造了岔山村、北萊村等一批鄉村旅遊扶貧示範點,推出了10條鄉村旅遊精品路線,通過示範點的帶動作用,引導周邊的村、鎮大力以示範點為中心推出各類鄉村旅遊項目,帶動了區域性鄉村旅遊的發展,輻射帶動其他旅遊扶貧村的發展。

2019年,我市新增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3家,四星級以上鄉村旅遊區11家,四星級以上農家樂3家;開展旅遊扶貧村建設9個,實現旅遊帶動脫貧1.5萬多人。(廣電融媒體記者 周自金 葉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