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開工,為何要選擇老片重映而不是選擇那些急需票房回籠的新片放映?

能動娛樂


重映老片而不是選擇新片放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為了控制商業運作下的疫情防控。

從1月20日左右起,全國大部分的觀眾都是在家待著不出門,共御疫情,很多娛樂場所為了避免造成大規模劇集,也關門歇業,本該上映的電影也基本都宣佈撤擋。



可想而知,如果新片上映,觀眾肯定會迫不及待地去電影院觀看,到時候必會造成人群的劇集,對疫情防控來說並不是好事。

當然,這只是一個最外表的原因。接下來,晗哥就來為大家解讀下深層次的原因。

賀歲檔撤擋,再上有諸多考量

之前的電影都是賀歲檔,《唐人街探案3》、《姜子牙》等,都是觀眾呼聲比較高的作品,預約購票也都是千萬級別的。

在前期,這些電影也做了很多的宣傳,綜藝節目、自媒體營銷、路演、線下發佈會、話題營銷,地鐵公交、院線等多種方式矩陣推廣,可謂是為了賀歲檔一舉奪冠,卯足了勁兒。



受疫情影響,突然撤擋,這個損失是巨大的,意味著整個宣發團隊的努力和砸進去的錢都打了水漂。這也就意味著,後續上映之後的票房必須要保證不是虧損狀態,做不到盈利,也得是票房持平,這個壓力是巨大的。

所以,再次上映一定會做足準備,找到一個萬無一失的時間節點來上映。目前來看,現在還不是最佳時機。雖然各省放寬了疫情防控的限制,但是依舊是關鍵時期,很多人也都自覺地呆在家裡,儘量避免出門接觸人群。

即便是有心想看,大家也不會為了一部電影放棄自己一個月來做出的努力,所以,這個時期上映得到的依舊會是低票房,並沒有任何意義。有點頭腦的,都不會拿新片來上映。



只有等到群眾口罩摘除,可以跟平常一樣生活出行的時候,才會是電影院的反彈期。

老片上映,激勵民眾與維穩並行

現在各省市都在積極扶持企業員工復工,保障企業的正常運營,恢復經濟發展。電影院也不例外,他們也需要正常的營業來獲取員工的生活來源及眾多電影行業人員的正常工作。

但是新片基本上是拒絕上映的狀態,剩下的也就只有老片了。這次的還都是公益發行的。

影片主要有:《戰狼2》、《狼圖騰》、《流浪地球》、《中國合夥人》、《何以為家》五部作品。《戰狼2》、《流浪地球》是高票房好口碑佳作,《狼圖騰》是冒險題材,《何以為家》的故事比較悲傷,《中國合夥人》講述經歷困難創業成功的故事。




這些影片均從不同的方面,表現了苦難,然後主人公與苦難鬥爭,最終勝利或是扭轉局勢的故事。不乏有抱著“公益發行賺個口碑”的心態來上映的,當然更多的還是能夠展現中國形象,鼓舞士氣、激勵國民的影片。

既能激勵民眾,又能保障影院運轉,一舉兩得。即便一個省的票房可能只有25元,但也是電影行業復甦的一個希望苗頭所在。

當然這裡面也存在著為新片試水的成分在。

賀歲檔性質決定,檔期需要重新設定

賀歲檔就是專門為春節準備的,大多為喜劇作品,不過是為了討個春節好彩頭。

而且,每年賀歲檔基本上影片都不會太多,有固定的排片量。作品過多,很難把票房和排片量合理安排。這也就意味著,錯過了去年的賀歲檔,可能要等到今年的賀歲檔才可以了。



電影定檔和電視劇定檔其實差不多,需要很長時間之前就要商定好,然後與電影院做好安排,進行宣發推廣。所以,目前為止,從賀歲檔到情人節的電影,清明節電影,甚至是五一勞動節期間要放映的電影都得要往後推遲了。

這說明什麼,2月14日的情人節電影可能會放到七夕播放,五一期間的電影可能會放到國慶檔……以此類推,這是個大工程,重新排期和定檔並不容易,需要多方考量商定。

畢竟,疫情期間過後的一到兩週,甚至一個月之內才是最好的一個反彈期,抓住了那個時段,票房也就有了保障。



所以,想看新片上映,甚至是優秀的作品上映,估計不是那麼好等了。

晗說123

利益面前,疫情只是一個藉口而已。

其實不管老片還是新片,大家還是更看重自己的生命健康,即便你的作品很厲害,但也不會有更多的人為此買單。

中國人消費慾強,可關鍵時刻也是有剋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