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如此渴望春天,為何古人卻為它而滿心悲傷?


我們如此渴望春天,為何古人卻為它而滿心悲傷?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這個季節,我們翹首期盼春的到來。

春天,有著燦爛繁盛的物華,有洋溢盎然的生機,它激發了無數人對希望、未來的渴盼。

我們篤定不移地等待著,熱情奔放地謳歌著,迎接一個嶄新的季節。

然而,在千百年前,古人們將蘸滿墨汁的筆重重落到紙上,傾瀉的是滿腔哀傷的情感。

我們因春天而歡樂喜悅,他們卻因此悲傷哀痛,這是為何?

我們如此渴望春天,為何古人卻為它而滿心悲傷?


一、因春生悲:

滿目含春,轉眼春去。美好事物的流逝最易引起人的傷感,難以勘破生命奧秘的古人悲憤青春易逝,年華易老。

當冬日的堅冰終於被春敲破,霎時間從南到北的天地都籠上明媚嬌豔的春色,速度是那樣的快。

流連忘返的人們剛剛欣賞到蓬蓬勃勃的生機,可轉眼間只要有一陣料峭的風雨掠過,一簇簇的花開始消瘦、枯萎、凋零。看看罷:

玉樓春·風前欲勸春光住

宋代 辛棄疾


風前欲勸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隨流落水邊花,且作飄零泥上絮。


鏡中已覺星星誤。人不負春春自負。夢迴人遠許多愁,只在梨花風雨處。

在辛棄疾的筆下,春也是婉轉多情的,它不願隨流水而逝,便化為風中絲絮紛飛。

見到這蕭條的景,更不忍看鏡中衰鬢,我憐春意,青春卻負我!

我們如此渴望春天,為何古人卻為它而滿心悲傷?


春色易謝勾起人無限的悵惘!這又是為何?

春花夏木秋月冬雪,哪一樣不是匆匆而去呢,為何就春天如此撥動人的心絃?

如今時代的春天和千百年前一樣,從來都是短暫的,為何就古人如此傷春?

1.青春稍縱即逝,常勾起年歲漸長、生命短暫的悲哀。

我們如此渴望春天,為何古人卻為它而滿心悲傷?

《楚辭》中有言“青春受謝,白日昭只。”

意思是四季交替春天降臨,太陽是多麼燦爛輝煌。

青春原本的意思就是指春天草木繁盛呈現青綠色。

而這種欣欣向榮的顏色和態勢,和一個人學識初成、胸懷大志的年輕時候一模一樣。

於是青春便多了一種含義。

春天再長也只有三個月, 而一個人的青春呢?

“青春作賦,皓首窮經”大有人在,長嘆“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的絕非一人。

當懷揣“學而優則仕”的念頭,帶著滿腹經綸想要有所作為的時候,眼前是腳步匆匆的春天,這些書生自然而然生髮了共鳴:

春光何其璀璨,如同意氣風發的少年,它又何其短暫,轉眼就被暑夏取而代之。

等待建功立業的人,能等到青春逝去的那天嗎?功名已就的人,會在哪天驟然垂垂老去?

無意仕途之人,就沒有悲哀了嗎?

不,也有,他們哀嘆享受生活日子的短暫,恨不得日日秉燭夜遊,彷彿能多掙得些時日,生命的長度能更拓展一點。

我們如此渴望春天,為何古人卻為它而滿心悲傷?

就說上文的辛棄疾,

辛棄疾22歲時率50名騎兵奇襲5萬人的金軍大營,活捉叛徒張安國,又奔馳千里,將其押解臨安,交由南宋,此後名重一時,走入仕宦。

他一心為國報仇雪恨,渴望收復失地,獻《美芹十論》《九議》等,條陳戰守之策,朝廷卻反應冷淡,只讓他輾轉多地任職,治理荒政、整頓治安。

由於他與把持政權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屢遭劾奏,數次起落,最終退隱山居。

六十八歲的辛棄疾抱憾病逝,臨終時大喊“殺賊!殺賊!”

春光不可挽留,更何況短暫的生命。

而如此短暫的生命中,始終未能達成夙願,豈不讓人更感到悲傷,這春天,莫不是來諷刺這暗淡的人生的!

2.看似傷春,其實飽含著對國運民生的擔憂,於人生命運的焦慮。

我們如此渴望春天,為何古人卻為它而滿心悲傷?

國家的風雨時刻搖曳著詩人們的心,若是遇上政治晦暗,民生凋敝,他們的筆也哀哀愁愁,連夢裡都是“鐵馬冰河”。

春的來臨已不再是一種正常時節,而是春花繁盛刺痛了見慣百姓流離的眼睛,和煦的春風被兵戈之聲攪亂,這一切全成為了情緒宣洩的關口。

連蘇軾如此灑脫豁達慣了的,都忍不住寫:

“陌上花開蝴蝶飛,江山猶是昔人非。遺民幾度垂垂老,遊女長歌緩緩歸。”

一片愁雲慘霧中,哪裡看得到美景,哀婉低沉的情緒裡,留不住一絲春情。

而當國運衰頹,風華不再時,個人更是如風中柳絮,漂浮無根了!

細讀傷春詩,大多是飽受了離亂之苦,見證了昔盛今衰的更替,要麼羈旅漂泊,抑或相思難解,從國家到個人,詩人內心備受煎熬,而春兀自萬紫千紅,活潑潑地,快快樂樂地,無端地就令人生出悲傷來。

我們如此渴望春天,為何古人卻為它而滿心悲傷?

唐宋是詩歌創作的高峰期,查閱《全唐詩》和《全宋詩》,我們可以得出具體的結論:

詠春詩作總數在唐代詩歌中佔比4.61%,在宋代則是3.58%。

唐代詠春詩中,喜春詩佔62.7%,傷春詩佔37.3%;宋代傷春詩則有56.07%,喜春詩則為43.93%。

——《唐宋詠春詩主題與藝術特色比較》 王晚霞 胡瑞

大宋邊關總被大遼、蒙古等侵擾,朝廷重文輕武,戰場頻頻失利。

明明中原王朝文明先進強大,卻抵擋不了野蠻文明的鐵蹄,飽讀詩書的文人們吟詠之語便充滿了消極悲觀。

傷春悲春如此頻繁,他們就不曾為春天而快樂嗎?

自然也是有的,翻閱詩冊,也能聽到穿越時空而來的朗朗笑聲。

二、因春而喜

1.春來歡歌,盛世之音。春天如此可愛,是因為它鋪開的畫卷有著絢麗的美景,開闊的胸襟,磅礴的氣勢,和宏偉的國度。

我們如此渴望春天,為何古人卻為它而滿心悲傷?

當春天雄健的步伐一步跨過山河,所到之處盡是抖擻精神的湖光和奼紫嫣紅的山色。

浩瀚廣袤的自然畫卷徐徐鋪開在人民面前的時候,常引發人心中蓬勃朝氣。

於是這種高昂澎湃的心潮在字裡行間躍動:

五陵年少金市東,銀鞍白馬度春風。

落花踏盡遊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

——《少年行》李白

要感受古人詩中青春的勃發,莫過於李白的《少年行》了。

這是多麼意氣風發的一群少年!

少年們金靴玉絛,面如冠玉,打馬而來,銀鞍白馬高大健壯,隨便往路邊翠葉繁枝的柳樹上一挽,足履踏香,大笑著走入酒肆。

高鼻深目的西域人開的酒肆裡,酒格外的烈,往來絡繹不絕的人群身著各色服飾,相同的是臉上的笑容。

短短的四句裡,有最好年華、未來可期的貴族少年,有燦爛明麗的春景,有富庶開放的大都市。

人的自信和國的繁榮躍然紙上。好一派盛世氣象。

我們如此渴望春天,為何古人卻為它而滿心悲傷?

你若要說,李白歷來便是豪邁,不足為奇,那常常憂國憂民的杜甫呢?

《四部叢刊·分門集註杜工部詩》中專門按照春天秋冬“四時”將杜甫的詩歌進行了區分,詠春詩佔比高達47.6%,其中讚頌春天的詩歌比比皆是。

比如著名的《春夜喜雨》,他是憂國憂民的,但不是永遠滿臉愁容的,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依舊展示了他對百姓的關切,激盪著他很少示人的熱情激昂的情緒。

2.這也正是當今我們喜愛春天的原因,這是自然的流露。因為和平開放的環境提供了廣袤的舞臺,每個人都被激發有青春活力的熱情,創造出寬廣熱情的想象。


我們如此渴望春天,為何古人卻為它而滿心悲傷?

“長安白日照春空,綠柳結煙垂嫋風”,熱鬧的長安城裡放逐著自如的心靈;

“楚天不斷四時雨,巫峽常吹千里風”,浩瀚江河裡,人彷彿與自然一樣博大而偉岸;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一聽到捷報,彷彿春也大喇喇地湧過來,非要陪著作者回家……

這樣放縱地展示對春的喜愛,詞調高昂,辭采明麗,讓春天不再是短暫、易逝的代名詞,它綻放出特殊的魅力

而這種魅力,是隻有才和平的環境和繁榮的國家,才能映照出的如此昂揚的情緒。

這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季節!

蟄伏在潮溼泥土中的種子等待春天,就可以揚眉吐氣;

冬眠在隆冬的獸等待春天,就可以縱橫原野;

跋涉在生命暗河上的人們等待春天,就可以面朝大海,窺見花開。

也只有在這樣和平安寧的環境裡,每個人都能擁有無數的機會,不需苦苦等待不知何時才有的恩寵,不需擔憂稍縱即逝的年輕歲月,只要敢想,就可以有所作為,只要懷有希望,就可以是堅定的追夢人。

我們如此渴望春天,為何古人卻為它而滿心悲傷?

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

古人哀春,哀它的不可抗拒的流逝,哀它背後了無生機的政治理想和國家,

我們愛春,愛的是它帶來的無限可能性,和它展開的流光溢彩的盛世畫卷。

叫我們如何不愛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