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中国本土车企高管群 2020:中国汽车如何渡过“料峭春寒”?


对话中国本土车企高管群 2020:中国汽车如何渡过“料峭春寒”?

中国车市何时能够触底反弹?

2020车市会否大幅下跌,哪些车企能够生存下来?

中国本土车企目前遇到哪些困难,又如何解困?

中国本土车企未来走向如何?市场格局又会如何演变?

2020的春天,对于每一个中国本土车企来说都很不易。突发的疫情打乱了惯常的节奏,物流、生产、销售、供应链……一切都在瞬间改变。一方面是疫情的严峻形势,防控和稳定是第一要务;一方面是在努力筹划复工复产,让生产体系,供应链,销售渠道,慢慢地恢复。

可以说,相比于外资品牌,中国本土车企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优势显现出来了。在2月中下旬主机厂的复产率大多在90%以上,经销商的复工率也在2月底达到了80%左右,而且各品牌的销售区域负责人很多都是扛着“硬核”——自产口罩和洗手消毒液去为经销商纾困解难,打气鼓劲。

在武汉,东风出行在不到24小时内组建了由700辆网约车和300辆出租车组成的社区车队,根据指挥部要求,为定向社区提供免费服务,给社区内生活不方便的居民提供上门送菜、送药、送餐服务。江淮汽车、奇瑞汽车在第一时间就恢复负压救护车的生产;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广汽乘用车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采购好生产机器,生产口罩、洗手液、测温车等防疫物质,基本上都被各地政府征用、用于抗疫一线的防护;吉利汽车、江淮汽车、广汽乘用车、东风小康等车企,在第一时间就研发出车规级的空气净化系统,效果媲美N95口罩。

一方面是对于社会的责任感,一方面是对于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这一次,本土车企的表现堪称完美。一众自主品牌用自己的行为打造了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形象,同时也用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赢得了用户的认同。

这一次的抗疫,让自主品牌在三个方面有了触及灵魂的“拷问”以及机制回应:

一、 以用户为中心,注重对于用户的研究和关系维护;

二、加强线上营销,包括VR看车、线上订车等;

三、技术创新,譬如空气净化系统的升级、智能网联系统的开发,以满足用户对于健康和场景的使用需求。 十年以来,中国本土车企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也遇到许多机遇,他们在思变创新,也在规划未来的发展之路。每一个自主品牌都在力争为自己在未来市场赢得一席之地,也在努力呈现中国品牌应有的担当与企业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本土车企在培养年轻高管的力度方面要大于合资或者外资企业。75后,甚至85后高管如雨后春笋冒了出来。这些年轻人在灵活的机制面前如鱼得水,当然,同时也承载了更多的责任与压力。这些在30-35岁左右的年龄就擢升到高管位置的群体,在担负历史使命的同时,也将影响今后10年中国本土车企的发展走向。

为了了解到中国本土车企在应对疫情时有哪些举措,对于中国车市的未来走势又有哪些判断,我们专门策划了此次针对本土车企管理层的定向访谈,以利于大家了解这些企业的运营情况。

唐华

本轮访谈主持人——汽车通讯社创始人

对话中国本土车企高管群 2020:中国汽车如何渡过“料峭春寒”?

一、您认为车市何时可以恢复到正常状态?您认为今年全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情况如何?

二、您认为目前影响车市最大的困难或者不确定因素是什么?

三、面对困难,贵公司有哪些具体的应对措施?效果怎么样?

四、这次疫情对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展以及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市场格局会有哪些短期和长期的影响?

下面把上述企业高管的核心观点梳理出来,与大家共享;之后每一位高管的访谈都将在汽车通讯社微信公众号今明两天以单篇予以报道,敬请留意。

对话中国本土车企高管群 2020:中国汽车如何渡过“料峭春寒”?

林杰

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领克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

疫情影响了国人的出行选择,甚至对汽车的需求也有新的认知,一辆健康安全的汽车显得更加重要。对车企来说,需要根据用户需求的变化,快速做出相应并满足用户的需求,我认为这对车企是个很大的考验。

疫情之下我们看到,中国市场给了自主品牌健康快速成长的土壤,用户需要什么,我们就制造什么。自主品牌能给快速根据中国用户需求做出反应,而且我们更懂中国人的需求,这成为自主品牌产品和服务提升的推动力。

疫情考验之下让自主品牌的体系化建设更加完善,长远来看,自主品牌的发展不会仅仅局限在国内市场,还需要通过高质量的发展,参与国际竞争。从领克诞生开始我们已经开始布局国际市场,领克01今年将起航欧洲,在全球最挑剔和严苛的市场接受考验,让领克成为中国制造的代表在欧洲等国际市场成为有竞争力和地位的汽车品牌。

对话中国本土车企高管群 2020:中国汽车如何渡过“料峭春寒”?

李瑞峰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兼销售公司总经理

从长期来看,疫情的爆发,中国市场的“寒冬”将会加速我国汽车产业的转型与升级。市场的火爆会掩盖企业自身的问题,目前这个时机,正是加强自我锻炼的最好时刻,我们要将它视为资源,只有危机,才能促使企业更强大。

疫情结束后,中国汽车市场可能会出现两大趋势:

其一,全球化是保证中国汽车企业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抵御风险能力的重要途径。长城汽车认为,全球化才是中国汽车品牌的唯一出路,只有做到全球发展,才能保证企业有能力面对各种突发情况,保证可持续发展。未来,长城汽车将在打赢中国市场的基础上,进军全球市场。

其二,疫情的爆发,将加速中国汽车市场的在线化、数字化,推动营销变革。近些年,由于中国信息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汽车行业的推动,中国汽车用户已经开始逐步接受并尝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购车、养车方式。此次疫情,将加快这一变化的发展速度,从而加速中国汽车市场营销模式的转型升级。

对话中国本土车企高管群 2020:中国汽车如何渡过“料峭春寒”?

谭本宏

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

受本次疫情的影响,将推动行业在生产经营机制、客户服务、产品功能理念的进一步发展,进而为行业良性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具体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一、疫情过后会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频次将会减少,疫期被抑制的消费需求重新释放或反弹,私家车首购群体购车或将提前,对车辆刚需起到推动作用,带动一轮新的增长;

二、对于网约车依赖性有所减弱,私家车购买热情将进⼀步提升;

三、汽车配置相关消毒和过滤设备有望成为消费者青睐功能(森林空气净化系统);

四、企业将更加注重服务体验提升、供应链风险防范及企业经营的可持续发展,这将反过来推动企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对话中国本土车企高管群 2020:中国汽车如何渡过“料峭春寒”?

项兴初

江淮汽车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疫情对于汽车产业的长期影响主要在消费环节。我国目前第三产业比重已达到60%,其中广大服务行业、旅游业受疫情影响更大,恢复更晚,今年负增长几成定局。因此,今年会有相当比例的人群收入低于去年,这将对今年汽车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由于我国汽车市场已连续两年负增长,所以汽车产业总体上有相当多的富余产能。因此从全年来看,疫情对于生产端的影响是可以弥补的,而对于市场端的影响则难以弥补。

消费者购车意愿方面,除经济收入、限制外出等不利因素以外,此次疫情反而显现出个人交通工具带来的安全感持续增加,也将催生出部分人群的购车需求。短期来看,对中国自主品牌可能有一定利好,疫情一定程度上会刺激首购群体消费,而受收入下降影响,高配置、低价格、性价比更高的自主品牌可能会受到青睐。长期来看,疫情可能给国际、国内经济结构带来变化,从而加速推动汽车产业优胜劣汰的进程。

对话中国本土车企高管群 2020:中国汽车如何渡过“料峭春寒”?

张跃赛

广汽乘用车总经理

广汽乘用车总经理随着疫情进一步退散,政策对刺激汽车消费的支持,疫情后消费者对隐私出行需求的提升,购车热情将在疫情后逐步升温,可预见的是下半年将迎来较大销量回升,但今年疫情后的购买力释放是不能与2003年“非典”后的高速增长相提并论的,全年车市存在微下滑的可能性。

从长期看,这次疫情也许会给汽车市场的长期发展带来了一些机遇,疫情使人们对隐私出行、安全出行的需求更迫切,同时企业对于车辆在接待方面的需求也快速增加。结合政策对首购消费者的利好,疫情后首购人群的购买力可能会进一步释放,尤其利好15万以下车型的增长,这也是自主品牌竞争最为激烈的价格区间。

对话中国本土车企高管群 2020:中国汽车如何渡过“料峭春寒”?

刘昌东

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

这两年中国车市的整体走势是微增长甚至是负增长,而突发的疫情则加剧了车市的下滑态势,今年全年中国汽车市场的负增长幅度可能会进一步扩大。但相信随着中国车企以高质价比及突出的产品力带动整体品牌价值提升,还有国家一系列促进汽车消费政策的发布,中国车市彻底回暖指日可待。

虽然大部分消费者持币待购,但因疫情而催生消费者对自由移动出行的诉求,无车家庭的消费刚需将凸显,首购和个人收入的变化可能使消费者更侧重入门车,预计10万元以下的车型在2020年或出现增长,且SUV能够更好地契合家用需求。

对话中国本土车企高管群 2020:中国汽车如何渡过“料峭春寒”?

颜宏斌

东风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

此次疫情,部分地区市内公共交通和城际交通均有不同程度的受阻,无车家庭居民深感出行不便,从而将刺激他们的购车需求增加,尤其是在中西部、三四线城市等自主品牌主战场,而10万元级别以下的入门车型正是这部分购车人群的首选目标,这也将为本土品牌迎来一波发展机遇。

在营销层面,我们以积极探索的姿态,引导经销商加速拓展线上营销。2月至3月,我们积极引导经销商纷纷开设抖音及快手账号,尝试线上直播。东风风神厂家和经销商通过快手、易车网及懂车帝的线上直播平台,已累计开展直播活动超557场,累计直播总时长4万多分钟,累计直播观众数超93万,累计点赞数超354万,累计评论数超4万。而与易车联袂打造的暖春云上团购会,直播期间观看量超65万,点赞互动量超18万,收获订单747个,促进了终端与客户的沟通交流,提升了购车意向。

对话中国本土车企高管群 2020:中国汽车如何渡过“料峭春寒”?

薛海涛

上汽通用五菱副总经理、销售公司总经理

疫情应该会加速一些品牌的聚集,品牌集中度会越来越高,有一些企业可能会被淘汰。实力强的一些企业,或者一些头部企业所具备的资源和能力要比其他品牌要强。特别是在这次疫情面前,实力更强的企业在这个时候还是更加能够发挥出它的作用。

疫情之下,对于中国汽车的营销会产生很多影响,我觉得最核心的其实是说你线上线下怎么整合,这是一个摆在面前的很重要的议题,也是对各个企业来讲都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谁走的快,那谁就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取得一个很大的发展。举个例子,我们的用户开始逐步走向年轻化,那线上完成的过程中,你的整个体系是不是能够带给他足够好的体验?以前我们是管经销商,但是我们觉得现在其实是怎么样去服务好客户,给客户更好的体验,我觉得这是一个最大的变化,也是未来留给中国品牌一个最大的机会。

对话中国本土车企高管群 2020:中国汽车如何渡过“料峭春寒”?

赵长江

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

疫情会迟滞购车需求,在疫情结束之后催生的对公交卫生状况的担忧、无法及时获得出行工具的焦虑,都会刺激消费者的拥车意愿,并在购买力恢复后逐渐兑现。

这次疫情,短时间内所有车企都会受到影响。面对疫情的挑战,众多车企的一系列抗疫措施,打造了有社会责任感等积极向上的品牌形象,也是中国汽车销售的一次创新机会。短期来看,一定程度上对线下销售客流、行业经济、上下游产业链和企业生产经营等都造成了一定影响。长远来看,这次疫情也带来一次行业洗牌,未来居民消费的支出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同时也催生了许多新的业务模式和管理模式,也更加重视网络云营销和宣传,以用户为中心,珍惜每一个客户体验和感受。

对话中国本土车企高管群 2020:中国汽车如何渡过“料峭春寒”?

杨光华

长安欧尚汽车副总经理兼销售公司总经理

当前,我们正处于汽车产业百年难遇的大变革时代,疫情的到来则加速了这场变革,未来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而在变革的过程中,机遇远远大于挑战,转型升级是车企向前的必由之路。

此次疫情,考验的不只是每个人的免疫力,也是一个企业的“免疫力”。短期来看,它考验企业的风险预判与应对能力。长期来看,它考验车企资源布局,战略规划以及经营客户的综合能力。产品端的集团化优势+渠道端的深度整合优势,这就决定长安欧尚汽车能够以集团化、体系化的全产业链优势应对未来挑战,在未来竞争中占得先机。

对话中国本土车企高管群 2020:中国汽车如何渡过“料峭春寒”?

李学用

奇瑞控股•JETOUR捷途营销中心总经理

我觉得本次疫情影响是巨大的,但疫情所折射出来的很多正能量,会对中国品牌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首先,我觉得国潮、国货、中国品牌会进一步兴起,因为大家在疫情期间已经深刻的感受到,在国家、民族有困难的时候,关键还是要靠全体中国人万众一心,靠中国品牌、中国企业的全力支撑,大家才能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疫情期间很多中国品牌都站得起来,也顶得上去,这让国人对中国品牌的印象和评价更加正面、积极;其次,消费者对中国车企技术水平和技术储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另外,疫情可能会使中国品牌的集中度提高。

如此困境下,每个企业的应变速度,反应能力是不一样的,同时国人对汽车的品质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激烈的市场竞争可能会淘汰一些相对弱小的企业,但这会让整个市场更聚焦,资源也会向优势企业聚集。长远来看,经历洗礼的中国车市也会更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