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临死前告诉子孙“勿近白虎”,这里的“白虎”指的是什么?胡雪岩为何这样说?

秉烛读春秋


“勿近白虎”为讹传

胡雪岩临终前并没有说“勿近白虎”,而是“白老虎可怕”。

雪岩临终前曾对儿子说:“白老虎可怕“。意即白花花的银两害人,经商是最有风险的事情。于是在胡氏后人中,几乎无人经商,也无人入仕,基本“从文从教从自然科学”。

所谓“勿近白虎”

“白虎“还指下体天生无毛的女性,民间传说白虎因性欲强,所以克夫。因此某些无良的作者为吸引点击率,断章取义将“白老虎可怕”,传讹成“勿近白虎”。

人物生平

胡雪岩(1823-1885),本名胡光墉,幼名顺官,字雪岩,出生于安徽徽州绩溪,13岁起便移居浙江杭州。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政治家,徽商代表人物。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攻杭州时,胡雪岩从上海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而为左宗棠赏识,后来又帮助左宗棠组织“常捷军”、创办福州船政局。左宗棠西征平叛阿古柏时,为他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在上海代借外款5次,高达1195万两,采供军饷、订购军火,并做情报工作,常将上海中外各界重要消息报告左宗棠。备受欢迎时,官居二品,赏穿黄马褂。

胡雪岩凭借其卓越的商业才能,利用过手的官银在上海筹办私人钱庄,后在全国各地设立了“阜康”钱庄分号,被称为“活财神”。在杭州创立了“胡庆余堂”中药店,制“避瘟丹”、“行军散”、“八宝丹”供军民之需,药店传承至今,赢得“江南药王”之美誉。

清光绪九年(1883年),其产业受各地官僚竞相提款、敲诈勒索而引发资金周转失灵,受外商排挤,而被迫贱卖,资产去半。最终,胡雪岩被革职查抄家产,郁郁而终。

注:主要还是因为其靠山左宗棠逝世导致的,左宗棠为人正直从不结党,导致其死后无人保护胡雪岩。


文舍


白虎应该就是白银,或者指官场,反正这两个都是胡雪岩叫后代要远离的东西。

胡雪岩为什么有这么痛的领悟呢?

以前写过一篇,发上来请大家阅读。


1883年的夏天,胡雪岩嗅到了空气的一丝不安。

此时,在他的仓库里,还躺着数百万担的生丝,这原本是他精心策划的一场大戏,曾几何,他已经看到了成功的希望。而此刻,那些散发白色光泽的生丝如同巨石一样压在他的心头。

两年前的胡雪岩,达到了人生的巅峰,因协助左宗棠收复新疆有功,胡雪岩被授予衔(三品),赏穿黄马褂、官帽上可带二品红色顶戴,并总办“四省公库”,成为最为耀目的商人。

胡雪岩准备趁风起势,他给左宗棠写信,表示愿意动用一千万两,独力建设长江沿岸电报。如果成功,胡雪岩将成为电报大王,并改变他低买高出的商业模式,而建议起新商业管道,坐收其利。

可是,主管电报这等洋务的不是左宗棠,而是李鸿章。而左李政见不同早已经不是秘密。

对于不是自己管辖范围的事,左宗堂不敢轻易拍板,也不敢力争。

结果被李鸿章后来居上,将搭建电报的机会送到了自己的部下的手中。

对胡雪岩而言,这只是失去了一个绝佳的投资机会,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个失败是他大崩盘的前奏。

电报投资生利之后,他把目光投到了生丝。

中国是生丝的生产大户,但因为并不掌握加工以及贸易市场,所以生丝的价格控制在英国各国商人的手中。

这使得英美在中国开的缫丝厂越多,对中国采购的丝量越大,生丝的价格反而下跌,从1869的每担517两,跌到1883年的200两,足足跌去了了一半多,这使得江浙一带的丝农,劳作更为辛苦,但所得反而更少。

胡雪岩意识到这其中的不合理,分析这是因为华商各自为战,无法形成价格同盟,所以定价权反被洋人控制。

胡雪岩决定放手一博,利用自己积累的千万财力,将生丝价格夺到手中。

机会出现了,1880年, 欧洲遭受旱灾,生丝收成减产。中国生丝份额顿时成为主力。胡雪岩抓住机会,在江浙四处采购,广发定金,见丝就收。

两年后,他囤积近两万包生丝,占所有市场的四成货源。

胡雪岩又利用商场影响力,跟丝业同行组成价格同盟,抵制低价出售。

胡雪岩第一仗告捷,洋人错失了采购机会,生产出现缺口,价格随之抬高,到了1882年的9月,上海生丝价格达到17先令4便士,而同时期,伦敦交易所的价格仅为16先令3便士。

这时期,国际买家纷纷找到胡雪岩,其中包括日商,表示愿意高价收购胡雪岩手中的生丝,如果按当时的价格脱手,胡雪岩将净赚一千万两的白银。

胡雪岩拒绝了,因为他要的不仅仅是利润,还有生丝的定价权。

而情况在悄然发生变化,就在这一年,欧洲生丝丰收,原本指望中国丛丝开工的英美厂商可以转向欧洲采购。

生丝的价格应声而落,赚取高额的利润以及夺得生丝定价权已经变得不现实,但胡雪岩还是可以将生丝转手出售,并不致于受到太大的冲击。

况且,胡雪岩产业广泛,生丝虽然投入重注,但绝不至于被拖垮。

“八个坛子七个盖,盖来盖去不穿帮,这就是做生意。”胡雪岩自有其独到的经营秘诀。

早年经商,胡雪岩得到一个消息,小刀会要在上海起事。如此一来,上海必定交通断绝,丝路贸易亦将中止,生丝价格必定上涨。对胡雪岩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商机。

要在这上面狠赚一笔,自然首先要控制市场,垄断价格。但当时的胡雪岩本钱不够,只有价值十万两的生丝存在上海裕记丝栈。而且他向上海"三大"钱庄借贷的10万两银子也要到期。按规定不能再续借。

胡雪岩灵机一动,先是把生丝栈单给"三大"钱庄看,表示借款可以如期偿还,但要等这批生丝脱手,请把那笔贷款再转一期。

有栈单为证,货物又摆在丝栈里,"三大"钱庄放心转了一期,胡雪岩有了十万寸头。

接着胡雪岩又以生丝为抵押,向洋行贷十万两。

于是,胡雪岩又多了十万两银子。就这样,他以十万两的银子做出了几十万两的生意。

可现在,八个坛子七个盖,偏偏有人要盯死那个没盖的坛子。

1883年的八月,胡雪岩向汇丰银行所借的一笔款项到期,本息共计八十万两,原是胡雪岩以个人信用担保,给左宗棠的军费。八十万两对胡雪岩来说,并不是一笔巨款,他的仓库里躺着价值千万的生丝,他的钱庄里也有流动资金,而且他还有一笔八十万的上海道协饷将到自己的账上,这笔钱正好可以还上汇丰银行。

可是,上海道协饷进账的时间到了,钱却迟迟没有汇入钱庄。

胡雪岩只有几个选择,卖生丝换流动资金,从自己的钱庄垫付,或是向银行拆借。

很快,胡雪岩发现自己的生丝竟然无人问津,各大洋行表示目前银根吃紧,短时间内无法收购。

胡雪岩并不知道,此时中国的电报线内,正秘密流动着一个消息,指令各大洋暂停向胡雪岩收购生丝。

而跟汇丰银行的拆借也被拒绝,原因很简单,胡雪岩明面上挑战的是英美丝商,实际挑战的是欧美的银行系统。

不但汇丰银行不借款,在汇丰银行买办领袖席正甫的策动下,整个上海滩竟没有一个人借胡雪岩银子。

现在,胡雪岩只好动用自己最后的坛子了:阜康银行。

胡雪岩从自己的阜康银行支付出八十万两,垫付上了这一笔费用。支付之后,阜康银行现银短缺,成为了那个没有盖子的坛子。

很快,就有人盯紧了这个坛子。

前来阜康银行取款的人络绎不绝,而在上海滩 ,一个消息不径而走:“胡雪岩蚕丝生意大赔,阜康银行已面临倒闭”

眼见挤兑风潮即将形成,胡雪岩急忙赶往上海催办协饷,同时向北京发电报,恳求坐镇军机的左宗棠相助。

这是他最后的靠山。事实上,他也是借此起势,一帆风顺了好多年。

胡雪岩,安徽人,幼年贫寒,以替人放牛为生。12岁父亲去世后移居浙江,在杂粮行打过小工,在火腿商行当过伙计,在杭州信和钱庄当学徒。19岁时被杭州阜康钱庄于掌柜收为。因为为人机灵,被没有儿子的于掌柜视为亲生,去世之际,于掌柜把价值5000两银子的钱庄托付给胡雪岩,是为胡雪岩商场的第一桶金。

而坊间还流传着胡雪岩的另一个故事。

胡雪岩发迹之时,曾经偶碰了一个落魄书生王有龄。王有龄出身书香门第,只是家道中落,到了而立之年还穷困潦倒,一事无成。

胡雪岩慷慨解囊,相助王有龄五百两银子,让他用这五百两进京谋了一个官职。

从此,王有龄官运亨通,平步青云。官运旺盛的王有龄没有忘记胡雪岩的相助之恩 ,对胡雪岩诸多帮助。

王有龄任湖州知府期间,胡雪岩就代理湖州公库,在湖州办丝行,用湖州公库的现银扶助农民养蚕,再就地收购湖丝运往杭州、上海,脱手变现,再解交浙江省“藩库”,从中不需要付任何利息。

王有龄的官有多大,胡雪岩的生意就有多大。

但没想到,王有龄在太平天国之战中,因守城失败而自缢。

失去靠山的胡雪岩很快找到了另一位大靠山,继任浙江巡抚的左宗棠。

胡雪岩于左宗棠又没有任何交情,怎么攀附上呢?

这个世界不怕没有关系,只怕没有琢磨的人。

胡雪岩很快得知左宗棠正为筹措军饷发愁。胡雪岩灵机一动,为左宗棠提了一个妙计:“罚捐代罪”。

胡雪岩建议左宗棠发布招安文书,太平军人只要愿意归抚,领受一定处罚,捐上一定钱,就可以脱罪。

这一来,替左宗棠收集了捐银充当军饷,二来这些脱罪的太平军人手中一定还有大量金钱,而首要选择的钱庄当然是替左宗棠操办以损代罪事项的胡雪岩的钱庄。

胡雪岩就此取得了左宗棠的信任, 胡雪岩的银号开进杭州,专门为左宗棠筹办军饷和军火。依靠湘军的权势,胡雪岩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二十余处,同时兼营药材、丝茶,开办了至今仍在营业的中药店,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是当时的“中国首富”。

1873年,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调兵遣将,发兵新疆,胡雪岩又为左宗棠谋划从上海外国银行借款,解西征军军粮之急,还给西征将士送了“诸葛行军散”、“胡氏避瘟丹”等大批药材。

左宗棠赞曰:“雪岩之功,实一时无两。”

胡雪岩的成功,离不开王有龄、左宗棠之官场的助力。

而他的失败,亦来自官场。

对胡雪岩的狙击来自中堂大人李鸿章。

当时的朝中,以左宗棠为首,力主“塞防”,左宗棠认为新疆乃国家西北屏障,国防要冲,重新疆是为了保京师。

而李鸿章力主海防,认为大清朝的敌人必来自海上,应当“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

左宗棠抬棺入疆,收复失地,升、,封二等恪靖侯。一时之间占据了上风。

为了推行自己的海防,李鸿章意识到“倒左先倒胡”,只有拿到左宗棠的钱袋子,才能真正扳倒左宗棠。

于是,一切事情都可以解释清楚了。

下令上海催办协饷暂停支付的是李鸿章,授意各大洋行不得拆借资金的,背后依然是李鸿章,而调动各地富商挤兑阜康银行的依然是李鸿章。

胡雪岩发给左宗棠的电报,早就被控制电报网络的李鸿章扣下。

胡雪岩只有抵押地契和房产、廉价甩卖生丝,但依然没有躲过愈演愈烈的挤兑潮,清朝首富,三十年积累的产业,在三日之间被攻破。

胡雪岩的商国帝国倒塌之时,左宗棠的楚军刚刚取得镇南关大捷,李鸿章也创造了一个外史交奇迹: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难怪乎,左宗棠愤而怒斥:对中国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

对胡雪岩的攻击并没有停止。胡雪岩高息借款的事情被告到慈禧,慈禧大怒,下令一查到底,胡雪岩随即被抄家、革职。

1885年9月5日,左宗棠在福州病逝。同年十一月,胡雪岩在贫恨交加中郁郁而终。

“第一,后人不要经商,第二,后人不要从政,第三,胡李不通婚。”临终前,清帝国最为知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留下了遗嘱。

经商要看胡雪岩,这在中国似乎是一个定理。

一个农家子弟,在钱庄跑街,靠着察言观色,八面玲珑,结交官员,缔造出自己的商业帝国,他一定是有可取之处的。

左宗棠说他:“你是生逢其时,财色双收,官居二品,商界知名。”

胡雪岩答:“我是天从人愿,赌博一生,看似风光无尽,实则如履薄冰。”

他的一些话,至今还有价值。

1. 八个坛子七个盖,盖来盖去不穿帮,就是会做生意。

2.在江湖上注重情义二字。经商的原则讲究有情有义。

3.先做人,后经商。

4.说话要言行一致,行为要表里如一。做人要前后一致,做事要大小如一。

5.容,万事之首,有容乃大。

6.做生意先要做名气。名气一响,生意就会热闹,财宝就会滚滚而至。

7.人性:一、贪小便宜;二、怕损失;三、爱面子。

8.为人不可贪,为人不可奸。经商重信誉,无德不成商。

9.如果你有一乡的眼光,你可以做一乡的生意,如果你有一县的眼光,你可以一县的生意,如果你有天下的眼光,你可能做天下的生意。

10.上半夜想想自己,想想别人。

11.机遇是靠大家双手捧出来的。

12.想要干大事,就必须懂得跟别人分享,而不是一味地往自己怀里捞。

但是,读胡雪岩,要读胡雪岩之胜,更要读胡雪岩之败。

这一点,已经退休的马云显然读出来了,他说:“胡雪岩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坏的榜样,这个是我从第一天看这个书,我就觉得这是一个不对的路,因为钱和权是不能碰在一起的。”

建议每个人都要读一下胡雪岩,不仅仅是做生意的人。对于任何人,胡雪岩的一生都是值得借鉴的。他的成功,你可以借鉴,他的失败,你可以避免。


脑洞历史观


清朝光绪十五年(西历1885年),一代传奇商人胡雪岩去世。临终之前,胡雪岩留下遗言给子孙:勿近白虎。

关于白虎的指代,一般认为,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指胡雪岩告诉子孙莫要从事商业活动,因为胡家倾家荡产就是因为做生意,事实上胡雪岩的后人也确实没有经商的;另一种可能指的是胡雪岩因为受官场争斗而牵连,因此白虎指的是官场。而个人感觉,胡雪岩所说的白虎,可能指的是“官商模式”。而胡雪岩的悲剧,其实是我国古代商人史的一个缩影。

商:四民之末

商人这个词汇的来源,有着这样的一个传说:传说武王灭商以后,商朝百姓在周朝统治下并不快乐,而由于商朝百姓基数太大,因此周天子起初对商朝百姓也太过忌惮,对商朝百姓进行打压。商朝百姓迫于生计,于是靠做小买卖为生,而周人习惯上,将做小买卖的称之为商人。可以说从典故上讲,商人这个词就有亡国之人的背景。

早在战国时代,商人这个群体就受到很多学派的敌视:思想较极端的农家学派认为商人是一群吃白饭的家伙,而思想更极端的法家学派则将商人和盗匪相提并论。

秦汉以后,法家学说成为历代统治者统治百姓的实际方式,因此,历朝历代统治者对商人极尽打压之能事:比如秦始皇禁了商人这个行业;刘邦则针对商人进行羞辱政策,到汉武帝时代,汉武帝针对商人直接干起了谋财害命的勾当(按:汉武帝鼓励天下人告发商人隐瞒家产情况,并借此打压商人,没收其家产)。之后历代王朝,对商人的基本态度都是如此。

因此,商人成为百姓中最末的等级。

官商模式

不过,商业活动带来的巨大利益,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古代中国的商业活动,陷入了这样的一个怪圈:当官的依靠俸禄日子很紧,需要商人孝敬,而商人需要权力的支持才能获利,由此官商模式开始出现。而晚清风云一时的商人,不论是胡雪岩还是盛宣怀,都是在这个模式下起家的。

官商模式有利有弊。

所谓有利,指的是商人取得大官的支持,可以在经营过程中取得很多的优势,甚至利用背后大官权力的支持,搞垮竞争对手,侵吞对方的家产;但弊端也同时存在:比如官僚之间的斗争,必然会波及到和官僚有利益往来的商人,一旦自己的政治靠山垮台、失势,那么自己的覆灭也指日可待。

历史上,盛宣怀依附于李鸿章,而胡雪岩依附于左宗棠。左宗棠和李鸿章是一对冤家。胡雪岩的倾家荡产,就和李鸿章、盛宣怀为打击左宗棠而对付自己有关。

因此,在失去曾有的一切后,胡雪岩在临终的时候告诫子孙:要远离“白虎”。而白虎指的正是畸形的“官商模式”:因此,认为“白虎”指的是白银(引申为商业)的,和认为“白虎”指的是官场的,都是对的,并且不矛盾,只是有些片面。


藤树先生


“白虎”就是生丝,胡雪岩在生丝战场上是“打虎不成被虎咬”。

话说1881年10月,新疆凯旋归来的左宗棠调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而,不久之后,李鸿章母亲病逝,大清为了贯彻“以孝治国”,必须让李鸿章放下工作,放下权力回老家守孝三年。

李鸿章就回去了。

左宗棠很兴奋,这是一个反攻倒算的好机会呀,当年左宗棠西征的路上,李鸿章没少使绊子。

左宗棠上任后第一个命令就是彻查江苏的厘金账目,也就是李鸿章淮军的钱袋子,胡雪岩被任命为这个“查账”总管家。

第二个命令是江南制造局不准再造英国枪了,改造德国枪,一切和德国人的采办事宜全由胡雪岩负责。

胡雪岩成了左宗棠打击李鸿章的“前台打手,”风头一时无两。

两江的商业权势近乎全部落到了胡雪岩的手中,他满足了吗?没有!

胡雪岩决定单挑外商资本,打一场生丝收购战。

往高了说是一场凭一己之力对抗列强资本的民族商战,往低了说,这是一场赢了自家财富翻翻长的豪赌。

心中的小算盘是万一输了,有大清政府兜底。

可惜,他得罪了李鸿章,大清政府的家李鸿章当一多半,岂容他沾这个便宜!

然而,战争开始了,胡雪岩先用左宗棠的权力向洋商加征了“茧捐”,让洋人成本大增,先捅一刀再说。

紧跟着,他拿出了他全部的现金2000万两白银,狂吃各地生丝,妄图一举将中国大部分生丝垄断在自己手中,让市场没有生丝,然后,由他定价出口价。

2000万两白银一统扫荡,市场上没有生丝了,很顺利。应该顺利,因为有人在偷偷的暗中帮助他,谁呢?

李鸿章的商业打手盛宣怀。

盛宣怀也是有钱人呐,拿出了巨量的资金派人也四处偷偷收购,偷偷囤积了起来,以尽快让胡雪岩认定“市场上已无丝可收”。

胡雪岩这时候是赌徒心理,并且是认定了不会输的赌徒心理,反正是输也是大清政府输嘛!对于收购“异常顺利”,他认为是自己运气好,左大人威风大。

后来,市场上洋商们买不到生丝了,寻到胡雪岩的门上,想用市场价之外另加佣金让胡雪岩吐出生丝,日本的新机株式会社甚至开出了货价之外佣金1000万两的价格。

要知道,胡雪岩的本金也才2000万两呀!如果胡雪岩这时候卖出,连货价加佣金4000万两肯定有了。

胜券在握的胡雪岩要价1200万两,他是在乎这200万两银子吗?不是,他这时候狂的忘了“在商言商”了,商战中胡雪岩加入了“情怀”。

盛宣怀出现在生丝市场了,他告诉众洋商,我可以让你们买到生丝,前提是绝不能再从胡雪岩手里买。

胡雪岩的“情怀”被打败了,更大的失败还没有来,本来反正手中有生丝,也不怕放坏,少赚一点也是可以的,那些外商早晚会上门来,他们的纺织机停不下呀!

然而,朝廷的外债要还了,左宗棠手中的朝廷钱在胡雪岩“阜康钱庄”保险柜里面呀!

“阜康钱庄”没钱,只有卖不出去的生丝。

这时候,李鸿章大人已经丁忧完毕,正式上班了,按说,求求李鸿章大人,宽限几天是完全可以的,可是,李大人很忙,不愿意管这些小事,也没时间见胡雪岩。

据说,胡雪岩从上海发给左宗棠的电报也被盛宣怀扣下了,没办法,电报局是他家开的。

反正吧,“阜康钱庄”没钱了的消息被放了出去。

挤兑风潮起,胡雪岩被抄家。


葭明通半瓶历史


清朝光绪十五年(西历1885年),一代传奇商人胡雪岩去世。临终之前,胡雪岩留下遗言给子孙:勿近白虎。

关于白虎的指代,一般认为,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指胡雪岩告诉子孙莫要从事商业活动,因为胡家倾家荡产就是因为做生意,事实上胡雪岩的后人也确实没有经商的;另一种可能指的是胡雪岩因为受官场争斗而牵连,因此白虎指的是官场。而个人感觉,胡雪岩所说的白虎,可能指的是“官商模式”。而胡雪岩的悲剧,其实是我国古代商人史的一个缩影。

商:四民之末

商人这个词汇的来源,有着这样的一个传说:传说武王灭商以后,商朝百姓在周朝统治下并不快乐,而由于商朝百姓基数太大,因此周天子起初对商朝百姓也太过忌惮,对商朝百姓进行打压。商朝百姓迫于生计,于是靠做小买卖为生,而周人习惯上,将做小买卖的称之为商人。可以说从典故上讲,商人这个词就有亡国之人的背景。

早在战国时代,商人这个群体就受到很多学派的敌视:思想较极端的农家学派认为商人是一群吃白饭的家伙,而思想更极端的法家学派则将商人和盗匪相提并论。

秦汉以后,法家学说成为历代统治者统治百姓的实际方式,因此,历朝历代统治者对商人极尽打压之能事:比如秦始皇禁了商人这个行业;刘邦则针对商人进行羞辱政策,到汉武帝时代,汉武帝针对商人直接干起了谋财害命的勾当(按:汉武帝鼓励天下人告发商人隐瞒家产情况,并借此打压商人,没收其家产)。之后历代王朝,对商人的基本态度都是如此。

因此,商人成为百姓中最末的等级。

官商模式

不过,商业活动带来的巨大利益,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古代中国的商业活动,陷入了这样的一个怪圈:当官的依靠俸禄日子很紧,需要商人孝敬,而商人需要权力的支持才能获利,由此官商模式开始出现。而晚清风云一时的商人,不论是胡雪岩还是盛宣怀,都是在这个模式下起家的。

官商模式有利有弊。

所谓有利,指的是商人取得大官的支持,可以在经营过程中取得很多的优势,甚至利用背后大官权力的支持,搞垮竞争对手,侵吞对方的家产;但弊端也同时存在:比如官僚之间的斗争,必然会波及到和官僚有利益往来的商人,一旦自己的政治靠山垮台、失势,那么自己的覆灭也指日可待。

历史上,盛宣怀依附于李鸿章,而胡雪岩依附于左宗棠。左宗棠和李鸿章是一对冤家。胡雪岩的倾家荡产,就和李鸿章、盛宣怀为打击左宗棠而对付自己有关。

因此,在失去曾有的一切后,胡雪岩在临终的时候告诫子孙:要远离“白虎”。而白虎指的正是畸形的“官商模式”:因此,认为“白虎”指的是白银(引申为商业)的,和认为“白虎”指的是官场的,都是对的,并且不矛盾,只是有些片面。

——本回答为西安鼎昂数字货币智能量化全自动炒币机器人(历时收益,数据核对,实况直播)公司整理。


用户769288457696924


胡雪岩之所以败,从风水上说,是因为他建的胡宅缺西北角,胡家扩建买地,那一家死活不卖地给胡老板,是盛宣怀暗中给那家主人,不让他卖地给胡雪岩扩建宅子,最后胡府缺少西北角。这是盛宣怀破坏胡雪岩家风水。

所以胡雪岩经商,和西北的英法商人做对,要垄断蚕丝进出口价格,盛宣怀根据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的授意,要干死闽浙总督左宗棠的钱袋子钱庄老板兼蚕丝商人胡雪岩,盛宣怀就暗中让洋人不买胡雪岩收购的大量蚕丝,胡雪岩资金链断裂,盛宣怀就让他控制的报纸等媒体,宣传说胡雪岩的钱全砸在蚕丝上,其钱庄银行已无钱了,造成储户到胡雪岩的钱庄挤兑,把胡雪岩的钱庄搞破产了。盛宣怀又向朝廷参奏胡雪岩,慈禧太后就抄了胡雪岩的家,以赔其钱庄的储户银子。

胡雪岩家破人亡,临死时给后代说:勿近白虎,这白虎有几个意思:一是白虎就是银子,白色的老虎。二是白虎指女人慈禧,左青龙指男人,右白虎指女人。三是白虎指西北方的英法洋商


风水及命理大师


晚清首富胡雪岩得势时招朋引伴,四周都是朋友,失势时晚景凄凉,门庭冷落。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心中悲凉无人能述说。在临死之前,胡雪岩告诫后代子孙们“勿近白虎”。白虎指的是钱财,胡雪岩的晚景凄凉就是因为白虎导致的。他希望子孙们远离财富,不要被财富支配,失去人生目标,等到钱财失去,发生自己一无所有。


啊嚏老师


胡雪岩作为晚清首富大商人,拥有上千万两资产。他临终时,用其一生的阅历告诫后人四个字:“勿近白虎”,这四个字也是他唯一的遗言。这几个字意义深刻,首先这里的白虎应该指的是白花花的银子,另外,或者指的是官场,告诫子孙经商不要官商勾结。


胡雪岩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从富甲天下到倾家荡产,从宾朋满座到门可罗雀,他心中的落差与悲凉鲜有人知。胡雪岩告诫子孙后代要明白钱财是把杀人不见血的刀,应留意不要被财富控制了自己的心志,否则等到钱财失去,那将是真的贫穷可怜、一无所有。另外官商勾结是大忌!要明白个中道理我们就要来了解下胡雪岩跌宕起伏的人生。

胡雪岩的人生充满传奇。

胡雪岩白手起家,他幼年孤苦,12岁丧父。为了活命只身在外闯荡,到商行、粮店给人干各种杂活,烧水、扫地、倒尿壶等,无论做什么活都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去完成。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道光二十二年,19岁的胡雪岩凭着踏实能干为人实在的处世态度,被无子女的老板当成儿子继承了全部财产,胡雪岩从身无分文的小伙计变成了钱庄掌柜。


胡雪岩凭着扎实的经商功底在短短几年之后,江浙半数的财经都掌握在他的手中。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胡雪岩会识人会办事。他遇到了人生的第一好友王有龄并与之结交,二人关系亲密深厚。王有龄历任湖州知府、杭州知府、浙江巡抚,胡雪岩的生意也越做越大。开始代理公库、开丝行、办粮械、综理漕运,加之大量的钱庄店铺……

咸丰十一年,王有龄因失守杭州城自尽而亡,靠山失去。但胡雪岩却因资助闽浙总督左宗棠清军10万担粮,解决了军队危机,获得左宗棠的青睐。左宗棠提拔他当了总管,让他负责杭州城战后事宜及浙江全省的钱粮、军饷。从此以后胡雪岩有了“亦官亦商”的身份,做起生意来更加得心应手,他还与外国军官合作,为左宗棠的军队装备洋枪洋炮。

在左宗棠发兵收复新疆时,遇到了一大难题军饷没着落。胡雪岩来了个“西征借款”,筹得资金1595万两,不但立下奇功,还赚了500万两。

左宗棠收复新疆

在左宗棠的支持下,胡雪岩的个人资产很快就超过2千万,但他并没有为富不仁,胡雪岩利用手里的资金设立粥厂、善堂、义垫,修复名寺古刹,收殓了数十万具暴骸;恢复牛车的使用,做了许多为民的实事,胡雪岩名誉大增。

左宗棠

清光绪七年(1881年) ,胡雪岩被慈禧授予布政使衔(三品),赏穿黄马褂、官帽上可带二品红色顶戴,并总办“四省公库”,胡雪岩成为“红顶商人”。朝野上下无人不知胡雪岩。

然,官场太复杂,左宗棠的对立派李鸿章从胡雪岩这里下手了。

(李鸿章)

贪心越来越大的胡雪岩投资银2千万开办蚕丝厂,想整个垄断,结果很快破产。清廷趁势出手,革去胡雪岩顶戴花翎,查抄他名下所有铺子,胡雪岩从首富几乎变成一无所有的穷光蛋。

风光无限的胡雪岩,顷刻间从云端跌入地下,不仅如此,他还面临着“拿交刑部治罪,以正国法”的危机。无法承受这种打击的胡雪岩还未接到处置命令便含恨而终了,留给后代的是官商结合的血的教训和被钱财操控的悲惨结局。


小姐姐讲史


晚清首富胡雪岩得势时招朋引伴,四周都是朋友,失势时晚景凄凉,门庭冷落。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心中悲凉无人能述说。在临死之前,胡雪岩告诫后代子孙们“勿近白虎”。白虎指的是钱财,胡雪岩的晚景凄凉就是因为白虎导致的。他希望子孙们远离财富,不要被财富支配,失去人生目标,等到钱财失去,发生自己一无所有。


Happy网世


对于胡雪岩临终前告诫后人"勿近白虎"一问的回答,各执一词,莫衷一是。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如果从胡雪岩的经历去看语言环境的角度,去理解"勿近白虎",恐怕就更能贴近他的真实的含意。故明思意,白虎多指女人,或女人独居的地方。《水浒》传中有一段林冲"误闯白虎堂"的故事,惹下了塌夭大祸,终是被剌字发配到沧州。从这个故事讲到的"白虎"可理解为"女人",既女人祸水。胡雪岩临终前告诫子孙且要远离"女人",远离祸水。如果从他晚年的遭遇的角度去理解"勿近白虎",这个"白虎"指的应该是"官",俗语说:伴君如伴虎。谁都懂得伴君的危险性,更胜于与‘猛虎相伴的那么危险。谁都知道虎是要伤人的,所以胡雪岩临终前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后人不要与官打交道,因为当官的翻脸比翻书都快,当官的一旦翻脸,你就会死无葬身之地。或许这也是胡雪岩人生经历的切身体会吧,所以才有他临终前告诫后人"勿近白虎"嘱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