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從一名幼兒到小學生,需要心理疏導嗎?

吃貨只有想不到


家長可以每天說一些事情,讓孩子有一個心理準備,不至於害怕,能更快的接受這個事情


易查分


有的孩子打心眼裡恐懼、反感、抗拒考試。即使家長在考試之前做足了功夫,如果孩子沒有對自己的能力建立自信的話,仍然有可能在考場上發揮不正常。家長要重視給孩子心理壓力疏導,幫孩子建立自信。

那麼怎樣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呢?

1、不要說小學成績不重要

家長不要在孩子面前輕易說“小學學習成績不重要”這類的話,以為這就是幫助孩子減輕心理壓力,其實這種說法一旦落在孩子耳朵裡,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反正是出力不討好進而放棄努力。

2、不要只在乎考試結果

家長更不要只拿考試結果說事。塵埃落定的時候說什麼都沒有意義了,還不如檢討一下自己,沒有行下春風怎能望得秋雨?

3、要及時瞭解孩子學習情況,給孩子定合理的目標

家長應該及時瞭解孩子的在校情況。比如今天課堂上覆習了什麼?孩子掌握了多少?現在還記得多少?能寫對多少?然後給孩子鼓勁:“咱們只需要再多記一道題(或三個字)就是進步!”根據心理學上的“就近發展區理論”,每次給孩子設定一個很近的目標,孩子更能有信心實現目標。

4、要持之以恆

現在距離期末考試越來越近了,如果孩子仍然沒有到“可以放手”的時候,說明家長還得繼續在“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方面下功夫,且慢放手。

雖說小學階段的期末考試並不能影響升學,但是小學階段所學的基礎知識和所培養的基本能力是後面高段學習的前期積累。這就好比蓋高樓之前必須要準備好質量合格的水泥、沙子、鋼筋、混凝土一樣。如果基本材料的質量都不過關,勉強蓋出來的大樓也是危樓。如果小學的學習成績好、習慣好,到了初中高中孩子相對會輕鬆很多,反之就會出現學習的斷層現象。



小翔勇敢向前


家長不要太緊張,只要做好充足的幼小銜接準備,就能讓孩子順利過渡。

    一、培養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

       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將使幼兒終身受益。

       首先,進入小學後,小學生的作息時間安排是非常有規律的。每天早晨7點半要到校,到校之前要吃好早飯,孩子的起床時間就要提前,每天9點睡覺,6點半起床,早睡早起。比如在升入小學前的這個暑假,孩子在家看電視,晚睡晚起,對孩子來說是堅決不允許的。家長一定要利用暑假時間把孩子的生物鐘調整好,每天要有一定的體育活動量,學習基本的自理能力,學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等到正式開學時,孩子就不會顯得手忙腳亂。

       其次,培養孩子愛閱讀的學習習慣,認真專注的習慣,注意力集中地聽老師講話的習慣,保持文具、書本整潔的習慣等等。認為這些是小事,"樹大自然直",這是不對的,習慣不好,以後很難糾正,對學習的危害是很大的。幼兒園期間,家長應當從日常生活的每件事情上嚴格、一致、一貫地要求,習慣才能建立。

    二、進行正確的心理疏導

          在進入小學之前,家長有意識的和孩子多說說小學的事,給孩子充分的心理準備,多給孩子傳遞這樣的信息:“你長大了,要上小學學知識了,爸爸媽媽真高興”;或是“上小學就要自己背書包、戴紅領巾,小學生以學習為主,要做作業,也會有考試”。千萬不要恐嚇孩子,如“等到上小學,你就別想像現在這麼舒服!”也許你的一句無意話,會導致孩子對學校產生緊張、懼怕等消極態度,造成入學障礙。

還可以和孩子一起挑選購買文具、書本等,讓孩子覺得學習也是一種樂趣。還要重視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對外部世界的興趣和探索積極性,培養他們做事堅持到底、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讓幼兒從被動的"要我學"變成主動的"我要學",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形成自信、主動的學習態度,才能產生學習愉快這一積極的情感體驗。

    三、發展良好的基礎思維能力

        不少家長想讓孩子上學後學習好,就在入學前教孩子拼音、認字、做自述,甚至用小學一年級的課本來"系統"地教,這種現象在各個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我們一直強調糾正這種不良的“小學化”傾向,應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從根本上發展孩子的智力,特別是智力的核心-思維能力。調查表明,我國幼兒在教學學習準備上偏重知識灌輸,思維能力的準備明顯不足。如孩子在尋找排序的規律、圖形守恆、看圖編應用題等智力型題目上的得分,大大低於一般數學知識的題目。因此應讓孩子從死記硬背,機械訓練中解放出來,發展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才能真正讓孩子在小學學好數學,並能在今後保持發展的後勁。

       四、增強認知技能激發學習興趣          1、語文方面

       遊戲中識字。經常和孩子玩識字卡片的遊戲,一面帶有實物鮮豔的圖片,一面有字。開始先讓孩子看圖片猜猜是什麼字,猜對了和孩子一起讀一讀。還有兒童圖畫書中出現的一些字詞,可以在孩子喜歡的故事中選取一定的字詞做成卡片,教孩子認讀或根據卡片上的詞敘述故事。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教孩子識記生字的可以幫助他更好

        2、數學方面

        因為小學的數學和生活聯繫比較緊密,要讓孩子在生活中初步建立數學的概念。如幫助孩子認識長度、重量及數的概念非常重要。買東西的時候讓孩子拎一下有多沉,可以告訴他這個有幾斤或多少克。猜一猜鉛筆有多長,從家到幼兒園有多遠。教孩子認識表的整點和半點,買東西時讓他認識錢幣,甚至過家家時讓他做老闆或售貨員進行簡單的錢的換算。生活中認識各種形狀等等,這些生活中數學知識的儲備,對孩子入學後的學習很有幫助。

     “實際上,培養孩子的求知慾和處理生活的能力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這是孩子們最需要的,小時候需要,長大後同樣需要。”所以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和困惑,每個孩子都有各自的特點,我們要做善於思考和學習的家長,做一個和孩子共同成長的家長,我們在要求孩子的同時也能同樣努力地完善自身,相信我們的孩子會在今後的道路中不斷前進。





幼兒教師Lily


我家孩子幼升小時,提前半年上了幼小銜接,不以文化課為主,就是一些小學的作息時間,行為規範等,我也會給孩子灌輸一些小學生該有的行為舉止等等。反而他有點期盼成為小學生,意味著他是他長大了,當踏入小學時他比較興奮,激動,回來興高采烈的告訴我,他好喜歡數學課呀,覺得數學課非常有趣。我覺得只要正確的引導,孩子的適應能力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的。


風影晨曦3


需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首先,要讓孩子在心裡喜歡小學。就像孩子上幼兒園之前,我們會給寶寶做鋪墊,說出幼兒園的一系列優勢吸引孩子一樣,開學前,多跟孩子聊聊學校裡有趣的事情,多講講這裡能學到更多的知識,交到更多的朋友,在這裡孩子們共同學習,共同遊戲比賽,共同學習生活中的行為規範,共同成長。千萬不可恐嚇孩子,說“到了學校,看老師怎麼收拾你”之類的話,這會讓孩子產生一種懼怕心理,從心裡不喜歡學校。

其次,家長也要在心理方面做好準備來接受來自於孩子們的各種疑難問題。小學生每節課學習40分鐘,且上課的行為規範會比幼兒園要求更加嚴格,對於剛入學的寶寶來說,是個艱難的挑戰,隨之就可能會出現各種問題,這時需要家長根據孩子們出現的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及時、合理地應對與解決。

最後,可以從細節方面幫助孩子做好準備:

1.表現出你很為孩子開心與驕傲,並讓孩子也感覺到很自豪,增加孩子的自信心,並讓孩子自發的特別想當一名合格的小學生。

2.拿到教材後,每天和孩子一起進行復習和預習的工作,家長可以不參與其中,看自己的書,適當的時候給孩子科學合理的提示就好,培養孩子們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就有了成就感,學習效果更好了,孩子也就自覺的想當一名優秀的小學生了。當孩子的習慣形成了之後,家長就可以適當的放手了。



楊同學508


對於從幼兒園剛剛跨入小學大門的兒童來說,面臨著許多的變化,會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家長和老師應該給予幫助、支持和引導,更多的與孩子溝通,一般都會較好的過渡。

主要有以下方面發生改變:1、環境變化。學習生活環境由以家庭、幼兒園為主轉變為以小學校園、班級為主。2、活動變化。幼兒園活動是以遊戲為主;進入小學後,兒童的活動轉為以學習為主。3、主要指導者的變化。學前時期幼兒的主要指導者是家長和幼兒園阿姨,進入小學後,主要指導者轉為小學教師。幼兒園的教育通常是寓教於樂,以遊戲為主,進入小學以後,課堂教學時間由三十分鐘延長到了四十分鐘,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要求小學低年級教師應採用靈活、新穎的教學方式,充分準備各種教具,調動學生的各個方面的感知和注意,完成課堂教學。課堂中可以進行中途休息,進行相關的遊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吸引學生注意,為下半節課的學習打下精力基礎。

心理學研究表明,適當的讚揚對孩子的激勵、教育作用非常明顯,在學前教育階段,應多用摟抱、親吻、撫慰等動作,講故事,做遊戲等簡單活動,漂亮玩具、好吃的東西等物質獎勵,豎大拇指、拍拍孩子的肩膀、恰當的讚揚、和幼兒交流,克服幼兒對學習的恐懼心理。在進入小學以後,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可以採用鼓勵、微笑、平易近人的態度、撫摸孩子的頭、對孩子的優點加以肯定,鼓勵孩子的點滴進步等促進孩子對學習的興趣,消除孩子心中學習辛苦的印象。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意格心理


孩子無法一下子適應新環境,就可能對孩子的心理產生影響,你可以嘗試下面幾個方法。

1、傾聽孩子的心聲

幫助孩子克服壓力,要先了解孩子有什麼壓力,壓力是來自什麼方面,父母跟孩子好好溝通,認真傾聽孩子的話。這樣你才能知道孩子的壓力是什麼。

2、幫助孩子學會面對壓力

孩子受到挫折,會感到壓抑,恐懼,無助。比如考試不理想,被老師批評等。家長們應該開導孩子,讓孩子明白求學路上必然要經歷這些,讓孩子學會坦然面度。當孩子心情壓抑時候,家長可以帶孩子去公園,散步等緩解鬱悶的心情。

3、讓孩子學會面對恐懼

有的孩子會因為自己和別人不一樣,就會受到嘲笑,甚至會感到孤立,不知所措,比如不跟別人逃學,抄作業等。對於這種情況,父母教育孩子,要堅持自己的原則,不對的事情一定不能做,讓孩子知道,這才是一個人成熟的表現,也是有主見,有思想的表現。

4、給孩子制定合理的目標

要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定個孩子能做到的目標,父母的心態平和是孩子心情放鬆的關鍵,同時,家長要指導孩子在學習時候注意勞逸結合。

5、跟孩子分享自己緩解壓力的方法

父母小時候也會遇到跟孩子一樣的壓力,可以告訴孩子,當時家長是怎麼對待的,當孩子知道父母原來也有面對壓力和煩惱的時候,他們對父母說的話就容易聽進去了。這樣是為了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增強了孩子克服壓力的信心和決心。

6、關心孩子的成長

父母要付出愛心,多關心孩子的成長,多關心孩子結交的朋友,關心孩子所想所做的。只要父母能及時發現並且加以指導,孩子就不會產生沉重的心理壓力,能輕鬆度過童年時光。








心理之家


其實孩子不需要特別疏導,需要疏導的是家長。生命的成長是順應規律的,比如孩子出生,到翻身,爬行,走路,需要心理疏導嗎?上小學也一樣,只要他符合上小學的年齡,而不是提前入學,孩子的身心一般情況下是可以適應的,但是不代表孩子不會遇到困難,只不過他需要一些時間,這也是正常的。那為什麼現在有的孩子會表現出特別焦慮緊張呢?通常家長把自己的焦慮和緊張傳遞給孩子,家長期待孩子馬上立刻就要很好的適應,期待孩子一上小學就什麼都會,不願意給孩子時間。實際上只要家長在前半個學期,花時間去陪伴和幫助孩子建立好的學習習慣,孩子是可以順利過渡的。


小綠姐講心理


兒童的心理和生理都是有其發展的規律,這個過程家長和老師的指導教育,就包含了心理的指導,最主要的是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比如:愛學習、具有良好的自我服務能力、會思考、喜歡探究、遇到問題會向承認及其同伴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不要養成害怕困難、遇事躲閃不敢正面面對困難的學習態度等等,總的講來,幼兒期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孩子上一年級是很順利的。


娛樂好笑不


我想小孩子沒你想的那麼脆弱吧!平時多帶孩子出去轉轉,多多接觸一下同齡人!我兒子也是大班,後季也是準備上一年級,從年前我就給他灌輸馬上要上一年級的思想了,平時也有鍛鍊他寫字和拼音什麼的,目的就是告訴他上了一年級不只是完了還有作業要完成。現在他對一年級很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